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息灭心中火

2012/05/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假如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放着燃烧的房子不管,去追究引火者的责任呢?显然,我们应当先救火,等到火被彻底扑灭了,再去追求责任也不迟;如果放着燃烧的房子不管,自己的财产转眼之间就会烧尽,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内心“着火”了,我们是放着内心的火气不管,去喋喋不休地抱怨、指责、批评他人,还是先息灭内心的愤怒之火呢?很显然,如果放着内心的愤怒之火不管,任凭其熊熊燃烧,就像放着燃烧的房子不管,而去追究责任一样愚蠢。

《入行论·安忍品》中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一念嗔心可以摧毁自己在过去一千劫中通过布施以及供养佛陀等善行所积聚的一切福德善根。

《菩萨藏经》中说:“夫嗔恚者,速能损害,百千万劫,所集善根,是故我当,披忍辱铠,摧忿恚军。”意思是说,我们内心的嗔恚,能够迅速损害自己过去在百千万劫中所积累的善根,所以应当披上忍辱的铠甲,摧毁愤怒的魔军。

《楞严经》中说:“十方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菩萨见嗔,如避诛戮。”意思说,十方如来看待嗔恚就像凡夫见到锋利的刀剑一样;而菩萨见到嗔恚,就像躲避被杀戮一样。

《寒山诗》中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嗔就像心中熊熊燃烧的烈火,能够烧毁功德的树林,所以想行持菩萨道的人一定要用忍辱来护持真心。

愤怒不仅能摧毁自己的福德善根,而且还能障蔽自己的智慧。《法句经》中说:“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意思是说,忿怒的人智慧被忿怒所蒙蔽,不能见到诸法的法性真谛,也不能明白因果之道,能够去除内心忿怒的人,福德和喜悦会常常伴随。

从上面的诸多教证可以看出,内心的愤怒确实如火一般会烧毁自己的福德,如果我们的内心已经生起愤怒,却置之不理,反而随顺愤怒,喋喋不休地到外境上去抱怨指责,那么就像火上加油一般,内心的怒火会燃烧得更加厉害,最后就会将自己过去所行持的善业烧毁殆尽。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种“放着自心愤怒之火不救,而去追究责任”的习惯:如果某人做了让我不开心的事情,我内心会感到愤怒,于是就希望用诸如抱怨、指责,甚至打骂等各种报复的方式,也让对方不开心。我们心里会想:“你害得我痛苦,我要惩罚你,也让你痛苦。只要看到你痛苦,我就会觉得好受。”

我们的内心是这样想的,其实对方也会这么想。如果你真的做出了伤害对方的言行或者举动,对方也不会服服帖帖地就此善罢甘休,他或者她也会以牙还牙,用让你痛苦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内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彼此不断地互相报复,最后肯定是两败俱伤。

在此世间,有很多起初关系很好的朋友、夫妻、父子、上下级等,最后反目成仇,其原因大抵如此——最初受伤害者,可能只是觉得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件事是对自己的伤害,然后就耿耿于怀,并且想通过伤害对方的手段,来达到平衡内心的目的。其实,通过抱怨、指责和打骂等报复方式伤害对方并不能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反而会使自己受到二次、三次等重复伤害,最后导致内心极大的痛苦。

其实,当我们受到他人的伤害时,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理智的行动就是先来呵护自己的心,不要让自己的心真的受到伤害,而不是放着内心的痛苦不管,去与伤害你的人作斗争。就像拿起灭火器去息灭自己房屋上的火一样,我们要本着“善待自心”的目标,提起“戒定慧”的灭火器,息灭心头之火。

如何用“戒”来息灭心中火呢?就是不断思维愤怒的过患,遇事无嗔的功德,内心经常想像自己能够“熟视无睹”外境的伤害。《阿含经》说:“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如果用诤论、抱怨、指责来止息诤论,永远都不会有停止的时候,只有以忍才能息灭诤论,忍是世间非常尊贵的品德与智慧。《法句经》中说:“愠于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意思是说,抱怨永远息灭不了外境上的抱怨之事,心中没有丝毫的抱怨,外境上的抱怨之事就自然会消失,我们应当牢记并奉行这个道理。

