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实论卷第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成实论卷第四

诃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问曰。眼等诸根与四大为一为异。答曰。从业因缘。四大成眼等根。是故不异四大。又佛分别眼。作如是言。眼肉形中。所有坚依坚。名为地种。故知诸根。即是四大。所以者何。但分别坚等。更无有眼。佛欲令人知眼空故。作如是说。若不尔。应眼中别有坚等。若坚等中别有眼。虽分别坚等。则无所益。是故诸根。不异四大。又六种经中说。六种是人。若诸根异四大。则眼等不名成人因缘。因色等成四大。声亦是成人因缘。但六种中。假名为人。故知诸根不异四大。又比丘问佛。何等为眼。佛答。因四大成色。不可见有对。是名为眼。故知不异四大。是比丘利根有智。于眼等根深生疑。世间皆知见色是眼。乃至亦知触是身。是比丘。于眼等中。生有无疑。所以者何。或有诸师。说五性为五根。或说一性。是比丘。欲试观佛法故问佛。佛欲示五根皆属四大。答言比丘是眼。因四大所成色。不可见有对。若法有实。则非因成。因假名法。更成假名。如因树成林。问曰。或有人言。色成就名为眼。是实云何。答曰。若成就不成就。四大从业因生。名眼等根。若不尔。是比丘。于眼等根中。疑终不可断。所以者何。佛为说眼等诸根因四大造。是故此比丘。知无实眼法。故知眼等不异四大。又佛处处分别四大。示眼空故。如说以慧不戏论者。谓观此身分别六种。坚依坚名为地等。如是厌离五种。但有一识。亦如屠牛喻。象步喻经中分别四大。更无有眼。若别有眼。应更分别。又和蹉等诸论议师。亦作是说。以无过故。应当信受。问曰。五根与四大异。所以者何。眼等眼等入摄。四大触入所摄。又眼等为内入。四大为外入。眼等为根。四大非根。又眼等是造色成就。四大不尔。故知诸根非是四大。答曰。随因缘故。即事异说。如信等五根。亦名行阴。若四大从业生。眼等所摄。亦名内入。亦名为根。又四大即是成就。如轮等成车。轮即是车。是事亦尔。问曰。不然。如心清净名为信。信异心异。是事亦尔。答曰。不然。如因清水珠水即为清水。清即是水。如是得信珠。则心池净。是心净即是心。又我等于此论中。不说从心有异信。是故此喻非也。又根是假名于成假名因。不得言异。问曰。亦不得言一。答曰。四大成就中。假名为根。亦不但名四大为根。故知诸根不异四大。

分别根品第四十六

问曰。是诸根中。何大偏多。答曰。无有偏多。问曰。若诸大等。何故有能见色。有不能者。答曰。皆从业生。从业生属眼。四大力能见色。余根亦尔。问曰。若从业生。何故不以一根遍知诸尘。答曰。此业五种差别。有业能为见因。如施灯烛得眼根报。声等亦尔。业差别故。根力有异。问曰。若是业力。何假诸根。但应从业力识能取诸尘。答曰。不然。现见无根则识不生。所以者何。如盲者不见。聋者不闻。现见事中。因缘无用。此非难也。又法应尔。若无诸根。则识不生。外四大等。无根而生。法应假此。又以诸根严众生身。故从业生。如以得穀因缘业故穀生。亦假种子牙茎枝叶次第而生。此亦如是。问曰。心何故不尔。如眼识以眼为根。亦因次第灭心。心但以次第灭心为根。更无有如眼等根处应说因缘答曰。定有五尘。定有五识。心不如是。又心法应尔。但以次第灭心为根。更不须余。如过去未来法。虽无而意能缘。心法如是。此事亦然。又是事与汝法同。汝法色等尘中。识待根而生。待次第灭心。意识得生。问曰。若意识更无根者。为依何处。答曰。依四大身。问曰。无色界复何所依。答曰。无色界识无所依。法应如是。无依而住。所以者何。相差别故。意识能知有无。若有色则依。无色亦能住。故无色界。亦无依而住。又众缘合故识生。如经中说因意缘法则意识生。此何所依。非如人依壁等。一切诸法。皆住自性。

