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戒淫断欲圣典汇编》

海涛法师  2011/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附录一:论书法语

《大智度论》节录

阎浮提人以三因缘,胜诸天及郁单曰人:一者、能断淫欲;二者、强识念力;三者、能精勤勇猛。

淫欲为诸结之本。佛言:‘宁以利刀割截身体,不与女人共会。’刀截虽苦不堕恶趣,淫欲因缘,于无量劫数受地狱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五欲中,触为第一,能系人心;如人堕在深泥,难可拯济,以是故,诸天方便,令菩萨远离淫欲。复次,若受余欲犹不失智慧,淫欲会时,身心慌迷,无所省觉,深著自没,以是故,诸天令菩萨离之。

若淫欲者,譬如胶漆,难可得离,所以者何?身受欲乐,淫欲根深,是故出家法中,淫戒在初,又亦为重。

菩萨观欲种种不净,放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

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则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则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烦恼忧怖与人,云何可近?

《十住毗婆沙论》节录

以七种淫欲名戒不净:

一者、虽断淫欲,而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

二者、以染心闻女人香,共语戏笑;

三者、以染心目共相视;

四者、虽有障碍,以染心闻女人音声;

五者、先共女人语笑,后虽相离忆念不舍;

六者、自限尔所时断淫欲,然后当作;

七者、期生天上,受天女乐及后身富乐,是故断淫欲,是名不净。离此七事,名戒清净。

离邪淫善行,有二种果报:一者、妻妇贞良;二者、不为外人所坏。

邪淫不善行,有二种果报:一者、得丑恶妻妇,又不贞良;二者、为他所坏。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节录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得多故;二者、相嫉妒;三者、多口舌;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诸经要集》节录

夫在家俗女,恚毒多过,佛说邪谄甚于男子;或假涂面首,雕饰姿庄;或绮罗花服,诳诱愚夫;或骄弄唇口,邪眄歌笑;或咨磋吟咏,胆视转变;或出胸露手,掩面藏头;或缓步徐行,摇身弄影;或开眼闭目,乍悲乍喜。幻惑愚夫,令心妄著,如是妖伪,卒难述尽,凡夫迷醉,皆为所惑。譬如奸贼种种多诈,亦如画瓶储粪诳人,亦如高罗群鸟落之,亦如密网众鱼投之,亦如闇盲者陷之,亦如飞蛾见火投之,亦如苍蝇贪乐臭尸。近则失国破家,触则如把毒蛇,外言如蜜,内心如鸠,家贫困苦皆由女人,出外丧身亦由女人,室家不和亦由女人,男女反逆亦由女人,兄弟离散亦由女人,宗亲疏索亦由女人,堕落恶道亦由女人,不生人天亦由女人,障善业道亦由女人,不入圣果亦由女人,如是过患,不可具论。众生如是,甚为可怖;常为欲火所烧,而不能离,致受殃苦,尔来不绝也!

书云仲尼称:‘难养小人与女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是以经言:‘妖冶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压,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为八大态。’是故女人,多诸妖媚,愿舍谄邪,以求正法,早得出家,自利利人。

蛇有三事害人:有见而害人,有触而害人,有啮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若见女人,心发欲相,灭人善法;若触女人,身犯中罪,灭人善法;若共交会,身犯重罪,灭人善法。复有七害:

一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为女人所害,害无数身。

二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报得无记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

三者、若为毒蛇所害,害五识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六识身。

四者、若为毒蛇所害,得入清众;若为女人所害,不与僧同。

五者、若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贤圣;若为女人所害,入三恶道。

六者、若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门果;若为女人所害,于八正道无所成益。

七者、若为毒蛇所害,人则慈念而救护之;若为女人所害,众共弃舍,无心喜乐。

以是因缘故,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而触女人。

《法苑珠林》节录

如佛说: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妇不睦常共斗诤;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爱喜;八者、种怨家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女,多人共一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

除己妻外,余之男女、鬼神、畜生可得行淫者,悉是邪行,虽是自妻不犯,然须避于非处。谓自妻非道(非交合之道)及得身(怀孕)已,亦须禁之,恐伤胎故;产(生子)三年内,亦须避慎,谓防乳竭。

《净心诫观法》节录

女人十恶者,具说难穷,今略言之,令生厌离:

一者、贪淫无量无厌。经云: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

二者、嫉妒心如毒蛇。家有妇类,悉生憎垢,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谄曲诈亲。凡见人时,未语先笑,口云忆念,心怀嫌恨。

四者、放逸。但念彩衣,装粉钗钏,修治面目,望他爱念。

五者、口多恶业,出言虚诳,实情难得,凡所论说,虚多实少。

六者、厌背夫主。

七者、一切女人多怀谄曲,实情难得。

八者、贪财不顾恩义。

九者、欲火烧心。

十者、女身臭恶,不净常流,春夏热时,虫血杂下。

是名女人十种恶业,能观、能远,名为净心。偈曰:

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

三途八难苦,女人为根本;

生死无数劫,贪爱为根本;

贤圣解脱乐,离欲为根本。

四蛇成身界,颠倒想为心;

脓血遍九窍,净想起贪淫;

顺情称快乐,不信堕刀林;

报生猪狗道,由前贪爱深。

一切女人性,少实多谄曲;

不念臭秽身,坐卧思食欲;

邪视他男子,情喜相逼触;

百千万亿劫,毕竟不满足。

附录二:大德语录

紫柏尊者

奇男子,须割爱,爱不割,则堕软暖魔网矣!

