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十二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阿难。其佛诸法。阿难。譬如駃流河中画诸綵色。阿难。或时有人百由旬至而觉知不。阿难言。世尊。而彼自下笔画。画师犹尚不知。况远来者。佛复告言。如是如是阿难。诸佛之法应如是见。阿难。譬如空中足迹不现。如是如是。如来诸法不可度量。此是阿字门入义之处。以八百千俱致相说那字门义。于四种说中有不知阿字者。阿字门于那由他数中。当满足夜叉语言。应知回舍处。应知二和合。应知二不和合。应知四十道别离。应知九十九减少事。应知二十一方便所言。应知二言辞。应知四言辞应知一言辞。应知不一言辞。应知十六言辞。应知三十二言辞。应知六十言辞。应知五百言辞应知千言辞。应知四十千言辞。应知东方所受音声。南西北方四维所受音声。妇人语言。四十种烦恼。四十种失利。四十种坚固。四十种颠倒取一出已应当知。若复多者以三十二种方便语言分应知。应知负重。应知三十二时。若清净已舍应净。三千种取味从一门出声应三处出。应观丈夫最胜语言。有九十九烦恼。所有口业不净。我欲说丈夫胜言妇人胜言。有三十口业以一心摄取。应知有九十五作和合法。若如是法和合已。当有利智众生。犹如今因汝阿难也。当有九十九作和合法。当有利智众生。观他面已当得慈忍。当得十种相应作是语。应欲作是语。此心中应作是思念。当如实知。应生九十九正念巧智。于一言中应生二十正念巧智方便。于丈夫言中。应生二十解脱印。于三世中应当生七十七不退转轮。不为他降。于诸轮中当生二十种无畏。应欲观一面。应当出生四十种眼。应知六十四种恶眼。瞋恚丈夫有十种。面与面相应。当知齧下脣瞋恚之时。瞋恚之人有十种相。以五十二种相当生瞋恚。若言有八种意患。当生七十七种。于身中辈舍身有十种名。复有六十百身名。有二十二种超越语言。身有一定心有一定。非身有定。以心定故则得身定。以心胜故心得寂定。有七十七种诈称圣事。以二十五种法具足。诈称言圣当堕地狱。十句名字以一名取失十种味。于是味中应当消行。有二十二心毒箭之所覆。住覆藏心诈示现圣。有十种入起乞食。乞食受有二十种心谄曲。当满足廻转。时生四种想。行想食想得想足想。于四想中有入二十种烦恼。四种颠倒中。我慢众生有此等心患非圣共住。有十种乱不问他。当得十种意。以彼恶意钝意。以彼等十恶意故得恶意名。刹利人有十信。婆罗门得一信。有信者得见二十种功德。以信分别。以信行故生四十种事。若当舍家出家者。彼十种相生一真相。四十种渴爱不可清净。彼等舍已住于梵行。见功德者无有涅槃。见过患者便有涅槃。有十种痛行。有一慢缓一明。十种无智九十九相。具足之者。处在家内当生天眼。有八十因缘生巧方便。应当知彼七食方便。佛有十力。声闻四力。辟支佛七力。婆罗门一力。凡夫二力。母村(梵名母村此名妇人)有五力。应当证知非身力也。有七十七因缘。应知母村状犹如海。彼以幻行。母村有十种心别不和合也。母村有九十九百种诳行六十谄曲。有于三十虚空中取智慧者。应观母村譬如虚空。母村有六十种生死流转过患一百庄严二十破失。故言母村也。有十种虚空黑闇稠林二十九种分别。诸比丘入不善处所。观察已生五百分别。不教示比丘故。有九十九种住处具足。不教比丘以自在行故背违戒律。舍禁戒已有所损减。比丘依利养故。生九十九俱致数烦恼。得无间地狱。譬如提婆达多。愚痴丈夫有一信堕落。一信堕落故。违背十佛如来世尊。譬如我第七佛修那刹多罗七十七。于欲果报若生已。诸凡夫有执着故。而起害母害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发彼恶心出如来身血。六十种欲染。九十九种诤斗根。诸比丘等有一种行者。于住行处。彼作诸欲生厌患者。求灭诸有神通经行。有五十种魔王眷属。比丘后住一二魔身起千数分别。于中得智比丘当不住相。有何因缘不作相也。以其一因缘故为无相也。所有因缘于彼之中。以无所得彼名无相也。空行比丘思空解脱在经行处求索道者。行精勤者。在空闲者。有六十魔王天身随顺后行。彼彼天生二十种分别。复次于彼三摩耶时。若有空行诸比丘等。于四禅中而得自在。彼从禅起已。是诸天等于面门中。示现面像即生羡乐。譬如阿难陀渠比丘。何以故。如空行想者如是欲想。彼则不可名空行者。何以故。谁空想者如是欲想。彼不可名名空行者。何以故。若我如是生心。彼亦如是心生。是名相行不名空行。脱是想已当言空行。空行比丘有五十五想。内有欲故住于一地不得禅定。不住于地得阿罗汉法住。受持经行得二功德。有四种功德。住经行处受持经行有八种功德。住持经行有十六种功德。住持经行复有三十千功德。受持经行不食之者有一果报三昧。于二处中魔不能至。经行受持三昧之者。于十处中不可得到。何等为十歌声诸天赞叹声。经行受持三昧。乃至不到一切禽兽及诸鸟声。以经行受持三昧中故。应见九十九俱致诸功德也。回转远离非安隐法。他不得便。亦不听闻五分音声。当得满足比波舍那地。经行住持三昧有二十种满择法觉分。精进喜灭。当得满足舍觉分经行住持三昧当得满足七觉分。经行住持三昧当得五百名字。以一名摄。以精进故应当远离二十二舍故。五十七因缘。诸声闻人于诸法中当惊怖。应入慈三昧百千俱致种数如来境界生转法印。如来成就大悲。何者法印。彼有一印随有所须。有八万四千破坏印。如来灭彼愚痴比丘执持受行。彼等七十七种。舍背佛相有百千种。当舍离诸法。复四十种相当舍离众僧。九十九种因缘不能得果。百千议论而生惊怖。百种相鼓吹法螺。于堕落中而堕落也。有六十六俱致生中受用果报。于人身中丈夫根具已。有三十种病不生子息。有四十相当生二根十恶眼相。少年者于四大中。身体颜容普遍端正。至年中时身体容状成一疮肉。一切医师不能疗治。何以故。阿难。彼业果报不可失故。其业果报有九十九名字入一名中。所谓触病二十种。口门有一明。二十种名以一名为因。一切诸法无有根本。如如来所知不以别智故。如来八万四俱致那由他界智生转因缘。如来往昔行菩萨行时。断除杀生摄受持戒。彼所有果报。一切众生难可得知。唯除诸佛如来世尊。阿难。彼诸世尊于彼诸法所可知者。汝莫作疑。有二十二头恶应以刀害。有九十九眼病。譬如栴檀那猫子。当用眼手。有二十种行布施鬘(或云慢)有二十种修持戒鬘。有二十种行头陀鬘。有二十种空行鬘。三种不倒有。有大慢者当生迷惑。生迷惑已得彼十种严炽之处。以迷惑故得二十损减。受二十损减已当复浑杂佛塔僧物。彼得九十九诸疥癞事。当得二十五饥恼事。当得三十种严炽事。当得十五种朋友别离法。当得二种系缚项颈。当得二十种弃舍语言。既弃舍已当得十种食具。于自身中住着食想。彼自食肉而取命终。彼命终已当得二十二恶处。当得四十五趣向地狱法。生地狱已当得十种出生处法。当得十四种逼切处。当得九十种烦恼门。当得十种近事。当得一由旬身。当得其身上出炎过百由旬。当得九十九种守地狱报。一一处当得五百群众。当得十四种灰色之身。两手相拍扬声叫唤。当满八大地狱。于彼生处百千俱致年岁寿命。违背二十俱致诸佛世尊。此则略说我慢行者。当得九十九种贪欲毒箭。当得二十一种下贱果报。如是智慧减少诸佛世尊所为事者。所谓世间语言也。有二十五俱致名字非有名字。佛世尊知何者无名字。尼流萨多罗声(隋云无上声也)。此略说为陀罗尼方便。若得入已当熟千偈亦不违背。阿难。汝今应当熟诵令利。以此陀罗尼应为多得觉悟。能如名字于法业中。阿难。如此法教。过去诸佛世尊之所宣说。我今亦说。所说众偈若所得者。当种菩提善根种子。彼应满足。阿难。是为多闻初因。