根等大品第四十七

问曰。诸外道说。五根从五大生。是实云何。答曰。无也。所以者何。虚空无故。是事已明。是故不从五大生也。问曰。诸外道言。眼中火大多。所以者何。似业因故。因施明得眼。如经中说。施衣得色。施食得力。施乘得乐。施灯得眼。是故眼中火大多。又眼假明能见。离明则不见。故知火大多。又火能远照。眼有光故。能远对色。又言。人死眼还归日。故知日为本性。又眼定能见色。色属火故。还见自性。如是虚空地水风等。随根遍多。人死耳根还归虚空。耳定能闻声。声属虚空。余亦如是。是故根中诸大。应有多少。答曰。汝言似业因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或见有果不似业因。如说施食得五事报。又若眼中明多。则应不假外明如灯烛等。又若眼假外明故名火多者。则耳等根中。空等亦应多不假外空等。而实假外。是故非因。又水能益眼。如人洗眼眼即明了。则应水多。又火能坏眼。如日光等。若是自性。不应自坏。故知非火多也。又天眼离明亦能见色。是故眼不属火。又月明中。亦得见色。月非火性。又眼法能尔。或有眼待明能见。有不待明而见。如眼得空等因缘。虽不到色而能远见。眼法如是。不应忆想分别谓火大多。又汝言离明则不见者。若离虚空忆念及色。亦不能见。则虚空等。亦应皆多。又非一切眼皆假外明。如鵄鸺等禽。猫狸等兽。不假外明。亦能得见。故非火多。又火是明照。常有热相。眼不如是。若汝言眼有光明能远对色。是事已破。眼无光故。若言还归于日。眼则是常。又日等非根。眼何故归。又若日死。日根及日。复何所归。是故不然。又上天死时。眼何所归。上无日故。又虚空无作。则无所归。又诸根无去。以有为法念念灭故。汝言眼定能见色。色属火故。还见自性。是事不然。无用因故。声属空等。亦如是。是故汝言于五根中诸大偏多。是事已破。问曰。有论师言。一根一性。地中求那多故。有香能发香知。水火风中。有味色触故。能发味色触知。是实云何。答曰。我先说不定。地中有香。余物亦有。是故非因。又诸大合生。不见有地离水等者。若地有香故。能发香知。亦应发色等知。以地中具四求那故。问曰。香但是地。有鼻属地。故独能知香。答曰。地之求那但是地。有鼻应尽知。又水但有冷触。火但有热触。应以舌眼能知。而实不然。又无陀罗骠故。则无有根。又诸根力用谓与尘合。故知生。和合已破。则无根用。是故无有一性为根。

