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关于「梦」的问答》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每个人都会作梦,有些梦似乎比其它梦更的意义、更真实。佛教有没有谈到不同层次的梦?比如我读到大慧宗杲禅师的书信中提到,有一个人梦到大慧进入他的房间,后来大慧回答说,他真的在那里。您也说过,如果有人想到或梦到您,而且真的如此相信,那么您就在那里。另一方面,佛教说一切事情都是虚幻。请您就这个主题开示。

师:大乘经典说,如果以大信心来修行、研究佛法,就有可能梦到佛菩萨和诸佛的世界,这些梦可能是真的。也有一些大师、祖师的记录中提到,在他们修行的过程中,曾梦见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到何处寻找老师。

关于古代禅师和梦的故事有很多。有一位禅师想要去看一块农地,那块地属于另一个地方的禅寺。第二天早上,他没告诉任何人就去了;抵达时,该寺的和尚已准备好饭菜等着他。禅师问,怎么知道他要来?和尚回答说,是前一天晚上土地公告诉他的,因此早作准备。禅师回答说,那么应该供养土地公,而不是供养他。在这个情况中,梦显然是真的。

另一个故事是有关虚云老和尚。有一次他梦到自己来到弥勒佛的兜率天,在那里遇到了老朋友和同代的祖师。他说他想留下来,但弥勒佛告诉他,他今生的业未了,必须回到世间。

唯识宗说,梦是意识的一种状态。意识通常透过感官展现,但也有独立的意识(译按:又称「独头意识」),并不是由感官所产生。独立的意识有三个层次,一是在梦中,一是在三昧中,一是在疯狂状态中。梦中的独立意识,来自无始以来累积的业。当意识生起时,与感官无关。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说它没有外在的现实,因为它来自以往的业,而以往的业是与环境互动所产生的。

有几篇经论据说是大师们在梦中的状态所写的。比方说,唯识宗的重要经论——《瑜伽师地论》,据说就是无着在梦境中写出的。每天晚上他睡觉时,弥勒菩萨就会到梦中,告诉他该写些什么。由于他是唯一作这些梦的人,我们就得相信他的话。

还有一个故事说,唐朝时,有个犯人在被处决的前夕,梦见有人告诉他,以特别的方式诵念《华严经》一千遍,就可以逃过一劫。醒来后,他就照梦中的话去做,结果要被处决时,钢刀无法砍入,而保住了一命。

佛经中谈到的梦的故事,一天一夜也讲不完,显然佛教确实提到梦。从佛法的观点来说,梦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来自烦恼与想象。比方说,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恐惧,可能以噩梦的方式显现。第二种来自关系密切的人,也许是家人,当某件事发生在他们身上时,你会透过梦多少知道这件事。第三种包括了鬼神、菩萨、诸佛给你的梦,已经发展出某种神通的人,也能使人作特别的梦。

禅认为所有的梦都是虚幻——不管是短梦、长梦、真梦、假梦、生死与再生的梦。我们日常生活的梦,又叫中间状态的梦。我们应该把所有的梦都视为幻觉,否则就会太注意它们,产生恐惧、期盼和其它的感觉,可能障碍我们的修行。

人们作梦时,通常是在睡眠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刚入睡时,心已经逐渐静下来,但还没完全休息。这时的梦几乎全是第一种,也就是白天的烦恼所显现的梦。另一个是经过长时间的深睡后,心已经完全休息了。这时的梦可能与真实情况高度吻合,但未必总是如此。比方说,睡眠很浅或不定的人,他们的心无法沉静到有这种型态的梦。

台湾有位著名佛教徒的母亲,报名参加农禅寺的禅七。她原先无心参加,但有天晚上梦见一座围着高墙的寺院,但她找不到入口。后来她看到一位老和尚作手势要她进去,她不晓得这是什么寺院,也不晓得这位老和尚是谁。过了一段时间,她看报时偶然看到我师父的照片,发现就是梦中的和尚,但那时他已经圆寂多年,而这位女士也从未见过老和尚。当她来到农禅寺时,发现与梦中所见的寺院一模一样。

问:我梦见过您,师父。这种事很少发生,但我梦见您时,梦里非常清晰,醒来时也非常清晰。我写信告诉您有这么一个梦,您回信说,如果我以真心、信心想到您,而且需要您的指引,您就会在那里。我不知道您的说法只是比喻,还是真有其事?

