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防止着魔

忏云法师  2012/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候。

发心真诚

现在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精神病太多。我们修行要发真诚心,为佛法,不离佛法才好。如果是「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就不会着魔。

精神宁静

世俗上所谓精神分裂,大多是这样的:爱其人以至于屋上之鸟,恨其人以至于他屋上之鸟,恨得那么厉害。一时爱、一时恨,精神就要分裂。要是能保持精神集中,就是戒定慧的定,宁静安定,就没有这些。我们由着心去,感情若是很猛烈激动,一贪一瞋、一憎一爱,就会精神分裂,所以要避免这些。

正当生活

还有,从事的职业一定要是正命。正命是正当的生活,也包括职业在内,要是不正当的生活,就差。

行善积德孝顺仁厚

普通在世俗上,多做善事是阴德,不外显出来给人家看,外面显给人看是为了招名、招利,或是有什么作用。像倓虚大师扫厕所还不给人看。做善事、做阴德,可以消灾延寿。再就是好好孝顺父母,多忠厚仁义,较比好。大体上,这是在世俗上求不着魔、不得精神病的办法。这是有关世俗方面。

贪瞋妄想

在佛法中,要是打坐时尽打妄想,一便贪心、淫欲心,一边又念佛,这怕要着魔。一边打着罪恶的妄想,而又念着万德洪名,怕要着魔,这是贪心。其次就是瞋心,我想报仇,写暗信,给暗箭,教他不知道,让他吃亏受苦;这个信我怎么编、怎么写,或是我怎么报仇,这也是怕要着魔。在念佛的时候起这种心,也容易着魔。这是一贪、一瞋。

知相虚妄

还有呢?见了鬼、见了神、见了菩萨、见了佛,以为了不起,就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事实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有一切的好相、瑞相我们不着,就不至于着魔。就怕说:「喔!可了不得啰!佛来摩我的顶了!」以至于「佛对我说法了!」要是自己一着,马上就是着魔,这个经典里头有说明的。还有呢?有过去世或今生死去的异性朋友来找了,或是异性的夫妇来找了,要是一认真,也会着魔。华严经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 这个「着」(zhuo) 就是「着」(zhao),「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离了妄想执着,则「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这就是不着。

超出人我对待

在人事上,我们要看清楚,超出一等,不和一般人勾心斗角,起我相、人相对待;可是我知道,也不是傻瓜。以至于我超出他们,看得清楚明白,可以说就说,不可以说就不说,躲着敬而远之。在人事上不去对待,不去纠缠。纠缠不清,也容易着魔。

不染名利五浊

再就是贪财、贪名这些事情。大家乐、飚车啊!都有点疯狂,有点着魔!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社会病态:按阿弥陀经最后所说,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们认清楚了才好。

这是讲到不着魔的事。

般若空观去恼障

倘使有点魔障的人,「不要」教他多拜佛、多打坐。拜佛多了、打坐多了,他不能用空观把那一切烦恼空去,而烦恼和佛号或持咒诵经搅在一块,乱糟糟的,精神也容易出毛病。要是能空出一切再去用功,较比好!

利众积德调身心

所以要是曾经有过精神病的人,或是现在多少精神有点异状的人,就告诉他,教他多作些功德,利益大众的事情;有这个德行,能调身心,这样才好。大体如此。
修行回向还冤债

还有,倘使着了魔睡不着,就吃安眠药、镇静剂,睡它几天;着魔的人大多数都不能睡。平常要是睡不好的人也怕要着魔;最好能够睡,说睡就睡,不睡就不睡,这样较比好。不能睡好的人,尤其是长夜漫漫不能睡,时常发作,大体都是怕有冤家。一天、两天晚上睡不着,或者是因为喝酒、喝茶太浓厚,或者是在临睡前有什么事情,那就不怕。如果常常这样闹,怕有冤家或者是魔障。这时候就要用短期修持,好比但持往生咒,跟冤亲债主回向:或者诵金刚经,十六分、十六分一半一半地诵,一切不必多;地藏经十三品,一品一品地诵,分开诵,不必太多。

此外,多做公益的事,多做阴德的事情,多做善事,慢慢就能调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

修行要勇于对治自己的习气

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

修行,从心开始

有一天,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在禅堂打坐。苏东坡忽然问禅...

占察轮相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占察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

【推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历

今天在这里,主要是和同学们谈谈心。同时向大家介绍一...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彻悟大师念佛偈

(一) 一声佛号一声心, 须信心深佛更深, 梦眼未开情...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

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

:网银是我爸帮我弄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

【佛教词典】语无扰动

【语无扰动】 p1283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此中尸罗支所摄...

【佛教词典】六尘

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

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

《无量寿经》之衣食自然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

施多福大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

念咒时信心最重要

从前,有个没读过书的乡下老太婆,天天念「唵嘛呢叭咪...

大如虚空,小如极微

细菌,看似一小簇,里面可能就有万千的细菌;蚂蚁,一...

素菜的6个优点

1、鲜嫩淡雅,赋味随意 素菜制作原料,主要有植物油、...

什么是皈依

问: 什么叫做皈依? 慧律法师答: 皈依分两个角度:...

不要折损孩子的福

今人多无知,不孝父母,不敬长辈,唯独溺爱子孙。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