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六

 琉璃光与佛论生不生义 辨四相常无常义 出往生不动国义 辩涅槃本有举闇中井及七宝等譬 显五种因义谓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长因远因辨六度有得名波罗蜜有不得义

德王品之第二

尔时琉璃光菩萨(至)修敬已毕却坐一面。

桉。僧亮曰。前说此土秽恶者。盖戒行人之常辞。

尔时世尊问彼菩萨善男子汝为至来为不至来。

桉。僧亮曰。上说彼土清净众。欣其来致问。以遣着也。僧宗曰。不异净名昔与文殊。因去来以辨无常也。宝亮曰。假名道中。有彼此去来也。

琉璃光菩萨言世尊(至)若是无常亦无有来。

桉。僧亮曰。诸法生灭。不相知也。至则此生。不至则彼灭。生灭理隔。并无来也。宝亮曰。假名相续道中有来有至。实法则无。

若人见有众生性者(至)常乐我净则无去来。

桉。僧亮曰。已说诸法。无去无来。今明见去来者。是颠倒也。宝亮曰。寄斥此中时众勿取相憍慢。见有去来。而听法也。

世尊且置斯事欲有所问唯垂哀愍少见听许。

桉。僧亮曰。自彼之此。正欲问所不知。非欲陈已所知略酬既竟。故云且置也。

佛言善男子随意所问(至)是故应当专心听受。

桉。僧亮曰。有三意。一往许问。第二叹法难值。第三诫其听法之难也。

时琉璃光菩萨摩诃萨(至)大涅槃经闻所不闻。

桉。道生曰。虽复无据会亦同涂。是以远来致斯请也。僧亮曰。既蒙许旨。即谘所问也。僧宗曰。问与德王同也。但举其初问。余后不复列也。

尔时如来赞言善哉善哉(至)是则名为闻所不闻。

桉。僧亮曰。彼来诸人。或有不及。是以致诫也。恐时来会者。生高下之心。是以寄言大士。乃密诫余人也。宝亮曰。能如是解。亦即是闻不闻也。

善男子有不闻闻有不闻不闻有闻不闻有闻闻。

桉。道生曰。佛说而彼听。即显闻矣。更与四句。以尽其美也。僧亮曰。答前有应定有之难也。谓有为之法。虽有而修道。则无不修。则有何得难言有必定有也。答初难已。五难自释也。僧宗曰。此四句。二句浑法。二句定理。有浑有定。岂可一句执定耶。有不闻闻者。若声未生之时。为不闻。众缘会在于现。是则名为向不闻法今得闻也。理亦如是。虽不可闻。非不假诠以入理。岂可定说耶。有不闻不闻者。此一句还定理也。有闻不闻者。复是浑句也。前难意欲使定是闻者。不可为不闻故。此云闻不闻也。谓已闻之声。谢在过去者。不可重闻矣。有闻闻者。还定声教是可闻也。谓前声亦生耳识。后声亦生耳闻也。宝亮曰。正答问也。此四句并置涅槃之上。初不闻闻者。不闻谓涅槃也。未有机感。所以名为不闻。今日缘发则闻。故云本所不闻今得闻也。有不闻不闻者。此不闻与前不闻。言同而旨异。前举涅槃体不可闻。此举众生无感机故。不闻斯理也。又一解。前不闻法身灭。闻与不闻但闻。众生惑故见耳。是则虽闻即不闻也。有闻不闻者。众生有缘惑故一往得闻。若更不进德。后不复重闻。故言闻不闻也。有闻闻者。初有惑故得闻。后更进德。则有重闻之义也。智秀曰。此通遣诸难也。体绝名相。非是可闻之法。藉缘具故。得闻其名。谓不闻者闻也。不闻者。涅槃之理。于无德者。无能闻之缘也。闻不闻者。声是闻法。一谢之后。不可重闻也。闻闻者。可闻之法从缘。而前念后念皆可闻。

