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是另外的一个独立人格,不要以自己的兴趣、个性、尺寸来要求对方:无论在任何情境之下,不可怀疑、批评、指责对方;发现冲突和矛盾,暂时不要处理,等待双方心平气和时,再解释、沟通,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和谅解。同时,在任何时候,你又是配偶的一部分,所以没有权利单独处理家庭中共同的财产、物品、生活方式,尤其对于管教子女等的问题,必须取得配偶的同意:若出远门或已出远门,必须让自己的另一半知道你往何处,你在何处,是否平安、健康;要随时而适当的关心对方的身心状态和生活情况。

婚后至少要负起关怀三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第一,是夫妇两人自己的家庭;第二,是公婆的家庭:第三,是岳父母的家庭。不能因为自己娶妻或嫁人,就忽略了年长的父母及原来的老家。同时也要关怀自己的兄弟姊妹亲属的家庭,和他们的婚丧喜庆,否则会让年老的父母不安,也让亲戚朋友批评。不要期待父母亲友的援助,却要时时刻刻想到父母亲友是否需要关怀。最忌讳的是让父母说:"娶了媳妇,丢了儿子。"也不要让岳父母说:"嫁出去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变成忘恩负义的大不孝。

一旦生孩子,不论是男、是女,都应该感到欢喜,欢迎,悉心扶养,教育成人。夫妻不是冤家,子女不是讨债鬼,他们来帮助你成长,来促成你履行父母的义务,所以是你的小菩萨,要对子女付出耐心和慈悲心,要因材施教,给予适当的关怀和照顾。不可将子女当成自己的财产来支配;更不可将子女视为自己的替身来指望。尤其不可有养儿防老,期求反哺及回馈的心。虽然当教导儿女知道孝心,可是站在做父母的立场,则但尽责任,不存企图,那是最健康的心态。

现代的家庭,多半只有未成年的儿女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成年,不论是否结婚,求学或就业,绝大多数会离开父母而过他们独立的生活。所以,当儿女快成年前,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到那时候,夫妇俩已是中年或步人老年,正好可以利用照顾子女的心情和时间,去关怀社会大众的福利,以义工的方式来奉献自己。最好是参加宗教团体的活动,一方面可精进修学佛法,同时也将对于子女的一份执著,转化为对众生的关怀和慈悲。所以在印度,人生可分为四个时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晚年期。少年及青年期是过家庭生活、求学和求业,中年及晚年期是过社会的生活和宗教的生活。

就佛教而言,婚后除了遵守三皈、五戒,更可以利用假期或假日,参加定期的修行,学习著过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的修道生活。比如:到寺院参加佛七、禅七或受持八关斋戒,虽然如此,但自己依然过著有夫、有妻的在家形态的生活,那确实是夫唱妇随、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不是彼此的纠缠,而是互相的提携,做一个愉快、自在,和使自己满意也让他人敬仰的在家居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

在各种境界中修福种福

在顺境中应怎么办? 我们遇到顺境,应当这么想:我家...

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

圣严法师《脚跟下》

问:禅语中常提到脚跟下或看脚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

【推荐】出家沙弥净人须知

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烦恼。但只有深入...

圣严法师:四圣谛讲记

四圣谛是基础的佛学,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的第一个夏...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

圣严法师:面对不想活的人要如何劝说

问: 近日常有自杀的消息,有些人是因日子不好过,生...

【佛教词典】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又作不思议。指不可思虑言说之境界。主要...

【佛教词典】无愿解脱门智

【无愿解脱门智】 p1080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页云:无愿解...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

憨山大师:净土法门法要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

大安法师:如何拜《无量寿经》

问: 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

是供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问: 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

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

问: 我学坐禅的时候,我用的是数息法,但是我没有按照...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

普贤十大愿的精神

普贤菩萨作为法王之子,在《普贤行愿品》中,发大弘愿...

沙弥贪恋龙宫堕龙身

昔日,有一位阿罗汉与一位沙弥师徒二人同住在山中修行...

【东林画传】净土高贤刘遗民

一、楚王后裔 弃官归隐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

素食是修行顺利成就的秘方

身陷在充满各种污染源的现代人,有著设备多样与华美洁...

人死后被问到的两个问题

卡特因为家庭拖累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没能实现当一个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