根无知品第四十八

问曰。诸根为到尘故知。为不到能知。答曰。非根能知。所以者何。若根能知尘。则可一时遍知诸尘。而实不能。是故以识能知。汝心或谓根待识共知。不离识知者。是事不然。无有一法待余法故。能有所作。若眼能知。何须待识。又若根能知应当分别。是为根业。是为识业。问曰。照是根业。知是识业。答曰。此非分别。云何名照。汝法中。耳等诸根。非是火性。不应能照。若诸根于识如灯者。今诸根更应有照者。如灯则照复有照。如是无穷。若更无照者。但根能照。亦应无根。但识能知。是故照非根业。又根非能知。如灯能照而不能知。必能为识作依。是名根业。是故但识能知。非诸根也。若有识则知。无识则不知。如有火则热。无火则无热。当知从火有热。问曰。经中说。以眼见色。不应取相。耳等亦尔。故知眼能取色。又眼等名根。若不能知。何以名根。又经中说。我诸弟子。于微细事。能知如眼所见。若眼不能见。佛诸弟子。则无所见。是事不可。是故诸根定能取尘。又以根取尘。以识分别。是则根识有异。答曰。经中佛自说。眼是门为见色故。是故眼非能见。以眼为门。识于中见。故说眼见。问曰。亦说意是门。为知法故。可以意为门。而非知乎。答曰。意亦以次第灭心为门。是故意不能知。意识能知。又经中佛说。眼欲好色。眼是色法。无分别故。实不欲也。是识欲耳。又佛说眼所识是色。识能识色。眼实不识。又世间人。以世俗故。说眼能见耳能闻。佛亦随说。何者但色可见。余不可见。佛亦说见贪欲等过。又世间言月尽。佛亦随说。如贫贱人字为富贵。佛亦随名。佛意不欲与世间诤。如摩伽罗母等。是故当知。随世语故。佛说眼见。问曰。世间何故作如是语。答曰。随眼识所因。于是因中。说名为见。如说彼人见此人见。如说人作罪福等诸佛天神见。又如说以左眼见右眼见。又说以日明见月明见。或虚空见。或向中见。若门中见。如煮物中。言此人煮彼人煮。或言以草木薪煮。牛粪煮。油煮酥煮。火煮日煮。实是火煮。余假得名。如是但识能见。眼得其名。又是语不尽应言以眼门见色。又眼是人所用具。人是假名作者。应有用具。又因眼识见。名为眼见。如床上人笑名为床笑。又眼系识业故。中说识业。如手足等系在于人。是中人业名为手业。又眼识因眼。因中说果。如言某人烧某聚落。如言食金名食为命。草为牛羊。是皆因中说果。如是从眼生识。能见色故。名为眼见。又识近眼见色。便名眼见。如牧牛近水便言在水。又以眼故。分别眼识。是故眼中置眼识业。如杖婆罗门。又眼能成眼识。是故于中说眼识业。如财物损减。名人损减。财物增长。名人增长。又眼识与眼和合。故能见名为眼见。如木与人合而能打名木人打。如墨染合衣故名墨衣。又诸法互说。如慧业于受等中说。又应言以眼识见色。略中语故。但言眼见。又如药石随一受名。汝言若不能见何以名根。今当答。此眼等五法。胜余色等。故名为根。问曰。眼等五法。与余色等。此十法俱不知尘。如离眼等则识不生。若离色等。识亦不生。以何为胜。答曰。以诸根故。识得差别。名眼识耳识等。如鼓与桴合而有音。以鼓胜故。名曰鼓音。如地与穀等合而生牙。以穀胜故。名为穀牙。诸识亦尔。随所依处。得差别名。不以缘故。若说色识。则容生疑。为是眼识。为是缘色意识。又根中有识。尘中无识。又于眼等中。生我痴心。又识所依处。是根非尘。又在自身数中名根非尘。又是人所用具名根非尘。又根是众生数非尘。又根不通利则识不明。若根清净。则识明了。又以诸根上中下故。识随差别。以此等缘故名为胜。又根是不共。一尘可得多人共有。又根与识。一业果报。尘不如是。又根是因。尘是缘。所以者何。以根异故识有差别。不以尘故。如种是因。地等是缘。随种异故。互有差别。因胜缘故。得名为根。汝言我弟子于微细事。如眼所见。是随俗语。世间人眼中说见。故言如眼所见。如佛说偈。明达近智。如舌知味。舌虽不知。不同瓢杓。意依于舌生舌识故。言舌知味。依眼生识名为眼见。故言佛弟子如眼所见。汝言以根取尘。以识分别是事。已答。根无知故。又汝等不说根思惟知我有差别相。是故诸根不能取尘。又汝等诸知不待根生。所以者何。大及我等。先根而生。又汝大等诸谛。无本性故。则应皆无。汝法本性。变为大等。本性法无。是事已说。是则无根。

