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释提桓因的忍辱

2012/0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很久以前,天帝释提桓因率领天众与阿修罗作战。释提桓因告诉阿修罗王:‘今天,我们不要用打仗的方式来互相伤害,不如以辩论的方式决定胜负。’阿修罗王回答:‘可以!但是由谁来决定输赢?’释提桓因回答:‘天人及阿修罗众中,都有睿智、辩才无碍者,就由他们共同来决定胜负。’阿修罗王回应:‘帝释你先说!’释提桓因谦让地说:‘我可以先说,但您是旧天王,理应由您先开始。’

阿修罗王表示:‘愚者忍辱,是因为害怕,他还以为这是自己胜过他人的地方。’释提桓因则说:‘愚者虽然因为怖畏而忍辱,但是忍辱对自己却是最有利的,即使拥有一切财宝和名利,都无法胜过忍辱的功德。’

阿修罗王又说:‘愚者没有智慧,所以要先制止他们,就像慢吞吞的牛要被后面奔腾的牛赶上,所以要藉助刀杖来摧伏愚者。’释提桓因则说:‘我认为要制止愚者,沉默忍耐是最好的方法。面对怒气腾腾的人,如果能忍辱而不发一言,他自然会平息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嗔心、恼害心,他就是圣贤,抑是圣贤的弟子,我们应该常常亲近这样的人。容易愤怒的人,因为嗔心重,障碍就会像山一样高;如果起嗔心,能忍耐克制,就是善业,就像用缰绳驾驭恶马一般。’

负责评断的诸天和阿修罗众认为,阿修罗王所说以诤斗为本,释提桓因则是止息诤讼,且没有忿恚、争执之心,因此评断天帝释提桓因赢得此次辩论。

佛告诉比丘们:‘释提桓因在天中最自在,因为他能常行忍辱,并赞叹忍辱法。如果比丘们能行忍辱、赞叹忍辱,就是真正的出家。’比丘们听完佛陀的开示,都非常欢喜并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二》

省思

《佛遗教经》云:‘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辱是十方诸佛菩萨所共行、所赞叹,若日常生活中,面对一切顺逆境界都能忍辱,不论称、讥、毁、誉、利、衰、苦、乐都能如如不动,如此,自然能化除种种障碍,广结善缘,诸事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忍力不坚固,而欲度众生的尴尬下场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因为从佛教的根本情怀来讲,是为了...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 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

不可怨以怨,行忍得息怒

讲到佛法,那是很深广的,现在只能提出一点来说。我所...

慈忍治嗔恚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

星云大师独白:有苦不能说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

如法修行,人天恭敬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有一次...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梁云娣老居士往生记

梁云娣老居士,是江苏省宜兴市新街百合村人,于二〇二...

佛源老和尚在南华寺养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痨病到韶关防疫站去治疗,骑自行...

高僧佛图澄尊者

佛图澄,天竺人。少年时就开始学道,尤其精通玄术。永...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

【佛教词典】显示因

(术语)六种因之一。一念之妄情生,必有所作善恶之业...

【佛教词典】长养有二种

【长养有二种】 p0799   瑜伽三卷四页云:长养有二种...

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

原文: 数日前,令甥崔澍萍来函,并将阁下与彼之函,亦...

长相的庄严与否,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

揭穿5种关于牛奶的神话

上个月,一项关于巧克力牛奶可以有利于青少年从脑震荡...

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

忏云法师:打佛七的宗旨与方法

我们打佛七,宗旨在了生脱死,了生脱死的方法在一心不...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

弘一大师为何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

不怕犯错,怕不改过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

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禅师说: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