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除忧尊者
除忧尊者,为除去众生一切忧恼的罗汉。为佛弟子。密号为大救金刚,位在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最上端。
忧愁是世间众生的巨大苦恼,清除忧愁冥想才能得到解脱,获得愉快与自在。据《佛说离垢施女经》载,除忧尊者曾在舍卫国祗树孤独园听佛陀讲法,他受佛的教诲,当时已尽除世俗的尘垢,捐弃人生的忧愁与烦恼,脱离了脱离了因果转世的束缚,成为聪慧、通达、明智的仁人。释尊涅槃后,除忧尊者居于胎藏界曼萘罗地藏院,发愿要解除一切众生的忧愁烦恼及一切无益的冥想。
除忧尊者,又作除一切藏冥菩萨、除一切忧恼菩萨、除众忧冥菩 萨、除一切忧冥菩萨、大救金刚。
102、大忍尊者
大忍尊者,南朝著名僧人。
据《智者大师别传注》载,他于梁朝剃发出家,入隋以后才圆寂。根据《续高僧传》卷二七及卷三十、《隋智者大师别传》等载,大忍在梁,陈二代是德高望重的高僧,匿影钟山,修道于开善寺,不与世俗之人往来。"天台大师"智顗(被尊为天台宗四祖,实为天台宗创始人)在法会上传布禅法,大忍曾去听讲辩论并赞叹说:"此非文疏所出,乃是观机纵辩。般若非饨非利,利饨由缘,丰富适时,是其利相,池深华大,饨可意得。庆余晖之有幸,使老疾而望疲。"得到大忍称赞,智顗更加颂声说道。
尊者但对后进奖掖不疲。名僧真观亦曾远道专程登门拜访大忍。用呈玄妙,蒙其称誉:"龙树之道,方兴东矣。"
103、无忧自在尊者
无忧自在尊者,即早于释尊七十一劫出世之过去七佛之首毗婆尸佛的弟子,时释迦牟尼尚在修菩萨行,曾经向毗婆尸佛请教。
尊者勤于读教,佛理通达,于佛教的各种三味耶通达明了、进退无碍,远离了世俗的忧愁与烦恼,心性清净无垢染,住于佛法无退转。
104、妙惧尊者
妙惧尊者即妙幢菩萨。惧有俱怕之义,但惧怕有时可以使人不邪路,故有妙惧之称。
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最胜王经·梦见金鼓忏悔品》,载有"金鼓说法"的故事。尊者曾在梦中拜见佛陀,见光明晃耀之大金鼓宣说"忏悔品"。他对佛陀说、"世尊,我梦中见婆罗门南妙金鼓,声中演说微妙伽陀,明忏悔法。我皆忆持,愿世尊听我所说"佛陀听毕,赞日:"善哉!善男子,如汝所梦,金鼓出声,赞叹如来真实功德并忏悔法,若有闻者,获福甚多。"
105、严土尊者
严土尊者为佛祖的声闻弟子。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尊者曾在毗耶杂罗园听佛祖讲经。此时,他已获菩萨果位。据《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载,尊者的佛学理论宏富而博达,宣讲佛法声如雄狮怒吼,声闻十方。他禅功深厚,心地慈善清净,从修禅中获得了无尽的智慧,已永远脱离世俗情障的缠绕。善解法相,能知人前世善恶。辩才敏捷锐利,令信仰者心悦诚服,令外道屈服而皈依佛教,如坚固的城池一样保护释尊的学说,尊者有佛祖一样慈悲的心愿,不需邀请,便可与每个人作朋友,并使对方在生活中获得平安与吉祥。
又据《佛名经》卷二十二载,他是为使众生得到解脱而住于世间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106、金髻尊者
金髻尊者即金髻菩萨。
佛经对金髻菩萨名的由来向有不同的说法。《注维摩诘经》卷第一:"金髻菩萨,金在髻也。"《维摩经义疏》卷第一:"金髻菩萨,阎浮檀金在髻。"《说无垢称疏》卷第二:"观无为法,不离心首,如以金为髻,故名金髻。"〈维摩经略疏〉"卷第二:"金髻者,实相慧明如金,髻者即权智也,以严心首,故云金髻。"
尊者实相慧明如金,教化众生,能妙用佛法,权智极为希有。
107、雷德尊者
雷德尊者,即光明电王阿揭多,是掌管雷电的罗汉,能制止一切因雷霆闪电所引起的灾难。
佛教认为有四方雷电王,即:东方之阿揭多、南方之设羝噜、西方之主多光、北方之苏多未尼。《最姓王经·如意宝珠品》有载,云"东方有光明电王名阿揭多。"密教有用以避免雷电的四方电光法之称修法,又称四方雷光法。据〈金光明经〉卷七:《如意宝珠品〉所载,若书写四方雷电王之名,并将之安置于住处,就可避免雷电以及其他诸种厄难。尊者可使远离一切灾厄,也可以制止诸恶雷电。