根尘合离品第四十九

问曰。汝言识能知非根知。是事已成。今为根尘合故识生。为离故生耶。答曰。眼识不待到故知尘。所以者何。月等远物。亦可得见。月色不应离香而来。又假空与明故得见色。若眼到色。则间无空明。如眼篦触眼则不得见。当知眼识不到而知。耳识二种。或到故知。或不到而知。耳鸣以到故知。雷声则不到而知。余三识皆到根而知。所以者何。现见此三。根与尘和合故可得知。意根无色故。无到不到。问曰。汝言眼色不到而知。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眼中有光。是光能去见色。光是火物。眼从火生。火有光故。又若不到能见。何故不见一切色耶。以眼光去有所障碍。不遍到故。不见一切。又经中说。三事和合故名为触。若不到者。云何和合。又五根皆是有对。以尘中障碍故名有对。鼻香中。舌味中。身触中。眼色中。耳声中。若不到则无障碍。又现在五尘中知生。是故五识到故能知。若不到能知。亦应知过去未来色。而实不知。又众缘合故知生。是故眼光去与尘合。以光到色故名和合。声亦以到耳故闻。所以者何。人在远处小语则不闻。若声如色不到而知。小声亦应可闻。而实不闻。故知以到故闻。又声可远闻。若不到闻。则无远近。又声以壁障。则不可闻。若不到可闻。虽障亦应闻。又声远闻则不了。近闻则了。若不到而闻。则无差别。以到耳故。有是差别。故知音声到故可闻。又声顺风则了。逆风不然。故知到故可闻。又声可尽闻。若不到而闻。不应尽闻。如色不到而见故不尽见。故知声不同色。若不到可闻。则与色同。如色一分见。余亦待明故见。声亦应尔。而实不然。是故不到不闻。汝言耳等根尘不到而知。是事不然。声香味触。应来到根。若令根去。是事不然以耳等根无光明故但一。火大有光。是故不去。又声若厚浊物及水等障。耳亦得闻。若有光根。不能如是。故知耳根无光。又耳于闇中。亦能知尘。若有光根。闇则不知。又有光根。待方能知。能见一方。不能一时遍知诸方。如人东向则见东方色。不见余方。又说意能去。是故到尘能知。如经中说是心独行远逝。寝藏无形。又是心散行。如日光照。又是心常动。如鱼失水。又是心本随意行等。是故六尘皆到故知。答曰。汝言光到。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如人遥见杌树。疑谓是人。若光到者。何故生疑。又太近眼。则不得见。如眼着药篦则不能见。故光虽去。以太近故。亦不应见。又眼离明。则不能见。太近则明坏。又若光到彼。何故见麁不能细辩。又见色中有方差别。谓东西方色。亦有远近差别。若眼到故知。则无差别。所以者何。香味触中。无是差别。是故眼光不到而知。又眼光若先见已。复何用去。若先不见。去何所趣。又近色远色。一时俱见去。法不尔。是故眼光不去。又若眼光去。中道应见诸色。而实不见。故知不去。又光去者。光则离身。不名为根。如指断离身则无身觉。又不见有眼。能舍自依。以无比类。则为非因。又此眼光无能见者。则为是无。问曰。有此眼光。以日光明映故不见。如日光中众星不现。答曰。若尔夜则应见。问曰。色法要假外明。乃可得见。夜无外明。所以不见。答曰。若此光昼夜俱不可得。是则竟无可见。问曰。猫狸鼠等。诸夜行虫。眼光可见。答曰。是可见色住猫等眼中。如萤火虫明色在身。非是光也。又如夜行虫闇中能见。人不能见。