如何用“定”来息灭心中火呢?就是在遭遇痛苦时,一边观察自心,一边让自心一念不生,避免让自心沉浸在痛苦与愤怒的火焰之中。据说有一次,佛陀曾用海龟避免海狗伤害的方式来教导用禅定的方法调伏内心烦恼的原理。海龟在沙滩上伸出头与四肢,海狗过来,试图咬海龟的头、四肢,海龟就迅速将头与四肢缩回龟壳中,于是海狗对海龟就无可奈何了。外境上的种种伤害就像海狗,我们内心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就像海龟的头与四肢,如果任凭其伸展,我们的心必然会受到种种伤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心,不让自心生起任何念头,伤害就无从进入自心。禅定就是止息念头的方式。禅定时,未必需要正襟危坐,我们可以一边走路一边让自心一念不起,只要保持内心明了即可。如果不想走路,也不想跏趺坐,可以用右侧卧的方式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总之,不要让不好的妄念占据自心。

如何用“慧”来息灭心中火呢?《中论》中说:“业惑分别起,彼从戏论生,戏论空能灭。”意思是,业与烦恼是从自心的好坏等分别而起,而分别则是由自心执有执无的戏论而起,而执有执无的戏论以空性的智慧可以灭除。我们先是执著外境上的事物真实存在,在真实存在的基础上,内心又去评判外境的好坏优劣;由于评判外境的好坏优劣,于是内心就生起种种痛苦与烦恼,并造下种种恶业。

其实,外境上的一切事物,犹如梦境般幻化不实,子虚乌有。执著外境实有就是一种愚昧,判定其优劣也是一种愚昧,如果能不断地观察外境的虚幻不实,就可以从根本上灭除痛苦与烦恼。《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一切有生住异灭的有为法虚幻不实——像梦境,又像幻师幻变出的幻境,又像水泡,又像空中影像;这些有为法刹那不住——像早晨的露水会迅速消失一般,又像闪电只是可以显现一刹那而已。我们应该时时这样观察身、心、世界,执著实有的习气就会渐渐减弱,内心执著优劣的分别戏论也会渐渐息灭,内心不执著外境的优劣,嗔恚等烦恼痛苦根本就无由而生。《释量论》中说:“凡夫见到好的外境就生贪,见到不好的外境就生嗔,要想断除贪嗔等烦恼痛苦,必须明白外境上的好坏根本就不存在,只是自心的捏造而已。”

所以,如果我们的内心生起了愤怒或者不满之火,不要去抱怨指责,而要用戒定慧的方法先灭除自己的心头火,这是真正的善待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谁愿作阿修罗呢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此...

【推荐】当遇到逆缘时,要观照两件事情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

在生气时,自己照照镜子

当愤怒生气时,拿出镜子看看自己,这时的你一点都不可...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

控制情绪是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人一旦受情绪控制,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不到真实的世...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缘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

忏云老和尚谈自己50年过午不食的体验

已经吃素的人呢?我看他们现在好多人练习日中一食,我...

全球正在拒肉千里

素食改变美国家庭 家住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温勃先生现...

临命终的心有三种状态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

【佛教词典】拘那罗

(动物)Kunāla,又曰鸠那罗。拘拏罗。鸟名。译言好眼...

【佛教词典】佛名经

凡十二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

荣西法师卖佛「金装」救饥民

日本禅师明庵荣西(公元11421215),于南宋乾道四年(...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工作要赶不要急

我常说:「工作要赶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虽然...

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

提前火化会障碍往生吗

问: 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

人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为人道的众...

各宗要略——律宗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

圣严法师:不要只是抱怨,要处理抱怨

抱怨是从家庭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

慧律法师《修行人常犯的通病》

山头主义,门户之见 弘一大师说:【因所皈依者为僧,...

心清净了,任何地方都能清净

现在很多都市人,因为由于生活紧张的关系,非常的烦躁...

【佛学漫画】佛陀本生故事——舍身饲虎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

三宝功德不思议

某夕有一女鬼,现苦相跪关前求救,自谓系某省某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