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2015/09/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处静坐,独自思惟佛法时,心中生起一念:“所有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日夜穷逐不舍,未曾满足。”于是,阿难尊者在傍晚时,从座而起,着衣整服,前往拜见世尊,恭敬地头面顶礼后,坐在一边,禀白世尊:“弟子今天在静处静坐时,生起一念:‘所有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因此日夜追逐不舍,不知满足。’”

世尊说道:“是的。阿难!正如你所说,一切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因此日夜追逐不舍,不知满足。正如,过去有一位转轮圣王,名顶生王,他以正法治理国家,国内不仅没有违法乱纪的恶人,而且具足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等七宝。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千个儿子,个个身强体健,能降伏诸恶人,无需使用武力即可统领四天下。有一天,顶生圣王生起了一个念头:‘我现在拥有南阎浮提洲,百姓繁盛,国中满是珍宝,以前曾听长老说过:“西边有西牛货洲,不仅人民兴盛,并且有许多各种珍奇宝物。”我应前去统治该国。’顶生王才生起这个念头,就与四部兵众,从南阎浮提洲隐没,前往西牛货洲。

那时,西土人民见到转轮圣王率领大军前来,纷纷向前迎接,礼跪问讯:‘太好了!大王!我们西牛货洲人民繁荣昌盛,希望圣王能够在这里治理本土,使百姓顺从正法教化。’顶生圣王因此留在西牛货洲统治人民,历经数百千年。

有一天,顶生圣王又起一念:‘我所统领的南阎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天上亦降下七种宝物,高至膝盖。现在又统治西牛货洲,人民繁盛,多诸珍宝,我过去曾听长老说过:“东胜身洲的百姓兴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我应当前去统治东方国土,以正法来治化那里的人民。’顶生王方才动念,就与四部兵众从西牛货洲隐没,来到东胜身洲。

当东土百姓见圣王到来,全都出来欢迎,礼跪问讯,异口同声地说:‘太好了!大王!我们的国家,人民昌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希望大王留在这里治理,使百姓顺从正法教化。’顶生圣王因此于东土治理人民,历经百千万年。

有一天,圣王又生一念:‘我所统领的南阎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天上亦降下七宝,高至膝盖。而今又有西牛货洲和东胜身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我曾从年长的长老听说:“北俱卢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没有人看管,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拿取。那里的人民,寿命活足一千岁,命不中夭,命终之后,必定转生天上,不会堕入其他恶道。他们身上穿着由劫波育树自然长出的衣服,食用的是自然生长的百味稻米。”我现在应该前往统治北俱卢洲,以正法治化那里的人民’

那时,顶生圣王才动这么一念,随即与四部大军从东胜神洲隐没,前往北俱卢洲。途中,远远望见北方国土一片青绿色,圣王看见这遍地的碧绿,便问身旁大臣:‘你们看到这满地的苍翠吗?’众臣回禀:‘看见了,大王!’圣王告诉臣子们:‘这是柔软草,和天衣一样的柔软,这里的贤人都是以此为坐席。’

前行一段路后,一眼望去,北俱卢洲的土地呈现一片金黄色,圣王再问群臣:‘你们看到了这一片金黄色的土地吗?’众臣回道:‘看到了!’顶生圣王说:‘这是自然生长的稻米,这里的贤人都是以此为食,现在你们也可以享用这美味的米粮了!’

是时,圣王再前行一段路,看见此国土地悉皆平正,远远见有一座高台,特别引人注目。顶生圣王又告诉众臣:‘你们看见这里的土地皆悉平正吗?’众臣异口同声:‘我们都看到了!’大王为他们介绍:‘这是劫波育树衣,你们将来也可以穿着此树衣。’

当时北俱卢洲的百姓看到顶生圣王到来,都前往欢迎、礼跪问讯,异口同声齐呼:‘太好了!圣王!这里的百姓昌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希望您在此治理,使人民顺从正法教化。’顶生圣王因此于北俱卢州统治人民,历经百千万年。

