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舟楫

印光大师  2016/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临终舟楫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释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病者临脱气时,遽为穿衣搬动。及入龛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谓大违佛制矣。

佛说人有八识,即知识也。前五识,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末那,亦名传送识。第八阿赖耶,亦名含藏识。夫人之生也,惟此第八识,其来最先。七六五识,次第后来。及其死也,亦此八识,其去最后。余识次第先去。盖第八识,即人之灵识,俗谓灵魂者是也。然此识既灵,故人初受母胎时,彼即先来。故儿在母胎中,即为活物。至人死气断之后,彼不即去,必待至通身冷透,无一点暖气,彼识方去。识去,则此身毫无知觉矣。若有一处稍暖,彼识尚未曾去。动着触着,仍知痛苦,此时切忌穿衣盘腿搬动等事。若稍触着,则其痛苦最为难忍,不过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已。考经云,寿暖识,三者常不相离。如人有暖,则有识在,识在则寿尚未终。古来多有死去三五日而复生者,详载典章,历历可考。儒教亦有三日大殓之礼。缘眷属恩爱,尚望其万一复生耳。若我僧家,虽不望其复生,而亦不能不体其痛苦,遽尔搬动,以及迁化,其慈悲之心安在哉。

古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物尚如此,而况同为人类。又况同为佛子者乎。且人情痛苦之极,瞋心易起。惟瞋心故,最易堕落。如经云,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命终时,侍臣持扇,误堕王面,王痛起瞋,死堕蛇身。缘有功德,后遇沙门,为其说法。以闻法故,乃脱蛇身,而得生天。观此,可知亡者识未去时,即行穿衣搬动,及即焚化,使其因痛生瞋,更加堕落。宁非忍心害理,故施惨毒。应思我与亡者何仇何恨,乃以好心而作恶缘。若云事属渺茫,无从稽考,则经典所载,岂可不信。迩来种种流弊,总因生者不怜死者之苦,只图迅速了事,故无暇细察冷暖,由是习以为常。纵有言及此者,反笑以为迂,致令亡者有苦难伸。呜呼,世之最苦者莫过生死。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

愿诸照应病人者,细心谨慎,切莫与病人闲谈杂话,令心散乱。亦勿悲哀喧哗。当劝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又当助念,令病人随己念佛音声,心中系念。若有钱财,当请众僧分班念佛,使佛声昼夜不断,令病人耳中常闻佛声,心中常念佛号。则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无钱财,亦宜大家发心助念,以结末后之缘。至于安置后事,切勿在病人前谈说。只宜击引磬高声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离佛。木鱼声浊,临终助念,断不宜用。任彼或坐或卧,切莫移动,大家专心念佛。待至通身冷透,则神识已去。再迟二时,方可洗浴穿衣。如身冷转硬,应用热汤淋洗,将热布搭于臂肘膝弯,少刻即可回软,然后盘腿入龛。至诸事齐毕,尤须长为念佛。所有诵经拜忏,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广大。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属,俱须依之而行。则存者亡者,悉得大益。

再者,我佛涅槃,原本右胁而卧,以故入棺荼毗。今人若随其自然,坐亡者入龛,卧亡者入棺,尤为得当。但今人沿习成风,恐不以此为然,亦惟听诸自便。

至人死后之善恶境相,原有实据。其生善道者,热气自下而上升。生恶道者,自上而下降。如通身冷尽,热气归顶者,乃生圣道。至眼者生天道。至心者生人道。至腹者堕饿鬼道。至膝盖者堕畜生道。至脚板者堕地狱道。故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惟此一着,最宜慎重。其照应病人者,当以同体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古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无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述此遍告同袍,恳祈人各注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

为畜生道念佛有用吗

问: 有时看到畜生道的众生,我们在心里为它默念阿弥...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

笃修净业临终预知,念佛往生之贞女典范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

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印光大师论孝道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样修行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

【推荐】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

【佛教词典】六因相杂不相杂义

【六因相杂不相杂义】 p0310 大毗婆沙论二十一卷十页云...

【佛教词典】出慧

(术语)出离生死之妙慧也。佛地论二曰:得能出离生死...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星云大师《禅修的开示》

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 佛学很多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

古代出家当和尚的10个条件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动物不是供我们食用的

四个很好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你应该食素? 1. 因为吃肉就...

餐盘里盛满无尽血泪(图)

先打断腿,再装进笼子里。我们的餐盘里,盛满了它们无...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

怎样处理是非

常听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是非真的能止于智者吗?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