然则但彼有光。余物则无。法自应尔。又汝言若不到能见。应见一切色者。若色在知境。是则可见。如经中说若眼不坏。色在知境。如是则见。问曰。云何名在知境。答曰。随色与眼合时。名在知境。问曰。若眼不到。有何合时。答曰。是事亦同如汝眼去到色。或有能见。或不能见。如眼到日能见日轮。而不见日业。我亦如是。眼虽不去。若色在知境。是则能见。若不在知境。则不能见。问曰。眼光远去。以势极故。不见日业。答曰。若以势极故。不见细业者。日轮量麁。何故不见。是事不然。又若光到彼能见者。何故见远日轮。而不见巴连弗等近国邑耶。若汝意谓巴连弗等。不在知境。故不见者。我眼不到。亦以色不在知境。故不能见。问曰。已知诸色在知境故可见。今云何可见。云何不可见。答曰。世障故不见。如过去未来色。映胜故不见。如日光明蔽诸星宿及珠火明等。不显故不见。如夜中火可见。余不可见。地胜故不见。如以初禅眼不见二禅色。闇障故不见。如闇中瓶。神力故不见。如鬼等身。厚浊障故不见。如山外色。远故不见。如余世界。太近故不见。如自眼睫。次未至故不见。如光中尘可见。光外则不见。细故不见。如树杌似人不可分别。多相似故不见。如一粒米投大聚中。又如一乌入乌群中。与上相违。名在知境。问曰。云何名眼坏。答曰。风热冷等。众病所坏。若风坏眼。则见青黑转旋等色。若热坏眼。则见黄赤火焰等色。若冷坏眼。则多见白池水等色。若劳坏眼。则见树木动摇等色。疲倦坏眼。则见色不了。偏按一眼。则见二月。鬼等所着。则见怪异。罪业力故。则见恶色。福业力故。见净妙色。热气坏眼。则见焰等色。又众生得眼不成就故。见不具足。又眼生肤翳。蔽故不见。若眼根坏故不见。是名眼坏。与上相违。名为不坏。耳等诸根。亦应随义分别。问曰。已知五尘在知境故可知。法尘云何名不在知境。答曰。上地故不知。如初禅心不知二禅已上法。根胜故不知。如钝根心不知利根心中法。人胜故不知。如须陀洹不知斯陀含心中法。力差别故不知。如有意识于此法无力。以是意识不知此法。如摄心意识所知法。乱心意识所不能知。如辟支佛意力所知法。声闻意力所不能知。佛意力所知法。声闻辟支佛意力所不能知。如上品法下品意识所不能知。又细微法尘不可得知。如阿毗昙中说。何等心可念。谓了了者。先所经用者可念。非不经用者。如生死人。先所用法能念。未用则不念。圣人若经用。若不经用。圣智力故。皆悉能知。又胜尘故知。如用色界心知欲界法。又倒障故不知。如身见心缘五阴不见无我。无常苦亦如是。又力障故不知。如钝根人利根障故。令心不知。与上相违。名在知境。问曰。云何名意坏。答曰。狂颠鬼着憍逸失心。或酒醉。或药迷闷乱心。或有贪恚等烦恼炽盛。放逸坏心。如述婆伽捕鱼师等。或那若婆病。能破坏心。又老病死。亦能坏心。若心在善法。若不隐没无记法中。是名不坏。如是等因缘故。虽有诸尘。而不能知。是故汝言若不到能见。何故不见一切色者。是事不然。又汝言三事和合故名触者。随根知尘时。则名为触。不必相到。所以者何。意根亦说三事和合。是中不以相到故名为触。又汝言以相到故名有对者。是事不然。以说非对相故。又汝言现在知生者。第六识亦有但知现在。如他心智。又汝言众缘合故知生者。第六意根中已答。谓随所知时。名为和合。又因意缘法。意识生。此言则空。以不到故。又以决定故。名和合。眼识但依眼不依余。亦不无依。但缘色不缘余。亦非无缘。乃至意识亦如是。