善男子如不生生(至)不至不至至不至至至。

桉。僧亮曰。生义易了。故举以譬闻也。至不至亦如是也。

世尊云何不生生善男子(至)初出胎时是名不生生。

桉。僧亮曰。有为是世谛也僧宗曰。五阴为因。行人为果。因果相成。为安住也。宝亮曰。未出胎为不生。出胎为生故言不生者生。

云何不生不生善男子(至)是名不生不生。

桉。僧亮曰。内法有为中。无不生者。言涅槃也。僧宗曰。始终求其生相。永不可得。

云何生不生善男子世谛死时是名生不生。

桉。僧亮曰。死时者最后念也。后念是生。生是生过。是则非生也。宝亮曰。本有今无。故言生者不生也。

云何生生善男子(至)念念生故是名生生。

桉。僧亮曰。前念后念。相续不断也。宝亮曰生生不断凡夫相也。

四住菩萨名生不生何以故生自在故是名内法。

桉。僧亮曰。三住见谛结尽。四住欲界思惟结尽。于欲界生。虽生不生。以生自在故也。僧宗曰。愿力故生。非向生生者。宝亮曰。四住断见谛烦恼尽。故生是现生。非实业生也。

云何外法未生生未生未生生未生生生。

桉。僧亮曰。所以前言不。而此言未者。以内有涅槃可得言不。外无涅槃。故云未也。宝亮曰。义类前也。唯未生未生。应云不生生生为便也。

善男子譬如种子未生芽时(至)是名外法生生。

桉。僧亮曰。已增长最后身。是名牙生过是则非也牙是未生。如牙增长者。牙生未增。是名生生者也。

琉璃光菩萨摩诃萨(至)为是常耶是无常乎。

桉。僧亮曰。已说世谛。生是假生。但外计四相。谓生是实法。今破其横计。使假生之义立。是故问也。有六句问也。僧宗曰。更设六难。犹成前六难也。如来向以四句解释。初句问不闻难。借生以况闻。今移闻难生者。若于生义有滞。则闻义亦壅也。若于生义通释。则闻旨亦释。此有三闻相对为六。前难生相。不能生法。既不生法。则法不可生。犹执定成前意也。中二难为自他难也。后二有无难也。寻此难相承蹑之。意由佛向解未生法。是无而见在假因缘故生。当知理不闻。假言故闻。琉离光承前言致难。今先难生体也。生若是常者。先张二闻也。言生相若常有漏。不应有生也。何以然耶。生既是常。法体无常。二理天乖。既云天乖。何体以常乃至无常之法耶。欲使有漏不从相生也。宝亮曰。上来既明生生等四句。于执相者。谓言有漏法外。别有一生相。来生有漏法起故。琉璃光今者作难。今佛会通。若论理而言正是法起时名生法。无时名灭。无别有生相。来生法。其难意既尔。下据事来作三关难。一难开两关。便成六重。就一关中。先定后结难。定初关。言有漏法若有生者。为是常故。能生是无常。故能生下。即结难言。生若是常有漏之法。则无有生。若别有一生相。是常而生法者。则所生之法。则无有生。若生若别有一生相。是常而生法者。则所生之法。亦应从生相皆常也。而今现见有漏法。念念无常。得如此法。不为无常生相之所生。则有漏之法无生相。是以言有漏之法。则无有生也。智秀曰。初二句作常无常难。欲使常则寂然不动。无功用力故。岂能生法耶。无常则体不自立。力不及。法亦不能生他也。次二句作自生生他难。初明生之为法理不自生也。若生他为生。无漏涅槃。不即是生相。便是于生为他。何故不能生此他耶。而必不能。故知生相生他为生。义则不然。次复二句就本有本无为难。若生已有之法。则不假更生。若生无法使有则应能使虚空成有也。

生若是常有漏之法则无有生。

桉。道生曰。横起故有生。生若常者。则不得生于有漏。有漏无生。何由起耶。僧亮曰。第一句以本无今有为生也。若有漏无生。则非有漏。有漏横起是名为生。无漏不横。故非生也。无常之性。生时即灭即灭之生。不能生物。则有漏无生。无生即常。亦非有漏也。宝亮曰。若法不为生相所生。则有漏之法。无生相。若无生相。则非有漏。

