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二因缘

星云大师  2011/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前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生命。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呢?佛法说:生命是由因缘而来的。

因缘是什么?因,就是生命的根源;缘,就是生命赖以存续的条件。生命不是突然有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于许多条件的相互依存而产生的。

佛教的因缘说和一般生命起源说不同,一般生命起源说是直线式的,因缘说是圆的。就如时钟,从零点走到十二点,在钟面上很难看出它的起点和终点;像这种环形的时空观、人生观,就叫做「无始无终」。生命也是如此,在过去是无始,对未来是无终。

人死后,生命是如何转递的呢?「劝发菩提心文」中提到,人的生命转递,有如乌龟脱壳一般。乌龟脱壳是非常疼痛的,生命由此体转到彼体也是如此。将要断气时的种种恐怖是「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从省菴大师的话中,可以了解生命转递的情况。

人的一期生命不过数十寒暑,一期生命结束后,又转往何处去投生呢?或升天、或做人、或地狱,在五趣六道中流转不已,这个形体消灭了,另一个形体又诞生了。譬如以柴薪取火,柴薪一根接一根烧完,但火始终不断。又如冰和水的关系,水可以凝结成冰,冰可以溶化成水。有情生命死了会再生,生了还是会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生死轮转中,生命是永远不死,是永恒不灭的。

生命为什么会流转?又如何流转呢?佛陀告诉我们,生命的流转起于「无明」,而流转的经过就是「十二因缘」,所以「十二因缘」就是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所轮转的十二个程序。

二、十二因缘的内容

什么是「十二因缘」呢?十二因缘的内容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分别解释如下:

1.无明:无始以来,由于一念不觉,不能了知「缘生万法生,缘灭万法灭,一切法是无常无我」的诸法实相,就是无明。无明是与生俱有的,所以称为「无始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2.行:是造作、行为的意思。由于过去的无明烦恼,而引发身、口、意三业,招感未来果报的力量,就是「行」。

3.识:通指个人精神统一的总体,在这里特别指投胎的业识而言,是依过去惑业的动力,招感异熟报体的阿赖耶识遇缘投胎,以完成现实的生命体。

4.名色:名色是五蕴的异名。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是肉体的物质,二者都是构成有情的要素。因为托胎之初,六根不全,形体未具,无法发挥身心五蕴的功能,所以,用「名色」称之。

5.六入: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胎内形体完备之相。

6.触:指出胎后,六根与外境接触,而产生的一般认识作用,也就是根、境、识三者和合,而起的单纯知觉作用。

7.受:即领受,是领受外境而感受苦乐等感觉的精神作用。

8.爱:贪爱、染著的意思。指对于苦乐等感觉进一步产生爱憎等精神作用。《增支部》经典说:「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在佛法看来,爱与憎,有如手心与手背,是一体的两面。

9.取:执著的意思。先有爱欲,再增强为执著,然后三业繁兴,造成未来身心的种种烦恼痛苦。取有四义:

(1)欲取,对五欲或色声香味触等五尘,生起追求的欲望叫欲取。

(2)见取,谬解正理,如对五蕴产生我见、边见,妄计取著叫见取。

(3)戒取,执取许多不合理的戒律叫做戒取。

(4)我取,对所爱的事物生起我和我所有的执著,如我执、我见、我慢、我法、我语等叫我取。

总之,取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所有事物不顾一切的攀缘追求,而引发三业的活动。

10.有:存在的意思,与「业」的意义相通。指由于爱著驰取,产生「纵我役物」的行为,而构成潜在的业力。这些业力所招感的苦乐果报,是相续而生,不会亡失的,所以称为「有」。

11.生:指由过去所造作的业力而引生来世的果报。根据《俱舍论》卷九的说法,这是指在未来世托胎结生的一刹那。而唯识宗则从广义的解释,认为从「中有」至「本有」尚未衰老之间,都是属于「生」。

12.老死:随著生命的逝去,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便是「老」;最后呼吸停止,诸蕴离散,身坏命终,则是「死」。不过,老死并非有情的全部灭亡,老死的是色身,业识却与无明和行,重复另一期的生命流转。

《俱舍论》卷九以四种不同的立场说明十二缘起:

1.刹那缘起:一刹那间心中具足十二因缘的作用。例如因贪心而生起偷盗的瞬间,在那时心中充满愚痴、无明,所以有偷盗的意识和行为产生。

2.连缚缘起:十二因缘像车轮的前进,连续不断,形成前因后果的关系。

3.分位缘起:十二因缘表示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和状态,例如:以「三世两重因果」的观念来解释十二因缘,就人的生命而言,「无明」和「行」是过去世起惑造业时的分位。依此过去世的二因,业识刚开始托生母胎一刹那间的分位是「识」;托胎第二刹那后,六根未备的分位是「名色」;胎内六根具足的分位是「六入」;出胎后至二、三岁止,有接触感觉的分位是「触」;四、五岁至十四、五岁间,感受性极胜的分位是「受」。以上从识到受,是「现在世的五果」。

