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世间最困难的战争是内心佛魔之战

星云法师  2011/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众生颠倒,往往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若无代表正义的韦驮、伽蓝诸大战将,以武力来维护世间和平,则群魔猖狂,善良的百姓无以安居乐业。人间是个佛魔各半的世间,光明使者往往要伴随著胜利凯旋之歌才能到来。如同今日,世界各国高峰会议,若无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则无争取和谈的筹码;维护治安的军警人员,若无强大的正义使命感,以及精良的战术武器,则无惩恶擒凶,降伏恶势力的条件。

然而敌我武力之战,终非究竟,骁勇善战如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广大疆域,死后帝国随即被分割;又如蒙古元朝帝国成吉思汗,战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而今战绩安在?又各国相互征伐,免不了共业缠缚,冤冤相报,徒增生灵涂炭而已。因此,在《佛本行集经》中说:若人善巧解战斗,独自伏得百万人,今若能伏自己心,是名世间真斗士。过去阿育王统一印度,早期南征北讨,所战皆捷,在四方臣伏之下,并未赢得百姓民心。由于高僧目犍连子帝须的度化,虔信佛教之后,政风丕变,德风远播,因此被誉为轮王化世。

以佛教而言,战斗力之显现,于内则为悲心大愿之深度开发;于外则为坚毅不屈之理念开展。其中勇猛无畏之代表者,如目犍连以神通威力降伏魔王;舍利弗以深广辩才折服六师外道;富楼那自愿投身蛮地,以循循善诱之耐力化导愚迷;大迦叶召集五百阿罗汉结集经律,防范正法湮灭。以上均为佛教战斗力之不同展现。

世间最困难的战争,不在于百万雄兵对峙,也不在于敌我阵势相当,而在于内心当中的佛魔之战。因此《四十二章经》形容修行者,有若披甲上阵与百万魔军作战的勇士,心性怯弱者,大多半途而废,唯有坚持愿力者能够达到最后的胜利。又修行者要有以下几种战略:

一、以正见持戒为盔甲:有形的盔甲可以抵御强敌,保卫自身;正见的盔甲可以抵挡诱惑,远离三毒。《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则云: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服。因此,首先要有正见,才能走上正道;有了正确的人生观,还要持戒力行,才能圆满生命。

二、以智能方便为刀箭:《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安处不动,犹若金刚;以智能箭,斩烦恼贼,破生死军,摧伏魔怨,荷负一切,令诸众生皆得解脱。智能第一的文殊菩萨,手持宝剑,即象征以智能剑斩断烦恼魔军。因此,《佛遗教经》云:若有智能,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所以,有智能才能斩断烦恼的荆棘,建设心灵的殿堂。

三、以精进勇猛为力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求菩提时,擐精进甲,以大誓愿而为器杖,日夜精勤,增长功德,犹初白月渐渐圆满。凡事能精进勇猛,不生畏退,必能克服困难,成就胜果。

四、以慈忍大愿为战术:《忍辱经》云:怀忍行慈,世世无怨,中心恬然,终无毒害。又云: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忍,具足大力,能成就世间一切的功德。佛陀对于统理万民的国王,也有五点开示:一者、领理万民,无有枉滥;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禀与;三者、念修本业,福德无绝;四者、当信忠谏,无受谗言;五者、少欲戒贪,心不放逸。是则仁王治世,文武兼备,则无有邻国怨敌。

五、以戒定慧为统帅:《维摩经》云: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戒如清水,能洗涤我们心地的污垢;定如璎珞,能庄严我们的身心;慧如明灯,能照亮我们的前程。以戒定慧三学做为我们与烦恼战斗的统帅,可以降魔,可以获得无量的圣财。

六、以八种正道为大军:八正道是离苦得乐之道,是转凡成圣的途径。正见,因缘果报、善恶业力、无常苦空;正思,喜舍、慈爱、巧慧、结缘;言语诚实、柔软、爱语、善言;护生不杀、布施不贪、持戒不淫、惜福物资;从事合理的经济生活;精进的增长悲智,断除贪瞋;以四念住做为安住身心之处;以见性悟道的正定,开启般若智能。依戒定慧为统帅,领导八正道的大军,是吾人防守六贼的坚固城墙,亦是战胜波旬的勇猛大军。

人天导师的佛陀,就是世间伟大的斗士,能在五浊恶世降服内外诸魔,成就佛道。四十九年间,建立和合僧团,派出法音使者,将光明解脱的大法传播印度十六大国。在思想上,突破了当时六师外道非究竟、非解脱的异风邪说;在社会组织上,破除根深蒂固的四姓阶级制度,将人类从各种缠缚中解救出来。因此,佛陀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成功的社会革命家,一生为了传播慈悲和平的理念而奋斗。孙中山先生有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言流传至今,佛陀则有菩提,精进,度众生的楷模传承千古。

综合上述所说,佛教的战斗观,主张人类生存在世间,必须要有强盛的斗志,勇于向自心的无明、懈怠、执著挑战,提升心灵的境界,让每一天的生命都有新的进步、成长,这才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对于人类整体的生命形态来说,世界各国除了对物质科学的关注外,在心灵科学的研究上更应该加强,利益一切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能在内心真切地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当这个净信...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

圣严法师:只顾耕耘

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诸位怀抱着不同...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太虚大师:菩萨学处讲要

一 菩萨学处释名 佛教经律,说二学处:一曰比丘学处,...

不可四尽(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从心的牢狱里解脱出来

一个人,如果做了违法的事,被人一状告到法院,就要接...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我请问大家:你们在这短暂的...

星云大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

【佛教词典】梦

【梦】 p1280 瑜伽一卷十二页云:云何梦?谓由依止性羸...

【佛教词典】枳怛那

(地名)海岛名。译曰踊出。探玄记十五曰:枳怛者,具...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

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

我在想: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年轻的时候,...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

什么是缘修与真修

(三)十界差别: 图片 释义 这个观念我们再把它强调一...

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

善良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说某地一辆班车开往甲城,路遇4名...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下品中生是什么情况,这是指破戒的众生。这个人先求受...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

杀子求名

仁义礼智信乃是中国人的美德,欺骗拐诈是人类的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