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追求心灵的富足

2012/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追求心灵的富足为最终目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追求物质财富、七情六欲,但任何对于物质财富和欲望的追求都应该回归到心灵富足的层次才有意义。在我们有了足够的食物、衣服和躲避风雨的住所之后,任何追求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最终将会归于无聊和空虚。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物质过剩的时候,我们便会变得十分腻烦和不知所措。酒喝得太多了会吐,饭吃得太多了会胀,肚子里油水太多了会胖,人不需要劳作了会生出很多富贵病。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源于物质生活的过剩。当我看到一个肥胖的人牵着一条肥胖的狗从路上走过,我不仅为人感到痛苦,也为狗感到痛苦。它本来应该健康地奔跑在田野上,追逐野兔或白云,现在却被害得连路都走不动。我想这条狗被物质的过剩牺牲掉了,同时牺牲的还有它本来应该更加快乐健康的生活。

另外,当我们物质太多的时候,我们便在选择中迷失。女人们在满柜子的衣服前左挑右选,不知道穿哪件衣服合适;男人们在满桌的酒菜前左顾右盼,不知道从哪里下筷;这样的事情实在不是令人痛快的事情。我们小时候就那几部电影,看得死去活来,却成了我们童年最好的回忆;现在的孩子们光碟满天飞,几乎每天一部新片,但长大后对童年却没有太多的记忆。我并不反对物质丰富,但觉得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来面对这一情况,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心灵也变得十分富足。

每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我们都要先问问自己,我们最终能得到心灵的富足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就没有必要做这件事情。同时我们要把心灵的富足和虚荣心的满足区分开来,心灵的富足是长久的,而虚荣心的满足是临时的。人们互相斗富,今天你买宝马我就买奔驰,你戴浪琴我就戴劳力士,超过别人得到一时的满足,这是虚荣心的满足。虚荣心的满足常常会带来恶劣的后果。

中国人好脸面和虚荣,什么东西都希望表面上光鲜,结果弄得自己死去活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年人结婚摆排场,租高级轿车,吃五星宾馆,结果欠了一屁股债导致夫妻关起门来天天吵架。追求心灵的富足也跟从小的教育有关,教育能够把这种追求变成一种习惯,比如当初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就造就了一批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但现在上学的孩子们,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每天谈论的都是谁家的房子大,谁的父母官大,谁的衣服是名牌,谁的手机更好。在这种影响下长大的孩子,未来很容易变成空虚而迷茫的一代。

寻找心灵的富足有一个标准,如果一件事情你越做越喜欢,通常能够引导你走向心灵的富足。当然这一标准必须排除像赌博、吸毒这样尽管让人上瘾,但最后却把人毁掉的事情。我们潜心读书,一般都会越来越喜欢读书,那是因为在读书的同时,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富足;我们浪迹天涯,一般都会越来越喜欢远游,那是因为在远游的同时,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富足。

我们为什么奔向大海?因为大海的广阔给了我们心灵的富足;我们为什么攀登高山?因为高山的险峻给了我们心灵的富足。我有一个朋友收藏古董,倾家荡产,但却生活得幸福安宁,因为他看到自己的收藏品脸上就洋溢出满足的笑容,这是一种心灵的富足;我的另外一个朋友每年都要到青藏高原去旅游一个月,差不多一年的积蓄都要用在上面,但每次回来都像仙人下凡一样,一无所有一身轻松,这是一种心灵的富足。

心灵的富足是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一种把生命融入诗意的壮举。当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美而不为所动时,我们的心灵已经死亡,但当我们朗读下面的诗歌,内心感到一种情感在涌动时,我们便有了心灵的富足:太阳在天上,风在自由地游荡,云的影子在树梢低头,满地阳光,心情在远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用平常心来看待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

让心灵富裕起来

2010年4月28日,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在北京大学百年讲...

向阎罗王献财

佛陀曾对弟子说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无道的国王...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

由心灵来引导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讲过我们生命有二种力量:一个是外境的力量,一个...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

如何安住我们的心

当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 源问:怎么用功? 慧...

临终无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东流

问: 印祖多次开示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

不悲观不沮丧,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不悲观、不沮丧,生命中的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有个朋...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

【佛教词典】甘露鼓

以妙法之声譬若甘露之鼓。中阿含经卷五十六(大一·七...

【佛教词典】二因果无有退

【二因果无有退】 p0035   显扬二十卷二页云:又由二...

【推荐】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瞋的,因为他的...

一句弥陀念诵听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

不知道

宋朝有一将军曹翰,在讨伐南方的贼寇之后,路经庐山的...

闻佛名号即得大利益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分别心才是道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

【推荐】印祖谈家庭教育中母亲的重要作用

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梦参老和尚自述

我从小就不服管,有叛逆性格,十三岁时小学没毕业,由...

五百商人念佛得救

过去,有五百商人乘着一艘大船出海寻找奇珍异宝。一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