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果规律与命运

2011/06/29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果报分为:现报,生报,后报。现报即是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虐。桢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业”就是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业所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自己迟早总要受到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其实什么样的善得什么样的福报,什么样的恶得什么样的苦报,也有恰如其分的“ 因果律”。

佛说“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的业因,六道轮回则是十善十恶应得的果报。人生本是业果的相续,它把一个人前世所作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兴衰,都是业因的感应。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善恶的因业,也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经文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在世法是如此,出世法也是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

因果贯通三世;有些人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没有什么前因后果;人死后躯体便消灭,神识也飘散;有些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得善报,便怀疑因果,怀疑佛法。这是由于不明白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就是说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前世所种的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今身口意三业时时造作的业因,又正是自己未来应受的果报,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错。经文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间,“所作业”是自己所种的远因,远在百千劫前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指现在如果因缘成熟,“果报还自受”还得自食其果。

关于果报的早迟,大体有三种情况:

1.现报:即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

2.生报:即今生作善作恶,来世受福报苦报。

3.后报:现在作善作恶,到第二世,第三世,乃至百千万亿劫后,才受善报恶报。后报虽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果报的。所以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现在因缘又成熟,因此享福报。如果今生他不作恶事,福报就更好。至于他今生所种的恶因,也不会自行消失,将来因缘会遇时,必然会受应得的恶报。如像富贵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赌,任意挥霍,可他并没有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过如此下去,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的。

至于善人遭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罪业深重,而现在因缘(条件)已成熟,所以受恶报。如果他今生不行善,恶报会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种的善因,也并没有消失,未来必定会受相应的福报。如象一个重罪犯人,没有被立即处死,他有悔改,立了功;但是功小罪大,不能完全赦免,只是将重刑改判为轻刑。如能继续立功,积累的功劳又多又大,则不仅全部赦免其旧罪,而且还会受到奖赏,受到重用,获富至贵。

唐代玄奘法师的师傅,印度高僧戒贤法师,是那烂陀寺住持,戒行深严,德望很高。有一次他患很痛苦的病,甚至无法忍受,准备绝食而死。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多次做国王,做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来应该长期堕地狱受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法度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小苦,来抵消应该长期堕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能消除”。戒贤法师依照办理,后来疾病痊愈。

这种事假使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人们可能会说戒贤法师并不是得道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的人,还患这么痛苦的病,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是转为后报,重报变为现报,轻报;有的则是转为现报,轻报变为后报,重报。这一点必须了解。

由此可见,算命只是舍本求末,因为它并不能改变命运。只有深信因果,自觉的止恶行善,不种恶因,广种善因,才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业,培植现在和将来的福德。这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方法。真正造福于自己,造福于全家, 造福于人类。望君慎之,行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让善良的心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是与众不同,做...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 言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 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

为何作恶多端,却仍能安享天年

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

做善事不忘念佛

有些人抱着一些疑惑,有的要求子,求健康的,也做了许...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

关于修学位次,我们今天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转字。《...

【佛教词典】极乐化生

(术语)极乐之往生人有胎生与化生二种。疑佛智而修种...

【佛教词典】梵难

(术语)比丘二难之一。本妇淫女等来诱调比丘,为净行...

【视频】观音菩萨灭业障真言(慧律法师念诵)

观音菩萨灭业障真言(慧律法师念诵)

【视频】大安法师《东林佛号教学版》

大安法师《东林佛号教学版》

【视频】慧日旻照 花雨弥空——净旻法师莅临慧日禅寺

慧日旻照 花雨弥空——净旻法师莅临慧日禅寺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皈依三宝让我们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他完全觉悟了,他能觉悟我们,...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有什么差别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还是有差别。诸位你去读读《阿弥陀经...

「富裕」的三条家规

第一条,叫富而不污。 污者,浊而染。拥有了大量金钱...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国设首婆罗山的鹿野深林时,有位一百二十岁...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

大安法师:忆佛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

出家人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问: 法师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大安法师答: 一个...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 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

慧律法师《解脱之钥》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成道后,到印度各地弘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