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邪淫七步曲

2013/1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戒邪淫七步曲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第一步就是知苦,若没有深切感受到邪淫的危害和痛苦,甚至反而认为邪淫是快乐的,那一切无从谈起。多数人是亲身受了邪淫的苦害后,确实想回头了。但也有一些福德慧根深厚者,自己虽然没有犯邪淫,但从经典中和别人的经历中,一见便知邪淫之害。此是人中良马,不可多得。

二、知苦之后要立志

没有强烈的志愿,随波逐流,“顺其自然”,不可能成功。立志有各种起因:或者是吃苦吃够了,或者是要报父母恩,或者为了成就学业,或者为了现生富贵,或者为了平安,或者为了如意眷属,或者为了得生天界,或者为了助修佛法,或者是为了节省精力救度众生……或一或二或多,种种不同。可以自己问自己,是否想戒,为何要戒,反复想明白了,决心定了,就成功了一半。

三、明理

切实了解邪淫的危害和不邪淫的福德果报,才能坚定信心。《欲海回狂》等书籍就是明理的助手,值得反复阅读。后学在校订这些书时,受益匪浅,深有体会。更详细的,可以参见佛言祖语中有关戒邪淫的格言开示等内容。在明理中,知道欲望只是一种习气,不是本能,很重要。

如果按西方一些观念说淫欲是本能,那么本能与我同体,如何对治?戒除就成了压抑,结果只有宣泄一途。这就是根本原理的错谬,导致实践方法上的偏邪。佛法则指明欲望只是一种习气,那么习气则是可以转变和消除的。明白了邪淫是敌非我这一点,下手戒除就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了。最后,还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明白邪淫的习气是非常厚重的,一定会有反复,不能掉以轻心,又要知道自性力和佛力真实不可思议,一定能转变这种虚妄的习惯。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立志好比定了方向,明理好比明了路途,方案就是出行计划。如何远离和断除容易诱发习气的邪缘?逐步培养定力的日课安排哪些内容?如何积功累德、将功补过?邪淫习气重,是邪淫的业造得多。如果不积极将功补过,在断邪淫的道路上会事倍功半。大致方法是对治性地做一些戒邪淫方面的事情,比如随缘劝诫、写文章、编辑助印传布这方面的书刊,宣传戒邪淫方面的网站等等,可自选其便。凡事预则立,如不认真制定方案,志愿很可能落空。在订方案中,一方面要认真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在开始阶段,方案不必过于求完美,可以在实践中逐步修订,增强实效。

五、要善于借助外力

戒邪淫誓言中有两句话,自力微弱,佛力堪凭,单修多退,互助有功。古人说,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有些人以借助外力为耻辱,这是不全面的。完全依赖别人固然不可取,但一点不肯靠人也是不现实的。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学习工作,哪一件不借助他人之力?何必一说修养,就耻谈他力呢?就算是最崇尚自力的禅宗,也离不开善知识的指点印证(他力),何况断邪淫习气?

你可以借助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力量。当然,信不信佛法的都可以试试借助佛菩萨的力量,念念佛号或读诵佛经,看有没有效果。再者,要常与善友交流。人都有奋发之志,但如果没有善缘护持,半途而废的很多。所以,常把善书阅读,善与善人交流,都是借他力自我熏习的好方法。

六、善于调整心态,防止偏差

志气要刚,心态要稳。急于求成是一忌;出现反复和失败就灰心是一忌;初有成效过于欢喜,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入魔界历练一番,更是大忌。准备好持久战,从粗重的邪淫到较轻的意淫,突破一关是一关。

七、初步成就的迹象

有些网友问,到底有没有戒邪淫成功的?戒邪淫成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说彻底戒邪淫成功,那已经成圣人了,暂且不谈。只说戒体有初步成就之象的,根据后学四五年来对一些朋友的观察,是不少的。怎样算是戒体初步成就了呢?主要体现在:

1、平时不思邪淫之事;

2、无意中邪缘邪境现前时,马上警觉和远离(这是戒体的自动作用);

3、若邪念种子被触发并有持续之状态时,马上能想起邪淫的种种危害或自己以前吃过的苦头,并能以掌握的种种对治方法熄灭邪念。到了这个阶段,确实很不容易,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邪淫习气浅的不需要如上种种曲折努力,就有如上戒体,此是宿世根深。但这里面有个别人可能会认为,邪淫也没什么呀,我不搭理它,它也就无可奈何了,甚至写文章让初步戒邪淫者不要太刻意对治。不理睬邪淫习气,此见甚高,但没到一定程度,你不理睬它,它来找你麻烦,初学者若没有对治方法,必然束手就擒。还有的初步有了这样的成绩,就开始大意,认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这样很危险。须知现在的邪淫之缘很多,而我们的内心邪淫之种也无量,一旦遇到一些特别强的邪淫之缘激发了较重的邪淫之种,又加上警戒已丧失,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所以不但不能松懈,还要更进一步,全面提高戒定慧之力,如果能加上净土修行,那么必然一生不退,永不再受邪淫之苦。

印祖戒邪淫语录:

每日除了己职分外,专心念佛名号。朝暮佛前,竭诚尽敬,恳到忏悔无始宿业。如是久之,当有不思议利益,得于不知不觉中。《法华经》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瞋恚、愚痴,亦然。是知能至诚念弥陀、观音圣号者,贪、瞋、痴三惑,自可消除也。又现今乃患难世道,须于念佛外,加念观音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转回。庶不至宿业现前,无法躲脱耳。更宜常阅戒淫因果报应之书,远离狂荡匪鄙之友,则内志正而外诱绝,净业自可成就矣。勉之勉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要生起厌离心,须作七种不净观

对于往生净土的行人来说,他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在家...

邪淫的100个危害

1.浪费金钱; 2.浪费时间; 3.浪费精力; 4.浪费...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

九想观的具体观法

不净观主要是为了对治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来源于贪欲...

邪淫念头的报应

对于邪淫的意乐,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

彭鑫博士:房事多少算合理

问: 博士你好,房事多少算合理? 1月1次吗?是不是太...

邪淫十二害

邪淫极大地损耗了个人的阴德和福报。印祖说:行邪淫者...

印光大师:安胎保胎的禁忌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 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

佛教中的财神是谁

在佛教中,虽然没有专门称呼财神的说法的。但是佛和大...

如何判断修行有没有进步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

拜佛很重要,但身体有病不能拜,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阿弥陀佛!从昨天到今天,师父一直说拜...

学会忘记,就那么简单

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用再试着去挽留,错了...

【佛教词典】不即不离

犹言“不一不异”。如水与波,两者有别,故谓不即;水...

【佛教词典】耆阇

(动物)译曰鹫,见智度论三。【又】耆阇崛之略。山名...

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苏州人吴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众。民国十年,朝礼...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

远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为人师徒双亡

自古以来,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最终...

非时食戒十大益论

客问杜多子曰:吾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

在家居士的四法宝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

饮食防癌的三大原则

癌字中有三个口,可见饮食和癌症的关系有多密切。世界...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