元代皇帝及贵族举行宴会时,都在宫殿的一角供奉光明电王,由僧人诵念避雷经。
108、雷音尊者
雷音尊者即雷音菩萨。雷音,神名,护伽蓝神。《敕修百丈清规。沙弥得度》有"伽蓝(伽蓝神简称)土地,增益威光,护法护人,无诸难事"。《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四列举守护寺院之十八护伽蓝神护伽蓝神,尊者为第七神。唐宋以降,我国即有禅宗奉祀伽蓝神的记载。
据《大宝积经》等载,尊者原是雷音王如来佛国的菩萨。他到佛陀说法之处,希望听到秘要法教。为了表示对佛陀和法教的尊敬,他曾在虚空中作法,使鲜花象雨一样地飘下,空中还奏起美妙的音乐。霎时,雷音从虚空中下来,稽首佛足,绕佛七匝。佛陀对雷音的诚意表示赞赏,便让密迹金刚力士代表自己向雷音和其他菩萨宣讲佛法秘旨。
此外,在佛教典籍中有多处载他受佛陀教诲。如《维摩诘经》所载参与法会诸菩萨中,尊者即为其中之一。《十住断结经》还载有雷音之语,曰于诸善本,观其法界不增不减,不见诸法有窠窟者,于中净身口意,是为菩萨慧。
伽蓝神,又作伽蓝十八善神、护伽蓝神,守伽蓝神、寺神。狭义指伽蓝守护神,广义泛指所有拥护佛法之诸天善神。
109、香象尊者
香象尊者即香象菩萨。与佛陀同属贤劫十六尊之一。
居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之外院方坛,南方四尊中之第一位菩萨。密号大力金刚、护戒金刚。香,遍满无碍之义;象,行足大力之义。二字合成,即诸行果满。罗什《维摩经》注释有载,云:"香象菩萨之名曰'青香象也,身出香风……'"
尊者形像,身呈白肉色,坐莲华上,右拳在心前,手上持莲,莲上有香器,右拳置于腰上。密号大力金刚,或护戒金刚。尊者于《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九、《无量寿经》卷上、《阿弥陀经》等诸大乘经籍中屡见其名。
香象菩萨,音译作乾陀诃提菩萨、乾陀呵书菩萨、健陀诃娑底菩萨。又作香惠善萨、赤色菩萨、不可息菩萨。
110、马头尊者
马头尊者即马头观音。五部明王中莲花部忿怒持明王,以马置于头,故名。为密宗六观音之一。
尊者原是印度神活中毗湿奴神的化身之一。据印度教传说,当恶魔抢去圣典时,他化身为何耶揭梨婆,夺回圣典。佛教密宗将他作为明王之一,后逐步演变为六观音之一。据《马头观音咒颂》,尊者能攘灾镇邪,解救众生的厄难。
尊者其色如日初出,以白莲花为璎珞等庄严其身,光焰威猛,赫奕大如发,指甲长利,双牙上出首发如狮子顶毛。作极怒吼之状,于生死重障中,不顾生命,多所摧伏。面现忿怒相,呈威猛摧伏之状。据佛经载,此明王头戴白马头,身赤肉色。以白莲花为璎珞,象征其白净大悲之心,指甲长利,双牙上出,头上毛发如怒吼的狮子,表示勇猛精迸,摧伏邪魔。形象有三面八臂、四面三臂。四面八臂等多种。不论何种形象,必载马头。
马头尊者又作马头大士,梵名何耶揭梨婆,意为大力持。
111、明首尊者
明首尊者,佛陀弟子。为居于西南地方的菩萨。《佛说善萨本业经》卷一载:"西南无极,有宝林刹,佛名上精进,菩萨字明首。"
尊者曾随佛陀学习佛法,诚心砥励,他思维神异,智与佛同。通于大乘学说,熟谙一切佛法戒律。渊博的佛学理论如虚空一般广大。随缘向大众宣讲佛教教义,并可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随机应变,循循顺导,以济度幽显,度众生于彼岸。尊者辩才深奥,变化莫测,可纾解民间怨恨,降伏世间魔障,折伏外道并使皈依佛法。勇于徒步周游十方各地,邪教外道也无法阻碍。
据《佛说濡首联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载,尊者曾在舍卫国祗树给孤园听佛祖讲法,并与佛祖的弟子大比丘五百人、菩萨千人共同研讨佛学的真谛。
112、金首尊者
金首尊者即金头仙人,梵名迦罗仙。约生于公元前六世纪。
尊者面色皆黄赤,故又名黄赤色仙人。本为外道,在与佛教的理论争议中被折服,皈依佛而获得正果,后创"数论部",为数论外道之祖。生而自然具备法、智、离、欲、自在等四德,见此世间之盲暗、沉迷,遂起大悲心,先为婆罗门阿修利说二十五谛之义,次为般遮尸诃说法;所说之法达十万偈,名为"僧法论"。
金首尊者,又作迦毗罗仙、劫比罗仙、迦毗梨仙、紧闭罗仙、迦夷罗仙、迦比罗仙。全称迦毗罗大仙。意译为黄头仙、龟种仙、金头仙、赤色仙等。
113、敬首尊者
