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贪得自在

2011/0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他自取一撮珍宝而去。奇怪的是,国王如此布施了数日,珍宝一点儿都没有减少。

佛陀知道国王宿世积福,度化因缘成熟,于是变化成外道修行者前往该国。国王知道有行者远来,便出来接见,寒喧作礼后,国王问:‘你来此地,有何请求吗?可以直说,不用客气。’行者回答:‘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想跟国王化缘珍宝,建造屋宅。’国王听了,告诉行者:‘没问题!你就自取一撮珍宝吧。’行者取了一撮珍宝,走了七步,又将珠宝放回原处,国王疑惑地问他:‘你为何要放回去呢?’行者回答:‘这撮珍宝变卖后,只够我建盖房舍而已,日后要再娶妻就不够用了,所以不如不取。’国王一听,说:‘这还不简单,那你就取三撮珍宝吧。’于是行者取了三撮珍宝,走了七步后,还是回头将珠宝放回原处。国王又问他:‘你为什么又不要了呢?’行者回答:‘这三撮珍宝只够我娶妻,没有剩余的钱可以购买田地、奴婢、牛马,既然无法满足我的欲望,还不如放下。’于是国王又应允他取七撮珍宝。

行者走了七步,还是又退还回去。国王再度询问原因,行者回答:‘我娶妻后会生儿育女,子女从出生到嫁娶,一切所需难可计量,所以我决定还是不要罢了!’国王听了,大方地说:‘不要担心,我将所有的珍宝都布施给你,你就不需再为将来烦忧了。’行者原本已要接受国王的供养,但想了想还是拒绝国王的好意,准备告辞,国王疑惑地问:‘你为何不接受我的供养呢?’行者说:‘本来我是想要乞取珍宝,好令生活充裕无缺。但我深入思惟,却发现人生苦短,万物无常,若是追逐财物,贪求五欲,妄计未来,只是徒增忧苦,一日比一日烦恼,还不如放下这些贪欲,精进修行,勤求佛道。所以我再也不需要任何珍宝了!’国王听了行者的话,心开意解,也愿意皈依佛教。

于是,佛陀恢复本貌,腾升虚空,现光明身相,为国王说了一首偈语:

‘虽得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爱如似不爱,以苦为乐相,狂夫为所厌。’

国王与大臣见到佛陀如此端严的光明瑞相,又听闻佛陀微妙的开示,法喜非常,纷纷求受五戒,当下即证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省思

《八大人觉经》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犹如吸毒,日蚀身心,令人难舍难离。行者当了达世间无常,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假合之身终归变灭,若执妄以为实有,究竟不得自在。唯有少欲知足,识得自性珍宝,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能够远离财色,就超脱了世间种种苦果

经文: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

把人身用在满足贪欲、积聚财富上,实在是太不值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

心无染着名为少欲

过去有一位受持五戒的优婆塞,他的亲友很认同婆罗门的...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化贪婪为恬淡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

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

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

阿阇世王五百妃失璎珞记

释迦牟尼佛有一段时间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中。当时...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至诚念观音圣号免遭屠城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动乱的时期。那时候,有一个叫刘...

不可思议的《法华经》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诵念一部法华经,从经上他得...

沈家桢居士的学佛经过

我现在的心态,是衷心感激这一生中,所有遇到过的法师...

贫穷人知因果

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破衣服,...

【佛教词典】清净解脱三昧

(术语)所住之三昧,无垢清净,离一切之系缚而自在,...

【佛教词典】无上大果

(术语)对于等觉而谓为无上果,对于二乘小果而谓为大...

在家人如何体验出家生活

我们都敬佩出家师父能够放下万缘,舍家离欲,出家修行...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

往生后发愿回娑婆世界,会不会又再堕落

问: 请问信愿念佛人往生后,发愿尽未来劫,仗佛愿力普...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佛舍利是结石吗

问: 最近有几位高僧大德相继圆寂,网上有很多关于佛舍...

精彩的人生需要勇气和承受力

有个富二代的男孩儿,从上高中开始,就被父亲送到乡间...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问: 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通过专注跟正知来对治菩提心的失坏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

梦参老和尚:看破财色

我们再说色。好多人在情上自杀的,大家想想划得来吗?...

如何分辨虚妄与真实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

千万莫回忆过去

我们要想对治烦恼,以我个人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把...

把人引往恶趣的娱乐外道

现在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组织者、引领者,实际是带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