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二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二

问此四无量加行云何。答缘七有情而起加行。七有情者。谓分欲界一切有情为怨亲。中三品差别。怨亲二品。复各分三谓下中上。中品有情总为一种无差别故。于此七品有情境中。若欲修慈先缘亲品。于亲品中先缘上品。上品亲者。谓自父母轨范亲教。或余随一可尊重处。智慧多闻同梵行者。于此上品亲有情境作是思惟。云何当令此有情类得如是乐。然心刚强难可调伏。从无始来串习成故。于极有恩诸有情所恶阿世耶任运生长。善阿世耶虽作意起而不能住。复应勇励思其重恩制心令住。如以芥子投于锥锋。虽有着时而难可住。久习不已加行乃成。由善巧力投之方住。如是行者于上品。亲要勤修习与乐意乐。经于多时乃得坚住。于上品亲与乐意乐得坚住已。次于中亲复修如是与乐意乐。此既成已次于下亲复修如是与乐意乐。此既成已次于中品。次于下怨。次于中怨。后于上怨。各修如是与乐意乐。渐次修习至成满时。普于欲界一切有情。与乐意乐平等相续。如于上亲。上怨亦尔。齐此名为修慈究竟。修悲修喜次第亦然。拔苦庆慰意乐有别。云何当令此有情类。离如是苦是悲意乐。此有情类得乐离苦。岂不快哉是喜意乐。欲修舍时先缘中品。谓于彼起舍置意乐。中品有情最易舍故。缘亲发爱。缘怨发瞋。故缘处中。初修于舍。舍中品已。次舍下怨。次舍中怨。次舍上怨。次舍下亲。次舍中亲。次舍上亲。先舍其怨。后舍亲者瞋心易舍非爱心故。渐次修习至成满时。普于欲界一切有情。舍置意乐平等相续。无异分别犹如持秤。缘有情类如总观林。齐此名为修舍究竟。问何等有情能修无量。答有情种性略有二种。一于有情乐求过失。二于有情乐求功德。若于有情乐求失者。于四无量多不能修。所以者何。阿罗汉等欲求其失亦可得故。彼于先时亦有瑕隙。故令我等今轻毁之。谁能于彼作饶益事。若于有情乐求德者。于四无量多分能修。所以者何。断善根者欲求其德亦可得故。彼于先时多修善业。故今感得尊贵家生形貌端严众所乐见。言词威肃闻皆敬受。智慧多闻人皆推仰。我应于彼作饶益事。

问此四无量次第云何。为如说而生为别有次第。有作是说。如说而生。谓瑜伽师先于欲界诸有情类欲与饶益。与饶益者即是慈相。故佛说慈以为第一。次于欲界诸有情类欲除衰损。除衰损者即是悲相。故佛说悲以为第二。彼诸有情既得饶益复离衰损。次应于彼而生庆慰。庆慰彼者即是喜相。故佛说喜以为第三。既于有情生庆慰已。次应于彼平等舍置。等舍置者即是舍相。故佛说舍以为第四。故四无量如说而生。复有说者。此四无量先悲次慈次喜后舍。谓瑜伽师先于欲界诸有情类欲除衰损。次复于彼欲与饶益。次复于彼深生庆慰。最后于彼平等舍置。尊者僧伽筏苏说曰。悲喜二种互相制御。若先起悲次必生喜。悲令心下须喜策故。若先生喜次必起悲。喜令心举须悲制故。评曰。应作是说。非四无量如说而生。所以者何。修观行者随乐生故。有观行者先起于慈。次悲次喜后起于舍。广说乃至有观行者先起于舍。次喜次悲后起于慈。或有不定有观行者得慈非余。广说乃至有观行者得舍非余。或有不定非四无量有顺次入。或逆次入。或顺超入。或逆超入。如通解脱胜处遍处问若未起初静虑无量。能起第二静虑无量不。乃至若未起第三静虑无量。能起第四静虑无量不。有说。不能初静虑无量与第二静虑无量。为加行门依梯隥故。乃至第三静虑无量与第四静虑无量为加行门依梯隥故。有说。亦能谓观行者。若依此地得自在力即依此地先起无量。未起下地无漏圣道。尚起上地无漏圣道。况四无量而不能起。问为下地无量后起上地无量速疾。为上地无量后起下地无量速疾耶。答上地无量后起下地无量速疾。非下地无量后起上地无量速疾。如学梵书后学佉卢瑟吒书速疾。非学佉卢瑟吒书后学梵书速疾。问初静虑无量无间。即能起第二静虑无量不。乃至第三静虑无量无间。即能起第四静虑无量不。依逆次第为问亦尔。有说不能必修自地加行引发方现前故。有说。亦能已熟修者起一加行。或无加行能历诸地。或上或下起无量故。问慈无量等无间即能起悲无量等不。答如定蕴说。思惟何等入慈等至。谓乐有情乃至思惟何等入舍等至。谓舍有情。有作是说。彼说无量俱生行相。复有说者。彼说无量等无间缘。若作是说彼说无量俱生行相。慈无量等无间能生悲无量等。若作是说彼说无量等无间缘。慈无量等无间不能生悲无量等四种加行。各有差别自加行后现在前故。应知作意略有三种。一自相作意。二共相作意。三胜解作意。自相作意者。如有思惟地为坚相。水为湿相。火为煖相。风为动相。如是一切。共相作意者。如十六圣行相俱生作意等。胜解作意者。如不净观持息念解脱胜处遍处等俱生作意。问此四无量于三种中。为与何等作意俱生。答唯与胜解作意俱生假想起故。

