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菩萨相品第一

云何真实诸菩萨相。嗢拕南曰。

 真实诸菩萨  五种相应知
 自性依处果  次第摄五转

谓诸菩萨有五真实菩萨之相。若成就者堕菩萨数。何等为五。一者哀愍。二者爱语。三者勇勐。四者舒手惠施。五者能解甚深义理密意。如是五法。当知一一各有五转。一者自性。二者依处。三者果利。四者次第。五者相摄。

应知此中哀愍自性略有二种。一在意乐。二在正行。在意乐者。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利益意乐安乐意乐。是名哀愍。在正行者。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如所意乐随力随能身语饶益。是名哀愍。爱语自性。谓如前说。若慰喻语若庆悦语若胜益语。当知如前摄事品说。勇勐自性。谓诸菩萨刚决坚固。无所怯劣有大势力。若诸菩萨广大施性无染施性。是名舒手惠施自性。若诸菩萨四无碍解。及即于彼无倒引发正加行智。是名能解甚深义理密意自性。

当知菩萨哀愍依处略有五种。何等为五。一有苦有情。二恶行有情。三放逸有情。四邪行有情。五烦恼随眠有情。那落迦等所有有情。皆为苦受连绵相续逼切而转。如是名为有苦有情。或复有情虽非定苦。而多现行诸身恶行诸语恶行诸意恶行。于诸恶中喜乐安住。所谓屠养羊猪鸡等不律仪辈。如是名为恶行有情。或复有情虽非定苦及行恶行。而于诸欲耽着受用常乐安住。种种俳优歌舞笑睇以自娱乐。所谓一类受欲尘者。如是名为放逸有情。或复有情虽非定苦行恶放逸。而依妄见修行种种苦解脱行。谓舍诸欲。于恶说法毗柰耶中而出家者。如是名为邪行有情。或复有情虽非定苦广说乃至非修邪行。而或具缚或不具缚。为诸烦恼之所随眠。谓正修行贤善异生及诸有学。是名烦恼随眠有情。是名菩萨所有哀愍五种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哀愍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当知菩萨爱语依处亦有五种。何等为五。一正言论语。二正庆悦语。三正安慰语。四正广恣语。五如理说语。如是广辩应知如前摄事品说。是名菩萨所有爱语五种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爱语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当知菩萨勇勐依处亦有五种。何等为五。谓即如前菩提分品所说菩萨坚力持性五种依处。当知此是菩萨勇勐五种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勇勐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当知菩萨舒手惠施亦五依处。何等为五。一数数惠施。二欢喜惠施。三殷重惠施。四无染惠施。五无依惠施。如是五种。如前施品广辨。应知由此依处由此所缘。菩萨舒手惠施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当知菩萨能解甚深义理密意亦五依处。何等为五。谓于如来所说契经。随顺甚深甚深显现。空性相应缘性缘起。应知是名第一依处。于毗奈耶毁犯善巧。还净善巧。当知是名第二依处。于摩怛理迦。施设建立无倒法相。当知是名第三依处。能正显除意趣难解诸法相义。当知是名第四依处。于一切法法义释词品类差别。当知是名第五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菩萨能解甚深义理密意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菩萨哀愍于诸有情。最初能断怨害嫌恨。菩萨哀愍普于一切利有情事。皆能修作心无怯劣。于此加行甞无厌倦。多住哀愍能摄无罪。现法乐住及饶益他。又如世尊所说修慈所得胜利。谓于现身毒药刀杖不加害等。如是一切菩萨哀愍。皆当了知。是名菩萨哀愍果利。菩萨爱语。于现法中断语四过。所谓妄语。离间。麁恶。及以绮语。由此爱语。于现法中能自摄受能摄受他。安隐而转。菩萨爱语。于当来世其言敦肃言必信用。是名菩萨爱语果利。菩萨勇勐。于现法中能离一切懒惰懈怠心。常欢喜能受菩萨净戒律仪。受已终无毁犯退屈。能正堪忍摄受自他。于当来世一切菩萨所起事业。禀性坚固。凡所造修若未成办终无懈退。是名菩萨勇勐果利。当知菩萨舒手惠施。能解甚深义理密意所得果利。如威力品惠施威力般若威力差别。应知是名菩萨舒手惠施。能解甚深义理密意。二种果利。是名菩萨五相果利。