有天,顶生圣王心念一动:‘我所统领的南阎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天下亦降七宝,高至膝盖。而今又有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和北俱卢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我曾经听长老说过:“有三十三天,天人所享的天福,其乐无比,天人的寿命极长,衣食自然而有,还有不计其数的玉女随侍左右。”我现在应当前去统治天宫,用我的王法来治理那里的天人。顶生王才动念,就马上带领四部兵众从北俱卢洲隐没,来到三十三天上。

此时,三十三天的帝释天主在天宫内远远见到顶生圣王到来,特地分出半座,对王说:‘大王,请就此座。’那个时候,顶生圣王便与释提桓因并肩而坐,二人共坐堂上,不可分别,他们的容貌五官、行为举止、言语音声都一模一样。

顶生圣王在帝释天宫中安享数百千年的天福之乐后。有一天顶生圣王心中生起了一念:‘我所统领的南阎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天下亦降七宝,高至膝盖。而今又有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和北俱卢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今天在这三十三天,若杀了帝释天主,便可以在天上独霸称王。’顶生圣王才生起这个恶念,立刻从宝座上堕落到南阎浮提地,跟随着他的四部大军也一同坠落。当此之时,顶生圣王的金轮宝顿时消失无踪,白象宝和绀马宝同时丧命,神珠宝自然地消失,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顿时命终。

当时,顶生圣王身患重病,所有的皇亲贵族都齐聚在他的身边关怀探问:‘请问大王!大王薨逝之后,假使有人问起:“顶生圣王临命终时,留下了什么言教?”我们应当如何答覆呢?’顶生圣王回答:‘在我命终之后,如果有人问起此事,就说:“顶生王统领了四天下还不知满足,到了三十三天享受了数百千年的天福,还起了贪婪之心,想要杀害帝释天王取而代之,所以才堕回南阎浮提,病重而亡。”’

阿难!你不要怀疑不信,当时的顶生圣王便是我的前生。久远劫前,我统御了此四方天下,乃至于三十三天,在五欲中,仍不知满足。”

阿难!从顶生圣王的启示中,应当明白:起一念贪心,如果任此心念相续,将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要转化贪欲的烦恼,当依圣贤的智慧来努力。”

当时,世尊对大众说一偈语:

“贪淫如时雨,于欲无厌足;

 乐少而苦多,智者所屏弃。

 正使受天欲,五乐而自娱;

 不如断爱心,正觉之弟子。

 贪欲延亿劫,福尽还入狱;

 受乐讵几时,辄受地狱痛。”

世尊说道:“阿难!你应当牢记顶生王的故事,一旦生起欲念,就要立即舍离,永不再兴起此想。”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开示后,法喜充满,并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八(安般品第十七)》

省思: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一念不觉之际,便是无尽的轮回;若能在烦恼之处,面对自己,检讨反省、忏悔改过,更进一步在起念的当下,立即觉察、觉照,不再起妄念,如此日久功深,便能与道相应,觉悟自心。正如,茶陵郁禅师开悟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

如何消除欲念

问: 在学佛修行中,如何消除欲念? 妙境法师答: 对,...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推荐】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

改掉饮酒的习惯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说:众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

【佛学漫画】既然明白世间是苦,为何不把苦卖掉

如此的贫妇,对净土法门一无所知,只是念佛数年就能预知...

【佛教词典】心果法

【心果法】 p0349 品类足论六卷五页云:心果法云何?谓...

【佛教词典】归依三种分别

【归依三种分别】 p1418 显扬六卷十三页云:归三种分别...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中国古代文人的护生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

净土行人勿定往生时间

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 那个...

因果业报

有一位婆罗门长者,家财万贯,只有一个儿子,年满二十...

面对难看的脸难听的话

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遮蔽。...

【推荐】一念孝心得救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

吾人反省十二问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学会付出,便会拥有幸福

一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120个馒头,100个用来出售,...

贤愚寿夭,富贵贫贱,皆可自作主宰

【原文】 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