◎闻声品第五十

汝言人在远处小语则不闻。故知声到耳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如汝言人在远处语。从声有声。相续转微。更不复生。是故不闻。我亦如是。耳虽不到。声小故不闻。又如汝眼光虽去。但见日轮。不见日业。我亦如是。耳虽不到。声麁故可闻。细则不闻。又汝言眼光虽远去。不能至百千万由旬。虽能彻见水精等障。壁等障则不见。能见日轮。而不见日业。我耳亦如是。声虽不到。麁故能闻。而不能细辩。又汝言顺风则了。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则无有人能逆风闻。如香逆风则不可闻。声亦应尔。逆风不应少闻。而实可闻。是故知声不到而闻。若声可少闻。以风障故。又声不可如香为风所吹。何用分别逆顺风耶。又汝言声可尽闻。故知来到不同色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声法应尽闻。色法不尔。万物皆有同相异相。是可知尘故同。知尽不尽故异。不以到不到故异。又铃声于铃中可闻。何以知之。如人欲听铃音。则以耳就铃。又声是求那。是故不去。以诸求那无作业故。问曰。从声相续生声求那。如水中波。名为声去。答曰。是声与波。何以相喻。水相鼓扇。则有波生。今声中更有何声。能生异声。若汝意谓声能生异声者。何故不即于本处生。不余处生。水水相击故有波生。若说言人是声造耳即应是说者。而实不可。是故知声不说而去。又若铃声转相续生。而铃非无声。若声如波相续生者。先水无波。如是从铃有声。铃应无声。而实不然。故知声在铃中。又捉铃则声止故。知声常依铃。若声依铃亦离铃者。捉铃时依铃声应灭。离铃声应在。又现语言中。无有如铃相续生者。又声中有方差别。谓东西方声。亦有近声远声。若声到耳。则无是差别。又若声来者。则天耳无用。所以者何。百千世界声。云何能来。又如射声。能中声处。若声到耳。应自射耳。若不尔者。不名射声。又若远近声。可俱得闻。又声念念灭故不生异声不见念念灭法。能有所生。是故声不生异声。如念念灭业不生异业。声亦如是。念念灭故。不生异声。若声生异声。业亦应生异业。然则业不生业。此言则坏。又汝法中。声与异声相违。名不同处。若声与异声同处。则不各相违。若不同处。则前声灭已。后声自生。是故声不生异声。又声是一法。云何能生异声。不见一物有能生者。问曰。如合是一能生成物。声亦如是。虽是一法。能生异声。答曰。汝见合法是一能有所生。声亦然者色亦为一。应生异色。香味触亦如是。然则陀罗骠或有五性三性二性。又同业故。声与业同相。如说虽声求那灭与业同。如以指弹刀刀动名业。即亦有声动不离刀。声亦如是。以手捉刀。则声动俱止。故知业不生异业。声亦不应更生异声。如汝分别。从初业势。更生后业。如是亦应从初声生势。从势生后诸业。是中无有异。因业能生势。而声不能。又业灭故。不名因陀罗骠。所以者何。先业灭已。后陀罗骠生。声亦如是。先声灭已。后声自生。后声不应有因。若汝犹谓前声生异声者。则声不名念念灭。所以者何。是声生时。是第一念。生异声时。是第二念。异声生已。是第三念。前声灭时。是第四念。故非念念灭也。又声云何与异声相违。为如毒与毒药相违。药与病相违耶。若不尔。则铃不应有二声。若一念中。铃有二声。则千念中。亦应有二声。又如无求那陀罗骠与火合故生求那灭本黑色更生赤色。声亦如是。前声灭已。异声更生。若不尔。应一念中铃有二声。而实无二。是故不然。又若从声生异声者。则不随因。而实从铃生声。则是随因。又此异声。应作铃声。又此异声。终不应断。无断因故。问曰。从是初声。转生微声。是故有断。答曰。何故转生微声。随打势着随着。有初声。第二声分等。亦随着差别故有。以无打因故。着势则折。着势折故。声则转微。又若因声生异声者。亦应因色生水镜中色。如是水月镜像。即名为色。然则卫世师经。一切皆坏。又汝等说从离生声。是事亦无。所以者何。不从手离生声。合故有声。以刀竹等诸分相着。离时相掁。是故有声。又我等不说从合生声。所以者何。指与空合。则不生声。若指不相掁。亦不生声。是故不从合生。但四大若合若离。则有声生。如诸大业常在。诸大不舍而去。

