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印光大师  2014/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当过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之极长一信,则可知。至于悟无生以后,护持保任,销镕余习,彼自了明,何须预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否则纵令饮者说得十分的确,而未饮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将此悟无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护持,致余习复蒙,得而复失,故有此问。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异说所夺,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净土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著魔。

永嘉某居士之长信,专治此病,彼病与汝病,名目不同,性质是一,光固不愿多说,祈于彼信领会之。须知悟后之人,与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则别。未悟无生者,境未至而将迎,境现前而攀揽,境已过而忆念。(攀揽二字,赅摄好恶憎爱,勿谓好爱为攀揽,憎恶为不攀揽,)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黏,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著系恋之思想。

然虽于境无心,犹然波腾行海,云布慈门,凡世间纲常伦理,与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丧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认作于境无心,便于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废弛,则是深著空魔,堕于顽空,由兹拨无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滥圣,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阿鼻地狱种子矣。此中关系,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为略陈其利害也。

译文:

来信所说的念佛三昧,说起来容易,要想得到实在是难上加难,只管收摄心念恳切念佛,久而久之也许能够证得。即使不能证得,有真信心、恳切愿收摄心念念佛的功德,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弥陀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不乱,如果按照蕅益大师的分析,尚且不是现在的修行人能够证得的,何况理一心不乱呢?因为断尽见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乱,破除无明烦恼证得诸法之真实体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乱。如果是内秘菩萨的大行,而外现小乘声闻或者凡夫之相的菩萨,那么理一心或事一心,固然不难做到。

如果确实是具足烦恼惑业的凡夫,事一心尚且不可多得,况且理一心呢?应当详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这封很长的信,就明白了。至于觉悟无生理体之后,必须还要保护维持,消除存残余留的习气,这个到时候自然知道,何必预先问人,就像各人喝水一样,是凉是热自己心里清楚。否则纵然喝水的人说得十分明白,而未喝的人,究竟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居士把悟无生忍看得未免太容易了,私下恐怕自己或者悟得而不知道保护护持,以致使习气又会复发,而导致得到后又失去,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要知道,真正证得无生忍,实在是非比寻常,是破除无明证得法性的人,最低也是圆教菩萨,也就是别教初地菩萨,谈何容易。

请居士依照印光《文钞》开示而实行,等到了解净土法门的所以然,以及信愿行的意志,都能不被一切其他宗善知识的其他法门所动摇,此后如果有多余的能力,不妨加以专研各大乘经论,来开启智慧,以此作为宏扬净土法门的依据。能够这样去做,虽然是凡夫,也同样可以随着有缘人的根机弘法利生,行菩萨道。暂且不要好高骛远,恐怕或者对于事和理不能明了,便难免会招感魔事。永嘉某居士长信,就是专门治这个病的,他的病和你的病,名目虽然不同,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印光固然不想多说,请在给他的信中细心领会。

要知道,悟后的人和没悟的人,修行的方式虽然是一样,但是心识意念则大有差别。未悟无生的人,境界还未到而想要迎候,境界出现在面前而想要攀附、控制,境界已经过去便会回忆、惦念。(攀附、控制的意思,包括喜好和厌恶,不要以为喜爱就是攀附、控制,憎恶就不是攀附和控制。)而已经悟无生的人,境界虽然有生灭,他的心却毫无起心动念,犹如明镜可以照各种物体,而物体映现在镜子中,镜子对它毫无粘留,物体映现过之后,镜子中也毫无痕迹。已悟无生的人,他的心对于所有的境界,犹如镜子对于物体映现一般,绝没有一丝毫执著留恋的想法。

然而,虽然对于境界没有起心动念,仍然犹如波涛运行在大海上、犹如云朵遍洒甘霖一般,来慈悲地救度众生;凡是世间的伦理道德、法律规约,和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的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然丧失生命,也不会有所逾越。还不要认为对于境界不起心动念,就把修持自利利他、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的事情,全部都废除了,如果这样就是深着拔除没有因果、否定一切善恶的空魔,而堕落于顽空的邪见之中,从此拔除因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肆意妄行,这就是以凡夫冒充得道圣人,破坏佛法,误导众生的阿鼻地狱种子了。这里边道理、关系,相当深,印光还是不得不稍微陈述其中的利害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觉悟不能代替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杭州云栖祩宏禅师(莲池大师),字佛慧,号莲池,俗姓...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现在有不少人学佛是从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如果从功...

心的觉悟

佛陀时常教育我们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沉溺于往昔回忆,...

三十岁后始觉悟

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 我的人生几乎是从最...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不肯仗佛力了生死,怎能不反思

参禅一事,不是小根基的修行人做得到的。即使大彻大悟...

念佛能助一切事业得易成就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

随心造业,随心转业

【原文】: 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大聪...

略释天台六即义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顿至圆,...

【佛教词典】四门

(名数)一有门,二空门,三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

【佛教词典】三玄三要

临济义玄接引学人之方法。临济录上堂(大四七·四九七...

「快餐式」的修持

净土念佛法门的理念与修持方式,最契现代社会之时机。...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星云大师:一切因缘我均感谢

春风夏雨固然可以润泽群生,秋霜冬雪也可以成熟万物。...

虚云老和尚睡觉打呼噜,但外边的境界都瞒不过他

一般我们只能看到经书上所记述的,五阴净了是何等何等...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

文珠法师《佛教与人生》

何谓佛教?何谓人生?佛教对人生的看法如何?佛教与人...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

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驽钝,其他的弟子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