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业力与潜意识

圣严法师  2010/1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业力有密切的关系。业力这个观念是指我们在过去无量世(也可以说是‘无始’)以来,在生生世世之中,所有的种种行为(包括身体的、语言的和心理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种力量,一直累积下来而集中到我们现在这一生之中。

不过,并不是我们过去世所有的业力,全部都会在这一生中显现出来,而是要看哪一种业力最强,以及哪一种业力和我们这一生的环境、因缘最相近也最相应,才会在这一生出现。当然,如果业力的力量小,或是虽然强大,但是没有机会或环境让它发展,那么它也就不会起作用了。

然而,很多心理分析学家都将业力归咎于潜意识,认为是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我们的行为与生活,才会影响我们能力的发展和智慧的判断。心理学上的潜意识,是自己不能控制也不能自觉的,它蠢蠢欲动,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产生这么一个念头,而且还不断出现的现象。它很可能是由我们从小到大的种种经验、学习而得来的影响,并在头脑里产生的一种力量;也有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讯息,并不是外界或生命之中发生过的事,但是自己的心念常常告诉它、暗示它,结果就变成一种潜意识。

因此,我们可以说潜意识是从业力来的,因为过去有些业的力量相当强,所以到了这一生会对某一些事情记得特别清楚,而且很深刻地进入头脑,并从内在制造一些观念,于是就出现一些念头,变成了潜伏的意识活动。不过,它虽然从业力来,但是和业力并不同,潜意识是已经在运行的,在我们这一生之中时时刻刻找到机会就会出现;而业力则有的已在运行,有的则无,也就是有的在这一生能够现前,有的则不会现前。当我们了解潜意识与业力 越多,发生问题的机会便越少,因为我们已经知道那是什么了。

这就像人都怕鬼,而人怕鬼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不知道鬼的模样,也不知道鬼在哪里,所以随时随地都在疑神疑鬼。反之,如果清楚鬼是什么模样,也知道它会在哪里出没,就不会怕它了。潜意识和业力也是这样,如果我们了解潜意识 越多,对我们就越有帮助。

所以,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往往也试图勾起人们的潜意识,甚至用催眠术来了解受测者的潜意识中究竟在想什么?想讲什么?准备想做什么?当受测者知道原因之后,这个潜意识的力量就会渐渐褪色,进而不再产生作用。

而我们的业力就像有根的草,斩草本来应该除根,有时候虽然不除根,但是如果我们一看到草就砍,只要芽一冒出土就除草,那么草根就会因为来不及吸收营养而慢慢萎缩。

同样地,虽然有业力,但是它不一定会造成我们的困扰,就像草根还在,但是只要不让它有机会生长,业力自然也会消失。我们普通人都有遇到困扰的时候,虽然我也肯定心理治疗的效用,但佛法毕竟是正本清源,能除根的,所以用佛法来处理情绪烦恼,比心理分析或是催眠更好一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

怎么知道生死业力重不重

一个人怎么知道你生死业力重?你看我们同样念佛,有些...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

轮回就是这样来的

作为一个净土宗人,你可以每一天做一个清洁的功夫,就...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圣严法师:自认愚痴也是智慧

有智慧的人是没有烦恼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调伏自...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样样与他人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某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游泳比赛,由日本选手得到第一名...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业、追求更大的荣誉、赚更多的钱,每个人都...

【佛教词典】三分别

(术语)一、自性分别,对于六识现在之六境,而自性了...

【佛教词典】戒体应须明识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以别解脱戒,人并受之;及论...

这些深恩重爱会障碍我们成道

蕅益大师开示我们,学道之人要真实具足刚骨。什么是刚...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增长智慧的八种方法

今晚我们讲如何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够增长智慧...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

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

这以下两段:第一个,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第二个,...

生死无数劫,闻佛无量德

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 在《付...

父母亲属杀生食肉不听劝,该如何对待

昨接来书,不胜叹息。汝十数年来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

大安法师:往生唯靠弥陀,而密宗要视师如佛,如何看待

问: 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

改变说话的态度

有次我在机场准备通关时,有个人明明晚到,硬是要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