闻香品第五十一

问曰。汝言香至鼻闻。是亦不然。所以者何。如声可远闻。香在远处。亦可得闻。汝意若谓从是香物相续生香因。声相续中。已说其过。答曰。香云何可闻。问曰。微华分去。香亦依去。答曰。不然。若华分去。华分是色。应当可见。而实不见。故知不去。问曰。是华分色微故不见。答曰。香亦细微。不应得闻。问曰。香势大故可闻。如羹中兴渠虽不见色但闻其香。答曰。今现见随华分色。亦闻其香细分中色。何故不见。又若烧华其香更增。色但有灭。故香非华分。又若香是华分。亦应少闻。而实不然。又若华分去。华应损减。而实不减。何以知之。如一斤郁金常有香去而常一斤。问曰。所损微故。不可得知。如水瓶中去一渧水不觉其减。答曰若常损者。华尚应无。况不觉减。又若华常减。则不可见闻。以常减故。念念生灭。念念灭故。应生异陀罗骠。况不更生异求那耶。而实是华可得见闻。故知华分不去。问曰。若但香去。香亦应尽。以常损故。又香无分故。便应都尽。答曰。我等不使华分随风。亦不令风吹华香去。但因华香中。更生异香。因此香风。复生香风。来至鼻闻故无斯咎。何以知之。如闻麻中香非华分香。以华熏故。若是华分。何能熏麻。故知此香不在华分。又此华香。若摩若搦。若着热中。其香则灭。若在麻中。则不可灭。又此华香。但在油中。不在滓中。故非华分。又此香。久在麻中。华中不尔。故非华分。问曰。若非华分。是何物香。答曰。是名麻香。因华而生。不得离麻。如是因华香风。更生异香。是事已明。复次或有热风冷风可觉。是中水火色不可见。当知风中更生异触。非吹水火分去。若风中热触属火。冷触属水。则不冷不热触。应当属地。如水火色。不可得者。地色亦应细故不可得。若尔风则无触。是即为过。他人亦可得说如风与水火合故。有冷热触。如是风与地合故。有不冷不热触。是中无有决定因缘。水分火分。得随风去。而地分不去。如汝经中有触。触身而非地水火。故知风是不可见相。以此言故三触于风或客非客。所以者何。是三种触。若非见相则是风。有汝意若谓见水火中有冷热触故。非是风分。如是见地中有不冷不热触故。亦不应是风分。若先别有风触不与地合。应言是触属风。而初不见。云何当知不冷不热但是风触非地分耶。又我等亦说色香味触但是地物非水等有。汝意若谓见水等中有色等者。与地合故。于水等中。见非水等有。如水中热相。是中无决定因。水与火合故。有热相与地合故。无色等相。初不曾见别有水等不与地合。若曾见者。可言是色属水非是地有。亦应如是分别水等。问曰。何故风中得生异香。而不能生异色味触。答曰。风法应尔。法有种种不可思议。余物得生异色味触。如华熏麻生辛苦味。乳浸阿摩勒。即为甘果。燕支熏摩头楼伽子种生赤叶。青杂雌黄。则成绿色。青赤色合。变为紫色。如是等。于异物中。生异色味。问曰。汝说风中更生异香。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如无风室中得闻远香。又香可逆风闻。如波梨质多天树。故知风中不生异香。但应因香更生异香。答曰。缘有二种香。若风中则更生香风。若无风则因香生香。斯有何咎。汝先言香可远闻故应不到。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不同色故。若不至而闻。则与色同。不到而闻。又远覩香烟。则不得闻。到时乃闻。故知不到不闻。又无天鼻故。故知到闻。若不到而闻。应有天鼻如天眼耳。