云何五相如是次第。谓诸菩萨先修哀愍摄受有情。于彼顾念欲作饶益。次修爱语。为彼有情出不善处安立善处。宣说正理摄受教诲。次修勇勐。于已趣入诸有情类。若诸有情起诸邪行种种烦恼变异事中皆能堪忍。为不弃舍安住种种正行邪行诸有情故。是诸菩萨修勇勐已。一类有情以财摄受能令成熟。一类有情以法摄受能令成熟。一类有情以财以法二种摄受能令成熟。是故菩萨次后修习舒手惠施。能解甚深义理密意。当知是名菩萨五相前后次第。

问菩萨五相六到彼岸。何到彼岸摄。何等相。答菩萨哀愍。当知静虑到彼岸摄。菩萨爱语。尸罗般若到彼岸摄。菩萨勇勐。进忍般若到彼岸摄。菩萨所有舒手惠施。当知即施到彼岸摄。菩萨所有能解甚深义理密意。静虑般若到彼岸摄。

如是真实菩萨五相。当知一一皆有五转。所谓自性。依处。果利。次第。相摄。已广分别应如实知。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分品第二

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有几种法正修学时。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嗢拕南曰。

 二分诸菩萨  初事业善修
 善巧饶益他  回向最为后

谓诸菩萨或在家分或出家分差别转时。略有四法。当知令此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正勤修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何等为四。一者善修事业。二者方便善巧。三者饶益于他。四者无倒回向。

云何菩萨善修事业。谓诸菩萨于六波罗蜜多。决定修作委悉修作。恒常修作无罪修作。云何菩萨于施波罗蜜多决定修作。谓诸菩萨现有种种可施财法。诸乞求者正现在前有恩无恩有德有失无有差别。要当施与。若人非人若诸沙门。若婆罗门及余世间无有如法。能令施心有所倾动。云何菩萨于施波罗蜜多委悉修作。谓诸菩萨现有种种可施财法。诸乞求者正现在前。一切施与无有少物于诸有情而不能舍。于内身命尚能惠施。何况外物。云何菩萨于施波罗蜜多恒常修作。谓诸菩萨于修惠施。无有厌倦。恒常无间于一切时。随有所得即随惠施无所悋惜。云何菩萨于施波罗蜜多无罪修作。谓诸菩萨远离如前施品所说诸杂染施。修行所余无杂染施。如是菩萨于施波罗蜜多。能善修作。如于施波罗蜜多能善修作。如是于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如其所应当知亦尔。是名菩萨由四行相于其六种波罗蜜多。决定修作委悉修作。恒常修作无罪修作。

云何菩萨方便善巧。当知如是方便善巧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憎背圣教有情除其恚恼方便善巧。二者处中有情令其趣入方便善巧。三者已趣入者令其成熟方便善巧。四者已成熟者令得解脱方便善巧。五者于诸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六者于诸菩萨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方便善巧。七者于诸正愿方便善巧。八者于声闻乘方便善巧。九者于独觉乘方便善巧。十者于其大乘方便善巧。如是一切方便善巧。如前即此菩萨地中随彼彼处已广分别。如应当知。如是十种菩萨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谓由前四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正安立所化有情于自义利。由于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令诸菩萨善能摧伏一切异论。由于菩萨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方便善巧。令诸菩萨不犯所犯。犯已速疾如法悔除。于善清净菩萨所受净戒律仪。能善修莹。由于正愿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证当来一切所爱事义圆满。由于三乘方便善巧。令诸菩萨于诸有情随其种性根及胜解说相称法说顺正理。是名十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作五事。由此五事能令菩萨现法当来一切事义皆得究竟。

云何菩萨饶益于他。谓诸菩萨依四摄事。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能与一分有情利益。能与一分有情安乐。能与一分所化有情利益安乐。是名略说菩萨所有饶益于他。广说如前自他利品。应知其相。

