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三宝让我们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如瑞法师  2015/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皈依三宝让我们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他完全觉悟了,他能觉悟我们,所以,我们才皈依他。换句话说,他解决了烦恼,我们今天来求他,他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烦恼。只要是人,就有很多的问题,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等那么多的佛,只要我们肯求他,他就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当中很多很多的烦恼问题。所以,我们要皈依佛。皈依佛,就是皈依“觉”。

皈依法,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经书,里面都是告诉我们怎样觉悟的方法。佛教的经典是非常浩瀚的,分三藏十二部。从内容来讲不出戒、定、慧三学。

“戒”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来节制、克服自己的烦恼,怎么样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有了戒的修行,还必须能保持下去,如果没有定力,一遇到外境,就被它所转了,所以,就要修定。而定一定要先从不做恶事,能保持不做恶事,才能产生,当心平静下来以后,智慧就爆发出来了。

所以佛教里让我们觉悟,更多的是引导我们要爆发内在的智慧,内在的能量的。佛说:你们和我都一样的,都具足无量的智慧,但现在为什么没有?因为我们今生起贪嗔痴。依此类推,过去生中是不是也起贪嗔痴啊?正是因为内心的贪嗔痴的缘故,我们的智慧才不能显现。

这一生遇到有很多的事情让我们不满意或满意,谁给你造成的?不是佛给的,是我们过去生中的思想、语言、行为,不断的创造着一个新的自我,这一生一个自我,下一生又一个自我。所以,我们不要埋怨老天不公平,一切都是我们自作自受的。我问大家,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自作自受更公平的?没有!实际,最公平的就是自作自受,是不是?不要说同样的年龄,甚至弟兄两个,为什么命运不同?

因为个人有个人的前因后果。我们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要说:某某人,他做恶多端,结果还在那享受。你不要看他今生的表相,他过去世的福报今生享受,他现在所做恶的果报还没有到来。所以,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能通过现象来了解本质。我们现在了解了,也有所觉悟。所以,我们要皈依觉悟了的人。

皈依法,是我们一定要遵循觉悟者所走过的历程,按照他告诉的方法去做。他的方法就是:首先从善护于口言,身不造作恶法,让心里能逐渐地清净开始。所以,戒定慧是我们依于修行的方法。

皈依僧,僧是众的意思。我们称四人以上受了戒的出家人为僧。出家人就是从生活上远离染污,从内心里愿意净化自己的人。僧宝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这个团体,只要有四个以上的出家人就是僧宝。我们皈依僧是皈依一个团体,通过皈依这个团体,慢慢去修证,让自己也变得清净。

所以,皈依佛,就是皈依“觉”;皈依法,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修行方法;皈依僧,就是皈依“净”。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觉悟,都可以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同样也可以把我们提升为一个高尚的人,所以,我们来皈依三宝。

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能真正的皈依一次,他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学佛,就是要让我们福报具足,智慧具足,如果又有福报又有智慧的人,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所以,皈依三宝是要让我们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

人与人之间的5%差别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访问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

人生的四尽与四不可尽

一、人生需谨记的四尽 一尽:尽孝 对父母要尽孝;人无...

为何放不下?因为还没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

刀口之蜜--人生的实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说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

舍多就少---做人的智慧

舍多就少---等到真能悟出了,代表着智慧已达巅峰,但等...

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

忍力不坚固,而欲度众生的尴尬下场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因为从佛教的根本情怀来讲,是为了...

浅议如何集中精神

现代人在生活中,时常感觉无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学习...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来

我们经过无量的生死轮回,内心累积很多问题,要在一生...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 言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

【佛教词典】达磨流支

北周译经僧。摩勒国人。明帝(557~560 在位)初年至长...

【佛教词典】内史

(职位)禅林书状侍者之异名。...

心生瞋恨,我们就上当了

我们被人家欺负了,被人家辱骂了,被人家误解了,不瞋...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而不少人,学佛之后,处...

电脑族的护眼食谱

眼睛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出现这些症状...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

人生该不该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从,很难确定,原因是个人...

【推荐】慧律法师谈正法

一个道场如果没有正法,就如同一个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

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我们一般人在造善的时候,内心隐藏了恶法在里面活动,...

大安法师:破戒后如何补救

问: 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

菩萨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