师:你所描述的梦属于第二种类型,也就是两人之间特殊的感应,这是很容易解释的。当你以信心梦到我,而且需要我帮助时,你可以从我发的愿中得到力量,但那是由你这个作梦的人达成的;能这么做的是你的心,我并没有进入你的梦中。我可能醒着,如果我睡了,可能是我自己在作梦。很可能我们并不是做相同的梦,虽然说偶尔有些人会作相同的梦。

然而,有时人们梦到从未见过的人,告诉或指引他们某些事。在台湾,有许多人告诉我,他们之所以来找我,是因为他们梦见我告诉他们来寺院,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我告诉他们,他们真的在作梦。这是第三种类型的梦,可能是寺院里的护法神或其它神灵以我的模样出现,指引这些人前来,而不是我。如果我必须做那么多事的话,根本就没时间睡觉了。

这些梦大多来自作梦的人的意识之流,另一个人并未真正出现在梦中,通常都是人们梦见我的情况。然而有弟子告诉我,他梦见已经去世十五年的师父,这个梦很清楚,而且他的师父给他很重要的指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许这是弟子的意识之流,但也可能是他师父的心力,虽然他已经过世了。大修行者的灵体在肉体消逝后,还能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问:我们是否可能很警醒,以致把修行带入睡眠中而根本不作梦?

师:前面说过,人们之所以有第一种梦,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比方说,噩梦来自许多压力、生病、身体不平衡的人,也可能来自恶业,要靠打坐祛除这些噩梦是很难的。作梦时,你能控制的范围很小。醒时打坐,也很难控制四处漫游的念头,甚至不知道念头在漫游,一直到这些念头止息为止。那么要在梦中控制这些念头困难得多,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人告诉我,他们甚至在睡觉时还继续念佛。我认为那是来自紧张,而不是修行得好。睡觉时要少梦,就必须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必须变得更冷静。如果稳定,心灵平和、开朗,那么梦,尤其是第一个层次的梦,就会消逝。

问:梦见受伤是不正常或危险的吗?

师:我不解梦。有些人说梦中的某些意像有象征意义,但随着地方、时代的不同,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象征系统。因此,解梦是不可靠的:我既不解自己的梦,也不解别人的梦。

问:我曾读到一篇文章,有一个人梦见三十年后的自己给他一些忠告。这个人也说,他和太太曾作过同样的梦。这有可能吗?

师:当然,这些例子都是可能的,但有意义吗?这些故事大多只是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因为它们很新奇。大多数人既无法控制梦,也无法正确的解梦。我认识一位妇女,她在梦中看见一个怪房间中摆着一具盖着的棺材。两年后她父亲去世,就摆在同样的房间、同样的棺材里。这是个有趣的故事,但有什么用呢?我想,你可以把这种梦称为预示,但这位妇女一直到事实发生后,才知道那个梦的意义,根本束手无策。如果她知道梦是有关自己父亲的事,又能怎么办?她既不知道时间、地点,也不知道父亲会如何去世。

身为禅修者,不该执着或太重视梦——因为我们醒着的世界已经够梦幻的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星云大师《如何处贫居富》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

可以烧纸钱给往生的人当路费吗

问: 必须烧什么库钱,给往生的人当路费,学佛的人应...

如何看前途是好是坏

问: 师父,你好,能不能给看看我的前途是好是坏啊?...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禅密行者成就后去哪里

问: 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禅、密行者功成后去哪里?...

儿童该怎么学佛

问: 十岁左右的儿童念诵什么经咒比较对机?弟子希望孩...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问: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 你首...

安太岁、点光明灯在科学年代还有价值吗

问: 您怎么看安太岁、点光明灯这类民俗?在这个科学...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圣严法师:空性与孤独

心与物质真实存在吗?如果仔细去分析它们,我们就会发...

圣严法师《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我曾经遇到一位太太,她不断向我抱怨,说她的儿子因为...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圣严法师《还债平安,还愿快乐》

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

【佛教词典】随念分别

【随念分别】 p1367 俱舍论二卷六页云:若定若散意识相...

【佛教词典】瞻仰

(术语)以恭敬之心而仰观也。法华经方便品曰:瞻仰两...

明朝郑兴儿: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

佛教中的「称谓」有哪些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代表...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是萌发理想的时...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

「孝子」是「孝顺孩子」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

如何理解极乐世界的方位

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执著...

佛源敬老院免费接奉养年迈出家人公告

佛源敬老院是一座针对出家人、食宿全部免费的敬老院,...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