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训练心

阿姜查  2011/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穴或是高空之处,我们都会在混乱中,而当拥有“正见”时,心就能完全处于宁静,那么就不再有难题需要解决。也不复有烦恼升起了。

就是如此这般!你不执着,你放下,无论是任何的“感觉黏着”,我们都从中分离开来,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样感觉仅仅就是感觉。它并不会特别地前来困扰我们,我们可能会认为是它打扰了我们,但事实上,并不是那样子的。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去深思有关这个感觉,它就只是那样子。如果我们放下,那么形色就只是形色,音声就只是音声,香也只是香,味也只是味,触也只是触,而心也只是心罢了。这就好像油和水一样,如果你将它们一起放在一个瓶子里,由于自然特性的不同,它们不会相混合。油和水是不同的,一样的道理,一位有智慧的人和一位愚痴无明的人是不相同的。佛陀与色、声、香、味、触、法同生活,但因他是已经觉悟的一位,所以他能不被它们所转。因为他了解,心就是心,想就是想,他没有将它们混淆在一起。

心只是心,想和感觉只是想和感觉:让事物就只是它们自己吧!让色只是色,让声只是声,让想只是想,我们何须费事的去执着它们呢?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去思考和感觉,那么,这就是出离和不黏着了。我们的“想”和“感觉”将会在一边,而我们的“心”会在另一边,就好像油和水一般—它们在同一个瓶子里,然而它们却是分开的。

佛陀以及他已觉悟的弟子们,和寻常的、没有开悟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不单与这些人同住,也教导这些普普通通、未开悟、无知的人如何成圣开悟,成为智者。他们能够这样子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去修行,知道“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正如我说明过的。

因此,就依你禅坐的修行去做,不要费心去怀疑它。倘若我们离家去剃度,并非是逃了去迷失在无明当中,也不是由于怯懦和恐惧,而是为了训练自我,做自己的主人。如果我们能如此理解,那么我们便能遵循佛法,而佛法将会变得愈来愈清晰。一个了解法的人,能了解他自己,一个了解他自己的人,必能了解法。事实上,法无所不在,我们并不须要逃避到其他某个地方。透过智慧、透过智力、透过技能来代替逃避吧,但不要透过无明去逃避。若你希求宁静,那么让它成为智慧的宁静,那样就够了。

无论何时,我们见到法,那便有了正道正路。杂染只是杂染,心只是心。无论何时,我们能分开、分离出来,这些事情就会只是这些事情,一如它们的本然,那么,它们就仅是我们的对象客体而已了。当我们在正道上时,我们是完满的,当我们完满时,任何时刻便都是开阔而自由的。

佛陀曾说:“仔细听我说,比丘们,你们必须不执着任何的法!”这法是什么呢?一切事物都是法,无一事物不是法,爱和恨是法,快乐和痛苦是法,喜欢和不喜欢是法,所有这些事物,无论是重要或卑微,都是法!当我们修习佛法,当我们了解了佛法,我们就能放下,于是,我们便能与佛陀“不执着任何一法”的教法相符合了。

在我们心中生起的一切状况,所有我们心灵的状况,我们身体的状况,都是在变化的状态中,佛陀曾经告诫莫去执取这当中的任何一个。他教导弟子们,修行是为了能从一切的情况中分离开来,而不是为了去执着任何状况。

如果我们能遵循佛陀的教法,那便对了。虽说是对,但仍然棘手。这并非教法很棘手,而是指我们的杂染很棘手。杂染带来的误解阻凝了我们,并且造成我们的麻烦,遵循佛陀的教法并不真的有任何的麻烦事。事实上,我们可以说,执于佛陀之道不会带来痛苦,因为“道”就是单纯地放下任何一法!

佛教禅坐的终极教导是“放下”。不去牵挂任何事物!分离开来!如果你看到美善的,放下,如果你看到正确的,放下! “放下”这个字,并不是说我们不须要去修行,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放下”的法门修行。佛陀教导我们思维“一切法”,透过思维我们自己的身和心来开展正道。佛法不在其他任何地方,就在此处!不在遥远的某个地方,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当下!

因此,一位禅修者必须很有活力地去修行,让这颗心更高贵更明亮,使它能自由而独立。做了好事不要将它记挂在心,放下!没有做坏事,放下!佛陀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此时此地!不要让自己迷失在过去或未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

佛心是什么

佛心是放下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至诚感谢各位来到这里听闻佛法。我听说昨天晚上有一两...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看看这些话你也许会改变很多

一、 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 不要评...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

日日是好日

经常有人叫我看看这个日子好不好,或者问哪个日子好?...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佛教词典】荷泽

(人名)唐洛阳荷泽寺神会。年十四为沙弥,谒六祖曹溪...

【佛教词典】五髻

将发结成五髻之谓。于密教尊像之五髻每用表五佛、五智...

为什么不能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

反对素食的人的一种惯用的论点就:你们素食者是吃植物...

生命是赚是赔,你想过吗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总会先考量利害得失后,才决定是不...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八关斋戒略说

第一、八关斋戒与三长斋月 我们有机会当七天的和尚,这...

好景不长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

沉湎于男女的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办

着欲不自觉,以何悟其心; 当观老病死,尔乃出四渊。 ...

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

儒家讲孝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说的戒律,最终归结到...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

如何与慧律法师交流问题

问: 祖国大陆的佛弟子无法与上人近距离交流,修行中...

平时散乱不精进,只因没修无常观

我们平时散乱、修行不够精进,是因为没有修好寿命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