生若无常则有漏是常。

桉。道生曰。虽得生有漏。而无常在。生不在有漏。故有漏常也。僧亮曰。第二句也。宝亮曰。若不为三相所相。则有漏之法。理应是常也。

世尊若生能自生生无自性。

桉。这生曰。若变成所生。则无复自性也。僧亮曰第三句生无自性者。自生则一体有二也。一谓能生。二谓受生。受则非能。能则非受。失其性也。宝亮曰。亦应先定难也。应云为是自性。能生于法。为是因缘。故能生耶。今阙此定也。

若能生他以何因缘不生无漏。

桉。道生曰。第四句也。无漏于有漏为他。若有生他之能。亦应有能。生无漏之能也。僧宗曰。十地无漏。非不发始从缘。当不据此为言也。乃是神明妙体者耳。此妙体绝于有无。不从因生。岂非知善耶。

世尊若未生时有生者云何于今乃名为生。

桉。道生曰。早应名生。今何脱耶。僧亮曰。第五句也若未生时有法。有法则名为生。云何于今乃名为生耶。僧宗曰。此难使法不从生相生也。宝亮曰。亦应先定也。此初关谓。若先已得生名者。何故后时方名生耶。

若未生时无生者何故不说虚空为生。

桉。道生曰。虚空亦本无也。僧亮曰。第六句也未生是无法。虚空亦是无。若生于无者。何故不说虚空为生耶。宝亮曰。若有为法。本傍无相及力者。彼起此亦起。彼灭此亦灭正得俱时而已。云何能生于法。若俱无相及力者而得生有为法。何故不说虚空为生耶。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不生生不可说。

桉。道生曰。答第六句也。僧亮曰。先答第六句也。生是假名。不可定说也。不生是无而生能生无。亦不可定说也。僧宗曰。先答第六难也。不生即虚空。欲令虚空生者。不可说也。宝亮曰。后关七种章门。下自次第释也。初六句。悉作不定答。后一句明因缘故得生也。不生生不可说者。第一句明无定不生性。亦无定生性。云何可定说耶。

生生亦不可说。

桉。道生曰。答第五句也。僧亮曰。第五句也。生是已有。已有更生。亦不可定说也。僧宗曰。次答第五难。不可说生已生之法。则有重生之过也。宝亮曰。亦无一定生之性。故不可说也。

生不生亦不可说。

桉。道生曰。对明第六门也。僧亮曰。上二句说生法有无也。此说生相能生有无也。不生是无而生能生无。故不可定也。僧宗曰。人情展转生疑。若无已生故来生者。便是生于不可生者耶。今言亦不可如此说也。宝亮曰。亦无定生定不生之性。故不可说。

不生不生亦不可说。

桉。道生曰。对明第五问。僧亮曰。若不生死者。亦不可定也。僧宗曰。逆取其意也。惑者复谓若如上答。便是可生者自生。不可生者自不生。今言亦不可作此说也。宝亮曰。亦无定不生。定不生故。言以修道故不可定。

生亦不可说。

桉。道生曰。复有生不生。今离之。亦不可也。僧亮曰。离法之外。别有生相者。亦不可定说也。僧宗曰。不复遣惑。此别遣生体耳。借生遣不生。岂有生之可得耶。宝亮曰。前四句。遣一执。不可谓有定性。今第五第六两句。直遣生相。不可谓离法之外。别有一生相者也。

不生亦不可说。

桉。道生曰。前已离生。今离不生也。僧亮曰。若法无生相。亦不可定说也。此六句。通答后二句也。僧宗曰。生本对不生。生既不可得。岂有不生而可得耶。宝亮曰。亦不可定说法外。若无别生之相。便使法体。不复得生也。

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桉。僧宗曰。因缘谓与他为他。因虽不自生。而有生他之义。答第四第三问也。生是生他。不生无漏。后更别答也。僧宗曰。遣之稍精。转入第一义谛时。情迷闷故。说有因缘也。宝亮曰。上六句明不定。此第七句。明缘合故生。不合则不生也。