阿难。于中何者是四种食。如来所说。如是所说。我为何因故如是说。所言食者彼为立志。所言食者有四种食。团食或麁大或微细。触为第二。意思念为第三。识为第四。复有四种食。色是眼食。声为耳食。香为鼻食。味为舌食。意不可见若言见意彼即邪见。以邪见故生我有身。言此为身是邪见身。为一切众生乃至未证知者。何故言邪见为一切众生食。从邪见故生取我处。以取我故即有趣处。当得地狱畜生及阎罗世天身人身等。所当得者彼即诸有。以是义故于中诸有不可得离。若不离者彼等当得满诸苦法。满苦法已当向苦趣。是以当杀生乃至邪见。彼成就不善因故诸有不断。如是闇处黑闇轮转故。于生死中而流转也。于彼之中是为大食。所谓邪见。以邪见故而生我体。言团食者。彼住我想及团想已。住一切想已。所谓麁食或复微细。言触食者彼犹如火。是圣声闻所不喜念。以无我想故。言意思食者。彼如来说无有形色。亦复无善。何以故。以思所生一切诸法是意境界。所有意者彼即是识。若得想者彼即生受。若乐若苦不乐不苦。乃至为彼所牵。若意所生诸法。是则彼名为诸有食。是故邪见取流转故是名为食。如来所说名为食者。是不正念为无明食。所言意者说意为食。所言调戏说调戏为食。所言悔者说悔为食。所言疑者说疑为食。所言嬾惰者说嬾惰为食。所言少精进者说少精进为食。所言小发心者说小发心为食。所言小入处者说小入处为食。阿难。杀生者杀生为食。为取我者取我为食。邪见者为五趣为食。阿难。无有天等世间。若魔世若梵世若沙门世若婆罗门世。及天人阿修罗世中。若有一天若一龙若一夜叉若一乾闼婆。若复一人能于此等诸食如是略说者。唯除如来应正遍知。

