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字洪名含义无量

学诚法师  2012/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是梵语,根据《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译作“皈命无量寿觉”。“无量寿者,乃是此地汉音。言南无阿弥陀佛者,又是西国正音。又南者是皈,无者是命,阿者是无,弥者是量,陀者是寿,佛者是觉,故名皈命无量寿觉,此乃梵汉相对,其义如此。”

又根据《佛说阿弥陀经》有两种含义:“无量光”、“无量寿”。

无量光,是从空间上讲,表诠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智慧,是至上圆满的一切智智,无所不知而非无所不能,念佛者如果不将所修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对他也无可奈何。

无量寿,是从时间上讲。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尽未来际,深发广大菩提心,接引无量众生往生极乐国土。

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卷上说:“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超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这里说的“法界”,即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宇宙)。以此法界之体作弥陀之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念阿弥陀佛名号,即是念阿弥陀佛的二报庄严。所以,念阿弥陀佛圣号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一念佛号,一念与佛相应,念念佛号,念念与佛相应。

阿弥陀佛的“阿”字是悉檀十二韵之一,亦是四十二字门之一。我们诞生时所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便是“阿”字。世俗上的阿爸、阿妈等都离不开这一“阿”字。其次“阿”字还含有否定的意思,具有无常、无我之义。《大品般若经》卷五广乘品诠解四十二字门中之“阿”字时,释之为一切法初不生。密教也非常重视“阿”字,如密宗最著名的《大日经》卷二、卷六、卷七解释“阿”字,乃诸法之体性,万法能生之根源,若行者能体得“阿”字本不生之理,即可如实了知心之本源,而得如来之一切智,自身亦与如来不二。修“阿”字法门,共有三个层次:

一、要观察“阿”的音声。即手结定印,而于每一出入息中喝念“阿”字声,以声托心,息息不懈。我们称念佛号,出息入息,字字句句都离不开“阿”字的声音。“阿”字的声音就藏在我们的心里。

二、要观察“阿”的字形。念念相续,不杂余念,以期妄想日退,无明渐尽。虽然汉文的“阿”与梵文“阿”的字形不同。但总的来讲,“阿”字的意义是极其深刻的。

三、要观察“阿”的实相。观想“阿”字时,乃在体悟宇宙万有皆为本来法尔不生之理。一切法不生即是诸法实相。

阿弥陀佛,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至少有以下二种含义:

一、阿弥陀佛是一句咒语,并且是咒中之王。在无量无边的咒语中,可算是一句最殊胜最简便的咒语了。

二、我们每天晚课都要念“忏悔文”。忏悔文里有八十八佛,前段五十三佛出自《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后段三十五佛出自《决定毗尼经》。在八十八佛之后还有一句“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不在八十八佛之数,但是它可以含摄前面的八十八佛名号。也可以说,念阿弥陀佛圣号,即可将前面八十八佛圣号的意义包摄无余。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功用呢?法界藏身阿弥陀佛这个法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从器世间来讲:一切植物、矿物等非情都可以表法,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无声无息地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吾人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弥陀,念佛之人,祛除身心障碍,何患不能见佛。

二、从有情世间来讲:九法界的有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念阿弥陀佛圣号,都能够得到大解脱。

三、从正觉世间来讲: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悟证的真实理体。

所以,这句阿弥陀佛圣号即是法界藏身。我们现在不能觉悟法界藏身的道理,是因为无明烦恼障蔽了自心。因此,我们应该以这句妙用无穷的佛号来对治烦恼,证得法界藏身。

古人说:“以六字摄禅律教义,只一念成法报化身”。这并不是说念一句佛号,其余一切经典都可以不要看,而是说念阿弥陀佛的道理及其功德与三藏十二部经典所表诠的道理是一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无非是略说广说,浅说深说,显说密说,佛陀针对各种根机的人说不同的法门,其目的无非是让一切众生都能证入诸法实相——法界藏身,得大解脱。《华严经?法界品》说:“常念诸佛,心无暂舍,了知音声,体性平等。”常念诸佛,即是时时念佛。又佛陀在《阿含经》里所说的“六念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中的“念佛法门”,是世尊常常使用的一种法门。

