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诵律卷第四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十诵律卷第四十三(第七诵之二)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尼律第二(十七僧残中不共戒有十之余)

佛在舍卫国。尔时波斯匿王有千斗将,半刹利种、半婆罗门种,一部名伊舍罗、一部名达多摩那。波斯匿王有小国反叛,约勅千斗将令往伐之。即往伐,破还,白王言:「我等得胜,愿王常胜。」王闻心欢喜悦:「汝欲何愿?我当与汝。」斗将白言:「我妇有罪,不随我意,听六日与死饮,至七日以牛舌刀破裂其身。」王言:「与汝此愿。」尔时一刹利将妇不随夫意,欲六日与死饮,至七日以牛舌刀裂破其身。是妇多有亲里力势来遮,不听与死饮。诸斗将法,一人有事余者尽助,刹利众集已,强与死饮。待至七日以牛舌刀,裂破其身作两分。时有比丘尼名斯那,是摩那居士女,常是家出入。早起着衣入是家,见诸刹利妇澡浴庄严、身着好衣服璎珞,是刹利妇独着垢衣、不庄严身、愁忧而坐。比丘尼问言:「余妇皆着庄严好衣,汝何故独着垢衣,又不庄严愁忧而坐?」答言:「汝不闻邪?」问言:「何等?」答言:「我不随夫意,今受六日死饮,至七日当以牛舌刀裂破我身作两分。汝能将我去不?我去谁当觉者?」答言:「能。」比丘尼即袈裟覆此妇,将走诣尼僧坊中与出家。后日诸刹利众集,以牛舌刀欲杀,众人言:「唤此妇来!」即入舍觅不见,求觅不得。刹利众言:「谁常出入是家?」答言:「有斯那比丘尼,常出入我家,或能将去。」刹利众即往围绕王园比丘尼僧坊。刹利妇出家未久,诸比丘尼欲遮刹利众。是众中有年少刹利,不知罪福,作是言:「一切比丘尼,皆应以牛舌刀破裂作两分。」中有长老刹利言:「比丘尼是王所守护,我等不宜横作恶事,或能不可。汝等小待,我先白王,王有所勅当随王教。」诸比丘尼即诣末利夫人广说上事,夫人即向王说。王先知故于殿上坐,诸刹利往诣王所拜言:「大王常胜。」王言:「我先与汝愿,汝今当与我愿。」刹利众言:「随大王所愿当与。」王言:「是刹利妇今已出家,便是更生,非刹利妇。」刹利众言:「今随王意,当放去。」王即遣使语比丘尼:「诸善女!是事不是,汝等知是贼女应死,知王不听、刹利不听,如是女人不应与出家,诸刹利若破汝等作两分者,我当云何?佛闻是事必当与汝等结戒,若比丘尼知是贼女决断堕死,众人皆知,王及刹利不听,不得度作弟子。」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斯那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知贼女决断堕死,度作弟子?」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知贼女决断堕死,众人皆知,王及刹利众不听,度作弟子,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若贼女自说。

贼者,有二种:一者偷夺财物,二者偷身。

堕死者,作罪应死。

众人知者,多人所知见闻。

不听者,王不听活。

刹利众不听者,二部不听活。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和上尼知、阿阇梨尼知、比丘尼僧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阿阇梨尼,偷兰遮;僧犯突吉罗。若和上尼知、阿阇梨尼知、僧不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阿阇梨尼,偷兰遮;僧不犯。和上尼知、阿阇梨尼不知、僧不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阿阇梨尼及僧不犯。若都不知都,不犯。(第八事竟)

佛在俱舍弥国。尔时长老车匿母作比丘尼,名忧婆和。妹作比丘尼,名阐提。阐提为人恶性,作不善行,常恼诸比丘尼。诸比丘尼欲为阐提作摈羯磨,是忧婆和是众僧断事人,于僧中遮不得作羯磨。有时忧婆和余行不在,诸比丘尼言:「我等今与阐提比丘尼作摈羯磨。」有比丘尼言:「忧婆和或能中间遮。」更有比丘尼言:「忧婆和已余处去,多知识,卒未得还。」诸比丘尼即打揵搥集尼僧,与阐提作摈羯磨。明日众人闻阐提比丘尼被摈,忧婆和比丘尼还到其妹所,共相问讯。阐提言:「莫共我语。」问言:「何故?」答言:「诸比丘尼羯磨摈我。」忧婆和念言:「是事不是,我作僧断事人不在便强作摈,今我不能问诸比丘尼不取欲,出界外当与解摈。」时忧婆和不问诸比丘尼不取欲,即出界外为阐提解摈。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知尼僧如法和合作羯磨摈比丘尼,不问比丘尼僧,不取诸比丘尼欲,出界外与他解摈?」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忧婆和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知比丘尼僧如法作摈,不问比丘尼僧,亦不取欲,出界外与比丘尼解摈?」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知比丘尼一心和合僧作不见摈,不问比丘尼僧,亦不取欲,出界外与他解摈,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若彼自说。