云何不生生不可说(至)何以故以其生故。

桉。道生曰。释答二问七句也。既云不生。而言其生。是则不生为生也。僧亮曰。生名起。不生则无起。若名为生者。是则起。无起为起。何可说耶。僧宗曰。重释所以也。云何一向都无。而忽然得生。故知有可生之理也。宝亮曰。不生者。今生云何定说。生者。生耶。不生者定不生耶。

云何生生不可说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亦不可说。

桉。道生曰。生若先生。今则不应复生也。僧亮曰。生生故生者。先定生生之名。谓以生生故。生生也。生故不生者。故前生也。不生后生也。以前生生故。后生不生也。僧宗曰。难者。欲使已有法。在未来及在时生也。今言生故不生者。未来不生也。生生故生者。现在有生也宝亮曰。生生故生者。此一句先立位也。凡夫生生相续。故名作生。亦无一定性也。下云生故不生者。形得故得名。何处有一定生之性也。

云何生不生不可说(至)生不自生故不可说。

桉。僧亮曰。生即名为生者。先定生名也。生生不自生者。必生可生法。不生不生法也。僧宗曰。未生之无。不同菟角。故云生即名为生也。宝亮曰。正以因缘和合。便名为生。因缘不会。便名不生。

云何不生不生不可说(至)何以故以修道得故。

桉。僧亮曰。涅槃不生。故不可说者。以可学得。故名生也。僧宗曰。不生之法不过涅槃。尚以修道故得。岂谓不生都不生耶。宝亮曰。万善具则得涅槃。岂可定说耶。

云何生亦不可说以生无故。

桉。僧亮曰。果法虽有。而生无也。僧宗曰。上四句答难。遣执已毕。今直遣生体也。宝亮曰。偏遣生相也。

云何不生不可说以有得故。

桉。僧亮曰。有得即有作。有作即是生也。僧宗曰。若必有不生可说。则永无生也。宝亮曰。有为则生。云何定说耶。

云何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至)以是义故亦可得说。

桉。僧亮曰。为生作因者。无明至有。是十法为生作因。是生他不自生之义也。僧宗曰。世谛道中。为生作因也。宝亮曰。若前十因谢。次生法起。即名作生。故得说为生。

善男子汝今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大众钝故。

桉。僧亮曰。甚深空定者。求法定相。则空是深也。僧宗曰。遮其前意。故言莫入空定也。宝亮曰。上来所说。寄有以谈理。更试之言莫谓据此而说。

善男子有为之法生亦是常以无常生亦无常。

桉。道生曰。答常无常问也。有为相续而常。故云生亦常也。僧亮曰。答初二句也。有为之称也。论其生灭有为之法。从而起生也。相续故住也。变故异也。减故坏也。四相一时现在法起是有应常以起时。有住以生续减为住无常故生无常也。僧宗曰。非一向常。亦一向无常。以常无常故。得生法耳。生生相续。故言常也。宝亮曰。法外无别生相。但当生分其位不改。亦得言常。以住来隔故。便名无常也。四相当分位。义皆然也。

住亦是常以生生故住亦无常。

桉。僧亮曰。住亦是有。有亦应常。以先后二生故。住亦无常也。僧宗曰。此住为生来。生其体故。不得恒住。所以无常也。

异亦是常以法无常异亦无常。

桉。僧亮曰。以变法名异。法无常故。异亦应尔也。僧宗曰。亦应类前句云。异亦是常。以坏无常。异亦无常也。此互其文耳。今举法者。尔所生能生。同是有为也。又其前云。生若无常。则有漏是常。就言中相关。故此一句。明法亦是无常也。

