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极乐世界为什么能够圆证三不退

净界法师  2025/05/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极乐世界为什么能够圆证三不退

第二个约正念的功德。能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就是你往生的话,都能够阿鞞跋致,翻成中文叫不退转。就是说虽然你是位不退,但事实上是圆证三不退。

关于这一点,我们解释一下,看附表第六:极乐世界为什么有这种三不退的功德呢?智者大师根据净土的经论,在《净土十疑论》当中提出五点,来解释这个不退的因缘。

第一个,弥陀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这个不退跟弥陀因地的发愿有关系。

弥陀的四十八愿,在慧远大师——这个慧远大师不是隋朝的慧远大师,是清朝做《无量寿经疏》的慧远大师——他说这个四十八愿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个是摄法身愿,第二个是摄净土愿,第三个是摄众生愿。前面是阿弥陀佛自己的功德,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以后,他的正报要怎么庄严法,他的国土要怎么庄严法,法身的功德、净土的功德。最后一个是摄众生愿,他这种功德对众生有什么好处,你见闻觉知有什么好处。所以说,我们今天到极乐世界的三不退,跟弥陀的愿力有关,这第一个。

第二个,佛光普照,菩提心增进,故不退,跟佛的光明有关系。释迦牟尼佛的光明是一由旬,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更广大,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佛光普照,使令我们的菩提心能够增进,这个是佛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净光照我的色身,慈誓摄我这一念心,所以使令我们身心不退。这个是约佛宝来说,佛宝的功德。

其次是约法宝。水鸟树林悉演妙法,增其正念,故不退。这是法宝的力量。在娑婆世界我们听闻佛法,要有人能够弘道,要有人。但是极乐世界,它是有情、无情同宣妙法。比如说这个八功德水,我们在那个地方喝喝八功德水,不但是甘美,喝了八功德水以后,菩提心还增长;或者听这个鸟,这个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或者是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个水、鸟、树林,有情、无情悉演妙法,增其正念,故不退。

尤其是在极乐世界,它那个法宝的力量特别的强,不但是人弘道,整个五尘都在说法,增长我们的正念。你到极乐世界,你的见闻觉知都是增长正念的,这是第二个,法宝的力量。

第四个,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故不退。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是僧宝。就是我们能够在极乐世界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以为同参道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故不退。

这个僧宝、僧团是很重要的。我想我们诸位也可以稍微观察一下:我们还没出家之前,认识一些居士,你会发觉居士的进步很困难很困难。居士要十年前看他是这样子,十年后还是保持原状,就很难得,这个人肯定是有在做定课,不要说进步了,因为他的恶因缘太多。居士的境界在家庭当中,不是爱就是恨,恶因缘特别多。

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九种余报,其中有一个余报: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的时候,佛的威德,使令这个国王、大臣都皈依了佛法。外道就嫉妒了,外道说,我们从现在开始可是生活不下去了,大家都供养三宝,不供养我们外道了。外道就集合起来,我们一定要想个办法,把三宝给破坏掉。

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一个计划,有个办法,如是如是,但是要有一个人牺牲。谁能够牺牲呢?这个外道的僧团当中有一个女众叫孙陀利,长得很庄严,她说,我可以牺牲,我为我的教团牺牲生命没关系。她就照着这个计划去做了,平常打扮的花枝招展,经常往祇树给孤独园听闻佛法,经常到祇树给孤独园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外道就把她给杀死,杀死以后就埋在祇树给孤独园的一棵树下。

外道就说了:我们一个道友不见了。但是有人说,她这段时间经常亲近佛陀,我们要找找看。这外道就带了一大堆人去,诶,果然就找到了。找到了就把她的尸体挖出来,就带了尸体在街上游行,说,你看这个瞿昙说他有正法,你看做出这种事情出来,就种种的毁谤。

种种的毁谤,当然这居士当中,对佛法有信心的,不动,知道这是你外道自己在毁谤;但是有些人对佛法没有信心的,就开始动摇、怀疑了。那比丘到街道去托钵的时候,就托不到钵了,空钵而回。听到外面的讥嫌,说这个释迦牟尼佛,你看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跟她发生问题以后,还把她给杀死了,就毁谤佛陀。

毁谤佛陀以后,比丘就白告佛陀,佛陀说,这件事情七天以后自然就消失掉了,不必去回应它。比丘就说,佛陀啊!你老人家所有的罪障都消灭了,所有的功德都具足了,怎么还会有这种余报呢?