如法者,如法、如毗尼、如佛教摈。

不问比丘尼僧者,不以是事白比丘尼僧。

不取欲者,乃至不取四人欲。

出界外者,众僧篱外、壁外、障外。

解摈者,若自解、若使他令解。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和上尼知、作羯磨人知、僧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羯磨人犯偷兰遮,僧犯突吉罗。若和上尼知、羯磨人知,僧不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羯磨人犯偷兰遮,僧不犯。若和上尼知,羯磨人不知、僧不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羯磨人及僧不犯。若一切不知,不犯。(第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尼名曰迦罗,本是外道,喜斗诤相言。是比丘尼,共余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不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共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者,我当从彼修梵行。』诸比丘尼应谏是比丘尼言:『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者,我当从彼修梵行。」汝应佛法中乐修梵行,当舍离自不乐心。』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如是谏时,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若是比丘尼,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法乃至三谏,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言:「我舍佛。」偷兰遮。若言:「舍法。」偷兰遮。若言:「舍僧。」偷兰遮。若言:「舍戒。」皆偷兰遮。若言:「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呵众僧故,得波逸提。诸比丘尼先应软语约勅,尔时舍者,应教四偷兰遮、一波逸提悔过出罪。若软语不舍者,应白四羯磨约勅。约勅法者,僧一心和合,一比丘尼应唱言:「大德尼僧听!是迦罗比丘尼,先是外道,今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如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已软语约勅,不舍恶邪。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约勅迦罗比丘尼:『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僧约勅某甲比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应约勅,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是名为约勅、是名为教、是名约勅教。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若约勅不舍者未犯。若如法、如律、如佛教,三约勅不舍者,是比丘尼犯僧伽婆尸沙。(第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迦罗比丘尼喜斗诤相言,时作是言:「诸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斗诤时作是言:『诸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言:「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斗诤时作是言:『诸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共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应如是谏:『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何以故?比丘尼僧,不随爱行、不随瞋行、不随怖行、不随痴行。汝比丘尼,舍是随爱语、随瞋语、随怖语、随痴语。』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如是谏时,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若第二、第三谏时,舍是事者善。若不舍者,是比丘尼,乃至三练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作是言:「比丘尼僧,随爱行。」偷兰遮。「随瞋行」,偷兰遮。「随怖行」,偷兰遮。「随痴行」,偷兰遮。诸比丘尼先应软语约勅,尔时舍者,应教作四偷兰遮悔过出罪。若软语不舍者,应白四羯磨约勅。约勅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尼应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迦罗比丘尼,先是外道,今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诸比丘尼,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已软语约勅不舍。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约勅迦罗比丘尼:『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诸比丘尼,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僧约勅迦罗比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应约勅,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是名为约勅,是名为教,是名为约勅教。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若约勅不舍者,未犯。若如法、如毗尼、如佛教,三约勅不舍者,是比丘尼犯僧伽婆尸沙。(第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二比丘尼:一名达摩,二名昙弥,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达摩昙弥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二比丘尼,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是二比丘尼,诸比丘尼应如是谏:『汝等莫共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汝等各远离行,若汝等远离行者,佛法得增长,汝等舍是随顺恶行。』诸比丘尼如是谏时,是二比丘尼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法乃至三谏,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二比丘尼作恶业者,作恶邪事身口恶业。

