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净界法师  2021/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还你就算了;禅定的人是这个境我不住,就像有人骂佛陀,佛陀说你端东西给我吃,端不端你决定,吃不吃我决定,我可以不住、不取;第三个我要求自己不要乱动。

《楞严经》就是以戒、定、慧三身,来对治攀缘心,所以我们开导临终的人,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让他向外攀缘的心--回光返照,就做这件事情,让他回光返照---过去曾经在佛堂中,修习的戒定慧善根,还记得吗?你在听经的时候,听闻阿弥陀佛的功德光明,还记得吗?你只要让他忆念佛陀、忆念自己的自性善根,他就有救了!

我们一再强调:一定要相信真实的善根,绝对可以消灭心中黑暗的罪业,你要相信!一个人这一生在人世间打滚了七、八十年,临命终时大家都是百感交集,不好受。经历了很多的人生恩怨,一路走来,心中所留下的痕迹,每个人都是心有千千结,那么在临命终这个紧急关头之下,谁能够提起正念,那就是往生的一个成败关键。

你的信仰很重要。当你提起正念的时候,你要深信你心中的善根是真实的功德,你内心的菩提心、对阿弥陀佛信仰的愿力,那种善根是真实的!你用真实的信心、真实的愿力,去攀缘阿弥陀佛真实的功德,一定可以对治这一切虚妄的假相!

以佛法的角度来说,无论你怎么样攀缘,只要一念的回光返照就够了,这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消除百千万亿劫的攀缘。为什么?就好像千年暗室,只要找得到电灯,一瞬间它就亮了,不用等到千年才亮。那他凭什么临终时,能够把地狱的猛火,化成清凉风?凭的就是他临终的--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了。他以前是离家出走--一念迷,生死浩然;现在他遇到善知识的开导,回光返照找到他心中的光明,把他真实的善根表现出来--一念悟,轮回顿息。

这种传承只有大乘佛法才有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如果你临命终继续向外攀缘,那就没办法了,临终得救只有一种情况--回光返照。

用事相来说明:比方说你临命终的时候,想起世间的一些恩恩怨怨,这时候你回光返照--世间没有对错之分,这才对;如果你还有对错概念,表示你没有回光返照,还是向外攀缘,那就没办法。依照《楞严经》的意思:只要向外攀缘,再大的善法都救不了你,都是生死之法,所以临终的最高境界,就是觅之了不可得。

世间的人会说:不错喔!你一生做了很多善事,这是中等人。你还认为你做了很多善事,那你心还是向外攀缘善法。

事实上,临命终最好的忆念,就是忆念真如--何其自性本来清净。第二个忆念你的菩提心,清净心里面有无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第三个忆念弥陀的功德。这样你就成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推荐】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

【佛学漫画】悟灵法师引母往生、感化僧俗随其念佛

悟灵法师的故事...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

观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观之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

极乐境界不是神话

众生的怀疑非常深,这种怀疑来自于我们思惟方式先天的...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奉献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钱

现在的人一提奉献就怕。1993年我曾经遇见过。那时出去...

人生中,有很多东西得到,也有些在失掉

人生的优雅并非训练或装扮出来的,而是百千阅历后的坦...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

心中觉悟心自安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

【佛教词典】旃陀罗笈多一世

梵名 Candragupta I。西元四世纪笈多王朝(笈多,梵名...

【佛教词典】不非时食十利

亦名:不受非时饮食十利、持非时食戒十利 资持记·释头...

四十八大愿——(第42愿)悉得清净解脱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

思地狱苦,念佛自然恳切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

净土法门 老少皆宜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无常不贷人。 花正开时逢骤雨,索...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问: 《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

水喻成功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

何等是净佛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

香和臭

一天,佛陀和难陀尊者经过街市,在一家鱼铺门口停下来...

印祖因念佛痊愈眼疾,而对净土起信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患过比较严重的眼病,...

茗山法师《我的慈悲主义》

一、绪言 这是作者十年来身体力行并深深获得效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