问且慈无量欲与他乐。缘何等乐与有情耶。有作是说。彼缘第三静虑中乐欲与有情。生死乐中此最胜故若作是说。诸有未得第三静虑。彼应不能起慈无量。或有说者。彼余生中曾受第三静虑中乐。今复依止第三静虑起宿住随念智。缘曾受乐欲与有情。若作是说。诸有未得第三静虑宿住智者。彼应不能起慈无量。复有说者。彼缘无间所受诸乐欲与有情。谓饮食乐或车乘乐。或衣服乐或卧具乐。或余种种近所受乐。缘此诸乐欲与有情。尊者世友作如是说。彼缘有情所受乐相。欲令有情恒受此乐。若作是说慈应不能普缘有情。所以者何。非诸有情皆有乐故。复作是说。彼缘有情起乐根相。欲令有情恒受此乐。若作是说。慈应不能普缘有情。所以者何。非诸有情于一切位。恒起乐根现在前故。复作是说。彼缘有情所受饮食车乘衣服。及卧具等种种乐相。欲令有情恒受此乐。若作是说。慈应不能普缘有情。所以者何。非诸有情皆得如是诸乐具故。大德说曰。先加行时缘曾所见诸有情乐。以怜愍心起胜解想。欲令一切欲界有情。平等皆得如是乐具。由此因缘皆受胜乐。此中意说。诸瑜伽师居近村城阿练若处。于日初分着衣持钵。入近村城如法乞食。于所经处见诸有情纯受胜乐。谓乘象马辇舆等行。众宝严身僮僕侍卫音乐赞咏。陈列香花受极快乐。如诸天子见诸有情唯受剧苦。谓无衣服头发蓬乱身体臭秽。手足皴裂执破瓦盂巡行乞匃。饥穷苦逼如诸饿鬼。见是事已速还住处。收衣洗足结跏趺坐。柔软身心令其调适。离诸障盖有所堪能。忆想先时所见苦乐。于有情类等起怜愍。欲令皆受所见胜乐。问所缘有情非皆得乐。如何慈观非颠倒耶。答利益意乐所等起故。安乐意乐所等起故。调善意乐所等起故怜愍意乐所等起故。如理作意所等起故。善根相应故。惭愧相应故。自性是善故。伏诸烦恼故。远离烦恼故。不名颠倒。复有说者。设名颠倒亦无有失。问若名颠倒应成不善。答颠倒有二种。一自性。二所缘。具二颠倒乃名不善。慈无量观虽有所缘颠倒。而非自性颠倒故非不善。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慈无量观虽不能令所缘有情皆得胜乐。而亦缘彼诸有情类乐具为境故非颠倒。复作是说。缘诸有情乐根为境故非颠倒。复作是说。修此加行能伏瞋缠故非颠倒。大德说曰。如是慈观能违瞋心故非颠倒。问此慈无量为缘一有情欲与其乐。为缘多有情欲与其乐。答此慈无量初修习时。缘多有情欲与其乐。总缘有情修慈心故。后成满已缘一缘多。欲与其乐随意自在。如慈无量问答分别悲亦应尔。