有恶名声者,四方闻知。

恼比丘尼僧者,乃至恼四比丘尼。

互相覆罪者,共作不清净事,各相覆藏不令人知。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二比丘尼同心共作不善因缘,偷兰遮。有恶名声,偷兰遮。恼比丘尼僧,偷兰遮。互相覆罪,偷兰遮。诸比丘尼先应软语教舍是事。若舍者,应教作四偷兰遮悔过出罪。若软语不舍者,应白四羯磨约勅。羯磨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尼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是二比丘尼达摩昙弥,同心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众僧,互相覆罪,已软语约勅不舍。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约勅是二比丘尼:『汝等莫同心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僧约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应约勅,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是名为约勅,是名为教,是名约勅教。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若约勅不舍者,未犯。若如法、如毗尼、如佛教,三约勅不舍者,是比丘尼僧伽婆尸沙。(第十六事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助调达诸比丘尼,往语达摩、昙弥二比丘尼,作是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若汝等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往语达摩昙弥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若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往语达摩昙弥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若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教二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诸比丘尼,应如是谏是比丘尼:『汝莫教是二比丘尼作是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汝当舍是劝邪行事。』诸比丘尼如是谏时,是比丘尼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法乃至三谏,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劝二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偷兰遮。「当同心行」,偷兰遮。若言:「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偷兰遮。「同心行者便得增长」,偷兰遮。若言:「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瞋故教汝别离行。」呵责比丘尼僧故,波逸提。诸比丘尼先应软语教舍者,应教作四偷兰遮、一波逸提悔过出罪。若软语不舍者,应白四羯磨约勅。羯磨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尼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是某甲比丘尼,教某甲二比丘尼,作是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但僧瞋故,教汝别离行。』已软语约勅不舍。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约勅某甲比丘尼:『汝莫教某甲二比丘尼作是言:「汝莫别离行,当同心行。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汝当舍是劝邪行事。』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尼约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是比丘尼,诸比丘尼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是名为约勅,是名为教,是名约勅教。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若约勅不舍者,未犯。若如法、如律、如佛教,三约勅不舍者,是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第十七事竟)

◎尼三十舍堕法第三(此中十九同故不出,余不同者具出之)

佛在王舍城。尔时有助调达比丘尼,多畜钵,破坏不用。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多畜钵,破坏不用?」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多畜钵,破坏不用?」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长钵乃至一夜,过是畜者,尼萨耆波逸提。」

一夜者,从日没至地未了,是中间名一夜。

钵者,有三种:上、中、下。上钵者,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名为上钵。下钵者,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名下钵。上下中间,是名中钵。若过上减下不名钵。

尼萨耆波逸提者,是钵应舍,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长钵过一夜者,尼萨耆波逸提。(第十九事竟。前注既云同故不出,此同比丘何独重出?此但一夜,彼过十日耳。)

