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冒失的檀腻觭

2011/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寒。

有一年秋天,他从田里收成了一些稻谷,可是因家里穷,养不起牛,无法打谷子。于是,他向邻村的熟人借了一头牛。打完谷子后,正准备把这头牛送回去。当他把牛送到邻居的门前,看见人家正在忙着,便没有向人家打招呼,将牛系在门旁的树上就走了。

牛的主人虽看见他牵牛过来,但以为他还要用牛,所以既没有细问,也没有将牛牵回自己家去。 结果,牛不见了!

过了几天,牛主人见檀腻觭还没还牛来,就上门索讨。

檀腻觭说:「我早已把牛送还了。」两人便争吵起来。

牛主人见檀腻觭不肯还牛,气极了,拉着他去见国王评理。

两人走了一段路,遇到一个人正在追赶一匹逃逸的马。

马夫看见有人迎面过来,便大声喊:「快帮我拦住它!快帮我拦住它!」这时,刚好路旁有块石头,檀腻觭便捡起石头扔过去,这一扔,正巧砸在马腿上,马腿一下子断了。

原来这马是从国王的马群中逃出来的,马夫见到这景状,吓坏了,害怕国王怪罪,便抓住檀腻觭去见国王。

三人一起顺着大路前进,来到一条河前,不知道那里有渡口。

这时,他们看见一个木匠左手提着工具、右手挽着衣服,还剩一把斧头没法处理,便衔在嘴里,摸索着涉河而过。

檀腻觭问:「请问,您那儿水深吗?可以涉水过河吗?」木匠回答:「行!」没想到一张口,斧头就掉入水里,木匠十分生气,揪住檀腻觭,要他一起去见国王,偿还斧头。

四人一起前进。檀腻觭这时又饿、又渴、又累,心情特别烦燥。

突然间,发现前面有一道墙,心想:「这可是好机会,跳过墙,就可以逃之夭夭了。」猛地挣脱几个人的手,像兔子一样窜出,一下子翻上墙头,跳了过去。

可是谁也没想到,一个老织布匠带着他的儿子正在墙的那头休息,檀腻觭翻过墙头,正好落在老织布匠身上,两脚正踏在心口部位,老织布匠一口气上不来,头一歪,死了。

织布匠的儿子见父亲被人踏死,那肯罢休,抓住檀腻觭揍了一顿。这时牛主人、马夫、木匠也都赶到,大伙扯着檀腻觭,一同向王宫走去。

走了不多远,看到路旁有棵树,树上有一只鹦鹉。

鹦鹉看见他们过来,就问:「檀腻觭,檀腻觭,你到那里去?」檀腻觭把自己的倒霉事一五一十地叙述一遍,并且告诉鹦鹉说:「现在他们抓我去见国王。」鹦鹉说:「听说国王很有智慧,你既然去见他,请你代为打听一件事。不知为什么,我在其它树上时,叫的声音不如在这棵树上时叫得好听。你见了国王,就请你问问他,这到底是为什么?」檀腻觭答应了。

又走了一会,看见路旁有个洞,洞口有条毒蛇。

毒蛇看见他们走来,便问:「檀腻觭啊!您要到那里去?」檀腻觭把自己的倒霉事又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且告诉毒蛇:「他们要抓我去见国王。」毒蛇说:「你到国王那儿去,请帮我打听一件事。我每天早晨刚出门出洞时,身体柔软,哪儿也不疼;但到了每天晚上入洞时,身体僵硬,全身疼痛,入洞很困难。请问有智慧的国王,这到底是为什么?」檀腻觭也答应了。

就这样,檀腻觭被牛主人等几个人挟持着来到王宫。

牛主人首先上前向国王禀告说:「这个人借了我的牛,我去索讨时,他却不还我。」国王问檀腻觭:「你为什么借牛不还?」檀腻觭回答:「我因为太贫穷,收获的稻谷没法打,便向他借了一头牛。承他好意,把牛借给我。我打完谷就把牛送到他家,他自己也看见了。虽然没有当面交代清楚,但这头牛确实是系在他家门前了,我是空着两只手回家的。也不知道这头牛会给弄丢了。」国王问牛主人:「他讲的经过对不对?」牛主人说:「对。」于是,国王对他们两人说:「你们两人都有错。檀腻觭还牛时,应该交代一声;而牛主人既然已看见,就该把牛收好。现在听我宣判--檀腻觭还牛时,口不吭声应当割舌头;牛主人见牛不管好,应当挖眼睛。」牛主人一听慌了:「不!不!大王!那头牛我不要了,请不要割他的舌头,也不要挖我的眼睛。让我们自己和解吧!」国王说:「你们愿意和解最好了。此案宣告审理结束。」接着马夫上前告状:「这人太没有道理,把马腿砸断了。」国王沉下脸来,问檀腻觭:「这是我的马,你为什么好端端地砸断它的腿呢?」檀腻觭吓得连忙跪下,说:「牛主人抓住我来见大王时,碰巧这位马夫叫我拦住国王的马。马跑得太快了,实在拦不住,于是我捡了块石头扔过去,没想到误把马腿打断了。大王,我实在不是故意的。」国王问马夫:「他说的是实话吗?」马夫说:「是。」国王脸色和缓下来说:「你们两人都有错。」并对马夫说:「谁让你喊他拦马的?该割掉你的舌头!他手掷石头砸断马腿,该砍掉他的手。」马夫听了也慌了,连忙说:「大王,这匹马就由我赔偿吧。请不要割我的舌头,也不要砍他的手了,让我们和解吧!」国王也答应了。

