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

圣严法师  2011/09/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每一卦都有凶有吉,唯有「谦」卦没有凶,只有吉,是最好的一卦。

因为谦能够让,让就能够虚,虚才能够容,也就是能够包容所有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够懂得退让、包容别人,也就是所谓的虚怀若谷,便能够接纳百川,得到各方面的好处。

所以,能够虚心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一定也能够尊重所有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谦虚心,那就会自以为是,两只眼睛像长在头顶上似的,怎能看得到别人呢?因为他看到的只有天,就会傲慢无礼。傲慢无礼的人会因轻视而伤害到别人,但是同样地,他也会不受欢迎而被孤立,因为他不接受人,别人自然也不会接受他。

谦虚的确是很重要的,但是要做到却相当不容易。因为一般人通常只看到别人的缺点、问题,看到别人对不起自己、别人不足的部分,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贡献比别人多,常常都是在肯定自己、否定他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总是比较慈悲一些,像这样的人怎么会懂得谦虚呢?

基本上,人都是凡夫,是凡夫就不可能没有缺点。所以,我们要先检讨自己的缺点,再看看他人有没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检讨自己过去有哪些应该做好却没做好的,或是不应该做错却做错的,对这些事情都应该要心生惭愧,并且积极改进。改进的方法,就是对未来要有悲愿心,所谓悲愿,就是希望自己从此以后要为家人、为众生,奉献服务,带给他们利益,让他们得到关怀照顾、得到幸福快乐。

有了悲愿,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要学习、努力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其实学习的机会俯拾皆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时,另外两个人一定有自己能学到的东西。何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对外的接触面相当广,接触的人很多,一定有东西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他们的表现如果是正面的,就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就算是负面的,也可以学习如何避免自己像他们一样犯错。

少批评他人,多检讨自己,向他人学习;对过去要有惭愧心,对未来要有悲愿心。如果能有这样的心态,我们就能成为一个非常谦虚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你为什么只看黑点?

师父已经讲过了,十万亿佛国土,心是最大的距离,烦恼...

证严法师:骄慢是必除的杂草

昨天,有一群作家来访,他们说∶现在的社会中,要找甘...

狐狸傲慢的启示

我今天我再讲一个故事听听。这个故事是这样,有一个书...

大地万物皆有用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间寺院住了一位明理聪慧的小沙弥...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

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佛教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孔子也要求人们...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

圣严法师:为什么恋爱有时会变成由爱生恨

问: 有人谈恋爱如胶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

圣严法师:业力与潜意识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

【佛教词典】十万歌集

西藏名 Mgur-hbum。全称 Rjebtsun mi-la-ras-pahi rna...

【佛教词典】听羯磨者当一心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因六群证他受戒,羯磨不成。及...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嗔痴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

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

【原文】 汪舟次曰。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

布施、放生、施食后的感应

1 找工作 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我们大学要求的比较严,...

略记一代高僧明学长老的慈悲与智慧

明学长老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平易近人,心胸宽大,大...

息心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间五欲六尘的那个心止息了,隔断尘...

一只猫的故事

女儿从北京回来,除了带给两老一些礼物外,还有一只猫...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

临终业障现前没有念佛,能往生吗

问: 病人平时信愿具足,念佛功夫不错,但临终时业障...

不抱怨也是一种修行

我们学习佛法,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就要从不抱怨...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