佛在舍卫国。尔时有善比丘尼是旧,助调达比丘尼是客,是住处得布施衣,安居僧应分。旧比丘尼言:「是夏末后月,是住处受迦絺那衣,此是时衣,安居僧应分。」助调达比丘尼言:「汝等不善知,虽夏末月受迦絺那衣,此是非时衣,现前僧应分。」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是衣应舍,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者,随分时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第二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是旧,有善比丘尼是客。是中僧得布施衣,现前僧应分。客比丘尼言:「此非夏末月,是住处不受迦絺那衣,是衣应现前僧分。」助调达比丘尼言:「虽非夏末月不受迦絺那衣,然此是时衣,此安居僧应分。」尔时助调达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是衣应舍,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尼萨耆波逸提。随分时,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第二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有弟子名施越沙,善好有功德。偷兰难陀与是弟子一割截衣,着诣祇洹。是比丘尼与跋难陀知旧相识,跋难陀见是比丘尼来,于是衣中心生贪着。是比丘尼头面礼足一面坐,跋难陀言:「善女!汝衣好可爱。」比丘尼言:「实好。」跋难陀言:「可以施我。」比丘尼言:「我不得与。」跋难陀言:「我当以衣与汝贸。」比丘尼言:「不能。」跋难陀是大法师,辩才能善说法,即为说种种微妙法,令比丘尼生欢喜心,持割截衣与跋难陀,跋难陀即与一可可衣。比丘尼着是衣,入比丘尼精舍,和上尼问言:「汝衣所在?」答言:「与他贸易。」「为与谁贸?」答言:「与跋难陀。」和上尼言:「跋难陀欺诳诱汝。」弟子言:「若诳若诱已与贸竟。」和上尼言:「是衣价大,汝今所着者价直甚少。」弟子言:「大价小价我以贸竟。」和上尼言:「可还取来,若不得者终身驱汝出。」是弟子畏尽形驱出故,即往索衣言:「本衣还我,我还汝衣。」跋难陀言:「我已贸竟,不还汝衣。」施越沙言:「汝诳我诱我。」答言:「若诳若诱我已贸竟,终不相还。」施越沙言:「若不还我割截衣者,和上尼尽形驱我。」答言:「若驱以不驱我已贸竟。」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呵责施越沙言:「云何名比丘尼,与比丘贸衣,还悔言:『我还汝衣,汝还我衣。』」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施越沙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与比丘贸衣,还悔言:『我还汝衣,汝还我衣。』」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与比丘贸衣,后到比丘所作是言:『我还汝衣,汝还我衣。』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是衣应舍,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与比丘贸衣,后到比丘所作是言:「我还汝衣,汝还我衣。」尼萨耆波逸提。若比丘尼后到比丘所言:「汝衣还属汝,我衣虽非我许,但与我来。」突吉罗。(第二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众多居士、居士妇,为偷兰难陀比丘尼故,各各办衣价作是言:「我等以是衣价,买如是如是衣,与偷兰难陀。」偷兰难陀闻已问诸居士:「实尔不?」答言:「实尔。」问言:「是衣何似?」答言:「如是,如是。」比丘尼言:「善好!我等比丘尼贫穷,汝等不能常有施心,若不能得各各办者,可共作如是如是一衣与我。」诸居士言:「尔。」诸居士先所办衣价,更出再三倍价买衣。与比丘尼竟,瞋呵责言:「诸比丘尼不知时、不知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应知量。我等先所办物,更再三倍出,我等不是失利,供养是难满难养无厌足人。」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众多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作同意?」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为比丘尼故,众多非亲里居士、居士妇各各办衣价,作是言:『我等持是衣价,各各买如是如是衣,与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请,后到众多居士、居士妇所,作是言:『汝等以是衣价,共买如是如是一衣与我,为好故。』是比丘尼得衣者,尼萨耆波夜提。」

为比丘尼者,为偷兰难陀。

非亲里者,亲里名父母、兄弟,乃至七世因缘,除是名非亲里。

居士、居士妇者,白衣男名居士,白衣女名居士妇。

衣者,白麻衣、赤麻衣、刍麻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劫贝衣、憍施耶衣。

衣价者,金银、车璩、马瑙乃至米穀。

如是如是衣者,如是价、如是色、如是量。

与某甲比丘尼者,与偷兰难陀。

先不请者,众多居士、居士妇,先不言:「汝有所须来至我家取。」

同心者,信是居士随我所索不瞋故。

众多居士共买如是如是一衣与我为好者,难满难养无厌足故。若得是衣,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衣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有三种:价、色、量。价者,若比丘尼到众多居士所言:「汝等共买一钱直衣与我。」若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与我一钱直衣。」若言:「众共合。」若言:「合买一衣。」若不得,突吉罗。若言:「二钱、三钱乃至百钱直。」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百钱直。」若言:「众共合。」若言:「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是名价。色者,若比丘尼语居士言:「与我青衣。」得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青。」若言:「众共合,若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黄、赤、白、黑、赤麻、白麻、刍麻、翅夷罗憍施耶衣、钦婆罗劫贝衣。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劫贝。」若言:「众共合。」若言:「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是名色。量者,若比丘尼言:「与我四肘衣。」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与我四肘衣。」若言:「众共合。」若言:「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若言:「五肘六肘乃至十八肘衣。」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十八肘。」若言:「众共合。」若言:「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若比丘丘尼,乞异衣得异衣、若乞青衣得黄,突吉罗。若乞青得赤、白、黑、白麻、赤麻、刍麻衣翅夷罗衣憍施耶衣、钦婆罗衣劫贝衣,皆突吉罗。如是等索异得异者,突吉罗。

