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2012/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平凡的平民,只要一生做到以下六点准则的其中之一,或全部,不是居家富甲一方,就是成圣成贤,为后人景仰。而我们很多人,从跨入成年到渐渐年老,终生糊里糊涂,不知做人的道理,白白浪费了一生的生命,而终生也和穷困潦倒为伴,实可悲,亦可叹。何不学这六大做人的准则,让自己一生得人尊敬,做个成功人士,让家人为你感到荣幸呢?

第一不争

不和任何人去争。我取自己应该得的,不应该得的不要。绝对不发脾气。“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才能行人所不能行之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争一分鱼死网破,能做到“不争”就是有涵养,人家想要就让给他,不和他争,少要一点没关系,这样我也不用受气,他也心满意足,皆大欢喜。

第二不贪

无论什么物质,够用就可以了,什么也不贪。我的东西,你需要就送给你,没有吝啬的表现。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他有他的规律,就是有对立性,有黑就有白,有生就有死,有多就有少,多到极点,就会变为很少很少,就象什么都没有了。“物极必反”嘛。人不能有贪心,够用就行了,够了还去贪更多,就会连自己原来那份都贪没了。够自己用,就是到了“极”点,更多就变没了。当然了,如果你是为社会大众谋福利,所得的财富才留下够自己用的一点,其它全部回报社会的话,那就多多益善,因为那不算是贪,不为自己的不是贪。人家想要你的东西,那就给他,不必吝啬,你放心,没有人会提出很非份的要求的,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他要就给他拿去。不贪的范围,包括财、色、名、食、睡,无论什么东西都是那样,足够就可以了,什么都要适可而止,贪太多没有利,反而害处很大。没有贪心的人,生活永远是富足的,快乐的。

第三不求

不向外边去求东西。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求就有高尚的人格。凡是有人格的人,都是少欲知足。不贪财、色、名、食、睡的人,心中多么安乐,内心没有恐惧。自己只要自己的劳动所得,不去求那些非份财名,不要求自己那天买彩票中大奖,只要你没有求的心,心里就没有胡思乱想的念头出现,也不会为这些非份的事情牵肠挂肚,自寻烦恼。

第四不自私

无论什么东西,属于大家的,公共使用,不必藏起来自己用。不要见到什么东西,或得到什么东西,就先想到自己,能和大家分享的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只有有这种不自私的心,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尊敬。

第五不自利

就是舍己为人。有利益之事,让给他人去做。反之,没有利益的事,留著自己去做。绝不贪图名声财富,这种沽名钓誉的事,是自私自利的思想。做人不要存自利的想法,你给人家一分方便,人家会给你二分方便,古德有云:“吃亏是福”只有真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放到现实中,比方两个做生意人,一个急功近利,只贪图眼前小利,一味加大利润,在旁人眼里他的生意有声有色,很会攒钱。是个很出色的生意人。因为生意就是以利润为最终目的的。而另一个很老实,所有商品,只加百分之一的利润,所得的利润仅仅够维持公司日常运行,如果遇到价格波动,第一批商品进价比第二批低很多,而市面上大家都是以最新进价来出售,他还是很老实,虽然第一批低进价商品还很多,但还是把第一批商品按原进价卖完了再提价卖第二批高进价的商品。他就是这样经营,经营了三年的利润所得比不上第一个生意人一年的利润所得,大家都笑他是大傻瓜。

可是十年之后,由于他出色的销售量,大多商品生产厂家都抢着进入他的商场,逼得他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在各地多开几家分店,也是由于他良好的信用,银行也巴不得贷款给他。就这样,二十年之后,他的商场遍布全国各地,他的收入也跃升全国第一,而原来第一个商人的市场却早在十年前就倒闭了。如今,他的商场遍布全球,人人都赞赏他的经营能力,他就是美国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顿。肯吃亏的人有大智慧,你几时学到这一点,几时你也象他一样有智慧。

第六不妄语

什么是妄语?就是不说假话。所谓‘见说不见,不见说见;闻说不闻,不闻说闻;不懂说懂,懂说不懂;知说不知,不知说知。’这就是妄语。做人以诚实为本分,如果你说现在社会上以油滑刁奸为能事,老实人被看不起,被欺负的,那你不妨作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老实人”,如果你被他们看得起,那你和他们就没什么两样了,你要让正直的人看得起,那才是真正的做人。能为国家为社会尽一分心力的人都是正直诚实的,而千古流芳的人都是从这些正直老实的人里出来的,能与天下正直的人同列,你不觉得很庆幸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拥有强大的内心,可以更坦然地...

人生八苦

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

生命感悟法语系列

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

为何放不下?因为还没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

该如何面对和消除人生中的种种苦难

痛苦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生有生苦,十月怀胎,...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

修行人应断除淫欲

一、龙树菩萨开示修不净观: 《中观宝幔论颂》杂说品第...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

【佛教词典】忙莽鸡金刚

(菩萨)金刚部之部母。梵号忙莽鸡。位于胎藏界曼荼罗...

【佛教词典】大乘戒经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祇园说大略之略戒。...

悭贪的果报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

清朝陆安人往生的案例

清朝陆岫梅,六品官吴昌濂的妻子,江苏苏州人。一生乐...

什么是贩卖佛法

问: 请问什么是属于贩卖佛法,弟子做有关的工艺品,...

修行时常常会面临的两个问题

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

人生只是过客

在前一世纪里,有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

饮酒的三十六过失

1、资财散失;2、现多疾病; 3、因兴斗争;4、增长杀...

解脱色身的爱缚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推荐】净业持名四十八法

自序 若论净土,法门广大。诸上善人,依佛教而往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