再接着,木匠告状:「檀腻觭害我把斧头搞丢了。」国王问檀腻觭:「这又是怎么回事?」檀腻觭跪下说:「我向他打听那儿能过河,他开口回答,这时口中衔着的斧头就掉到河里了。」国王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便把木匠叫到面前说:「由于他问你话,才使你丢了斧头,所以我宣判割掉他的舌头。不过,东西应该是用手拿,由于你用嘴衔斧头,斧头才掉到水里。所以应该敲掉你的门牙。」木匠一听急了:「大王!我宁愿不要斧头了,请饶了我吧!就像牛主人、马夫那样和解吧!」于是两人也和解了。

最后,织布匠儿子上前告状:「大王,这个人生性凶暴,把我父亲踏死了。」国王一听,是条人命,忙问檀腻觭:「你是怎么踏死他的父亲?」檀腻觭回答:「这么多人围逼着我,拉我来见大王。我心中害怕,想要越墙逃跑,可没想到他们父子两人正在墙的那头休息。我一不小心掉在他父亲身上,把他父亲踏死了。这实在不是出于我所愿啊!」国王这才明白又是误伤,便对织布匠的儿子说:「这件事你们都有错。为什么不找个平坦、安全的地方,而要在这墙后休息呢?好吧!你父亲反正已经死了,就罚檀腻觭做你的父亲。」织布匠的儿子一听急了:「我可不要这个人做我的父亲。」国王说:「那么你们也和解了吧!」 织布匠的儿子无奈,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檀腻觭的一身官司,全让国王解脱了。

他十分高兴,也非常感谢国王。

这时,又有两个妇女前来打官司。

她们两人带来了一个小男孩,都说这个孩子是自己的,在国王面前争吵不休。

国王也搞不清楚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

他眉头一皱,计从心生,大声斥责说:「得了!得了!谁能搞得清你们的这些事。这样吧,你们一人抓住孩子的一条胳臂,谁能把孩子拉到自己身边,孩子就算谁的。」两个妇女听国王这么一说,就扯着孩子的胳臂拉。

冒充的母亲一心想把别人的孩子据为己有,毫不考虑地扯住胳臂拼命地拉。

而真正的母亲心疼孩子,唯恐孩子受伤,抓住胳臂又想拉,又不敢使劲。

国王见到这种情形,赶忙叫他们松手,指着那拼命地拉扯孩子的妇女说:「你是冒充的,对孩子一点也没有爱怜的感情,你难道不怕把孩子拉伤吗?你如果能老实认罪,我可以饶了你,否则一定严办!」那妇女慌了,连忙跪下磕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另一个妇女则带着自己的儿子高高兴兴地辞别国王走了。

这时,檀腻觭想起路上毒蛇和鹦鹉的嘱托,便上前跪下,说:

「大王,刚刚在路上,有一条毒蛇想请教大王,为什么它每天从洞里出来时身体柔软,动作方便灵活;回洞时却感到僵硬痛苦。」国王说:「每天早晨从洞里出来时,没什么烦恼,心平气和,所以身体很柔软。在洞外,它遇到其他动物,常常动火,这样身体就变得僵硬,自然就僵直,行动不便了。你可以告诉它,要时常保持柔和的心境,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了。」檀腻觭接着问:「我还遇到一只鹦鹉,它在其他树上时鸣叫声都不好听,只有在这一棵树上叫起来最婉转动人。不知道是为什么?」国王答:「这是因为那棵树下埋有一坛金子,所以叫声好听。」国王接着说:「你这个人冒冒失失的,犯下许多过错,但今天都原谅你。按照国法,树下这坛金子应该归国王所有。但我念你家庭贫穷,没办法生活,人还老实,所以这坛金子赏赐给你。你去把它挖出来,回家好好地过日子去吧!」檀腻觭十分感谢国王,返回家去。路上把国王的回答一一告诉毒蛇和鹦鹉。他用挖出的那坛金子,进行贸易,添置田产,从此再也不愁吃穿,过着幸福的日子。

当时的国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檀腻觭即宾头卢埵阇尊者。

原公案出自《贤愚经》卷第十一

省思

「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如意的事,冲着自己最愚钝的弱点而来;因为粗心,损财伤人。

因为疏懒,青丝白发虚度一生。

因为识浅,似乎没有一件事是站在自己这边。

由于不知道缘起性空,执着万有,逐物流转。

由于不明白本具佛性,攸攸忽忽,迷没本性。

甚而不识三世因果,恣意任为,终遭苦果。

檀腻觭所遭遇的逆境,不也如同我们遭遇的逆境一般?

人生真苦,其实我们不也就是冒失、迷惑的檀腻觭吗?

檀腻觭后遇国王,犹如迷失的心灵遭逢大善知识,因智慧和慈悲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也由于他心内无害意,故而有善缘出现之转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每个人的终极归宿,你了解多少呢

(一) 思维死决定会到来,我决定要死的,无有能退却者...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劳更要能任怨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

昌圣法师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

曾国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你要做哪一种人呢

人有多少种?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澳洲人;有多少...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鱼王悲心救饥民

久远之前,有一群贫穷困苦的人,一心向佛,也发心布施...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

禅师不读经

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

【佛教词典】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法华经譬喻品中,说三界犹如火宅,佛为了...

【佛教词典】婆罗娑提伽

(杂语)又曰波罗娑提伽。译曰清净经。十诵律二十四曰...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

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

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

60岁法师17年献血累计8200毫升

8月8日上午,身着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释戒成法师神清气爽...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

【推荐】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

【推荐】把握当下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罗门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拜见佛陀...

世间的一百一十种苦

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