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为何要用乌鸦与猪来做譬喻

2015/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为何要用乌鸦与猪来做譬喻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我今天开示佛法要用乌鸦与猪两种动物来做譬喻,大众听闻后应当善自思惟。”众比丘们齐声答:“是,世尊!”并专心从佛受教。

佛陀开示:“什么样的人会被比喻像乌鸦呢?就像有人在寂静之处,常耽溺于淫欲中,造作种种恶行,事后感到羞耻而心生悔意,于是便向他人坦诚自己所犯的过失。这样的人,虽然被修清净梵行的人指责其恶行,但仍有羞耻心,知道悔过,就像乌鸦常受饥饿之苦,总是吃一些不净的秽物,吃完便赶快擦嘴,深怕有其他的鸟类看见而嘲笑说:‘这乌鸦总是吃不净的秽物。’如同有人在闲静处,耽着淫欲,做不善行,事后因羞耻的缘故,便向他人发露忏悔。这样的行为就如乌鸦的习性。”

佛陀继续说道:“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譬喻如猪的习性呢 ? 如果有人在闲静处,时常耽溺于淫欲,造作种种恶行,却丝毫没有羞耻心,更遑论会忏悔过失。不但如此,还骄傲地向他人自夸说:‘我在财、色、名、食、睡五欲中悠游自得,有谁能够像我这样自在快乐呢?’这种人做了坏事,毫无羞耻悔改之心,就像猪的习性,总喜欢吃不干净的秽物,总是睡在肮脏的地方,还会到猪群当中蹦蹦跳跳。如果有人喜好淫欲、造作坏事,无羞耻心又不知悔改,还大言不惭地自我称赞:‘我在五欲中悠游自得,没有人能够像我这样快乐自在!’这样的行为就好像猪一样的习性。”

“诸位比丘!不论是乌鸦或是猪的习性,都是修行人应当舍弃与远离的。大众应当要朝此方向学习。”诸比丘们听闻佛陀开示后,心生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七。火灭品第十六(三)》

省思:

《佛说八大人觉经》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尽的,芸芸众生始终向外追求欲望,任己沉浮于五欲之乐,因此迷失自性。学佛之人,当知欲望为众苦之源,发愿做自己心念的主人,远离五欲,时时刻刻返观自照,保持觉性存在,如古德云:“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

「小年」的佛教意义

忽尔一年,小年又来了。曾经记得,年少时的故乡风俗,...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

经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

二鸽喻

从前有雄雌两只鸽子,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时候...

莲华的十种比喻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莲华出污泥而不染,妙香...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推荐】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

恶口两舌

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

佛陀一天的时间

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

虔诚祈祷观音菩萨,韦驮菩萨梦中指点脱险路线

一九四一年,日本军队侵占香港之夕,有一位郑子嘉居士...

【佛教词典】半者珂但尼

(饮食)Pacakhādanīya,又曰半者佉阇尼,半者佉但尼...

【佛教词典】五大龙王

又作五类龙王。即:(一)善住龙王(梵 Susajsthita-nā...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

玄奘法师梦中得诸佛指点:佛经不可随意删减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记载,玄奘大师开始...

渔翁得利

六道里面有个阿修罗道,一名叫做非天,有天福而没有天...

长相的庄严与否,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

六种果蔬让你更帅更靓

1、西兰花。 富含抗氧化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专家证明是...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

苦难到来时,这时候该怎么办

无论什么人,只要造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报就是...

如法修行 如佛亲教

过去,佛陀曾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一日,斛饭王...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这个每一个宗教,不是讲爱就...

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教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