敬首尊者,十方十大菩萨之居于东方的菩萨。据《佛说菩萨本业经》载:"东方无极。有香林刹,佛名精进,菩萨字敬首"。
尊者神通妙达,世间被泽其福德。他透彻地理解大小乘教义,并随时宣讲佛法,引导众生脱离苦海,获得解脱。
尊者以天生的智慧与佛祖一样的慈悲,用各种权便感化大众,他对自己的誓愿始终未曾动摇;使世间众生免受火途、血途、刀途三之苦。他做了无数利益众生途的事业,得到无尚极果。当前佛灭度后,他就可转而成佛,居临佛位。
114、众首尊者
众首尊者即众首佛。他是护持世间的大慈悲父,他智慧无量,神通广大,可以降伏各种魔众,使无量众生步入正轨。《慈悲莲场忏法》敦劝众生时常念诵南无众首佛名号可以趋吉避凶。
众生虔心归命于尊者,并向其忏悔,可以尽皆化解无量罪过,无量福根尽皆生芽,往生净土,生菩提心。
115、辨德尊者
辨德尊者即乐兽乾闼婆。为四乾闼婆之一,歌喉优美,善长音乐,是主音乐的天神。
尊者居处山林,受到狮、虎、狼、豹,牛、羊、鸡、雀等各种鸟兽的爱慕,并使它们和睦相处。
尊者出游,身著青色野蚕丝织的衣服,用孔雀的翎毛作旗帜,诸兽簇拥,群鸟回翔。当天神需要演奏乐曲时,不需使者通报,他便能得到感通,届时,他率乐工共同升天演奏。天神便能听到美妙的乐歌。尊者以演奏妙乐,娱乐诸佛,教化百姓。
116、羼提尊者
羼提尊者即羼提菩萨,译作忍辱。为佛陀于历位修菩萨行,成满忍辱行时佛陀于因位修菩萨行,成满忍行时之名。《佛名经》卷十七在列举应当礼敬的十方大善萨时,将他列在首位。
尊者具大慈悲心肠,能忍一切苦难以感化众生。据《贤愚经》卷二《羼提波梨品》载,过去久远劫时,印度波罗捺国迦梨王割截羼提波梨之手、足、耳、鼻,流出的不是血,而是甘甜的乳汁,仙人忍辱而颜色不变,遂使迦梨王感化。《分别功德论》卷二赞日:"小乘之慈,慈犹肌肤;大士之慈,彻于骨髓。何以明之?若人割截菩萨手足,变成为乳者,即是慈证也。羼提比丘便是其事也。喻若母人生子,便有乳出。此慈念所感,自然民也。
羼提尊者又称羼提仙人,意译作忍辱仙。又作羼提波梨、羼提比丘。
117、悟达尊者
悟达尊者,唐未高僧。眉州洪雅(四川射洪)人,俗姓陈。法名知玄,宇后觉。
尊者自幼天资聪颖,五岁便能吟诗。七岁至宁夷寺听法泰讲《涅槃经》,在梦中受摩顶戒。十一岁出家,十四岁于蜀地大慈寺,奉丞相之命当众升堂说法;听者日计万余,莫不骇欢其慧,称其为陈菩萨。
后从辨贞律师受具足戒,复随安国信法师学唯识,自研经籍百家之说。尊者尝恨乡音之不堪讲经,因诵《大悲咒》,遂感神僧于梦中为其换舌,翌日,语音即变。
及长,游履长长安。宣宗立诏尊者于大内讲经,并赐紫袈裟,署为三教首位。尊者曾于懿宗亲临法法席赐沈香为座时,因生欢喜心,遂招累世冤业于其膝上生人面疮,后以迦诺迦尊者之助始濯除。后乞归故寺,居鼓州丹景山。僖宗幸蜀时,赐号"悟达国师",成为佛教领袖。士大夫多喜与交游,李商隐归田后,与尊者共住最久。中和三年示寂,世寿七十三,僧腊五十四。
著有《慈悲水忏法》三卷、《般若心经疏》、《金刚经疏》等二十余卷二十万言。三学洞贯,名益一时。弟子僧彻等为名贵一时的高僧。
118、法灯尊者
法灯尊者即法灯菩萨。为娑诃立佛的现世化身,据载,有一处世界名叫德处,过去住着一尊佛,名叫娑诃立,法灯菩萨即是娑诃立的现世化身。
佛教认为,佛法广大,天上光明,可以普照万物,譬之以灯,尊者的名号正表示着渊深精妙的法力道行就象一盏大放光明的智慧之灯,能照亮众生走出迷途,通往极乐净土。
119、离垢尊者
离垢尊者为天神。
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载,尊者首次预示悉达多王子将成为佛陀。悉达多降生后数年,风调雨顺,少有冰雹干旱、狂风暴雨等灾厄降临。庄稼少种多收,果树花满果熟,山野草药繁茂,百姓和睦,无有边患。怀孕者得以平安分娩,少年没有夭死,四时没有流疫。
举国百姓都认为此乃悉达太子福德威力所至,于是礼请净饭王及悉达太子一起莅临一座美丽的花园,供百姓赡礼。众民献上无数璎珞、金银、饭食和衣服,以示敬意。
此时,尊者飞临虚空,对大众说道:"即使大地及其城邑都变成金子,也不能与悉达太子的一根毫毛相比;再珍贵的璎珞在悉达太子面前也会失去光辉,因为太子将成为佛陀,他的功德无与量比,太子将成为佛陀。尊者说完,便返回自己的天官。
120、境界尊者
境界尊者即具境界菩萨。
