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净界法师  2022/1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问: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因缘,弟子已经很清楚掌握到那个修持的诀窍,但是面对积极的修善,例如布施,我们要怎么在理观跟事修上让它可以合一?可不可以请师父作一个开示,譬如说在布施这个善法里头,我们要怎么结合理观跟事修?

净界法师答:事修的对治有它的方法,比方说思惟布施的功德,“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这句话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就是说,事修是一个一个的。针对悭贪嘛,那你就要想:我为什么要布施?因为如果我不布施,我死了以后,“诸未施财无常灭”,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如果我在生之年利用这些资财……死了以后这个财产就不叫布施了喔,你的财产就没有了,但你在生的时候把钱财给别人,这个叫做布施。

所以你这样思惟,哦,那我把这个钱财霸着不放,我什么都没有;我在有生之年把它布施出去,“由施反成有财库”,会变成财库,来生还可以受用。所以每一个法在事修的时候,都有它一个一个的对治观法。祖师对这些都有一个思考模式,你就照这个思考模式去做,你就知道怎么做了。它是有一个思考的,这个事修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不对?

那理观只有一个,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两方面。但是你如果不站在理观,你事修会产生执著,你布施也会执著。你布施的时候就说,欸,这个功德里面有没有我的名字!你就会这样想了,这就著布施相了。所以你这个布施变成怎么样?不是布施“波罗蜜”。这三个波罗蜜对你就没有用了,因为你今天不能够安住真如本性。以无所得为方便,你称性起修的时候,你的布施叫做布施波罗蜜,它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你是用清净心跟菩提愿来布施,你把它当作你的一种历练。

你今天如果不修理观去布施,在布施的时候你就想说,欸,不错喔,你看我修这个功德,我来生会去受用!你的结果,你来生果然去受用,但是你没有离开轮回。所以这个布施不能度你,它没办法度你,它不能让你到波罗蜜去,它只能够在生死里面得一个有漏的福报。波罗蜜,到彼岸,一定要理观的智慧。

所以,这个理观跟事修是互动的。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成就庄严,所以这两个不一样。当然你说,我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也不去修。那你就一路地清净下去了,你就没有所谓的功德庄严了。你这个叫素法身,不是佛陀的妙法身。所以你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昧理,是吧?

但事修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到底你应该去从布施,还是从持戒入手,这要看各人。但是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事修,你要先找你的专长,就是你特别厉害的,你的优点,跟最弱的地方去对治,这两个。

比方说今天你的事修调伏上很适合用无常观。其实你成功就好,你不要管用什么。就是说,我面对烦恼的时候,我习惯用无常观,我过去生对无常观、无我观操作得非常好,那你就用无常观。你只要是把烦恼灭了就对了,你不管用什么法门,契机就好了。第一个,找到你的强项。

第二个,找到你的弱点、痛点。每一个人内心当中,从因缘来说一定有自己的盲点。有些人对财富有盲点,有些人对感情,有些人对名声。这个就是你要注意的了,这一定是你往生的障碍。你要痛下决心去面对你的盲点。

蕅益大师讲,行人各有烦恼习气,重者先治,譬如擒贼,必先擒王。就是说,从事修的角度,因为你生命有限,你不可能把无量劫来如梦如幻的烦恼业力今生全部面对,但是它有些点是会非常严重的,就是你这个病根非常重,要从这个下手。

所以事修是要选择的,找到你最强项的法门和你最弱的痛点,从这里下手。你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一个愿望,它不是让你实践的,因为你的时间有限。你今生要怎么样?选其跟往生有关系的,就是会障碍往生的,从这个下手。

人生有短期目标、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是往生,所以事修法门就是怎么样?要先了解你自己。所以我们要了解两种自己,师父前面讲过:第一个,要了解你根本的自己,就是真如本性;第二个,了解你无量劫来在三界里面整天打滚,你因缘中的自己。

就是现在的因缘法里面,你有什么样的烦恼,有什么善根。你总得清楚你自己的问题吧?如果你的善根强项是无常观、空观,你却一定要修其他法门,那没必要。因为你过去生已经盖到八层楼了,你稍微用功一点,这个法门对你就很相应了,你就修下去。事修没有标准答案,契机是妙法,治病是良药。

所以事修就是,请你先了解因缘所生法的你是怎么回事。就是我本来是清净的,那后来呢?后来生生世世在那边打滚,到现在,有如梦如幻的烦恼,有如梦如幻的善根。你的目标是要往生,有哪些工具——善根是你的强项,你要赶快拿出来用,因为你稍微用一点功,对你来说就是很快的效果。你要把过去的善根累积到一个程度,用加法把过去的善根累积起来。然后,把你的盲点找出来。你会不往生有几个盲点要注意的,有几个地雷,你最好先避开。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地雷,有些人感情是他的地雷,有些人财富是他的地雷,临终可能过不去的就那几颗地雷,你最好事先知道。其实,如果你有在打坐,你就知道你的问题点在哪里、你的强项在哪里,你应该会知道。

所以这个事修就是断恶修善,面对如梦如幻的善根,面对如梦如幻的盲点,赶快在你有生之年做一个善加处理。然后呢?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去处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问: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净界法师答: 一个加...

如何在一呼一吸间念佛号

问: 请问法师:如何在一呼一吸间来念佛号呢?是一吸诵...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如何能够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问: 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

这世界最初是怎么开始的

问: 弟子有个问题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就是六...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

安心,就这么简单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

【佛教词典】五事与解脱胜处遍处分别

【五事与解脱胜处遍处分别】 p0290 瑜伽七十二卷十七页...

【佛教词典】遗诫

(杂语)遗于后人之教诫也。唐僧传道安曰:作遗诫九章...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

佛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受苦众生

针对我们这些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

为什么提婆达多总想加害佛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

过午不食有哪些功德

过中不食为斋,取其防邪、少欲为义。多食多贪,淫欲心...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难以报答是父母的情

平时: 我:妈,没钱了,打点钱吧。 妈:多少? 我:...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肉食将导致全球粮食危机

少吃肉!可以救活许多人!!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每...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

说话的禁忌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人家的短处.或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