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净界法师  2024/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即以懈怠及贪瞋痴四法为体。

放逸跟前面的懈怠有关系,不过它比懈怠又更严重;因为懈怠是对功课松散了,而放逸不但是懈怠,又加上贪瞋痴了,就是已经放纵自己的烦恼活动,所以说放逸比懈怠更严重。

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

对于这些染法、染污的因缘,你不防止、生起了之后也不断除;对于清净的戒定慧也不修学,使令它能增长广大。你的内心是什样的呢?『肆纵流荡』,肆纵就是放纵,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如理作意」,在五欲六尘的境界里流荡,到处攀缘。流荡的本质是肆纵,是你故意的。就是你起一种作意,这种作意是由“不如理作意”衍生出来的;不是说我们在打坐时,突然间起了恶念,不是;是故意的!故意去驱动你的心识,在五欲六尘中到处流荡,这个就是放逸。

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

前面的懈怠,会增长染法,但是对于善法还不至于损害到。但是当放逸的心所生起时,不但会增长染法,对于之前所成就的功德,还会加以损害。它的作用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增长染法、一方面损害你以前点点滴滴所栽培的功德,你的信、进、念、定、慧这五种善根,都会被放逸破坏掉。

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讲了一个小故事,来警告我们不可放逸:他说有一个人很贫穷,生活很困苦,他想要改变一下,希望能够得到富贵,就向天神来供养、礼拜、祷告,供养了十二年。有一天,因他至诚恳切因缘成熟,天神就出现了。这个贫穷人很欢喜,天神说:“你有什么祈求呢?”穷人说:“我希望你能赐给我财宝富贵!”天神说:“可以”。就给他一个瓶子,叫德瓶。天神说:“你需要什么,就向这个瓶子祈求,它就会给你变现出来!”天神离开了之后,贫穷人就至诚向德瓶祷告:“我现在需要一栋房子。”德瓶就出现一栋美丽的房子。“我需要车乘”,一下子又出现车乘;“房子里面,需要各式各样的珍宝装饰”,一些稀世珍宝就出现了。

当然,一个贫穷人突然变成富贵人,内心当中就志得意满,一般人都是这样的,有了财富之后,就要炫耀了,把他过去那些乞丐朋友,通通召集起来,请他们吃饭。那些贫穷朋友一见面,就喝酒吃饭,饭后大家就问他:“你过去跟我们一样穷,现在怎么有这么好的房子和珠宝啊?”这个穷人说:“我有一个德瓶,我向它祈求什么,瓶子就能出现什么!”大家说:“那你就当众表演一下,给我们看看吧!”他说:“可以啊。”当着众人,他就向德瓶请求,一下子就出现他心中所要的。

这时大众欢喜、拍手称赞。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就是要栽跟斗了。他一高兴,就在大众中跳舞,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德瓶给踢破了。德瓶破了之后,从德瓶里面出现的房子、珍宝、车乘,一切东西全都消失掉,又恢复到过去贫穷的样子。

这个故事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它就是要警告我们,要时时保护这个德瓶!我们能够出家修行不简单,点点滴滴,每天忏除罪障、积功累德,心中有一点小小功德,这个德瓶。如果我发愿,要得到人天果报,就有人天果报;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这有一点功德力了。但是千万不要放逸!因为这些功德还没有入圣位之前,都很容易被破坏!你看这个贫穷人,能得到德瓶也不容易,他花了十二年供养礼拜,才得到的,却因为一念的放逸,把它给踢破了。

有很多人也是这样,刚开始修行,那是持戒、苦行,但是会栽跟斗的多数不是初学者,多数是出家有一段时间,或者说有点功德的人。因为刚出家,身心苦恼,你不可能放逸,也没有资粮放逸,等到内心有点功德,你的内心会有想要攀缘的冲动。就是刚开始你一直修习寂静,慢慢有点功德后,你会想要动,这时候你就要用德瓶的故事,来警告你自己──不可以乱动,要保任,不能弃舍!这个德瓶得来不容易,所以不能放逸啊!

通常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一定是先放逸才会破戒!有弟子问过的果清律师,他老人家持戒很谨严,问说:“老师啊,我们面对那么多戒法,到底持戒的根本精神在哪里?”律师说:“持戒的根本精神就是『不放逸』,你要抓住这个原则──身口意不放逸,就是持戒的根本精神。”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从刚出家、穿上这件袈裟,要把这件袈裟穿到临终,要不放逸,也是不简单。老实说,我们都是凡夫,凡夫就是有各式各样的烦恼,有贪、瞋、嫉妒心、我慢心…烦恼在我们内心一再的出现,而我们对治烦恼,主要就是靠对佛法的一念信心、惭愧心,好一点的话,就是曾经在寂静当中,所栽培的少少无贪、无瞋、无痴止观力量,我们对治烦恼的功德,大概就是这样而已。烦恼的势力是如此的强大,而戒定慧的功德,我们大都是今生才栽培的,所栽培的功德也不是很大,遇到烦恼的活动,要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的确也不容易。在尽形寿的菩提道当中,一路走过来,要完全不放逸,的确是不容易。

既然不容易,怎么办呢?忏公师父有一个办法,是很好的一帖妙药,忏公师父强调依众靠众。就是刚开始修学,应该要依止僧团,不要一开始就住茅蓬。一开始住茅蓬,前三个月主动积极、精进用功,三点钟起床;半年以后,改成四点起床;一年以后多睡一会儿,五点起床;再过一段时间,啊呀,修行不要那么紧张,睡到六、七点才起床,就是这样。因为烦恼它会以各式各样相状来欺骗你,让你有很多借口,如果你没有经常跟烦恼作战,你会觉得烦恼实在是狡猾不得了,你看不到它的真面目。

所以依众靠众有一个好处,反正打板你就起床,不管什么理由,因为大众有一种力量,大家都往前冲,你跟在别人后面,就算你落后、也不敢落后太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错误言行

问: 在生活环境中改不了自己的错误言行,怎么办? 大...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

劝持五戒诗

戒杀生 同是娑婆沦落人,历劫互结恩怨缘。 亦曾多生为...

改掉贡高我慢的习气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

《药师忏》里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

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七种美德让你成为魅力女人

作为一个女人,谁不想自己是个有魅力而又阳光的呢,但...

【佛教词典】玄高

(人名)冯翊万年(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人。姓魏,俗...

【佛教词典】慧学

梵语 prajā-?iksā,巴利语 paā-sikkhā。为获得圣果...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一、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

观音菩萨能令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昨天讲到有各种各样的邪见。如果我们修行人一旦被邪见...

广州具备临终关怀的护理医院—广东颐年护理院

一直以来,当家里有癌症病人或年老即将临终长者时,都...

大安法师: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问: 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十八罗汉

在佛教经典记载中,原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

藏头白、海头黑

问: 有位出家人问马祖禅师一个佛法上的问题,马祖说...

佛源老和尚对发心受戒的弟子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诫

知客师父领几位新落发僧前来礼源公。 知客:师父,他们...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问: 《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