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世间最困难的战争是内心佛魔之战

星云法师  2011/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众生颠倒,往往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若无代表正义的韦驮、伽蓝诸大战将,以武力来维护世间和平,则群魔猖狂,善良的百姓无以安居乐业。人间是个佛魔各半的世间,光明使者往往要伴随著胜利凯旋之歌才能到来。如同今日,世界各国高峰会议,若无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则无争取和谈的筹码;维护治安的军警人员,若无强大的正义使命感,以及精良的战术武器,则无惩恶擒凶,降伏恶势力的条件。

然而敌我武力之战,终非究竟,骁勇善战如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广大疆域,死后帝国随即被分割;又如蒙古元朝帝国成吉思汗,战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而今战绩安在?又各国相互征伐,免不了共业缠缚,冤冤相报,徒增生灵涂炭而已。因此,在《佛本行集经》中说:若人善巧解战斗,独自伏得百万人,今若能伏自己心,是名世间真斗士。过去阿育王统一印度,早期南征北讨,所战皆捷,在四方臣伏之下,并未赢得百姓民心。由于高僧目犍连子帝须的度化,虔信佛教之后,政风丕变,德风远播,因此被誉为轮王化世。

以佛教而言,战斗力之显现,于内则为悲心大愿之深度开发;于外则为坚毅不屈之理念开展。其中勇猛无畏之代表者,如目犍连以神通威力降伏魔王;舍利弗以深广辩才折服六师外道;富楼那自愿投身蛮地,以循循善诱之耐力化导愚迷;大迦叶召集五百阿罗汉结集经律,防范正法湮灭。以上均为佛教战斗力之不同展现。

世间最困难的战争,不在于百万雄兵对峙,也不在于敌我阵势相当,而在于内心当中的佛魔之战。因此《四十二章经》形容修行者,有若披甲上阵与百万魔军作战的勇士,心性怯弱者,大多半途而废,唯有坚持愿力者能够达到最后的胜利。又修行者要有以下几种战略:

一、以正见持戒为盔甲:有形的盔甲可以抵御强敌,保卫自身;正见的盔甲可以抵挡诱惑,远离三毒。《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则云: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服。因此,首先要有正见,才能走上正道;有了正确的人生观,还要持戒力行,才能圆满生命。

二、以智能方便为刀箭:《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安处不动,犹若金刚;以智能箭,斩烦恼贼,破生死军,摧伏魔怨,荷负一切,令诸众生皆得解脱。智能第一的文殊菩萨,手持宝剑,即象征以智能剑斩断烦恼魔军。因此,《佛遗教经》云:若有智能,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所以,有智能才能斩断烦恼的荆棘,建设心灵的殿堂。

三、以精进勇猛为力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求菩提时,擐精进甲,以大誓愿而为器杖,日夜精勤,增长功德,犹初白月渐渐圆满。凡事能精进勇猛,不生畏退,必能克服困难,成就胜果。

四、以慈忍大愿为战术:《忍辱经》云:怀忍行慈,世世无怨,中心恬然,终无毒害。又云: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忍,具足大力,能成就世间一切的功德。佛陀对于统理万民的国王,也有五点开示:一者、领理万民,无有枉滥;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禀与;三者、念修本业,福德无绝;四者、当信忠谏,无受谗言;五者、少欲戒贪,心不放逸。是则仁王治世,文武兼备,则无有邻国怨敌。

五、以戒定慧为统帅:《维摩经》云: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戒如清水,能洗涤我们心地的污垢;定如璎珞,能庄严我们的身心;慧如明灯,能照亮我们的前程。以戒定慧三学做为我们与烦恼战斗的统帅,可以降魔,可以获得无量的圣财。

六、以八种正道为大军:八正道是离苦得乐之道,是转凡成圣的途径。正见,因缘果报、善恶业力、无常苦空;正思,喜舍、慈爱、巧慧、结缘;言语诚实、柔软、爱语、善言;护生不杀、布施不贪、持戒不淫、惜福物资;从事合理的经济生活;精进的增长悲智,断除贪瞋;以四念住做为安住身心之处;以见性悟道的正定,开启般若智能。依戒定慧为统帅,领导八正道的大军,是吾人防守六贼的坚固城墙,亦是战胜波旬的勇猛大军。

人天导师的佛陀,就是世间伟大的斗士,能在五浊恶世降服内外诸魔,成就佛道。四十九年间,建立和合僧团,派出法音使者,将光明解脱的大法传播印度十六大国。在思想上,突破了当时六师外道非究竟、非解脱的异风邪说;在社会组织上,破除根深蒂固的四姓阶级制度,将人类从各种缠缚中解救出来。因此,佛陀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成功的社会革命家,一生为了传播慈悲和平的理念而奋斗。孙中山先生有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言流传至今,佛陀则有菩提,精进,度众生的楷模传承千古。

综合上述所说,佛教的战斗观,主张人类生存在世间,必须要有强盛的斗志,勇于向自心的无明、懈怠、执著挑战,提升心灵的境界,让每一天的生命都有新的进步、成长,这才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对于人类整体的生命形态来说,世界各国除了对物质科学的关注外,在心灵科学的研究上更应该加强,利益一切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静波法师:创造人间净土,即是往生佛国净土

感谢上净下慧大和尚,感谢柏林寺常住,给了我一个锻炼...

星云大师《从何处下手学佛法》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同学: 今天是...

如何生起真实不退的信心

问: 弟子对念佛法门起初特别有信心,但是随着个人阅历...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

攀缘心要如何消灭它呢

(一)【楞严经】所要对治的就是攀缘心:这个攀缘心怎...

无心才能心安

最近广钦老和尚一百零五岁诞辰,朋友找我去演讲,谈谈...

把工作环境当做修行的道场

我是一名护士,对这个称号我曾很不喜欢。你可能会说,...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经得起考验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消灭殆尽,不让...

「胆识」是人生必备的重要条件

人在世间应世,需要有很多的本领,「胆识」就是必备的...

职场的特效药

有钱当念无钱日,得意休轻失意人。为道了无寒暑变,利...

【推荐】星云大师《命运的主人》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星云大师《佛教的道德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我们昨天讲过佛教的财富...

【佛教词典】普门

(术语)华严经所明一门之中摄入一切法,谓之普门,又...

【佛教词典】识身

(一)具有精神作用之身体,即身与心。本事经卷五(大一...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

障道的四个因缘

障道的因缘,就是我们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碍。读书遇到障...

商人与龙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商人,他驱赶着八头牛,到一个很远...

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

我这次到太原,见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念了一辈子...

佛为何说「富贵学道难」

问: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佛说二十难,其中之一是富贵学...

学佛的三种目的

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 健...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

什么是般舟三昧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在净土法门中,有一种特别的修法...

七心诀

心善 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