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护六根,恒持正念

2016/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护六根,恒持正念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你们应当专念以自修。什么是专念?比丘们!当‘行’时,应如实知‘行’;举手投足、动作进止、屈曲伸展、低头抬头、着衣法则、睡眠、觉醒、或说话、或沉默,一切时中,都能了知时节因缘,进止合宜,随处作主。如果比丘们能心意专正、坚住正念,未生的欲界烦恼将不会生起,已生起者能够灭除;而未生的色界、无色界烦恼将不会生起,已生起者能够灭除;乃至于未生起的三界无明烦恼将不生,已生起者能够灭除。倘若心念专注,于六根缘六尘时能够善分别、清楚明白,必定不会堕落于三恶道中。

为什么六根会牵引我们堕入恶道?当眼根观色时,分别色法有好丑,见好就心生喜欢,见不好的就不悦;当耳闻声时,分别声音的好坏,听到好的声音就喜欢,听到不好的声音就不喜欢;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同样的情形。六根犹如六种不同的动物,习性各异,行为也都不同。如果有人取一条绳子,把这六种动物──狗、野狐、猕猴、鳣鱼、蚖蛇、飞鸟,统统捆绑在一处。将会发现,这六种动物各有各的习行。这时候,狗想要去村中;野狐想要去坟冢;鳣鱼想要去水中;猕猴想要去山林中;毒蛇想要入蛇穴中;飞鸟想要飞回空中。这六种动物习性与行为完全不同。

这六种动物因为被系缚在一处,所以无法随心所欲地往东、西、南、北方,即使还能够转向跑动,但始终无法脱离栓系的处所。我们的六根也如同这六种动物,各有所好而且行事不同,所观察不同,于中分别美、丑。

比丘们!应当系此六根,收摄于一处,心念专精,恒持正念,意不错乱。倘若如此,即使魔王波旬也无法趁虚而入,所有的善法功德皆得以成就。比丘们!应当念念守护眼根乃至六根,功德具足,便得以成就二果斯陀含,乃至于现世中得三果阿那含,甚至成就出世解脱之阿罗汉果。比丘们!应当如此修学。”在座的比丘们闻佛所说,个个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力品第三十八(八)》

省思:

故事中,佛以六种动物譬喻六根缘境,各有所好性行不定,如此随缘分别的六根,岂可倚恃!若放任为之,将来必定遭受苦果。行者应当收摄六根,坚住正念,不向外驰求尘境,亦不起爱憎取舍,如同《六祖坛经》云:“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念念分明,随处作主,举止合乎时宜,进而从尘境中解脱,得自在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问: 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十八种心态,十八种结果)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

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

你看我们现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没...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

如何「境随心转」

问: 佛经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日所说...

幸与不幸是取决于自己的看法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破地狱的偈

原来有这样一个公案,就在宋代的时候,苏州有一个姓朱...

一直善良下去,总会离幸福更近

30年前,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波斯匿王减肥记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

以关怀代替处罚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

【佛教词典】宝藏如来

(佛名)宝海梵志之子,出家成道,号宝藏如来,阿弥陀...

【佛教词典】阿难感七梦

(传说)出七梦经,经律异相十五,六帖七。...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大乘起信论》说:修习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

【推荐】天竺十四祖龙树菩萨

在佛教的历史上,大成就者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要说...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分...

老先生与小偷

学佛要学习自度、度人,「自度」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何解释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方海...

二十三条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一: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吃素应把握四原则

台湾是全球素食者比例相当高的地方,素食餐馆的数量相...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