如契经说。慈俱行心无怨无对无恼无害广大无量善修习故。与乐胜解遍缘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上下。若竪若横缘此世间。遍一切分遍一切处。一切有情慈俱行心。与乐胜解遍具足住。乃至广说。问此慈无量缘诸有情。何故经说缘一方等。答此经应言。缘东方等诸有情类。而言遍缘一方等者。于有情类以方声说。如举其器示器中物。此经复说。缘此世间遍一切分遍一切处。一切有情慈俱行心。与乐胜解遍具足住者。问此慈无量缘诸有情。为以方域边际而观。为以有情边际而观。设尔何失。二俱有过。所以者何。若以方域边际观者。何故经说缘此世间遍一切分。遍一切处一切有情。若以有情边际观者。何故非别得有情海边际。有作是说。此以方域边际而观。问若尔。善通后所设难。前所设难当云何通。答应知此说。少分一切。谓一切言略有二种。一少分一切。二一切一切。此经但说少分一切。故不违理。复有说者。此以有情边际而观。问若尔。善通前所设难。后所设难当云何通。答虽无别得有情边际。而有总得有情边际。如四生摄一切有情。无一有情非四生摄。或有说者。佛以有情边际而观。余以方域边际而观。有余师说。佛及独觉俱以有情边际而观。声闻异生但以方域边际而观。评曰。应作是说。此不决定以四无量皆是假想。皆与胜解作意相应。或有一切皆以有情边际而观。或有一切皆以方域边际而观。

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我七岁中修慈心故。七成坏劫不来生此。世界坏时生极光净。世界成已生空梵宫。作大梵王威德自在。于千世界我为独尊。复于后时来生欲界。三十六反作天帝释。于无量世作转轮王。具四种兵成就七宝。以法御世亦号法王。此经所言七岁中者。佛意正说经七雨时。谓昔胜时有一菩萨名大威勇。于中印度作大国王。以大威恩统摄一切。然彼国土时多暑热。去城不远有一大林。其地高凉花果茂盛。草木青翠泉池清冷。时彼国人于雨四月。多舍城邑来此避暑。各随所乐作诸事业。时菩萨王以国事务及诸城邑委任大臣。亦往此林居高静处。离欲界染修四无量。雨四月中无时懈废。既度雨际节气渐凉。林中诸人各还城邑作诸事业。尔时菩萨亦从林出。还诣王都设大法祀。广修施福以诸饮食。衣服香花象马辇舆。房舍僮僕灯明卧具。及医药等奉施沙门。并婆罗门贫病孤独。远行羁客诸乞求者。既修施已受持净戒。如是往还经于六反。至第七反过雨际时。有说。寿终生极光净。有作是说。坏劫时至菩萨命终。生极光净。故知七岁谓七雨时。问菩萨所修四无量定是色界系。可由此故生极光净及生梵天。云何复作帝释轮王。岂色界业招欲界果。答菩萨尔时起三无量。一欲界系。由此得作帝释轮王。二初静虑系。由此得作大梵天王。三第二静虑系。由此得生极光净天。复次欲界虽无根本无量。而有无量入出定心。此招轮王帝释异熟。根本无量感极光净或大梵王。复次欲界虽无究竟无量。而有加行。由此得作帝释轮王。究竟无量能招梵王或极光净。复次欲界具有一切善根相似种子。乃至亦有相似灭定由有无量相似善根。得作轮王或天帝释。由有无量真实善根。得生梵天或极光净。复次菩萨林中修无量故。生极光净或作梵王。由还王都设大施会作转轮王。由受持戒作天帝释。复次此经中说三福业事。谓施戒修。如彼经说。苾刍当知。我念过去造三种业得三种果。由彼我今具大威德。所谓布施调伏寂静。布施即是施福业事。调伏即是戒福业事。寂静即是修福业事。施福业事能感轮王。戒福业事感天帝释。修福业事感大梵王。或极光净。如契经说。有三种福业事。一施性福业事。谓以诸饮食衣服香花。广说乃至及医药等。奉施沙门婆罗门等。二戒性福业事。谓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酒等。三修性福业事。谓慈俱行心。无怨无对无恼无害。广说如前。悲喜舍俱行心广说亦尔。问色无色界有多善根。何故唯说此四无量。为修性福业事耶。答世间唯于饶益他事起福业想。色无色界诸善根中。无欲饶益他如四无量者。是故偏说此为修福业事。复次世于福果起于福想。诸善根中无有能感广饶益果如无量者。是故偏说。复次此四无量及所得果。坚牢难坏故独名福。如伽他说。