云何菩萨无倒回向。谓诸菩萨三门积集所有善根。即善修事业。方便善巧饶益于他。去来今世一切摄取。以淳一味妙净信心。回求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用此所集善根希求世间余果异熟。唯除无上正等菩提。

世尊所有为在家分或出家分诸菩萨说所应学法。当知一切此四所摄。谓善修事业。方便善巧饶益于他。无倒回向。是故如是善修事业方便善巧饶益于他无倒回向诸菩萨众。亲近隣逼难得难证无上菩提。当知过去未来现在所有菩萨。或在家分或出家分。精勤修学于其无上正等菩提曾当现证。一切皆由如是四法。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又诸菩萨或在家分或出家分。虽复同于如是四法正勤修学。而出家者于在家者。甚大殊异甚大高胜。所以者何。当知一切出家菩萨。于其父母妻子亲属摄受过患皆得解脱。在家菩萨则不如是。又复一切出家菩萨。于为摄受父母亲属。营农商估事王业等种种艰辛遽务忧苦。皆得解脱。在家菩萨则不如是。又复一切出家菩萨。一向能行钩锁梵行。在家菩萨则不如是。又复一切出家菩萨。普于一切菩提分法速证通慧。随所造修彼彼善法。皆能疾疾到于究竟。在家菩萨则不如是。又复一切出家菩萨。安住决定清净律仪。凡所发言众咸信奉。在家菩萨则不如是。如是等类无量善法。当知一切出家菩萨于在家者。甚大殊异甚大高胜。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增上意乐品第三

云何菩萨增上意乐。嗢拕南曰。

 智者于有情  有七相怜愍
 十五胜意乐  作十事应知

谓诸菩萨于诸有情。深心发起七相怜愍。以诸菩萨具怜愍故。名善意乐极善意乐。何等名为七相怜愍。一者无畏怜愍。二者如理怜愍。三者无倦怜愍。四者无求怜愍。五者无染怜愍。六者广大怜愍。七者平等怜愍。谓诸菩萨于诸有情。非怖畏故而起怜愍现行随顺身语意业。适可其心利益安乐。是名菩萨无畏怜愍。又诸菩萨于诸有情。非不如理怜愍而转。谓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及以非处劝授有情。是名菩萨如理怜愍。又诸菩萨于诸有情。如是怜愍随其所宜。发起一切饶益事业曾无厌倦。是名菩萨无倦怜愍。又诸菩萨于诸有情。不待求请自起怜愍为作饶益。是名菩萨无求怜愍。又诸菩萨于诸有情。无爱染心而起怜愍。谓饶益他不祈恩报。亦不悕望当来可爱诸果异熟。是名菩萨无染怜愍。亦名菩萨无缘怜愍。又诸菩萨于诸有情。所起怜愍。唯是广大而非狭小。言广大者。谓于一切诸有情所。虽遭一切不饶益事而不弃舍。菩萨自身宁受非爱。终不以恶欲加于彼。是名菩萨广大怜愍。又诸菩萨如是相状如是功德相应怜愍。普于一切诸有情类平等平等。于有情界无有分限。是名菩萨平等怜愍。菩萨与此七种行相怜愍相应。名善意乐极善意乐。