十七、十八岁以后,爱欲强烈的分位是「爱」;三十岁以后,贪著心炽盛的分位是「取」;如此造业的分位是「有」。以上三者称为「现在世的三因」。由此而感生未来世的分位是「生」;此后至死的分位是「老死」,以上二者属「未来世的二果」。

4.远续缘起:指十二因缘的连续缘起,可远隔多生多世。

三、十二因缘的流转与还灭

在《增一阿含经》中记载:佛陀思惟十二因缘的真理而开悟证果,因悲悯众生「不解十二缘法,流转生死,无有出期,皆悉迷惑,不识行本,于今世至后世,从后世至今世,永在五恼之中,求出甚难」,故以方便,宣说此甚深难解之法,令众生共趋于正觉解脱。

所以,「十二因缘」法不仅让我们了解生命流转的实相,更重要的是我们如果能藉此正视生命的缺陷,并且更进一步思惟观察,就能使我们永除诸闇,离苦得乐。然而,我们应该如何观照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生命是如何随著十二因缘的程序流转的呢?这是因为一念「无明」起,由无明而生起意志「行」为,因意志活动而产生能认「识」的主观要素,由识而展开所认识的客观要素「名色」,由名色而生出感觉的认识器官「六入」,由六入而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触」,由触而有爱憎的感「受」,由受而生「爱」染欲望,有爱而执「取」事物的外境,有取而造业「有」、生有,由于有而形成个体的「生」存,有生终将会「老死」。

如此顺观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像这样缘起的转递,形成一期又一期的生命流转。

其次逆观十二因缘,人为什么会有「老死」呢?因为有「生」,所以才会有老死;生又从什么地方而起呢?是一切善恶行为的「有」业的结果;行为的有业是因执「取」而生出,就如取薪燃烧而产生火;这个取又从何处来呢?就是因为「爱」而生,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爱又从那里来呢?是由「受」而生,如同感到苦痛就需要安乐,感到饥饿就需要饮食,有了希求就会生出爱来;受是爱的原因,这个受是从那里产生的呢?受是从「触」而生,感受到苦,享受到乐,是因为有触才知道的;触从那里发生呢?是从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产生,盲人、聋者就无法产生完整的六入的触力;这六入从那里来?是从「名色」而来,名色好比是芽,六入好比是茎叶,茎叶是由芽逐渐长成;名色则根源于「识」,识与名色是互为关系的,在这之前有个「行」,行的根结是什么?就是「无明」,也就是生死的根本。

如何跳出生死的圈子呢?佛陀告诉我们:「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只有泯灭生死根源的无明,才能使生命脱离三世的轮回,得到解脱之道,这就是还灭缘起。

四、结语

十二因缘的道理非常玄妙,好像一座城墙,人被关在里面,虽然有门,但是门口站著许多卫兵,不容易出去。众生在生死中也是如此,由于贪、瞋、痴、我执、烦恼的牵引,不容易跳出十二因缘的流转。

十二因缘像一颗果树,果树的种子种下后,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果子落地后又长新株,又再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新生的果实虽然不是原来的种子,彼此之间却有著密切的关系。众生生死的延续也像种子、果实的相生,一直延续没有间断。我们的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前后相续,虽然我们的身体在五趣六道中轮回不停,生命主体却是一致的。

《中阿含经》卷十〈习相应品〉说:「了解十二因缘流转带给生命的诸多苦恼,便能有信;习信,便有正思惟;习正思惟,便有正念正智;习正念正智,便有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习解脱,便得涅槃。」这段话可说是道尽了「十二因缘」法的价值所在。

俗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世俗人为了学习高尚的知识和做事的技能,尚且需要奋发努力,百折不回,才能有丰硕的成就。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尽未来际,面对生死洪流的挑战,逆向而上,更应该坚定正信,怀抱正念,精进不懈,方有所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阿难的总持因缘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

敦煌风格连环画《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

(1)从前,有一位巨富长者没有儿女,就聘娶了一个贫寒...

佛陀与提婆达多的宿世因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

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这个...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法会」的原意究竟是什么

谈起佛教的共修活动,法会算是许多人认识佛教的入门砖...

什么是居士

居士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原...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

【佛教词典】观心论

(一)全一卷。又作破相论。传系梁代菩提达摩撰,亦有唐...

【佛教词典】离性无别佛

谓性即是佛。性,有体、因、不变等诸义。大智度论卷三...

各行业人员修行须知

军队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

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金刚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

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已经在谤僧了

有人说,身布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干活,但...

情迷痴爱恼人心

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跟随佛陀修行,比丘们都必须出外...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

圣严法师《苦报与福报》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丰富,也是最...

【推荐】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

人生四件可悲的事情

第一件可悲之事:干坏事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

贪著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

破戒还可以忏悔,破了见很不容易挽回

现在大家发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么样去修,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