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2015/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佛,到了临急濒危才呼喊佛号。俗语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

又有些人念佛之时偷工减料,不老老实实诚心念佛,只当作例行日课,数衍了事。口念心不念。又有些人口念佛,心却早已飞到声色犬马去了。更有些人一面念佛一面打瞌睡,甚至于在佛堂上也会鼾声大作,口角流涎。

更多的人是根本不念佛,其中大多数是自以为很科学很时代化,误以为信佛念佛是迷信。“念佛么?”他们会得这样说:“那是老太婆做的事。”

这一种是不学无术无知而愚昧,又不肯去研究最新的太空时代科学,故此不懂得太空物理越来越多发现佛学的精深奥妙是宇宙中的至理,这种人可能在其专业上有若干的成就,但是在精神上是极端空虚的彷徨的,没有寄托的,苦闷的,痛苦的,更不用说他们不能去了未来的生死大事,将来黄土一坯,形神俱灭,这种人聪明还被聪明误!

如果说他们是愚昧执迷不悟,那么还有更可叹的另一种人,那就是有些已经接受了佛法,甚至于已经精研佛理的一些学者,他们拿佛学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探讨,他们的理论文章写得头头是道,精析入微,处处表现得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广征博引,考据认真,推敲不厌其烦琐,但是,他们心中并不真正相信佛教,也不念佛,也不茹素,依然是饮酒食肉,更不守五戒,从不皈依三宝,他们唯一讲佛理之时就是在他们的文章上,或者在大学学府的讲堂或研究室里。

这一种不信佛的佛学学者,还真是为数不少,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也还有很多理行合一笃信佛教的真正佛学大家,既笃信也念佛亦守戒亦修行,毕竟这种真正的言行一致的真正佛学学者是少于上面说的那一种不信佛的佛学学者!

不信佛的佛学学者,只可称之为佛学“伪学者”,他们的聪明比一般常人为高,可是,他们运用其聪明才智来钻研佛学,却不去接受佛教,更不修行,这种执迷不悟,比一般常人不信佛,更为愚昧无明,这种“伪学者”,只是以佛学研究论文或讲学作为混取学位或大学聘书或沽名钓誉的工具。私底下的行为是另外一回事,每餐非肉不饱,无酒不欢,名利之所在,趋之唯恐不及,更有“寡人之疾”。邪行秽为,自命为洒脱,居然托言为禅,这种伪学者,自负大聪明,殊不知被大聪明误得更深!这样的学富五车,倒不如一字不识的文盲罢!

无知而致愚昧不学佛不念佛,以致沉沦于疾苦之中,已属可悯。聪明广知而自恃聪明,不肯学佛不念佛,更是可悲!所云聪明极点,其实只不过是愚昧极点的变相而已!

又有些人虽信佛,但是不肯念佛,只是企图全用自力去修行。又有一种人,太过执空,妄生己见,迷不自觉。

又有一种人,自谓:“即身是佛,何须念佛?”凡此都是太过自信,而不肯念佛接受佛力的接引。这也属于自愚自弃!

永明禅师的著名偈句说:“有禅有净士,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当来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与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有禅”就是明心见性,这是自力的修行功夫。“净土”即是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净土。

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这是一般人最易犯的错误,尤其是禅学传到西方社会来,已经走了样儿,禅字已被曲解,酒肉男女,亦称为禅,放浪形骸不守戒律,亦称为禅,呵佛骂祖,亦自谓禅,人人以谈禅为时髦,却不去发菩提心,不肯生信发愿,不肯念佛,似懂非懂,似通未通,似悟实迷,会得几句“口头禅”,便自以为得证菩萨十地境界,这种人都是自误而已,其聪明才智,其实正是修行的大障碍!

人的自力是有限的,佛的愿心与慈悲则是无限的。人的自力,好比细微的针,佛力则好比巨大无比的磁山。我们在学佛修行,必须明心见性以求清除自身的一切绝缘障碍,再加以诚心勤力老实念佛,接受无限的佛力接引,才是事半功倍之道,两者缺一,都是不太好的。如果自恃聪明,不肯老实念佛,或自恃自力,不肯念佛,想要凭自力断除烦恼,要做到净尽无余无漏,那就太不容易了。

学佛者,必须老实诚心净意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

在世间唯有这一句佛号最珍贵

一百多位参加庐山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莲友,在闭...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

喜欢读经而不喜欢念佛怎么办

问: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一个人没学佛时,他就是要依靠某种东西来过日子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问: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答: 自责汝心...

虚云老和尚住世的最后一日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龛,供奉在别室中。侍者知...

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问: 请法师开示,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为什么鸡蛋和牛奶不能吃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

【佛教词典】故出不净戒制意

亦名:漏失戒制意、故失精戒制意   行宗记释云:“制...

【佛教词典】权方便

(术语)佛菩萨一时济度众生之权谋为权,其方法,能适...

在生命轮回中,你的心是变来变去的

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

舍得的三种层次

对舍得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舍得舍得,...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

将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

又是一年春好处,待到回望弱冠时。转眼间,我离毕业又...

善恶一念间

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只要每个人本著良心做...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

学佛的好处与利益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达十余亿,而其教义...

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富贵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富甲天下、...

佛教救度生命的三种模式

佛教自应世以来,对消除人类现世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

朋友有四种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其实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正修就是四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