据《奋迅王问经》卷下载:过去有一佛,名叫普无垢净光明王,尊者向其请教奋迅法门。普无垢净光明王佛向其演述奋迅法门时,众生顿时当下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陀也在此时得奋迅法门。
所谓奋迅,即狮子奋迅三味,这是一种比喻:狮子和诸根,身毛皆竖,现威怒哮吼之相,是为奋迅;佛开大慈之根门,奋大悲法界之身,现应机之威,正象狮子奋迅,所以叫狮子奋迅三昧。
尊者具无上正等正觉,发大慈大悲之心,摧破众生诸烦恼忧愁。
121、马胜尊者
马胜尊者为舍利弗之师,为佛陀之嫡族。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为声闻比丘中第一比丘。
据载,悉达多太子离宫出走,立志寻求解脱。净饭王劝阻无效,只得命马胜等五人相随护侍,共同修炼。悉达太子先修苦行,后发现苦行无益于解脱,便放弃苦行。马胜等先后离开太子,自寻解脱的方法。悉达在菩提树下得佛果。佛祖身放神光,毫含玉彩,在鹿野园为马胜等人说法,使他们成为最先皈依佛教的五比丘。
舍利弗初从外道学法,然以未能究竟,迷于所安归。后遇马胜于王舍城乞食,舍利弗遥望尊者仪容,心生欢喜,乃近而问其所师之法,尊者告以佛陀所说:"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之理。舍利弗忽开心眼,随至竹林精舍,闻佛说法,净诸尘垢,得法眼净。
马胜早期就跟随佛祖,且勤学好问,佛学知识渊博,在民众中广泛传播佛法,证得罗汉果位。
马胜,又作马师,或作阿说示。梵名阿湿缚伐多。
122、天王尊者
天王尊者即天王菩萨,具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五种神通。
据《放光般若经》载,佛陀在罗阅衹耆崛山中说法,尊者道行广大,已得他心通,可以毫无阻碍地知道他人之心念,所以能随着众生各自的意向而加以度脱。
尊者在宣扬佛法时,和蔼可亲,态度谦逊,不说粗话。其说教如幻如梦,如响如亮,如影如化,如水如泡,如镜如像,如热如炎,如水中月,使众生不知不觉中而得开悟,获得解脱。
123、无胜尊者
无胜尊者即无胜菩萨。
据《佛说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第一》载,尊者曾在毗耶离庵罗树园听佛祖讲经,当时他以是远近闻名的大菩萨。
他不仅自身受持佛法,而且于外教如坚固的城池,护持佛法。他的智慧和德行已完全可使佛法永远流传世间。他自身获得了解脱,清净安住而不受世污垢干扰,同时广施慈悲,引导大众获得解脱,使大众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于畏惧。
尊者是世间大众亲善的朋友,不需邀请也会前来相助,使你平安幸福。給予世间的恩惠犹如天降甘露。尊者为众说法言微意妙,可斩断众人心中的邪念,引其归于正途。他讲法的声音如雷如狮,令外道畏服。使域内百姓安居乐业,杜绝赌博、酗酒、偷盗、淫邪之事。
尊者是清净国土、利乐有情的罗汉。
124、自净尊者
自净尊者即住于清净心地之净心菩萨。意为自性清净、离一切妄染、妄想。
关于尊者地位,异说纷呈:依《地持论》卷十净心住相当于初地菩萨。依《金刚般若论》卷上,立信心、净心、如来三地,净心住为初地以上证得部分真如之理。依《往生论注》卷下。从初地至气地已还,为未证净心之菩萨。八地以上始为净心菩萨。
据《大智度论》,七地以下为肉身之分段身,八地以上则为法性生身之变易身,法性生身即安住于法性平等之理的净心菩萨。
尊者具大慈悲心,以普度众生为己任,助众生拂去尘埃,使自性清净心豁然显露,时常礼念诸佛和净心等诸大菩萨,诚心忏悔,便可灭罪长福,往生极乐世界。
125、不动尊者
不动尊者即不动菩萨。为密教五大明王、八大明王之主尊。位列现图胎藏界曼荼罗持明院之最南端。密号常住金刚。
尊者于大日华台虽久已成佛,而以三昧耶本誓之故,示现初发心时之形,为如来之僮仆,执作诸务,并侍奉真言行者。密教不动明王之童子形,勤行不懈,致使诸佛、诸天及梵世主尽皆欢喜,终获果位。三昧耶形为利剑、羂索,利剑表佛智,羂索表烦恼业障,即以智剑摧断种种缠缚而生大智之义。又此剑、索表定慧、理智,倶利迦罗龙王即位即为此耶之表象。此尊受如来之教命,示现忿怒之相,领众多使者,常书夜拥护行者,令起菩提心,断恶修善,具有令的得大智成佛之功能。又能入火生三昧,摧灭罪障,焚烧秽垢。以其菩提心寂定不动,故称不动尊。