佛陀说,这个死者孙陀利跟我的因缘很深。怎么回事呢?说,我过去在做凡夫的时候,我是一个男居士,我那个时候名字叫净眼,我认识一个女众叫露相,这个露相特别的庄严。两个人的感情很好,经常工作之余就去外面郊游。但是露相后来又认识了一个男朋友,净眼就嫉妒了,找她谈判。谈判不成,一气之下,就失手把她给杀死了。杀死了以后,他说,从那以后,露相生生世世与我作对;到现在我成佛了,她还是不放过我,还为我做障道因缘。

所以我们在三界当中,有时候我们静下来想:我们在三界生死当中,不应该今生才学佛的,那么多生多劫的学佛,为什么现在还是这种境界呢?还出不去呢?这个障道的因缘是很重要的。这个恶因缘还不是很厉害,这个爱因缘也是很厉害,这个软贼。你要修行,它用恩爱迷情来障碍你。今生他障碍你,下一辈子换你障碍他,这个生生世世爱恨的蜘蛛网越结越深,谁都不要出去,就是这样子。

所以娑婆世界,这个逆水中的鱼,在这个强大爱恨的逆流当中,你要增上是不容易的,真正不容易。

所以说我们刚开始应该要怎么样呢?要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小止观》说,刚开始修小止观的人,不可以跟一般凡夫住在一起,因为他那个爱恨的境界会障你的道。所以它那个五方便:持戒、精进,最后近善知识。这个近善知识,就是你要跟同参道友住在一起。你修止观,他也要修止观;你修止观,他在那边看电视,你就修不下去了,到最后你就陪他去看了。所以这个外在的因缘也是很重要。

极乐世界的外在因缘,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故不退,这是不退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修行,我也修行,大家都修行。

第五个,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不退。前面是三宝的加持,这是讲到寿命,这个寿命也很重要。

我们三界的生死,这个报障,说你二十岁开始修行,八十岁死掉,修了六十年,功夫正好相应纯熟的时候,死掉了。死掉以后又做人,有隔阴之迷,隔阴之迷又是一个颠颠倒倒的境界。等到你二十岁,又被找出来修行,修到八十岁又死掉,这个功夫不能累积,被这个死亡给隔绝住了。

就像你烧开水,用水去烧,诶,好不容易发出声响,快要滚了,关掉。关掉经过一个小时以后又冷掉了,冷掉了又打开,快滚了又关掉了,你一辈子不能把水煮开,就是你这个修行没办法相续。

极乐世界的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寿命永劫,这也是一个重点。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成佛是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你有足够的时间成佛,所以它也是一个不退转的因素,这个寿命长。

智者大师他提出五点说,我们到极乐世界为什么能够圆证三不退呢?有三宝的加持,还有寿命长。

好,这个是讲到一生补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峨眉山镇山之宝通永老和尚精进念佛开示

踏实修行 精进念佛 简单介绍: 上通下永老和尚,是当今...

净土法门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现在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他觉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

念佛人见思烦恼没断,能否往生

问: 我们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忘掉...

掐珠记数念佛

【原文】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样

那年春天,我与几位师兄到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法师正...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问: 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

把净业三福作为日常行为的指导

问: 法师开示的净业三福很好,但是做起来就好难,对现...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

恶口一言,角长头上;伤人一语,尾生臀际

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

众生的苦恼就是错认一切都不会变化

我们讲肉眼看问题,肉眼是我们凡夫所具足的眼睛。从空...

【佛教词典】教义

(术语)教法之义理。五教章上曰:海印三昧一乘教义。...

【佛教词典】痴心所

【痴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痴又称...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为什么人对死亡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们不相信有来世,不仅会导致很多的问题,也会影...

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

随烦恼二十: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能...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

【推荐】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场

以感恩心还旧债 我们常听人家讲:夫妻是缘,儿女是债,...

【推荐】只要心里有佛,佛都会来护佑你

文殊菩萨问佛:佛涅槃以后,众生用什么来做福田?佛答...

如何对治自己的情执贪欲

问: 请问如何对治自己对于情执的贪欲? 答: 情欲是缘...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

斌宗法师《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