若从亲里索、若自恣请、若不索自与,不犯。(第二十三事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助调达比丘尼,自为身故乞金银。诸居士问言:「汝出家人用金银为?汝比丘尼法,政应乞羹饭、灯烛、薪草。」诸比丘尼言:「汝等居士无所知,若乞饮食、灯烛、薪草者,乞名虽多所得利少。若乞金银者,乞名少所得利多。」诸居士瞋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自为乞金银,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从居士自为乞金银?」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言:「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自为身乞金银?」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自为身乞金银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金银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自为乞金银,得尼萨耆波夜提。随乞,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若为佛图乞、若为僧乞、若不乞自与,不犯。(第二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尼名施越,多知多识,能多得酥、油、蜜、石蜜。有一估客,见是比丘尼即请言:「若汝所须酥、油、蜜、石蜜者,到我舍取。」比丘尼即受请。有一时施越比丘尼到估客舍,作是言:「我须酥。」即与酥。便言:「我不须酥,当与我油。」复与油。又言:「我须蜜。」复与蜜。又言:「我须石蜜。」复与石蜜。又言:「我不用石蜜,还与我酥。」估客言:「善女!汝欲觅我何等过?适与是,便言:『不须。』更与余者,又言:『不须。』汝谓我独施汝耶?多人待我,以汝故妨尔所人。」诸居士闻是事,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乞是适与,便言:『不须。』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乞是适与,便言:『我不须。』更索余物?」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施越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乞是与是,便言:『不须。』更索余物?」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乞是已更索余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物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乞酥适与酥,便言:「不须酥,我须油、蜜、石蜜。」尼萨耆波夜提。若乞油与油,便言:「我不须油,与我蜜、石蜜、酥。」尼萨耆波夜提。若比丘尼,乞蜜与蜜,便言:「我不须蜜,与我石蜜、酥、油。」尼萨耆波夜提。若比丘尼,乞石蜜与石蜜,便言:「我不须石蜜,与我酥、油、蜜。」尼萨耆波夜提。所乞者未受,更取余者,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尼,乞财物欲作尼僧坊。诸居士问言:「汝用作何等?」答言:「作比丘尼僧坊。」有信婆罗门居士多与财物。是比丘尼得财物已值世饥俭,比丘尼作是思惟:「今时俭世宜自活命。若我活者,后当作比丘尼僧坊。」即于俭世食是物尽。饥俭世过丰乐时至,诸比丘尼复行乞物欲作僧坊。诸居士问言:「用作何等?」答言:「作比丘尼僧坊。」诸居士言:「我等先所施物,今何所在?」答言:「我先乞财物已值世饥俭,我等作是思惟:『如今饥俭宜自活命,我若活者,后当作僧坊。』我等饥俭时食此物尽。」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为异事乞、作异事用,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异乞异用?」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是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异乞异用?」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为僧事乞作余事用,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物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为僧事乞作余事用,随用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尼,行乞财物欲自作房。诸居士问言:「用作何等?」答言:「欲自作房。」有婆罗门居士信者,多与财物。诸比丘尼得财物已值世饥俭,作是思惟:「今世饥俭宜自活命,若我活者,后当作房。」即于俭世食是物尽。饥俭世过丰乐时至,诸比丘尼复行欲乞自作房。诸居士问言:「欲作何等?」答言:「欲自作房舍。」居士言:「我先所与财物,今何所在?」答言:「我等先得财物,于饥俭世作是思惟:『如今俭世宜自活命。若我等活者,后当起房舍。』我等于饥俭时食此物尽。」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异乞异用,如王夫人、大臣妇?」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是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异乞异用?」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物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尼萨耆波夜提。随用时,随得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七事竟)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三

 

上篇:十诵律

下篇: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菩萨内戒经

佛说菩萨内戒经 宋北印度三藏求那跋摩译 佛以十五日说...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一 失...

弥沙塞羯磨本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弥沙塞羯磨本 大开业寺沙门...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佛说海八德经

佛说海八德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能显中边慧日论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一 淄州大云寺苾刍慧沼撰  十力五眼...

佛说时非时经

佛说时非时经 天竺三藏若罗严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世间...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并序 隋祖智者说摩诃止观。约...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如是我闻: 一...

佛陀所说的孝道

世人所认为的孝,都以物质为主,以为在日常活中能供给...

为何要观安乐国菩萨功德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 问曰:观如来庄...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欲望,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他...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

小偷与三皈依

从前有个老和尚,也没住在庙里,自己找了个破屋子单门...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

圣严法师:四重恩是哪四恩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一是三宝恩,二是国家恩,三...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

平常为何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佛教平常给人影响最深的是僧俗弟子中很多人都在称念南...

了凡四训白话篇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