 福非火所烧  风亦不能碎
 福非水所烂  能净持世间
 福能与王贼  勇勐相抗拒
 不为人非人  之所能侵夺
 福终无损失  如坚固伏藏
 以决定能招  此世他世乐

问非福亦非火所烧等。此中何故唯说福耶。答非福虽非火所烧等。而非福果为火等坏。四无量福及所得果。于去来今非火等坏。

如契经说。佛告苾刍。妙眼弟子于诸学处。若有一切及一切种善圆满者。身坏命终生于梵世。于诸学处若有一切及一切种不善圆满者。身坏命终或生他化自在天。或生乐变化天。或生覩史多天。或生夜摩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四大王众天。或生大刹帝利家。或生大婆罗门家。或生大长者家。或生随一大富贵家。生如是等诸尊胜家。丰饶财宝仓库盈溢。具大宗叶多诸眷属僮僕作使象马辇舆。恒受快乐。问若尔。妙眼应胜世尊。所以者何。妙眼弟子于诸学处。善圆满者得生梵世。不善圆满者生六欲天。及生人中受富贵快乐。世尊弟子于诸学处。善圆满者生天解脱。不善圆满者堕诸恶趣受诸剧苦。理岂尔耶。答不应以佛格量妙眼。所以者何。佛弟子中最卑小者。谓预流果尚胜妙眼。况余尊者。又即世尊昔菩萨位。作梵志师名为妙眼。不应以彼格量世尊。问岂菩萨时胜已成佛。答非彼胜佛但有别意。谓彼妙眼乐修梵住。彼诸弟子求生梵世。故为开示修梵住法。彼弟子中乐修梵住。若已圆满起梵住者。身坏命终生于梵世。彼弟子中乐修梵住。若未圆满起梵住者。身坏命终随福多少。生六欲天。及生人趣诸尊胜家受大快乐。又彼胜时人皆纯善不修无量加行善根。亦得生天人中受乐。况修无量加行善根而不生天人中受乐。佛为弟子证得涅槃。制别解脱律仪学处。若有弟子不犯律仪不破学处。不越轨则不踰界分。彼得生天及证解脱若有弟子犯律仪破学处。越轨则踰界分。彼命终已堕诸恶趣。妙眼弟子于四梵住诸学处中修满未满。世尊弟子于别解脱律仪学处。有持有犯。故彼与佛不应格量。又彼经说。尔时妙眼作如是念。吾今不应与诸弟子同生一处。应修上慈生极光净。作是念已。便速修起第二静虑胜慈无量。于此命终生极光净。问妙眼菩萨既近佛地。决定应离财法二悭。何缘自修第二静虑胜慈无量生彼上天。但为弟子说初静虑四梵住法令生梵世。答彼观弟子根器所宜。故但为彼说初静虑。复次彼诸弟子是婆罗门。长夜期心希求梵世。故但为说生梵世因。复次世无佛时无有能起后三静虑诸无量者。唯除隣近佛地菩萨。问上地无量明净胜妙过于下地。何故彼说第二静虑名上慈耶。答观初静虑说彼为上。复次胜彼弟子所修无量。故名上慈。复次妙眼所修是未曾得过曾得者故名上慈。复次世无佛时无有能起后三静虑诸无量者。唯有妙眼能起第二静虑无量。故名为上。是故尊者妙音说曰。异生无能起上三地诸无量者。由佛说力世尊弟子亦能起之。问何故无量名梵住耶。答梵世在初具可得故。谓未至定虽在最初。而非具有彼无喜故。第二静虑虽复具有而非最初。上地俱阙。唯初静虑梵天所居。最初具有故名梵住。复次对治非梵故名梵住。非梵即是欲界烦恼。初静虑中慈悲喜舍。近对治彼故名梵住。复次对治非梵行故名梵住。非梵行者谓淫欲事。初静虑中慈悲喜舍近对治彼。故名梵住。复次修梵行者身中可得。故名梵住。复次梵谓世尊慈悲喜舍。佛所施设故名梵住。复次梵谓梵音慈悲喜舍梵音所说。故名梵住。复次修此四种得生梵天。为大梵王故名梵住。复次以四无量于梵福中最胜最尊。故名梵住。问梵住无量有何差别。有作是说。无有差别。谓四梵住即四无量。复有说者。亦有差别。谓名即差别。此名梵住。彼名无量故。复次对治非梵名为梵住。对治戏论名为无量。复次对治非梵行名为梵住。对治戏论行名为无量。复次修梵行者身可得名为梵住。离戏论者身中可得名为无量。复次对治不信名为梵住。对治放逸名为无量。复次在梵世者名为梵住。在上地者名为无量。复次在未至定及梵世者名为梵住。在上地者名为无量。复次在未至定及梵世者名为梵住。亦名无量。在上地者唯名为无量。复次曾所得者名为梵住。未曾得者名为无量。复次内道所得名为梵住。亦名无量。外道所得唯名梵住。复次共所得者名为梵住。不共得者名为无量。是故尊者妙音说曰。梵住是共。异生与圣者共竞此法故。无量是不共。圣者与异生不共竞此法故。梵住无量是谓差别。

