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训练心

阿姜查  2011/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穴或是高空之处,我们都会在混乱中,而当拥有“正见”时,心就能完全处于宁静,那么就不再有难题需要解决。也不复有烦恼升起了。

就是如此这般!你不执着,你放下,无论是任何的“感觉黏着”,我们都从中分离开来,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样感觉仅仅就是感觉。它并不会特别地前来困扰我们,我们可能会认为是它打扰了我们,但事实上,并不是那样子的。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去深思有关这个感觉,它就只是那样子。如果我们放下,那么形色就只是形色,音声就只是音声,香也只是香,味也只是味,触也只是触,而心也只是心罢了。这就好像油和水一样,如果你将它们一起放在一个瓶子里,由于自然特性的不同,它们不会相混合。油和水是不同的,一样的道理,一位有智慧的人和一位愚痴无明的人是不相同的。佛陀与色、声、香、味、触、法同生活,但因他是已经觉悟的一位,所以他能不被它们所转。因为他了解,心就是心,想就是想,他没有将它们混淆在一起。

心只是心,想和感觉只是想和感觉:让事物就只是它们自己吧!让色只是色,让声只是声,让想只是想,我们何须费事的去执着它们呢?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去思考和感觉,那么,这就是出离和不黏着了。我们的“想”和“感觉”将会在一边,而我们的“心”会在另一边,就好像油和水一般—它们在同一个瓶子里,然而它们却是分开的。

佛陀以及他已觉悟的弟子们,和寻常的、没有开悟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不单与这些人同住,也教导这些普普通通、未开悟、无知的人如何成圣开悟,成为智者。他们能够这样子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去修行,知道“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正如我说明过的。

因此,就依你禅坐的修行去做,不要费心去怀疑它。倘若我们离家去剃度,并非是逃了去迷失在无明当中,也不是由于怯懦和恐惧,而是为了训练自我,做自己的主人。如果我们能如此理解,那么我们便能遵循佛法,而佛法将会变得愈来愈清晰。一个了解法的人,能了解他自己,一个了解他自己的人,必能了解法。事实上,法无所不在,我们并不须要逃避到其他某个地方。透过智慧、透过智力、透过技能来代替逃避吧,但不要透过无明去逃避。若你希求宁静,那么让它成为智慧的宁静,那样就够了。

无论何时,我们见到法,那便有了正道正路。杂染只是杂染,心只是心。无论何时,我们能分开、分离出来,这些事情就会只是这些事情,一如它们的本然,那么,它们就仅是我们的对象客体而已了。当我们在正道上时,我们是完满的,当我们完满时,任何时刻便都是开阔而自由的。

佛陀曾说:“仔细听我说,比丘们,你们必须不执着任何的法!”这法是什么呢?一切事物都是法,无一事物不是法,爱和恨是法,快乐和痛苦是法,喜欢和不喜欢是法,所有这些事物,无论是重要或卑微,都是法!当我们修习佛法,当我们了解了佛法,我们就能放下,于是,我们便能与佛陀“不执着任何一法”的教法相符合了。

在我们心中生起的一切状况,所有我们心灵的状况,我们身体的状况,都是在变化的状态中,佛陀曾经告诫莫去执取这当中的任何一个。他教导弟子们,修行是为了能从一切的情况中分离开来,而不是为了去执着任何状况。

如果我们能遵循佛陀的教法,那便对了。虽说是对,但仍然棘手。这并非教法很棘手,而是指我们的杂染很棘手。杂染带来的误解阻凝了我们,并且造成我们的麻烦,遵循佛陀的教法并不真的有任何的麻烦事。事实上,我们可以说,执于佛陀之道不会带来痛苦,因为“道”就是单纯地放下任何一法!

佛教禅坐的终极教导是“放下”。不去牵挂任何事物!分离开来!如果你看到美善的,放下,如果你看到正确的,放下! “放下”这个字,并不是说我们不须要去修行,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放下”的法门修行。佛陀教导我们思维“一切法”,透过思维我们自己的身和心来开展正道。佛法不在其他任何地方,就在此处!不在遥远的某个地方,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当下!

因此,一位禅修者必须很有活力地去修行,让这颗心更高贵更明亮,使它能自由而独立。做了好事不要将它记挂在心,放下!没有做坏事,放下!佛陀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此时此地!不要让自己迷失在过去或未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

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

真心廓彻灵通,与诸佛了无有异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

满了吗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

星云大师《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心态决定独木桥的走法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

冥阳两利的《药师经》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

【佛教词典】扇底迦

(术语)又曰讪底。四种悉地之一。译曰息灾法。妙吉祥...

【佛教词典】自恣五人僧法

亦名:五人自恣法、五人众法自恣 子题:所为人不入僧数...

阿修罗的十种原因

阿修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端或容貌丑陋...

印光大师归心净土的因缘

身为苦本 印光大师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有眼睛的毛病...

妙境法师:四护法门

经论中有法门名为四护:一、命护 二、力护 三、心护 四...

证严法师: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爱

△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

星云大师《佛教对时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指引,让我们有...

【推荐】邪淫纵欲导致中风的现世报

中风的原因有很多,用现在医学的眼光看来,中风无非就...

怎样观察念佛有没有进步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机好而又真诚心念佛的人,...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

具足信愿称名,依旧是万修万人去

净土法门就是感应道交的产物,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拯救...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书,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于求医...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