当知此中净信为先择法为先。于诸佛法所有胜解。印解决定。是名菩萨增上意乐。如是菩萨增上意乐。当知略说有十五种。何等十五。一最上意乐。二遮止意乐。三波罗蜜多意乐。四真实义意乐。五威力意乐。六利益意乐。七安乐意乐。八解脱意乐。九坚固意乐。十无虚妄意乐。十一不清净意乐。十二清净意乐。十三善清净意乐。十四应调伏意乐。十五俱生意乐。谓诸菩萨于佛法僧最上真实。起胜意乐。是名菩萨最上意乐。又诸菩萨于所受持净戒律仪。起胜意乐。是名菩萨遮止意乐。又诸菩萨于所修证施忍精进静虑般若。起胜意乐。是名菩萨波罗蜜多意乐。又诸菩萨于法无我补特伽罗无我甚深胜义诸法真如。起胜意乐。是名菩萨真实义意乐。又诸菩萨于佛菩萨不可思议神通威力或俱生威力。起胜意乐。是名菩萨威力意乐。又诸菩萨于诸有情。欲以善法而授与之。是名菩萨利益意乐。又诸菩萨于诸有情。欲以饶益而授与之。是名菩萨安乐意乐。又诸菩萨即于如是诸有情所无爱染心。又于当来可爱异熟其心无系。是名菩萨解脱意乐。又诸菩萨于其无上正等菩提。其心专注曾无变易。是名菩萨坚固意乐。又诸菩萨于诸有情饶益方便。于大菩提趣证方便无颠倒智俱行胜解。是名菩萨无虚妄意乐。又诸菩萨胜解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乐。是名菩萨不清净意乐。又诸菩萨从净胜意乐地乃至决定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乐。是名菩萨清净意乐。又诸菩萨到究竟地。所有一切增上意乐。是名菩萨善清净意乐。又诸菩萨不清净意乐。是则名为应调伏意乐。由此意乐应思择故。又诸菩萨清净意乐善清净意乐。是则名为俱生意乐。由此意乐性成就故。于所依中善安立故。

如是菩萨十五妙善增上意乐。随一切地。以要言之。能作十事。何等为十。谓诸菩萨最上意乐。能于三宝修一切种最胜供养。普于一切菩提资粮为最第一。又诸菩萨遮止意乐。能于所受净戒律仪。命难因缘亦不故思犯于所犯。设有所犯疾疾悔除。又诸菩萨波罗蜜多意乐。能于善法常勤修习无放逸住。常住最胜无放逸住。又诸菩萨真实义意乐。能为有情以无染心流转生死。不舍涅槃增上意乐。又诸菩萨威力意乐。能于圣教觉受淳净上妙法味。复能于修起坚固想欣乐多住。不唯闻思便生喜足。又诸菩萨利益意乐。安乐意乐。解脱意乐。能于一切饶益有情所作事业精勤修习。虽常修习而无厌倦。又诸菩萨坚固意乐。能于种种炽然精进广大精进。发起安住无缓加行无断加行。又诸菩萨无虚妄意乐。能于所引彼彼善法速证通慧。不于少分下劣薄弱差别证中而生喜足。又诸菩萨应调伏意乐。能引俱生意乐。又诸菩萨俱生意乐。能于无上正等菩提速疾趣证。能与天人作诸义利。利益安乐。应调伏意乐。即不清净意乐。俱生意乐。即清净意乐。善清净意乐故不别说。

世尊所有为诸菩萨。于彼彼处种种宣说。施设开示增上意乐。当知一切即此十五意乐所摄。是故过去未来现在妙善意乐。诸菩萨众于其无上正等菩提。曾当现证。一切皆由如是所说十五意乐。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如是菩萨十五意乐。能得最大菩提果利。是故菩萨依此意乐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一

如是始从种性具足。广说乃至于如所说菩萨所学。正勤修学。于如所说菩萨诸相。正等显现。于诸菩萨分加行中。正勤修学。于如所说菩萨意乐。能净修治。诸菩萨众略有菩萨十二种住。由此菩萨十二种住。普摄一切诸菩萨住。普摄一切诸菩萨行。复有如来第十三住。由此住故现前等觉广大菩提。名无上住。云何菩萨十二住等。嗢拕南曰。

 种性胜解行  极喜增上戒
 增上心三慧  无相有功用
 无相无功用  及以无碍解
 最上菩萨住  最极如来住

谓菩萨种性住。胜解行住。极欢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复有三种。一觉分相应增上慧住。二诸谛相应增上慧住。三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如实了知能观真实所观真实。及于真实诸有情类。由无智故众苦流转。由有智故众苦止息。如是菩萨由于三门以慧观察故。有三种增上慧住。及有加行有功用无间缺道运转无相住无加行无功用无间缺道运转无相住无碍解住最上成满菩萨住。是名菩萨十二种住。如是菩萨十二种住。普摄一切诸菩萨住。普摄一切诸菩萨行。如来住者。谓过一切诸菩萨住。现前等觉大菩提住。此中最后如来住者。于后究竟瑜伽处最后建立品。当具演说。菩萨所有十二种住如所安立。我今当说。