坏亦是常以本无今有故(至)能断灭故故名无常。

桉。僧亮曰。法在终灭。始终体满。得受有名。此之有者。本无今有。故无常也。僧宗曰。本无今有之性。其义不常。以是坏故。坏亦无常也。

善男子有漏之法未生之时(至)父母和合则便有生。

桉。僧亮曰。未生时。已有生性者。作恶是横。必招横果。未生之已有生理。善性不横。不招横果。无漏无生理也。答上无漏不生句也。僧宗曰。上言何以不生灭谛无漏。今明灭谛不可为相所生。乃可了因所感耳。宝亮曰。通释第三句以下四句难也。

尔时琉离光菩萨(至)复欲谘禀唯垂听许。

桉。僧亮曰。领解并为无畏菩萨问也。

尔时世尊告无畏菩萨(至)利智捷疾闻则能解。

桉。宝亮曰。问有二意。一问何业生净国。二问彼诸菩萨何业。而得是大威德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至)诸佛秘密藏则生不动国。

桉。僧亮曰。满月世尊。所以不于彼答者。事现于此八万四千。一闻而悟。云问不持释。而自解也。彼土菩萨。愧其愚钝。必愿生净国琉璃光所以问也。宝亮曰。凡二十一行偈。明修十善离十恶。故生彼国。先答第一问。

尔时无畏菩萨摩诃萨(至)所造业缘得生彼国。

桉。僧亮曰。领解。

是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紧那罗摩睺罗伽等。

桉。僧亮曰。自既未悟。因请法之次。为众重请也。僧宗曰。无畏更申德王之问。以请答也。宝亮曰。所以请佛答德王前至不至等问者。即是遣无畏后问也。义现于下也。

尔时世尊即告光明遍照(至)何因缘故未至不至。

桉。宝亮曰。下文次第释也。

善男子夫不至者是大涅槃(至)烦恼因缘故名至至。

桉。僧亮曰。钝根之流。才非一往。重须解释也。上以到不到。譬闻不闻。今先释譬也。

善男子闻所不闻亦复如是(至)以是义故名不闻闻。

桉。僧亮曰。既以释譬。还合闻等四句也。此四于六难中。答初难。兼答第二第三第四难也。不闻闻者。释第二难。因涅槃经闻所不闻。释第三第四难。名字可闻。释第五第六难。非有为故。至不说故。三法非音声。不可闻。般若绝众相。不可有无说也。法身无定形。不可以天人见也。故涅槃不可说也。得闻名故者。虽复身智无定称。四名不可说异。常乐之名可闻也。宝亮曰。释义既竟。所以复举闻闻等句。以结之者。为与后说之本。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云何说言常乐我净。

桉。僧亮曰。第一难。若断烦恼得者。则应无常也。僧宗曰。乘声有此难也。凡有六难。此第一举本无今有为徵也。宝亮曰。若是本无而今有者。云得得称常耶。

复次世尊凡因庄严(至)成就涅槃因缘故名无常。

桉。僧亮曰。第二难。因庄严得者。亦是无常也。宝亮曰。凡世间因庄严而成。若使涅槃亦因万行以庄严者。云何而得称常也。

复次世尊有名无常(至)以是义故名为无常。

桉。僧亮曰。第三难。若是可得者。则是无常也。宝亮曰。凡有法者皆是无常。佛昔云。三乘圣人。若有涅槃。以此义故。应是无常也。

复次世尊可见之法(至)则得断除一切烦恼。

桉。僧亮曰。第四难。可见故。则无常也。宝亮曰。若见涅槃。而断烦恼者。不容是常也。

复次世尊譬如虚空(至)若不如是云何名常。

桉。僧亮曰。第五难。不共有故。则无常也。僧宗曰。既不平等。云何言常。宝亮曰。若是常者。应如虚空。而有得不得。故不应常也。

譬如有人恭敬供养(至)如其无者云何可说。

桉。僧亮曰。第六难。有名故无常也。僧宗曰。不免名故。故知无常。宝亮曰。若有常乐我净之异者。亦不得。称常也。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至)非本无今有是故为常。