彼等一切名字诸食等。于此之中皆悉摄入。是故如来知一切众生。着名字故着诸食故堕名字句。以染着名字故。忆念未来名字。于名字中受触生已。知一切世间染着名字已。为声闻说如是诸法。是名字体中无复有名字。为名一法故。此等皆随行。为彼声闻说自体性。其凡夫辈着于名字。是故名为住于食中。其圣声闻彼无有食。灭除不正思念故。乃至灭除贪着我故。是圣声闻辈。于心生中无有我取。况复因我而作杀生。无有是处。况复乃至当有邪见。无有是处。何以故。其圣声闻尚无正见。何况邪见。若圣声闻有正见者应生诸有。所谓欲有色有无色有。若圣声闻有邪见者应堕邪中。或堕地狱及与畜生阎摩罗世。既圣声闻无有正见无有邪见。以是义故。彼圣声闻为不食故而着铠甲。若圣声闻或有正见或复邪见是即有食。何以故。所有见处即为邪见。既有邪见。即取边见断见常见非见。而见无我有我。无寿命中有寿命。无戒中有戒。无明中有明。无解脱中有解脱。无灭中有灭。于毕竟中无有生处。毕竟中无有食。以是义故彼圣声闻无有食也。其彼无食圣声闻等。若住一劫若减一劫。不为他人受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等诸物。亦不经行不一处住。假使劫烧之时亦不因彼而生恐怖。亦不因彼为身为心而受苦乐。彼悉无有。何以故。其圣声闻一切爱憎悉皆灭故。阿难。若有菩萨以团食住者。其圣声闻则亦不能。或住一劫或减一劫。不破加趺。亦不说语言。亦不动身。亦无愁慼。亦无爱憎而得住也。阿难。如来既知段食。能与贪欲能与瞋恚能与愚痴。能令诸有不断绝故。是故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说彼团食是其颠倒。说无真实。彼等众生以颠倒故。不知此等四分之食。若有众生不颠倒心能舍团食。若不断者彼等是则名颠倒也。若有众生知已见已。如佛世尊灭憎爱已。若住一劫若减一劫。彼亦不曾生于身想。况复能生团食想也。何以故。此凡夫辈摄取执着。所谓团食。阿难。如来欲一加趺坐中一向受乐。若住百千俱致劫。或过于彼。欲住无量阿僧祇劫不以为难。何以故。阿难。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以灭诸分别故。以灭身故。以灭见我身故。灭彼团食。灭色灭声灭香灭味灭触灭法。何以故。以方便相续说诸法故。而佛如来无有法想无有我想。如来一切诸想悉灭无余。不作非不作。非过去亦不念过去。无未来亦不念未来。无现在亦不念现在。亦不念名亦非不念名。不顺念亦非不顺念。不随念非不随念。亦不言不说。亦不可以过去见。亦不可以未来见。亦不可以现在见。何以故。如来无有色。可以色而作名字。受想行识亦不可作名字。如来无识。可以识作名字者。若有实者如来亦无有色。如一切众生有色。阿难。莫作是见。何以故。如来毕竟不得是色。若色是我若我是色。如来说色犹如泡沫毕竟无色。何者色性唯有音声。何者为声谓言道分。但如来说色如世语言。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十二

 

上篇:大威德陀罗尼经

下篇: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密教部目录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一字佛顶轮王经

一字佛顶轮王经卷第一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序品...

佛说灌顶经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卷第一 东晋天竺三藏...

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

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

佛说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佛说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

【注音版】法华经安乐行义

法华经安乐行义...

佛藏经

佛藏经卷上(奉入龙华经一名选择诸法) 姚秦龟兹三藏鸠...

【注音版】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归命一...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须达经

佛说须达经 萧齐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诸德福田经

佛说诸德福田经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共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大宝积经优波离会三十五佛名礼忏章

大宝积经优波离会三十五佛名礼忏章...

正讹集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 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

世俗女人的九种恶劣表现

《增一阿含经》: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

谢天不尤人,天助自助者

某人的孩子得了重病,医生摇着头对孩子的父亲说:看样...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 《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推荐】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第一种,就是不孝父母。 如...

知足

维斯努神对一个信徒无休止的祈求感到厌烦了,有一天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

【推荐】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

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

著名作家欧亨利和一个朋友去超市里买饼干,欧亨利礼貌...

不喜不忧,善调自心至清凉

也许我是那种不是闲人闲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