不动尊者,又称不动明王(音译阿遮罗)、不动使者、无动使者、不动如来使、不动金刚明王、不动使者、无动尊、无动尊菩萨。
126、休息尊者
休息尊者即多睡贤者。所謂休息、多睡,並不是説该尊者佛法懈怠,常入于睡梦之中,而是指该尊者善于调息,刻苦修习禅定,思维总是集于一处而不散乱,状若睡眠,常若休息,因而得名。
据《佛说无量清洁平等经》卷一载,佛陀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中说法,尊者曾恭聆法教。
127、调达尊者
调达尊者即提婆达多。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
尊者为佛世时犯五逆罪,破坏僧团,与佛陀敌对之恶比丘。幼时于释尊、难陀共习诸艺。佛陀成道后,随佛陀出家,于十二年间善心修行,精勤不懈。后因未能得圣果,而渐生恶念,后至十力迦叶处习得神通力,率五百徒众脱离僧团,自称大师,倡导异说。
曾以五百人投石器击杀佛陀,又趁佛陀入王舍城时,放狂象欲以加害佛陀,欲取而代之,为教法之王,皆不成。
其时,提婆之徒众在舍利弗及目犍连等的劝谕下复归佛陀之僧团,阿阇世王亦受佛陀教化而忏悔归依。然提婆仍不舍恶念,在欲加害佛陀时反自破手指而命终。
据载,提婆于命终后堕入地狱。据传,玄奘曾于袛园精舍废址之东,得见提婆生身堕于地狱之大坑。他在地狱中念"南无",声称佛号,经日不倦,功德圆满,最终获解脱,转世为佛。
调达,又作提婆达多,提婆达兜、地婆达多、调达。略称提婆、达多。意译作天授、天与。
128、普光尊者
普光尊者即普光菩萨。唐代僧,籍贯、世寿均不详。
尊者资性明敏,师事玄奘三藏于慈恩寺,精苦恪勤,闻少证多,玄奘默许之。人称大乘光。
自贞观十九年(645),玄奘首创翻译场,至麟德元年(664)终于玉华宫,凡二十载,译经共七十五部一三三卷,多为普光笔受。永徽五年(654),玄奘译出《倶舍论》,首先密授尊者。尊者因撰《倶舍论记》三十卷经详解之,为倶舍论三大疏之一;后由弟子圆晖为之略作十卷,倶舍宗奉为要典。另著《倶舍论法宗原》一卷、《百法明门论疏》等。普光尊者之倶舍学实总集玄奘正传者。
129、智积尊者
智积尊者原为王子。为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之子。
在往昔三千尘点劫,有佛名"大通智胜佛"。据《法华经-化城喻品》载,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长子名智积,于东方世界成佛,称阿閦佛。初发慈悲心,即请大通智胜佛讲解《法华经》。在大通智积佛修定期间,智积等十六王子相继登上法座,为四部众复讲《法华经》。现世智积等已成佛,于十六王子一起教化本土百姓,使之信奉佛法。
又据《吴中纪闻》所载,有一东晋僧,人称"智积菩萨"。 东晋末年,尊者自西土来华,于江苏苏州开创灵岩寺,法誉甚隆。据传有贫妪持角黍献于尊者,尊者受之,妪因而得度。其后遂于尊者生日时,聚众举行角黍会。
130、宝幢尊者
宝幢尊者即宝幢菩萨。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之东方,密号福寿金刚、福聚金刚。
宝幢者,乃尊者主菩提心之德,以宝幢表发菩提之德,以宝幢表发菩提之义,降伏四魔军众之标帜。据《胜天王般若波罗密多经》等载,尊者曾是娑婆世界上方不动佛国金刚相佛前的菩萨。
当佛陀在王舍大城说法时,尊者得金刚相佛准允,特来聆听法教。尊者已通达甚深境界,虽现世间而不染世法。又《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密多菩萨经》教人念诵真言,以手灌顶,摒弃诸念,在观想的佛母及诸佛菩萨中,宝幢菩萨即为其一。尊者形像为赤白色,即日出之色。偏袒右肩,左手向内,结跏趺于宝莲花上。
宝幢尊者又称宝幢如来、宝幢佛、宝星佛。又有谓宝幢如来与金刚界阿閦如来、阿弥陀经之西方宝相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之西方宝幢如来同尊。
131、善慧尊者
善慧尊者即梁朝傅翕,南北朝时著名居士。号东阳鸟伤居士。南齐双休乡人,俗姓陈,名翕,自号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善慧大士,生于明帝建武四年(479)年。