桉。僧亮曰。答第一难。涅槃非本有者。涅槃以性灭为因。身智以相续灭为因。因非本无。果非本有也。有为因是无常。果亦无常。无为因常。果亦常也。诸佛所师法也。法常故。诸佛常也。僧宗曰。前有六难。今但答四。余后二难。麁故不答也。此答初难云。涅槃非本无今有也。宝亮曰。非本无今有者。所谓生死依如来藏也。故一家义云。神明是虑知之性。但于缘中迷。故起生死。若理缘解发。则伪灭真存。有万德之用者也。

善男子如闇室中井(至)不应说言本无今有。

桉。宝亮曰。无明覆故不见。非本无今有明矣。

善男子汝言因庄严故(至)以自庄严然后乃见。

桉。僧亮曰。答第二难也。无烦恼处。是真涅槃。此处寂灭。不可庄严。汝自庄严求耳。非庄严涅槃也。宝亮曰。除障故真显。判非惑尽之时方有真生也。

善男子譬如地下有八味水(至)则便得之涅槃亦尔。

桉。僧亮曰。答第三难也。宝亮曰。地下之水。人不知故。谓之为无。穿掘必见。岂谓始有。涅槃真体。修善了出。非生因所造。岂无常耶。

譬如盲人不见日月(至)先自有之非适今也。

桉。僧亮白。答四难也。宝亮曰。致涅槃之名。理有二途。一就二用立称。二就体相为字。此乃据体为论也。就真而辩用者。其万德亦常也。

善男子如人有罪系之囹圄(至)妻子眷属涅槃亦尔。

桉。僧亮曰。答第五难也。宝亮曰。第五一难。虽引三譬。今此一答。亦总释矣。如彼世人。若恭谨则常安。而行违则触网也。而父母常自本有。但众生生死颠倒。岂涅槃始有耶。

善男子汝言因缘故(至)乃得名为大涅槃因。

桉。僧亮曰。既已别答。更追释涅槃因。是了因非作因。故常也。宝亮曰。更举第二问重释也。向云非庄严所成。今云从了因而现。不从生因生也。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此是涅槃此是大涅槃。

桉。僧亮曰。修经见空。会通二谛。得成六度。此是檀。此是波罗蜜者。见第一义。则见世谛也。宝亮曰。德王因此解释。更作两问。一谓。云何六度。名波罗蜜。而有不得名者。二问云何涅槃。云何大涅槃也。

善男子云何是施非波罗蜜(至)如杂华经中广说。

桉。僧亮曰。于相中有檀非檀不说空也。乃不见施者受者也。宝亮曰。正答初问也。夫行门之体。必应忘怀。若见有行之可行。便成分别。是以菩萨。用心得所。故不见有能施所施。不见有行之可行。而能大施。修因取果。不乖中道。若如此者。即谓波罗蜜也。所以尔者。正由菩萨忘三达诸法虚假。不见有施者受者。一无性相。若无此空解。则不得称波罗蜜也。故经言。见有乞者。然后乃施。是而非波罗蜜也。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六

 

上篇:大般涅槃经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经义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大乘入楞伽经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一并序(〔宋、时〕) 东都沙门(宝臣...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 菩萨沙弥古吴 智旭 新疏 菩萨比丘...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一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入真言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

华严经骨目序 此经新本大唐证圣元年于阗实叉难陀译八...

佛说法印经

佛说法印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 比丘善导集记  依...

旧杂譬喻经

旧杂譬喻经卷上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一) 昔无数世...

佛说摩达国王经

佛说摩达国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诵经结诵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制译  归命大...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曹山大师语录序 本寂禅师之于洞山。盖泻瓶而已。自一...

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

断恶修善就能趋吉避凶

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

无常的四座大山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一天中午,波斯匿王...

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

问: 请法师详细开示: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

拍摄荤腥菜谱会涉及到间接杀生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修行净土法门并且吃长素。一个朋...

圣严法师: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

十念法费时短,而所得功德却无尽大

【原文】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

供养烧饼的女孩

佛陀僧团里,出家人必须每天出外托钵乞食,表示上乞佛...

人在三界,出离要紧

《法华经。警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