云何菩萨种性住。云何菩萨住种性住。谓诸菩萨住种性住。性自仁贤。性自成就菩萨功德菩萨所应众多善法。于彼现行亦有显现。由性仁贤逼遣方便令于善转。非由思择有所制约有所防护。若诸菩萨住种性住。任持一切佛法种子。于自体中于所依中。已具足有一切佛法一切种子。又诸菩萨住种性住。性离麁垢。不能现起上烦恼缠。由此缠故。造无间业或断善根。如种性品所说种种住种性相。于此菩萨种性住中。亦应广说应如实知。是名菩萨种性住。

云何菩萨胜解行住。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清净意乐。所有一切诸菩萨行。当知皆名胜解行住。又诸菩萨种性住中。于余十一诸菩萨住及如来住。唯有因转。摄受彼因。于余所有诸菩萨住。尚未发趣未得未净。况如来住。若诸菩萨胜解行住。普于一切余菩萨住及如来住。皆名发趣。未得未净。即于如是胜解行住。亦名发趣。亦名为得为令清净而修正行。胜解行住既清净已。极欢喜住先已发趣。今复名得为令清净而修正行。极欢喜住既清净已。增上戒住先已发趣。今复名得为令清净而修正行。如是广说展转乃至最上成满菩萨住。即此最上成满菩萨住既清净已。从此无间其如来住先已发趣。当知于今顿得顿净。是如来住。于菩萨住当知此中如是差别。

云何菩萨极欢喜住。谓诸菩萨净胜意乐住。云何菩萨增上戒住。谓诸菩萨净胜意乐为缘。所得性戒相应住。云何菩萨增上心住。谓诸菩萨增上戒住清净为缘。所得世间静虑等持等至住。云何菩萨觉分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以世间净智所依等持为所依止。为觉诸谛于正念住等三十七菩提分法。妙简择住。云何菩萨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觉分简择为所依止。于诸谛中如实觉住。云何菩萨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于谛能觉增上力故。简择显示由无智故苦及因起。简择显示由有智故苦及因灭住。云何菩萨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谓诸菩萨即由三种增上慧住增上力故。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于一切法真如无分别慧。修俱行住。云何菩萨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谓诸菩萨即于前无相住多修习已。任运自然无缺无间运转道随行住。云何菩萨无碍解住。谓诸菩萨即以善清净无动慧等持。为所依止。得广大慧为他说法。无上为依能于诸法异门义趣释词差别。妙简择住。云何菩萨最上成满菩萨住。谓诸菩萨安住于此。于菩萨道已到究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大法灌顶。或一生所系。或居最后有。从此住无间即于尔时证觉无上正等菩提。能作一切佛所作事又诸菩萨胜解行住。于菩萨修。所作狭小。所作有缺所作不定。所得有退。极欢喜住。于菩萨修所作广大。所作无缺所作决定。随所获得无复退转。如极欢喜住。乃至三种增上慧住应知亦尔。从初无相住。乃至最上成满菩萨住。于菩萨修。所作无量所作无缺所作决定。随所获得终无退转。

又诸菩萨胜解行住。于菩萨无相修。当知发趣极欢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于菩萨无相修。当知获得初无相住。于菩萨无相修。当知圆证第二无相住。于菩萨无相修。当知清净无碍解住。最上成满菩萨住。于菩萨无相修果。当知领受。