念佛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心不旁鹜,并非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不现实的。其实,如果不知用心,终日枯坐,怎能达到一心不乱呢?最重要的是,无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用心念佛,如砍柴、担水、走路、爬山、乘车、搭飞机等都可以念佛。

《龙舒净土文》说:“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由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

“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拔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已办,前程稳当了也。”

这句佛号,虽然是最简便,而又是极为高深。说它简单:是因为任何人——工、农、商、学、兵,有智慧的也好,愚蠢的也好,清闲的也好,繁忙的也好,男的也好,女的也好,老的也好,少的也好……都可以念,都能得到阿弥陀佛清净妙德的感应。然而,为什么我们常常提不起念佛的精神呢?不能专心的念呢?甚至有人念了三年五载还在另换法门,又选题目,或参禅、或学密,甚至有些人对净土法门不但放弃信心,反而生起诽谤。究其原因,在于众生的烦恼深重,福报浅薄,智慧短缺。因此,面对如此殊胜的净土法门,不能起信,犹如不知摩尼宝珠之珍贵,视同瓦砾,不加爱惜,随意抛弃。

古德说:官高一品,不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不如平民得闻阿弥陀佛圣号有福气。读书万卷,饱学之士,不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不如愚人得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有福气。

幽溪大师说:“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乐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据《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有名声普闻的大愿。所以,社会上许多人看到我们出家人,那怕三岁的小孩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在无量无边诸佛圣号之中,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阿弥陀佛这句圣号。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未曾听闻。对闻到阿弥陀佛圣号的人,又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绝不相信。不相信念佛有功德的人,是因为烦恼累累、业障深重之所致。

二、半信半疑。(1)有人虽能半信,但不肯念佛。(2)有人半信半疑,而肯念佛。

三、深信不疑。(1)有人虽然相信,但无心念佛。(2)有人虽肯念佛,但只求消灾免难,或求人天果报,无愿往生佛国净土。(3)有人却能真正地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修念佛法门的人,有两种情况:

一、专修:终身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专修又分两种:(1)专持佛号,甚至连《净土五经》或《往生咒》等都不持诵。(2)除念佛外,还持诵《净土五经》等,而不夹杂其他经典。

二、杂修:虽有念佛,一天念几百声或几千、几万声佛号,同时也诵经、持咒、作福、参禅、修密等等。

彻悟禅师说:“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滥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 《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

省庵大师论发愿的重要性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安法师:水火二河白道喻详解

善导大师举出了一个水火二河白道喻,这个白道喻非常重...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

错过班车 意外免祸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则有关念佛消灾免难的感应故事。 在...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

佛舍利是结石吗

问: 最近有几位高僧大德相继圆寂,网上有很多关于佛舍...

净界法师:精进佛七开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蕅益大师论出家

蕅益大师,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

【佛教词典】一生入妙觉

在这一生中就能登入妙觉之佛位。天台宗说三论唯识等各...

【佛教词典】无我相

无我相者,谓如我论者,所立我相蕴界处非此相,由蕴界...

从普陀洛迦谈观音菩萨的感应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太阳的能量非常足,但是我...

救人不淫免火灾

河北省献县史某,为人虽不拘小节,但秉性豪爽正直,不...

坚持良知,不说假话

人常常为自身的利益,不惜说假话,欺骗别人,有时候甚...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问:人多意见也多,在道场里是否也一样呢?法师如何解...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问: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当下心该如...

你这样去想,心惊胆战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梦是不是还知道用功,梦中有七八分...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

处世不求无难。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没有厄...

拯救刀兵劫的万德洪名

一个个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报应,不信这个举头三尺有...

肉食主义的逻辑悖论

从童年到成年,一遍又一遍地,大众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