觉触品第五十二

问曰。触亦应不到可知。所以者何。日触远住故。答曰。日触云何可知。问曰。火分从日边来到身乃知。答曰。若从日有火分来。日没时火分应在。而实不在。故知不来。问曰。日虽没而热犹在。以触故知。答曰。若尔火则无色。汝经中无无色火。是即为过。问曰。是中有细微色。答曰。火色多而触少。如见灯色。未觉其触。问曰。触定到乃知耶。答曰。定到故知。所以者何。如因香风中有异香生。如是因日更有火生问曰。日没火色何故不见。答曰。或有火但触无色。如日没热。如热病人火依于身。如温室中火灭余热汤中火等。皆有触无色。是故火或有色无色。应当信受。

意品第五十三

汝言意行。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意念念生灭。如风如业。念念灭法。则无去相。又意去者。若知已去。不知已去。二俱不然。若先知已。复何用去。若不知已。去为何所趣。又若心在眼。云何复得到耳。若心生念。我当到耳则为念耳。若欲闻声。即是念声。若心在眼。不得生念。余根亦尔。故意不去。又若人先见城国邑等。今随本念。不知现在。故意不去。又若法去者。应先近后远。而今远近俱念。故知不去。又若法去者。中道应知诸尘。如人行道中知色等物。而意不尔。又如心能知无谓过去未来兔角龟毛蛇足风色赤盐香等。亦知俱不到故。故知不去。又若心到缘。则不应有无知疑知邪知。而实有之。故知不到。又心缘泥洹。若心到者。则以有为。到无为中。是则不然。还出无为。入有为中。是亦不然。又若生心。有后世。心即到后世。此身应死。不得复还。是故不去。又心念未来。即到未来。不可以现在法为未来也。又心念过去。即在过去。不应以去来法为现在也。故知不去。又从欲心面生异色。恚等亦尔。若心到异处。色不应异。故知不去。又心在缘中。名之为受。是受三种。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若心到异处。此则无受。故知不去。又心依于身。如经中说。心依名色。故不离身到余处去。又身合识。故名为身。若心在异处。身则无识。缘与识合。便名有识。是故不去。问曰。梦中心至余方。答曰。不然。如梦中所作失不净等。是皆在身心颠倒故。谓在余方。而实不去。又梦中所为皆是虚妄。如人梦饮竟不除渴。又梦行欲等。不名为堕。故知梦中意亦不去。又心但在曾所见闻觉知法中。不行异法。若去到者。亦应知异法。问曰。神使意去能到余方。答曰。是事后破神品中。当广分别。故意不去。

成实论卷第四

 

上篇:成实论

下篇:四谛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集部目录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七佛赞呗伽他

七佛赞呗伽他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大师三...

菩提心观释

菩提心观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

金刚针论

金刚针论 法称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

如实论

如实论反质难品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反质难品中无道...

菩萨戒本经笺要

菩萨戒本经笺要 慈氏菩萨说 北凉天竺三藏 昙无谶第二...

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 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 总序宗要。开为二门...

分别善恶报应经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

最无比经

最无比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施灯功德经

佛说施灯功德经...

佛说八部佛名经

佛说八部佛名经 元魏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闻如是...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

诫初心学人文

诫初心学人文 夫初心之人。须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

【注音版】佛说无垢贤女经

佛说无垢贤女经...

送终的方式和禁忌

每个人都有死亡一天,怎么去处理死亡是个大问题。奉行...

懂得低头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

通过念经来调伏心性

调伏的涵义很多,调伏你刚强的性格,要柔和圆融。不是...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无知和愚痴的杀生者

杀生者总以为被杀者是无知的、可欺的。诚不知,是自己...

《善生经》为现代人提供的保富法

追求财富是世人普遍的希望和目标。然而,世间的富人,...

彰显佛的果德

我们今天讲这个缘起门里边的第三个因缘,叫做显现他的...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业、追求更大的荣誉、赚更多的钱,每个人都...

6字家规孕育出中华最显赫的家族

富不过三代是许多人家面临的尴尬。但让人震撼的是,一...

闭关念佛截住妄念流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 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真正的人情味

我们常用人情味这三个字,却有许多时候把人情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