佛说有四补特伽罗能生梵福。云何为四。谓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未曾立窣堵波处。为佛舍利起窣堵波。是名第一补特伽罗能生梵福。复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未曾立僧伽蓝处。为佛弟子起僧伽蓝。是名第二补特伽罗能生梵福。复有一类补特伽罗。佛弟子众既破坏已还令和合。是名第三补特伽罗能生梵福。复有一类补特伽罗。修四梵住。是名第四补特伽罗能生梵福。譬喻者说。如是契经非皆佛说。此中前三亦非一切皆生梵福。彼所得果不相似故。谓若有人在佛生处。得菩提处。转法轮处。般涅槃处。起大制多众宝严饰。复有余人。更于诸处。聚砂石等作小制多。彼二生福岂得相似。又若有人。为佛弟子造僧伽蓝高广严饰。如誓多林竹林大林闇林寺等。复有余人。为佛弟子随宜造立小僧伽蓝。彼二生福岂得相似。又若有人。令彼天授所破僧众还得和合。复有余人。能善和息憍饷弥等僧斗诤事。彼二生福岂得相似。故知彼经非皆佛说。亦非一切皆生梵福。四梵住经是佛所说。此四梵住皆是梵福。阿毗达磨诸论师言。如是契经皆佛所说。此中四种皆生梵福。问彼所得果岂相似耶。答所为等故皆生梵福。谓未曾立窣堵波处。为佛世尊真实大梵起窣堵波。若大若小皆生梵福。于未曾立僧伽蓝处。为佛弟子修梵行者起僧伽蓝。若大若小皆生梵福。佛弟子众若大若小既破坏已。不得同修清净梵行。若令和合还得同修清净梵行。故和合者皆生梵福。所为既等。故前三中。事虽有异而福无别。复次饶益等故皆生梵福。如修无量为欲饶益无量有情。如是未立窣堵波处。为佛舍利起窣堵波。亦为饶益无量有情。谓于是处无量百千。诸有情类以诸香花宝幢幡盖及伎乐等。诸供养具而供养之。由此起善身语意业。或种豪族多饶财宝。形貌端严众所爱敬。具大威德胜善种子。或种轮王及天帝释并魔王等诸善种子。或种声闻独觉及佛菩提种子。如是饶益无量有情。如修无量为欲饶益无量有情。如是未立僧伽蓝处。为佛弟子起僧伽蓝。亦为饶益无量有情。谓于是处无量百千诸有情类。以诸饮食卧具医药种种资具奉施供养。或经一日或经七日半月一月。或经五年。或常相续。由此起善身语意业。佛弟子众由此因缘。受持读诵思惟解说三藏文义。起不净观或持息念别总念住。或暖顶忍世第一法。入正决定得果漏尽。由此因缘令施主等或种豪族。广说乃至。或种声闻独觉及佛菩提种子。如是饶益无量有情。如修无量为欲饶益无量有情。如是和合佛弟子众。亦为饶益无量有情。谓僧破已。应入见道得果尽漏。受持读诵思惟解说三藏文义。住阿练若修不净观持息念等。所有善品皆不得成。应种三乘菩提种者亦不能种。由此三千大千世界法轮不转。乃至净居诸天亦有异心现起。佛弟子众还和合时。应入见道得果尽漏。乃至应种三乘种者。皆能成办。由此三千大千世界法轮复转。乃至净居诸天皆无异心现起。如是饶益无量有情。饶益等故皆生梵福。尊者世友作如是说。若未曾立窣堵波处。为佛舍利起窣堵波。由四因缘能生梵福。一以广大思愿舍多财故。二令无量有情种善根故。三诸所营造善究竟故。四安置如来身界藏故。若未曾立僧伽蓝处。为佛弟子起僧伽蓝。由四因缘能生梵福。一以广大思愿舍多财故。二令无量有情种善根故。三诸所营造善究竟故。四无所依止佛弟子众。令得依止修善业故。若僧破已还令和合。由四因缘能生梵福。一舍离四种语恶行故。二摄受四种语妙行故。三破坏非法故。四建立正法故。若有修习四无量者。由四因缘能生梵福。一离违顺故。二断诸盖故。三得梵果故。四系属梵故。由此四种皆生梵福。

