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佛陀的格言》

海涛法师  2010/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2.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3.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4.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5.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故意。

6.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7.只要是醒着,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着这种慈悲的胸怀。

8.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佛陀。

9.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10.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11.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12.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的情形。

13.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14.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15.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1.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2.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3.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4.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5.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6.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7.「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道路。

8.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灭苦恼的途径。

9.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着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10.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11.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12.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13.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14.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着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着挽牛的足蹄。

15.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16.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17.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18.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1.莫轻视小善,以为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2.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3.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4.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5.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6.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佩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7.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8.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9.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10.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散布别人的过失如同丢弃稻谷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猾。

11.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12.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13.你们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14.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15.忏悔包括改过!

16.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1.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2.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3.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4.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5.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6.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7.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智者、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8.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这些都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9.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有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10.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心理倾向。

11.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12.孝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13.不沉缅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14.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

15.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16.幸福在于愿望的实现,而且在于只存着高尚的愿望。

17.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以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18.愚笨无知的人毫无忌惮地恣情放逸;但聪明的人却保持努力不懈,视勤奋为无上珍宝。

19.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曾国藩的七副对联,说尽人生大智慧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

大安法师:般若智慧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

人生不过一个「赢」字

赢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随念、安立、和合、如意...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烦恼。但只有深入...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佛教词典】果人

(术语)果上之人。有三种:一佛,二辟支佛,三阿罗汉...

【佛教词典】唵黑豆

禅林用语。系骂人仅就经卷之文字表面意义加以理解,而...

多用心

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

修心养性的九大疗法

对待生活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我们的生命中就会多一些阳...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

不食肉戒的由来

佛陀在印度波罗奈国的时候,有一病比丘害了肚痛腹泻之...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

一门出了七院士的钱氏家族

一门出了七院士,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阿难尊者最后的遗教

受人尊敬的阿难尊者,王舍城人氏,为刹帝利种姓,为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