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双德双福遇佛成道缘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舍卫国的某个村庄中,住着一户贫穷人家,女主人怀胎十月,生了一对相貌十分庄严的男婴,夫妻俩为他们取名为双德、双福。

约两个月后的某一天,母亲外出捡柴,父亲牧牛后返家休息,忽然听到两个儿子在隔壁自责的声音。其中一个儿子说:‘我过去生努力修行,却在快成就道果时,起了一念愚痴,认为生命可以恒常不变,因而贪恋富贵,放纵自己,结果只得到短暂的快乐,导致累劫在生死海中轮回不已,今世又投生于贫穷人家。’另一个儿子则说:‘过去生我也曾勤苦用功,却不知持续精进,以致于数世皆遭遇种种苦难,这些苦果并非他人给予,而是自作自受,只能独自承担。’父亲听了以后,以为这两个孩子是鬼怪投胎,便打算在未成祸患之前就烧死他们。

父亲来到田边,捡拾柴火搬回家中,母亲返家见了觉得奇怪,便询问丈夫,于是他将孩子间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妻子。妻子听了虽然错愕,仍然怀疑不愿相信。过了几天,夫妻俩假装外出后,又偷偷跑回家观察孩子的言行,所见所闻与男主人之前描述的一样,于是这对夫妻下定决心要火烧其子,永绝后患。

此时,佛陀以天眼观察,知道这两个孩童的得度因缘已经成熟,于是来到这个村庄,身放五色光芒,普照天地,山川树木皆呈现金色。村民们见此瑞相,无不至诚顶礼佛陀。接着,佛陀来到双德、双福的家中,二儿见到相好庄严的佛陀,也非常欢喜踊跃。夫妻将之前听到的对话及原先的计画如实禀告,并且请示佛陀:‘这两个孩子是什么鬼魅,为什么言行举止这么奇怪呢?’

佛陀告诉这对父母及村民们说:‘这两个小孩并非鬼魅,而是福德之子。他们在迦叶佛时共同出家修行,却在快成道时起了邪念,只想得天福、享荣华,而退失道心。自此,因缘甚深的两小儿,便多生业果相连,同为双胞胎,不断轮回。但因其过去生出家、供佛的福报,使他们有得度的因缘,并且知道过去生的事。’于是世尊说了一首偈子:

‘大人体无欲,在所照然明,虽或遭苦乐,不高现其智。

 大贤无世事,不愿子财国,常守戒慧道,不贪邪富贵。

 智人知动摇,警如沙中树,朋友志未强,随色染其素。’

此时,两小儿忽然长大成八岁孩童的模样,并现沙弥相,证阿罗汉果,父母也因听闻佛陀开示心开意解。村庄中的人民亦因亲眼目睹此事且见佛光明庄严的形相,而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省思

省庵大师说:‘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修行的路上,必定会遭遇许多逆境及考验,想要坚持不退,需有坚定的信心作为后盾,再加上精进心,如此才能破魔灭恼。此外,善知识的提携也非常重要,能在迷惘之时,使我们不致偏离正道。修行若能勤修福慧,得内因外缘齐备,必能有所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业障发现的公案

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

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

问: 经里佛说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有师...

阿弥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 答:此亦非善问。假使...

【推荐】大安法师:我能够学佛的因缘也是由于生病

疾病由来是药方,深知生死是无常。 重刑受过悲牢狱,剧...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

佛陀与提婆达多的宿世因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

有一天,佛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悭者喜舍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吝法小气得愚痴的果报

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 继...

阿难尊者最后的遗教

受人尊敬的阿难尊者,王舍城人氏,为刹帝利种姓,为斛...

【推荐】别醒悟得太迟了

我总认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以慈悲心维护社会...

【佛教词典】三涅槃

三种涅槃。(一)天台宗就体、相、用三方面,用以彰显不...

【佛教词典】疾得成佛

谓不须累劫修习,而能速得成佛。此系华严宗之说。华严...

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

宏海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今天因缘殊胜,又在我们《...

人间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经典

《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

智慧与福报

一、福慧双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报,但是有福报却不...

火里莲花,女中丈夫

【女人但当笃修净业,专持佛号。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

游览寺院的四个禁忌

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对住...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问: 《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

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

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

专修、圆修、杂修、正行、助行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