问此四梵福其量云何。有作是说。若业能招转轮王果。齐此名为一梵福量。有余师说。若业能招天帝释果。齐此名为一梵福量。或有说者。若业能招他化自在天王胜果。齐此名为一梵福量。复有说者。若业能招梵天王果。齐此名为一梵福量。或复有说。世界成时一切有情。能感世界增上果业。齐此名为一梵福量。有余复说。除近佛地菩萨善业。诸余有情能招财富增上果业。齐此名为一梵福量。复有余说。大梵天王最初请佛。转正法轮所得梵福。齐此名为一梵福量。问梵王何时得此梵福。有作是说。彼初发心欲往请佛。当于尔时即得梵福。彼师不应作如是说。若作是说。应未作业而便得福。复有说者。正请佛时得此梵福。彼亦不应作如是说。正请佛时心是欲界无覆无记。无还无记无异熟果岂名梵福。应作是说。大梵天王既请佛已还归梵宫。世尊于后转正法轮。五苾刍众八万诸天皆得见谛。诸神传唱声至梵宫。梵王闻已欢喜踊跃。作是念言。由我请佛转正法轮。饶益无边诸有情类。我所应作念已作讫。梵王尔时乃得梵福。评曰。如是诸说。一梵福量皆是赞美此梵福言。未为称实而实梵福无量无边。是广大思所引发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二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舍利弗阿毗昙论

舍利弗阿毗昙论序 释道摽撰 阿毗昙。秦言无比法。出自...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

缁门警训

重刊缁门警训序 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一 (一...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佛说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失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注音版】药师佛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大鱼事经

佛说大鱼事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

善待每一位众生,不论贫富与贵贱

从前有一家专卖高级点心的铺子。有一天,铺子里来了一...

印光大师: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当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

理想的美容方法

禅与美容,人们大都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说起...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有人来要皈依三宝,特别是那些...

念佛得速疾解脱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

丈夫喜欢打麻将怎么办

问: 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我却是最讨厌的,所以经常...

圣严法师:业力与潜意识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

腊八粥的八大吉祥寓意功效

传统节日在很多人印象中,似乎只剩下相关的节日食品了...

读楞严经看什么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会感慨,或者听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