问胜解行住菩萨转时。应知何行何状何相。答胜解行住菩萨转时。思择力胜。于诸菩萨所作加行。以分别慧数数思择方能修作。未能任性成办所作。未得坚固相续无退菩萨胜修如于胜修。于胜修果种种无碍胜解神通解脱等持等至。亦未能得。未能超越五种怖畏。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趣畏。处众怯畏。于所应作利有情事。策励思惟方能修作。未能任性哀愍爱念。或于一时于诸有情。由身语意发起邪行。或于一时于诸境界。发起贪着。或于一时于资生具现有悭悋。信他诸佛菩萨而行。未能自内了知真实。谓于如来或法或僧。或真实义或有情事。或佛菩萨神通威力。或因或果。或应得义。或得方便。或于所行皆随他信。成就狭小闻所成智思所成智而非无量。又即于此或时忘失。有忘失法成就菩萨苦迟通行。于大菩提无勐利乐欲。无炽然精进。无有甚深牢固净信。于其三处有忘失念。一于境界可意不可意色声香味触法中。或于一时其心颠倒忘失正念。二于受生彼彼身中。既受生已忘失前生。三于所受所持诸法久作久说。或于一时有所忘失。于是三处有忘失念。或于一时具足聪慧。于其诸法能受能持。于其义理堪能悟入。或于一时则不如是。或于一时具足忆念。或于一时成忘念类。于诸有情未能了知如实调伏善巧方便。于自佛法亦未了知如实引发善巧方便。为他说法教授教诫勉励而转。勉励转故不如实知。或时虚弃或不虚弃。如闇中射或中不中。随欲成故。或于一时于大菩提虽已发心而复退舍。或于一时弃舍菩萨先所受学净戒律仪不能受学。或于一时虽勤修习利有情事。而于中间生厌倦故。复还弃舍利有情事。由意乐故欲令自乐。由思择故欲令他乐。于诸菩萨所有违犯。多分遍知非数遍知。无余永断。由于毁犯数现行故。或于一时于菩萨藏法毗奈耶。他所引夺。或于一时闻说甚深广大法教而生惊怖。其心摇动犹豫疑惑。于诸有情远离一切现行大悲。于诸有情少分现前利益安乐。未能广大未能无量。于如上说一切圆满菩萨学中。未能普学。于如上说一切圆满菩萨诸相未皆成就。于如上说一切圆满二分菩萨正加行中未等显现。于如上说菩萨意乐。犹未清净。于其无上正等菩提自谓为远。未于涅槃增上意乐安立深固。如于生死长时流转。于其炽然无动妙善菩提分法。未能成就。如是等类当知是名胜解行住菩萨转时诸行状相。是诸菩萨胜解行住下忍转时。如上所说诸行状相。当知上品中忍转时。如上所说诸行状相。当知中品上忍转时。如上所说。当知下品其性微薄。即于如是上忍转时。于上所说诸行状相。渐次能令无余永断。从此无间当知菩萨入极喜住。由得方便极喜住中。胜解行住所说诸法皆无所有。与彼相违所有一切白品诸法皆悉显现。由诸菩萨成就此故。转得名为净胜意乐。胜解行住菩萨转时。虽有少分软中上品方便展转清净胜解。而未得名净胜意乐。何以故。由此胜解。为彼多种诸随烦恼染污而转。极欢喜住菩萨住时一切胜解。诸随烦恼皆悉永断。离随烦恼净胜解转。问极欢喜住菩萨转时。应知何行何状何相。答若诸菩萨从胜解行住入极欢喜住。先于无上正等菩提。菩萨弘愿。未善通达菩提自性。未善通达菩提方便。多分随顺他缘而转。不善决定除舍彼故发起六相。新善决定内证修性。菩萨大愿超过一切余白净愿。无等不共果。是世间超过一切世间境界。