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有这十种力量

大安法师  2025/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有这十种力量

一个菩萨断了一切烦恼,圆成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佛的十种称号,他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些功德常常以智慧的力表现出来。那么这个十种如来的智力,就是对无量的如来功德的一种概述,也是从度化众生的德能方面来概述的。这十种力不是我们所能具备的,但是我们要了解他,要了解如来的十力,就对我们发菩提心,圆成佛果,产生一种向往的力量,推动的力量。这十力这是佛教常识了,但是大家要了解,这个在《观经》里面也谈十力。如果把阿弥陀佛的十力告诉即将要下三恶道的众生,告诉他阿弥陀佛有这种无量无边的威力,其中十力告诉他,他就会觉得我这尊阿弥陀佛决定有能力救我,靠得住。那你要把这个力量介绍出去,自己就要明白。

那么,第一种力是是处非处智力。是处,就是你修什么因就能得什么果,因果相符是是处。如果你造了恶因,想上天堂,是不可能,那是非处。对这种善恶因果的对应法则了了明白,这叫是处非处智力。

那么,第二个是业智力。就是对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一切众生,他的善恶业,种种不同的这样的错综复杂的格局,佛都了了明白,知道众生的业力,这是业智力。

第三是定智力。就是如来知道一切众生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他得禅定的状态,无论是世间的禅定,像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包括四空定,以及出世间的禅定,他这个禅定的境界,最后的结果都知道,这是定智力。

第四是根智力。就是了解十方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性,是上根还是中根还是下根。知道他的根性就能够随着他的水平来讲经说法,施以教化的救度,根智力。

第五是欲智力。欲就是愿望,知道一切众生的好乐、期望在什么地方。他如果好乐上天堂,于是跟他讲上天的方法。如果他好乐得声闻、罗汉果,得缘觉、辟支佛果,得菩萨果,知道他的好乐,跟他讲相应的法,他就能接受,所以知道欲智力。

第六是界智力。知道一切众生种种的界分,他是什么范围当中的。我们讲九法界众生,每一个法界他有每一个法界的特点,那么如来悉知,这界智力。

至处智力。就是一切修行人他修种种道品,无论三是十七道品,还是由三十七道品来衍生出的无量法门,他修哪种方法,能够到达什么样的果位——至处,佛都知道。他修声闻法,能断见思惑,得阿罗汉,他修十二因缘法,能断见思惑,罄断这个习气,证辟支佛果,这些他都能知道,这就是至处智力。

第八是宿命智力。就是如来知道无量众生他生生死死的情况,他的哪一生是什么身份,活了多长寿命,是什么种性,是什么业力,什么名字,父母叫什么,这些一世一世的这个事情都了解——宿命。一般来说这个阿罗汉能知八万大劫之内的宿命,那么佛如来,能知无量世的宿命,他跟声闻缘觉的这种宿命的这种范围有本质上的不同,宿命智力。

第九是天眼智力。就是如来的眼能够看到一切众生哪一世是什么情况,哪一世是什么情况。那么一般的天眼,阿罗汉天眼能够看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情况,那么如来的天眼能够看到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一切处,都知道,这是天眼智力。

漏尽智力。就是如来不仅自己的烦恼: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一起断尽,这个漏就是烦恼意思,而且也能够知道一切修行人他断惑的状况,漏尽智力。

阿弥陀佛有这样的十种力量,十种智力,他对我们太了解了。我们就是所谓的突然的暴死,那在阿弥陀佛眼里,他都早就知道你该是怎么死的,你的业力情况怎么样。众生的业力,无数劫业力是千变万化,他的业力种子深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我们根本是防都防不到,但是阿弥陀佛都知道得太清楚了。

所以他知道得很清楚,他的帮助也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非常有效的。所以为什么《观经》讲对那个要下地狱的恐怖众生,你跟他讲阿弥陀佛的十力,他马上能生起信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十方诸佛护念加持

念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比如横超...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这个净土法门: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这一点一定...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大安法师:现代人如何做到老实念佛

问: 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

净土法门的十种信念与八大要领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这个手在生死深渊里面垂了十劫

古人画《接引图》,我们注意到,特别是唐代和宋代一些...

感应有四种

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古人说,修道人他如果修得很有功夫的时候,自然蚊虫就...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 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

【佛教词典】铁机地狱

以铁机惩处罪人之地狱。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顺善...

【佛教词典】遍净天

(界名)色界第三禅天第三天之名。此天净光周遍,故名...

佛菩萨天天都在跟前,是我们不能够理解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坐...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

走出宿命的阴影

从带业与消业往生说起 学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标何在?...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推荐】感应道交的重点在哪里呢

比方说你念阿弥陀佛圣号,你创造一个音声:念从心起,...

【推荐】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

忍恶无嗔现大威德力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舍利弗和目连两位尊...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出家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