尊者举家奉佛,妻号妙光。年二十遇嵩头陀,结庵于松山之双(木寿)树间,昼耕夜读,兼职习儒道诸之典籍。自称苦行七年,通《首楞严经》,翕有神异,闻名四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受命讲经于重云殿。武帝亲临听经,群臣离座恭迎,唯独善慧安坐不动,众人问他为何不起迎圣驾?回答说:"法地若动,一切不安。"为梁武帝所敬重。后梁陈递嬗,战乱四起,尊者在家广集徒众,讲经不辍,常率弟子燃指焚臂以供佛。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四月,集聚众弟子,告诫他们勤修勿怠,趺坐而化。寿年七十三岁。尝创轮藏,令转之者得大利,后世作轮藏者安其父子三人像。
132、善眼尊者
善眼尊者即善眼菩萨。
据《大宝积经》卷九十载,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大比丘众和诸菩萨说法,佛陀如龙象王顾视观察,向诸菩萨曰:"善男子,汝等谁能于后未世护持正法,摄受如来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动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安住秘密种种方便成熟众生?"尊者回答:"我能堪任,与诸众生自性安乐。"
佛教认为,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人所本有之心,自性清净,故名自性清净心,又名如来藏心、真心、菩提心。菩提心有时为外欲蒙蔽,如镜为尘掩,不得显露。
尊者善于引导众生摆脱欲望魔障的缠绕,明心见性,往生净土。
133、勇宝尊者
勇宝尊者即勇宝菩萨。尊者勇于获得佛德、佛性,故称勇宝。有作宝勇。
据《佛说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第一载,尊者视佛德、佛性为宝,发心勇猛,精进修习,已脱离了世俗的轮回生死,安住清净,永离盖缠。深信佛法,如金刚一般坚固。演述佛法,言微意妙,能断除众生的一切邪见犹如狮子怒吼,一切外道悉被摧伏。
尊者施予世间的恩惠犹如天降甘露,滋养万物。犹如普照,宇内繁茂。他就象医术精通的大医王,治疗众生的病痛,解除众生的痛苦。
134、宝见尊者
宝见尊者即宝见菩萨。
据《维摩诘所说经》载,佛陀于毗耶离庵罗树园举行法会,尊者为参与法会者之一。尊者神通广大,能摧伏妖魔,制服外道;他除去了世间一切嗜好,唯以功德智慧修持其心;他善于洞察众生心意,明彻诸法妙义,引导众生循循善诱,帮助众生达到解脱;他的信仰如金刚,教化滋润如甘露,声音美妙如音乐。
为了弘扬佛法,他有时又声如狮子吼,有时声如雷电鸣,震撼人心,促人开悟。尊者为人治疗疾病,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135、慧积尊者
慧积尊者,即慧积菩萨。尊者智慧积聚,聪明绝顶,以智慧著称。
佛陀在世时,尊者经常参与讲经法会。据《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十三载,尊者曾当场讲出佛理的真谛,受到佛祖的赞扬。自身已获解脱,清净安住,同时大施慈悲,誓愿引导众生获得解脱。
尊者已神通具足,广度众生,名闻遐迩。尊者德行具备,有能力使佛法永远流传世间。他不需邀请便会相助众生,引导大众解脱世俗的缠绕,为他们除去烦恼与畏惧,使他们进入大乘佛海,取得佛宝真谛。他对世间的恩惠犹如天降甘露。
136、慧持尊者
慧持尊者(337――412),东晋人僧。俗姓贾,雁门楼烦(山西京县)人。名僧庐山惠远之弟。
尊者少聪明,能通经史,有文才,年十八与兄同依止佛子道安出家。遍览佛典三藏,并及外典。后与兄共入庐山。因故曾至京师建康(南京),主东安寺,颇见重于晋卫军琅琊王司马珣。时僧迦罗叉善诵四阿含,王乃请出中阿含,令师特为校文详定。后还山,讲说法华经、阿毗昙论。
晋隆安三年(339),闻巴蜀有峨嵋之胜,意欲观瞻,遂西行至成都,止成都龙渊精舍,大弘佛法,慕其德者,皆望风归服。有升堂者,号"登龙门"。他讲说经义,行持斋戒,老而弥野,对四川佛法之弘扬有重大贡献。
义熙八年示寂,世寿七址六。临终时遗命弟子曰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行、住、坐、卧、宜其谨哉!"