随救一切有情苦故。不共一切声闻独觉。虽一刹那生起此愿。法性自尔能得菩萨无量白法可爱之果。又此大愿无变无尽自性得已。无异因缘令其退转变异可得。又是胜分堕后边际极大菩提。如此菩萨善决定愿。亦名发心。又即如是菩萨发心。略由四相应当了知。何等为四。一者何相菩萨发心。二者发心何所缘虑。三者发心何状。何相。何自性起。四者发心有何胜利。由此四相应当了知菩萨发心。谓诸菩萨胜解行住。已善积集一切善根。于菩萨行已正超出。略说是相菩萨发心。又诸菩萨缘当来世无倒速疾一切菩提资粮圆满。一切菩萨利有情事圆满。无上正等菩提一切种一切佛法圆满。诸佛所作事业圆满。略说缘虑如是发心。又诸菩萨无倒速疾发起一切菩提资粮。随顺于诸有情一切菩萨所作。随顺获得无上正等菩提。无师自然妙智。随顺遍一切种诸佛所作事业。随顺广大愿心。又诸菩萨发是心已。超过菩萨凡异生地。证入菩萨正性离生。生如来家成佛真子。决定趣向正等菩提。决定绍继如来圣种。又正获得如实证净极多欢喜。于他有情远离多分忿害斗诤。于一切种菩萨所作利众生事。于一切种菩提资粮圆满。于一切种无上菩提一切佛法。于一切种佛所作事。以净增上意乐。攀缘胜解趣入。于是诸法速疾圆证。自观己身能正随顺如是解了。极多欢喜。又自观见妙善。广大能引出离无染无等摄受饶益。身心欢喜。于此无量炽然善法皆悉成就。又自了知我于无上正等菩提今已隣近。于大菩提我胜意乐已得清净。我今已离一切怖畏。由是因缘极多欢喜。由诸菩萨已能发起善决定心。于五怖畏皆悉除断。由善修习无我妙智。分别我想尚不复转。况当得有分别我爱或资生爱。由是因缘无不活畏。由于他所无所悕望。常自发起如是欲乐。我当饶益一切有情。非于有情有所求觅。由是因缘无恶名畏。由离我见于我无有失坏想转。故无死畏。自知死后于当来世决定值遇诸佛菩萨。由此决定无恶趣畏。由意乐见一切世间。尚无有一与我齐等。何况殊胜。是故无有处众怯畏。菩萨如是远离一切五种怖畏。远离一切闻说甚深正法惊怖。远离一切高慢憍傲。远离一切他不饶益种种邪行所起瞋恚。远离一切世财贪喜。无染污故无所憎背。有炽然故无俗意乐。能圆满证一切善法。又现法中能起菩萨一切精进。信增上力为前导故。于当来世如前所说菩提分品十种大愿。今即于此极欢喜住。能具引发。由得清净胜意乐故。为欲供养最胜有情真实福田大师法主。是故引发第一大愿。为欲受持彼所宣说无上正法。是故引发第二大愿。为欲劝请转未曾有妙正法轮。是故引发第三大愿。为欲顺彼行菩萨行。是故引发第四大愿。为欲成熟彼器有情。是故引发第五大愿。为欲往趣诸佛国土。奉见如来。承事供养听受正法。是故引发第六大愿。为净修治自佛国土。是故引发第七大愿。为于一切在所生处常不远离诸佛菩萨。与诸菩萨常同一味意乐加行。是故引发第八大愿。常为利益一切有情曾不空过。是故引发第九大愿。为证无上正等菩提作诸佛事。是故引发第十大愿。作是愿言。如有情界展转相续终无断尽。亦如世道展转相续终无断尽。我此大愿生生相续乃至究竟菩提边际。常不远离常不忘失常不乖离。如是自誓心发正愿。当知此中前就所应愿事起愿。后即就愿以起于愿。如是菩萨十种大愿以为上首。能生无数百千正愿。如是菩萨于当来世具诸大愿。于现法中发大精进。

