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冒死求法心不悔

2014/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冒死求法心不悔

佛陀涅槃百年后,当时的印度由强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统治,阿育王初闻佛法,就对佛教非常崇信,数次延请比丘到王宫接受供养,并为大众开示说法。由于印度男尊女卑的风俗,阿育王特地施设帐幕遮围,让后宫的王妃嫔女们也能随众听法。

当时大部分的妇人多贪着、沉溺世乐,不知出离,因此,比丘们常为她们开示布施、持戒的功德。后宫妇女中,有一位艺妓宿世善根深厚,闻法心切,不顾违犯王法的死罪,拨开帐幕,来到比丘说法之处,恭敬顶礼后向比丘问言:‘佛所说的法除了布施、持戒之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法呢?’

比丘回答:‘我不知道闻法的妇女中有像你这样上根利器的人,所以才只说布施、持戒之法。如果你还想听更多深妙之法,我当为你宣说、开示!’于是比丘接着为此妇人开示:‘世间一切未曾得闻之法,即是佛所说的四谛。’随后,比丘为此女分别演说‘苦、集、灭、道’的道理。此女善根深厚,闻法当下漏尽烦恼,证得须陀洹果,并说:‘虽然我违反了王法,将受到惩罚、失去生命,但我已得到了甚深的佛法大义!’随即说偈:

‘闻说四真谛,法眼净无垢,

 以此危脆命,贸佛法坚命。

 假设于人王,今来害我者,

 我以得慧命,终无悔恨心。’

当时,后宫妇女们看到此女甘心冒犯王法,拨开帐幕直接向比丘询问法义,都心怀恐惧,担心被波及。艺妓见事态如此,就手持白刃来到阿育王面前,五体投地伏首认罪,说:‘大王啊!您所制定的王法非常严峻,无人胆敢违犯,但我为了听闻佛法,冒犯了王法,应当接受惩罚。我之所以这么做,实在是因为渴望听法,没有得到大王您的允许,就冒然到比丘前;就好比在炎热的春天,有一只口渴如焚的牛只,为了求得一口水,不避主人皮杖鞭打之苦,狂奔到清泉溪流中,喝到清凉甘泉之后,才肯回到原处。’

‘大王!您应当知道,佛法难遇难闻,正如世间难得一见的优昙花。佛陀真正是三界的大救济者,我今能听闻佛所说种种希有微妙之法,怎能不欢喜踊跃呢?佛所说的法,实是世间之明灯、灭除烦恼之鼓声、得度天人之桥津。我今听闻法要,解脱烦恼,犹如获闻令人欢喜解脱之铃声。佛于往昔无数劫中,为众生修种种苦行,不惜生命,勤求无上道,曾舍身投岩喂虎、鸽肉喂鹰,履践菩萨行。成道后,更为众生演说无上大法,实是难得听闻,我今既得值遇,怎能不把握此殊胜因缘呢?’

‘大王!这个色身犹如水中的聚沫,受想行识又如芭蕉与阳焰,地水火风四大犹如毒蛇缠绕,如今能遇此殊胜难得的法筵,我又何须珍惜此一秽身,而不听法呢?更何况这四大假合、危脆之身,虽能在来去坐卧、进止顾盼、言语举止之间,流露种种威仪,其实不久都会散坏,犹如梦幻泡影,实非众生真实之身,只因众生迷惑颠倒执着,当作众生身想,一旦死亡了,这色身就会被舍弃于坟冢之间,日日被乌鸟啖食,犹如泥人遇水浸渍而腐败啊!’

听了艺妓所说的这番话,阿育王感到十分惊异,便问她:‘你至心听闻法要后,有何证悟?’此女回答:‘大王!实不相瞒,我已证得须陀洹果,漏尽烦恼诸惑,不再造堕三涂饿道之恶因,断除六十二邪见,远离三涂恶道,趣向解脱涅槃;我今了知六根、六尘、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幻化,观此色身犹如四大毒蛇缠绕之箧囊,而五蕴、五欲、六根、六尘,正如持刀之贼、怨亲、村贼,令我们陷入欲望的爱河,沉沦三界不得出离。我今既已如是知,唯求解脱安隐涅槃之处,终不再受系缚!’