137、宝胜尊者
宝胜尊者即宝胜菩萨。
尊者具有普贤菩萨的一切功德。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载,尊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来往于世界各地,并能变化出无数化身,同时在各地出现;他法眼清净而无障碍,能看到世间一切。他利益众生,普渡有情。慈悲之心如同无际的光芒,所照之处,悉皆清净;他以自己的智慧获得了无穷尽的神通力,随时可以满足众生的心愿,以各种化身解救世人的苦难。尊者已得佛教的真谛,自身法性淳厚,永远脱离了世俗;依靠佛的功德,心地寂静无垢,如天空一般虛净无际。
尊者供养过世间诸佛,发誓保护佛法,使佛教永远流传世间而不间断,世世代代转生在佛教流行的国土,寻求一切无量智慧。
138、道仙尊者
道仙尊者,又名僧仙,康居国人。
尊者原为商人,性情贪婪,唯利是图。一次,经商到达梓州新城郡牛头山,闻禅师说法,内心豁然省悟。遂将两船财货沉于江中,于灌口竹林寺出家,并发誓"不得道者,终不出山。"
他选择人迹罕至之处修行,周围只有学僧侣相伴。他修习禅定,一坐就是四五日,但一有客人到门,立刻便觉,起与共语。南梁始兴王萧镇守四川,对道仙极为钦敬,天监十六年迎至青溪山,道仙准备终老于此。二十八年后下山弘法。
据说,隋蜀王杨秀派人召见尊者,尊者不从,杨秀勃然大怒,亲自率兵前去捉拿。尊者听说,亦毫不畏惧,端坐念佛。杨秀和士兵无处躲藏,便向山礼拜,表示忏悔,于是天明雨霁,山路清洁。尊者为杨秀说法,并应邀至成都静众寺。开皇中归青溪山,年百余端坐圆寂。
139、帝网尊者
帝网尊者即帝网菩萨。
据《佛说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载,尊者曾在毗耶离祇罗树园聆听佛陀讲经。他受持佛法,智慧与德行具足具备,有能力使佛法永远流传世间。
尊者德高望重,如同雄师怒吼一样名闻远近十方。他广施慈悲于世间,引导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关闭一切通往罪恶的道路,转而奔向极乐世界,他象一位精通医求的大医王,辩证施治,使大众都断绝烦恼而获解脱。尊者对众说法言微意妙,如同引导众生在大乘佛海中自由航行。
然而对于外道,他演说佛法如同无畏的雄师怒吼,如晴天霹雳,使外道震慑而归依。尊者神通广大,变化自如,如随风幻化的浮云,变幻莫测。
140、明网尊者
明罗尊者即明网菩萨。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有其参加佛祖法会的记载。尊者能降伏众魔制服外道,善于洞察众生。心意,以其善巧方便因材施教,使众生解入一切波罗蜜多理教法门,到达究竟最上彼岸。
尊者心极平等,如地、火、风缘,虚空无边。已修成金刚坚固不坏之身,有大光明,映蔽日月。尊者善于作狮子吼,宣讲法音,尽力超度世人。
141、宝光尊者
宝光尊者即宝光菩萨。具备普贤菩萨的一切品行与功德。佛光能引导众生走出黑暗,谓之宝光。又据《法华文句》二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为观世音菩萨应作。"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载,尊者已获得佛法真谛,对于佛教的任何理论都已心领神会;他佛性深固,不受烦恼与忧愁的缠绕,已永离世俗世界。尊者神通自在,能随心所欲地往来于世界各地;法眼清净而无障碍,洞悉世间一切善恶诸事;能变化出无数化身,同时化现各地;不需邀请,就可以与众百姓作朋友,并保护他们平安吉祥。尊者以自己的无穷智慧利益众生,除灭民间疾苦,功绩如空寂无边的太空,又如阳光普照大地。
尊者深信佛法,曾供养过世间所有的佛陀。他曾发下大誓愿,要保护佛法,使佛法永远流传。
142、善调尊者
善调尊者即日藏菩萨。
据《法苑珠林》卷五二九载,过去劫曾有五百人供养诸佛,学菩萨乘。后因亲近恶知识做下恶业,遂堕入畜生道中沦为马。
尊者为了度脱他们,也现身于马中,以唤起五百马本有之道心。适值佛陀来此游化,一婆罗门请佛陀接受供养,佛陀为超度五百匹马,遂至其家。婆罗门不肯供奉饮食,尊者便以马声为诸马说法,让他们分出自己所食麦的一半施与诸佛,他自己也分一半食麦供奉佛陀。如此三月,五百匹马皆命终,往生兜率天上为天子。他们来到佛陀住所,闻听妙法,皆成阿耨菩萨。佛陀预言,在未来世,此五百天子皆得为辟支佛。尊者功德无量,也将成为佛,号善调如来。
143、奋迅尊者
奋迅尊者即奋迅王菩萨。奋通急进曰奋迅,此喻狮子愤怒咆哮的威严形相。尊者怒时,大地要发生六种震动,地狱里的众生、外道会随之获得解脱。
据《奋迅王问经》载,尊者曾请教佛陀,如何方能以无上的智慧遍知一切真谛?佛陀尊者必须做到四种奋迅:第一为戒奋迅,即严格遵循戒行,防止心身有所过失;第二为通奋迅,即经过禅定修练而获得神通力,使身体变化自如毫无障碍;第三为智奋迅,即善于判断事理的是非曲直;第四为慧奋迅,即心性无暗,通达事物的发展规律。
祈求尊者,可使人现世平安,远离一切灾难,消除自身的恶习与过失,获得正等正觉。犯有罪恶的人,沐浴洁身,衣着干净,跪在尊者前,口念尊者名号,罪过即可纾解灭除。
