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的拥有

2010/12/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成道前是释迦族王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满八岁即开始学习,教授太子的是两位在当时极负名望的老师,一位叫毗奢蜜,另一位是忍天所。太子遍览群书、广读诸论,兼学各类杂术、兵法等,到十二岁时已博通世间种种技能。

有天,太子在勤劬园射击嬉戏,其他五百位释迦族童子,也一同在各自的园林里游戏。此时有一群雁子飞过,一位叫提婆达多的童子,马上张弓射下了一只雁子,雁子负伤带箭掉到悉达多太子的庭园里。太子看到负伤的雁子,心生怜悯,于是除了雁身上的箭,再以酥蜜为药,为其涂抹伤口。这时提婆达多童子派了一名使者来说:‘我射中的一只雁子掉到你园子里,快点还我,不要占为己有。’太子回答:‘雁子如果死了就会还你,如果还活着就不可能给你。’于是提婆达多再派侍者传话:‘雁子是死是活都应该还给我,那是我射下的,只不过掉到你园子里而已。’太子回答:‘这只雁子早为我所摄受,从我发菩提心以来,慈悲利他之心即已摄受一切众生,这只雁子也不例外。’

悉达多太子和提婆达多僵持不下,于是请释迦族有智慧的长者们来判决这件事。这时净居天人化身成一位老者,说道:‘能以慈悲光明使这只雁子安稳的人,才是真正能拥有它的人。’这位老者一说,其他的长者都表示认同,也说:‘这样是合情合理且极具智慧的。’因为这件事情,提婆达多和悉达多太子结下最初的怨结。

典故摘自:《佛本行集经·卷十二》

省思

真正的拥有,并不是如何巧取豪夺,而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我们所想要拥有的,以及这样的心态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这个影响不能是良善的、利益于他的,就不是真正的拥有。‘拥有’含有‘摄受’的意涵,而摄受来自于慈悲、智慧的光明。如果我们能常常省视自己对于想要拥有的事物的态度,依循着慈悲、智慧而走,如是因如是果,则所得到的结果必定是光明、如意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步...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

潇洒人生

一位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我们看癸二的 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真修与假修

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呢? 我听经闻法,吃斋念佛,当然是真...

行善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户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欢行善...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神通抵不过业力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位隐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贵族子...

【佛教词典】旧住

指久居一处。又作久住。于禅林则多称久住丛林之老宿为...

【佛教词典】名言与事展转相依而生

【名言与事展转相依而生】 p0590   瑜伽七十三卷十七...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

不经中阴身,顷刻做菩萨

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都是很昏迷...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怕冷的女性应吃哪些食物缓解寒冷

立冬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许多女性觉得总是手脚冰...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推荐】做好人而命运坎坷,你还要不要做?

我从小对看电视没有什么兴趣,但爸爸规定我要看布袋戏...

受持戒律的功德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