复有十种净修住法。由是能令极欢喜住速得清净。一者于诸佛法深生净信。二者观诸有情缘起道理。证得唯有纯大苦蕴。发起大悲。三者观见彼已自誓愿言。我当令彼诸有情类解脱如是纯大苦蕴得第一乐。发起大慈。四者为欲救拔一切忧苦自无顾恋。无顾恋故。能舍内外一切身财。于诸有情而行惠施。五者为欲利益诸有情故。从他勤求世出世法。曾无厌倦。六者无厌倦故。证得一切论智清净。善知诸论。七者善知论故。于劣中胜诸有情所。如应如宜而修正行。善解世间。八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依应时分量等正行。而修惭愧。九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得无退转。坚力持性。十者以诸上妙利养恭敬及与正行。供养如来。是名十种净修住法。由此能令极欢喜住速得清净。所谓净信。慈悲惠舍。无有厌倦。善知诸论。善解世间。修习惭愧。坚力持性。供养如来。

又诸菩萨于此十法。受学随转多修习已。复于余九增上戒等诸菩萨住。从佛菩萨专精访求一切种道功德过失及神通乐无失坏道。善取其行得等流相。于一切住自然昇进。证大菩提为大导师。率领一切有情商侣。超度生死旷野嶮道。当知此中诸行能入说名为行。若正入时说名为得。入已果利成办圆证说名等流。

又诸菩萨住此住中。由二因缘现见诸佛。或由听闻菩萨藏说。或由内心发起胜解。信有十方种种异名诸世界中种种异名诸佛如来。由麁净信俱行之心求欲现见。如是求已如实称遂。当知是名第一因缘。又心发起如是正愿。随于彼彼诸世界中有佛出现。我当往生。如是愿已如实称遂。当知是名第二因缘。菩萨如是由麁净信现见诸佛。由正愿力现见诸佛。既得见已随力随能兴一切种恭敬供养。奉施种种上妙乐具。及于僧众恭敬供养。于如来所听闻正法。无倒受持精进修行法随法行。以四摄事成熟有情。一切善根悉皆回向无上菩提。由是三种清净因缘。彼诸善根倍复明净。谓于佛法僧供养摄受故。以四种摄事成熟有情故。以一切善根回向菩提故。如是乃至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大劫。譬如世间黠慧工匠。以鑛性金置于火中如如烧鍊。如是如是转得明净。如是净胜意乐菩萨所有善根。由是三种清净因缘转复明净当知亦尔。

又住于此在在生处多作轮王。王赡部洲得大自在。远离一切所有悭垢。威被有情调伏悭悋。诸四摄事所作业中。一切不离佛法僧宝。证一切种菩提。作意恒发愿言。我当一切有情中尊作诸有情一切义利所依止处。若乐发起如是精进。弃舍一切家属财位。归佛圣教净信出家。一刹那顷瞬息须臾能证菩萨百三摩地。以净天眼能于种种诸佛国土见百如来。又即于彼变化住持菩萨住持。皆能解了。以神通力动百世界。身亦能往放大光明周匝遍照。普令他见化为百类成熟百种所化有情。若欲留命能住百劫。于前后际各百劫事智见。能入蕴界处等诸法门中。于百法门能正思择化作百身。身身皆能现百菩萨。眷属围绕。自兹以去是诸菩萨由愿力故。当知无量威力神变。安住如是极欢喜住诸菩萨众。愿力增上能引无量殊胜正愿。所作神变如是正愿。乃至俱胝那庾多百千大劫不易可数。

当知是名略说菩萨极欢喜住。谓善决定故。四相发心故。发起精进引发正愿故。净修住法故。开晓余住故。修治善根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广宣说如十地经极喜地说。彼十地经广所宣说菩萨十地。即是此中菩萨藏摄。摩怛理迦略所宣说菩萨十住。如其次第从极欢喜住乃至最上成满菩萨住。应知此中由能摄持菩萨义故。说名为地。能为受用居处义故。说名为住。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

 

上篇:瑜伽师地论(100卷)

下篇:瑜伽师地论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转识论

转识论(从无相论出) 陈代真谛译 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

三无性论

三无性论卷上(出无相论) 真谛三藏于广州制旨寺翻译 论...

大乘成业论

大乘成业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佛说坚意经

佛说坚意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乐邦遗稿

乐邦遗稿并序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愚挺志于净业。誓欲...

佛说耶祇经

佛说耶祇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佛说太子和休经

佛说太子和休经一卷 僧祐录云失译今附西晋录 佛在罗阅...

佛说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卷上(一名普贤菩萨定意) 西晋月氏...

【注音版】摩利支天母陀罗尼念诵法(龙藏本)

(龙藏本)...

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

天童遗落录序 夫佛祖道实际理地。本离言语相。然佛事...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详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风起长空,万籁咸为之...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

山民窃取王库喻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要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

历史的因缘 诸位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现...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净土五经一论的内容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

不听、不说、不传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

佛不欺人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