144、修道尊者
修道尊者,道,即游履、通入之义;梵语修道之意又作有学道。于大乘唯识之中,初地之住心以后,至第十地最后修金刚无间道,称为修道。
佛教将修习菩萨乘的过程分为十地或十住,即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由第一发心住至第四生贵住名为"入圣胎",由第五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名为"长养圣胎",至第九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而出胎,既为菩萨,则智水灌顶,是为第十灌顶住。从第一至第十的整个过程称为"修道"。尊者严格按此顺序修道,终成菩萨。
145、大相尊者
大相尊者为文殊菩萨的前世身。大相是尊者过去世的名号。原为外道的一名小童子,名叫"欢喜"。
据《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载,在过去世,佛陀尚未获得佛的果位。当时的世尊佛为众徒授记,即预示将于何时何地成佛。某中尊者皈依佛教后功德圆满,品性具足,获菩萨果位,名号大相。其中有言尊者将在佛陀成佛时再次降临世间,名号文殊菩萨。
佛陀涅槃后,文殊菩萨(即大相菩萨的后世身)当获得佛的果位,号"大庄严如来"。
146、善住尊者
善住尊者又称善住天子。
善住,指努力行善,住心于佛法的修行,不为尘世诸烦恼所影响。
忉利天子,为忉利天诸天子之一。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载,善住天子与诸大天人、天女于园观游乐,是夜,空中有声,谓善住天子七日后必死,将七返阎浮堤受生为畜生,复受地狱众苦。
天子闻之,大感惊怖,请示于帝释天。帝释天以天衣等广为供养,至祇圆精舍求救于佛,佛乃为其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令善住天子诵之,以延寿转难。他一心记诵,终成罗汉果。
147、持世尊者
持世尊者即持世菩萨。
据《持世经》载,尊者曾与五百大比丘及诸大菩萨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听佛陀讲经。《持世经》,即佛尊者之请而说的大乘法门。
尊者心性柔软,有忍辱负重之德;持戒严禁,勤奋于佛学理论;精通禅定,心性沉寂如虚空。尊者以慈悲之心怜悯世间一切众生,以利益三千大千世界为己愿,断除众生的疑怨、恐怖与烦恼,为众生指出光明之路,让众生脱离轮回转世之苦,避免转生为牲畜、饿鬼及堕入地狱;引导众生信奉佛法,本世平安吉祥,来世脱离生老病死之苦,转生到极乐世界。
持世菩萨一切护持佛法,让佛教在世间大放光明。
148、光英尊者
光英尊者,即光英菩萨。
据《大宝积经》、《佛说纯真陀罗尼所问如来三映经》等载,尊者之心如金刚一般坚固,无能断截者,又如地水风火一般平等,既无所爱,亦无所憎,以一颗慈心济度世人。尊者于诸佛法一切习,诸佛法欲具足。他能以自己的法力洞晓众生的心思,随人心所喜,以法教习。
又,隋朝有光英比丘。曾师天台灌顶,住清国寺。优柔教仪,慎摄戒行,具医王之德,能治流疫痼疾。
据《幻士仁贤经》载,他曾作偈曰:"譬如彼幻士,仁贤现此化,一切世亦然,愚者不得解。"
149、权教尊者
权教尊者即权教菩萨,权,灵活方便之意。教,教法。
尊者心性慈悲,怜悯众生为痛苦所困惑,于是用权宜之法,解大众一时之苦。世间芸芸众生,都贪恋富贵利禄,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很难解脱。有人心向佛教,然法性未坚,即便其行不违背佛教教义与戒律,但如此修行,必须恒沙河数般次的转世才能悟得佛法的真谛。
尊者心性慈悲,怜悯众生的痛苦,采用权宜之法,纾解大众的苦难。尊者救助众生,犹如住宅不幸失火,全家老少被烈火围困,生命危在顷刻,于此危机之时,尊者及时救众人出火宅,脱离苦难。被救之人虽然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但使他们暂时免受烈火烧灼,从无望中得生。众生只要有一分远离苦难的可能,尊者便要以十分的慈悲心,借用巧妙方法运载众生远离苦难。
150、善思尊者
善思尊者即善思菩萨。
据《大宝积经》卷一百二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内举行的法会。弥勒菩萨为转轮王时,善思对其有启迪之功;佛乞食毗耶杂城时,献花礼佛,誓为菩提,佛为说法,证无生忍。
据《大般若波罗蜜经》卷五百七十六载,尊者与龙吉祥菩萨在一起,龙吉祥端坐入定,尊者想让他立即出家,便施法力让三千大千世界诸山大地倶皆震动,而龙吉祥禅身心安寂,不为所动。后龙吉祥说:"善思当知,若诸身心有动转者,见大地等亦有倾摇;诸世尊、不退菩萨及大独觉大阿罗汉,身心安静,远离动摇,于诸法中不见不觉有动有转有倾有摇,尊者于是悟解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