印光大师

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大家轮班助念佛号时,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欲生西方,万无有一也。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嗔恨心;欲情颠倒,生贪著心;羡人之有,生妒毒心;夺人之爱,生杀害心;种种恶业,从此而起,故曰:‘万恶淫为首。’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始截断病根。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独居时辗转一念,遂足丧其生而有余。

虚云老和尚

《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们的模范,全经著重说一‘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以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来果禅师

要知身为淫本,防淫如防火,防爱如防贼,火不防既成灰烬,贼不防悉为贼有。

无始劫来攀情扯爱,极恶深交,致使改头换面不知凡几,直到今天再随情欲转去,辜负佛祖父母师长,何脸见人?

宝静大师

古今多少英雄汉,谁不于此茫茫欲海中,为恩爱奴,作色情魔?所谓:‘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恩爱绸缪,旷劫相缠,无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实甚于猛兽横流,吾侪凡夫,应当猛省而讨斥之。

世无无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树由桃核而来,现在生死,由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山一念爱心而来,纳想为胎,流爱成种。

吾人来世如何,不必问他人,问自心便知。吾等现须看破一切,断去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于无量劫中为恩爱奴。

慈舟大师

杀我、盗我、骗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的,这个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别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双方犯戒,这个因果无有了期定规,要从此一刀两断,绝对不淫才好。

《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假如学佛法不划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脱死。望大家念念之间,念兹在兹,将生死斩断两戡,精进勇猛的修行。

广钦老和尚

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我们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双双对对。年轻出家众,爱情惜别之念较重,看到情侣时,若被环境所转,对他们生起羡慕之心,则是没有道心。若认为他们这样下去会堕落的,才是有道心。

爱情惜别,千万劫也是在轮回这些,也是为这些在轮回。

妙莲长老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肚千来,不错,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但为什么人会到妈妈肚子呢?因为有情欲,颠倒想,一有了颠倒想,霎时昏蒙就迳直投胎了。

什么是颠倒想呢?颠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从动淫念而来,也就是中阴身来投胎时有此欲念。因为有情有爱,有爱就进‘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个大苦趣呀!你想断绝苦,就要斩情断爱,千万不可再有颠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灭,那就决定要断淫欲,断淫欲才是走出世之道。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修行一定要出离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说到愿生西方,念佛的人谁不愿住生呢?可是这里头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愿有两种意义:一是欣求,要欢喜生西方;二是厌离,要厌离这个世界。要厌离它啊!什么情情爱爱的,那都是魔,杀你法身慧命的魔,你还当它是怎样的好,舍不得,说什么我们要白头偕老,长相厮守,死在一起。世间这一切不厌离,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厌离’,那生西方就决定成就了。

当有人拉你(你)作恶或找你(你)麻烦时,没有关系!只要念句‘阿弥陀佛’就没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对你(你)好,就情情爱爱的沉迷下去,我们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这一关,此关若不破,生死难了啊!

对于男女间的情爱,当用金刚利剑来斩,要斩情绝爱不可茧断丝连,只要有一丝情爱在,就会被束缚住。是谁缚你?是你(你)自己啊!

附录三:警世珠玑

◎鱼吞饵,蚕作茧,蛆逐粪,蛾扑火。得人断欲,须具智、勇。

◎德深情淡,孽重欲炽,爱桩未拔,情缆犹牢。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淫欲不断,万劫沉沦;念头方动,天怒地嗔。

◎男女之体,本是革囊,满盛恶露,只因薄皮所覆,瞒尽天下英雄。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

◎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

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饱后思昧,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陨命,而人多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淫欲乎。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贪欲之人,无有厌足,求于欲境,忧苦艰难。得已守护,缠缚倍增,死堕地狱,受大剧苦。求静虑者,常于如是色欲怨家,不应相念,况亲近之。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

刊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

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

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绳锯材断,

水滴石穿,学道者须要努索;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大火烧人,是犹可近;清风无形,是亦可捉;

蚖蛇含毒,犹亦可触;女人之心,不可得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邪淫极大损害人的福报

很多戒色文章都会讲到邪淫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手淫也...

忏云法师谈欲念

眼观色、起心动念;耳听歌舞倡伎。眼看舞,耳听唱,戴...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

道济禅师戒淫文

妻妾之外非己色,淫人妻女败己德, 夭寿折福殃儿孙,皆...

女子心中的五种贪爱之事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诸位比丘...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

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佛教词典】胎藏图像

凡二卷。传为唐代善无畏抄录。此书列胎藏界曼荼罗诸尊...

【佛教词典】报土

谓酬报因业之土。即由众生自业所感之依报之国土,及为...

念佛能助一切事业得易成就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

儿女「五不怨」与父母「七不责」

为人子女时做到五不怨,为人父母时做到七不责,请您试...

我们心中的真如跟佛陀的真如差在哪里呢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的佛号,应该怎么融通呢?这就要...

李炳南居士:快刀斩乱丝

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间的圣人,时候...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离婚了,先生也得癌症,...

如何修地藏占察忏法

我们《占察经》讲完了,附带着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用占...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

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

从四点来看感应的真义

很多接触宗教的人,都希望他所信仰的宗教,能给予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