阿育王听完这段话,对于殊胜的佛法,倍增无上敬信,感慨着说:‘哎!佛法是大雄大力的世尊厌离生死之道,只要具足信心、归投趣向三宝者,皆蒙解脱。何以知之?智慧浅薄的女人都能解悟真理,只因佛法超过外道六师啊!如今,我将归依阿耨多罗调御丈夫,祈愿救一切众生之大悲世尊,广开甘露法门,令一切男女长幼皆共修行。’

接着,阿育王赞叹佛法之殊胜:‘即使是多智者,亦须因敬信心方得悟解。释迦牟尼佛所说甚深法义,能令闻者极生欣乐,摄心专念,令不放逸。佛陀不是为了辩论或摧灭外道而开示法要,但其教法却能令一切邪说不攻自破。

佛陀从未赞誉自己所说之法,却自然而然名满天下;佛陀虽然赞叹种种功德,却不曾称誉自己的功德。佛陀虽具无量威德,却湛然而寂灭,即使具足一切种智,却从不自恃高慢。所有作为虽然勇健威猛,却又善于调顺,能够远离高慢而不鄙劣。佛陀所说之法长久流布,无能讥嫌呵责,即使有种种高下差别,彼此之间却不相妨碍。

言说虽然丰广,却无有令人厌患之处,也没有人能真正说其过失。佛陀所说之法于世间中阐扬出世之理,透过文字般若流布世间。此殊胜难得之法,不仅常住于世并能与时俱进,如是微妙之理,无人不合掌礼敬,赞叹世尊是善于究竟妙论的大狮王。就像春夏时节,无论是阴或晴,都利于万物生长,佛陀的开示亦复如是,普利一切众生,能去除种种疑惑,也能对治烦恼恶行,不仅能令众生脱离轮回之苦,且能至究竟涅槃。能令被喜悲、惊怖等所困之众生称心舒畅,法喜充满。’

‘譬如海水,无论是中间、周边,味道都是一样的;佛法也是如此,不论是初、中、后语都能饶益有情,令闻者皆得清净。具有智慧的人听闻佛法,即能感到满足,不再好乐外道典籍。佛所说法,即使具足言辞才辩,也不因此矜高自夸。’

一切说法中,佛为最胜,其所说理,圆满究竟。世间愚闇之人,若能以佛法为炬,必能入于真谛之处,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今日得以迎请佛的弟子前来开示佛法,对其所宣说之佛法深信不疑,从今日起,也将请比丘经常入宫说法,能令女子的心得以寂静、趣向解脱,因此,大众应当经常聆听如是甚深之法!’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五(三○)》

省思:

佛法难闻,从敬信中得。释尊舍家求道,彻见本心,以其所证悟之真理,大转法-轮;迦叶尊者率五百大阿罗汉结集经典,乃至历代祖师发利益众生之悲愿,祖祖相传,方使佛法传演至今。

佛法难闻,今已闻。吾人于诵经、闻法之际,当生起希有珍重之感恩心,以敬信心听闻佛法、实践佛法,能令身口意三业皆得清净。若能如是,则诵经闻法、语默动静皆是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

每天坚持做功课

日课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克服习气、增强定力的好方...

我真的信佛吗

算起来,接触佛法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皈依、受五戒...

学佛的两种用心

佛学是一种心理学,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楞严经说:...

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

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

大迦叶尊者喜欢向贫穷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钱人乞食。一...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佛教词典】皂荚

为豆科之落叶乔木。又作皂荚、皂角。生长于亚洲、非洲...

【佛教词典】顾视白衣舍戒缘起

亦名:左右顾视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

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

【原文】 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在前面的博文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中提到: 南...

挨打不如找打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进步,避免挨...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

生不起惭愧心和忏悔心该怎么办

问: 弟子生不起来惭愧心和忏悔心,请法师开示。 宏海...

看护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人在患病时往往力不从心、身心苦痛,特别需要关怀照料...

明一法师:浅谈忏悔业障

一、忏悔的意义: 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佛法的修行,最初...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地藏十轮经》上说,世间一切令人感到舒适的用具、一...

圣严法师《智慧100》

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