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李嘉诚:真正的财富存在于内心

2011/05/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李嘉诚:真正的财富存在于内心

有人以“富可敌国”来形容“超人”李嘉诚,但对李嘉诚而言,生命的丰盈并不仅在于金钱的多少。

“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

李嘉诚直言:“富贵两个字,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他认为,真正的富贵是要懂得用自己得来的金钱,尽一点义务和责任。

李嘉诚引用中国哲学家的观念来加以说明:“贵为天子,未必是贵;但是,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关键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讲的话,怎样对人对事。这个是我自己领悟出来的。”他笑称,若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有所贡献,这便是内心的财富。“这个才是真财富,因为金钱的财富,你今天可能涨了,身价高很多,明天掉下去,可能一夜之间,减少一半,这种例子有的是。但只有你做些让世人得益的事,这就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

李嘉诚说到自己人生中的两个关键时刻:“一个是我12岁的时候,一个天真、充满幻想的小孩子跑到香港,见到另外一个世界,不是我所希望的世界,令我转眼之间就变为成年,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满责任感,这个是第一个关;第二个关应该是我二十七八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开始离开贫穷。可以说以后都不需要做事了,可以退休了,一生所需的花费都已经足够了。”但也就在这个时刻,他骤然发现即使财富一直增加,却没有什么特别快乐的地方。由此他领悟出,当一个人在这个世上,具备了条件,便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这是义务,也是责任。

做公益不惜花费时间精力

捐钱容易,亲力亲为地做则需要耗费极大精力,然而李嘉诚乐此不疲:“几十年来,有时我是日以继夜在做,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现在大概有最少30%的时间是在做公益。”推己及人,他期望凝聚社会力量:“我自己的力量毕竟非常小,希望多一点人跟我想法差不多,甚至比我更好,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才大。”他更称,“助人自助”,为受助人提供融入社会的机会和服务,重建信心,也非常重要。“我们都是平常人,我们如果能够改变人家一生的命运,你说多值得。”

至于“名声”,他却毫不重视:“如果有人可以跟我一起去做到最好,我出钱,他出名,我在后面,都可以。甚至可以说,如果能够帮助很多很多人的话,在医疗、在教育方面,你叫我给他叩头都可以。”

李嘉诚还说:“其实我这个人非常简单,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话,我还是走这条路。”

痛心的往事令他热心奉献医教

分析李嘉诚基金会的捐助项目,不难发现教育、医疗是重中之重。这与他幼年的痛苦经历有关。读书是李嘉诚不可割舍的牵挂和爱好,但他幼时无法接受正规教育,令他至今引以为憾。这个遗憾,让他在有能力后,对教育事业投入了无限关注。就个人而言,即使在最困难、最繁忙时,他也一直尽量多读些书,尽量“抢回”多一点学问。李嘉诚还透露,二战时日本人占领香港,妈妈带着弟弟、妹妹回家乡去,他跟爸爸两个人留在香港。“但是每天晚上都听到爸爸咳嗽……心里面难过……”医药不足加上经济困难,使父亲在半年后与世长辞。李嘉诚谈到此处,流露出哀伤神情。这段痛苦经历让他自小许下愿望:“如果有一天,我的事业有大发展,环境有大改变,那一定要牢牢记住,教育、医疗都是最重要的。”

加倍爱护“第三个儿子”

基于取诸社会,还诸社会的理念,李嘉诚近年来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公益事业上,更视一手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为心中的“第三个儿子”:“我都告诉我的儿子,这个跟家庭(没有关系),基金会的董事,也不会从这个基金会得到一个铜板的便宜,没有。”

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于1980年,主要在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上进行有系统的资助。这是他的“第三个儿子”,自然得到他的加倍爱护:“有一个晚上,(我)无端端想起,对这个基金会每年都投入,它不就一年年大起来了吗?但是,世事难料,你坐飞机也可能出意外,你骤然之间有个疾病,也可以离开这个世界。”骤然而来的思潮让李嘉诚辗转反侧:“快天亮的时候,我说傻瓜,为什么要这么艰难?你有这么多不同的投资、不同的事业,你从这些投资中拿出一部分,给了(基金会),当你有第三个孩子就行了呀!”言及此,他开怀大笑:“如果我生多一个孩子,无论男的、女的,也一样(会给他资产)。你也希望他有事业,也希望他有一个基础,那么,你当基金会是你的孩子就行了。”

为了基金会的持续运作,他定下规则:“基金会现有的资产和它增长的利息,都是一直不用的,今年它用多少,捐多少,我是一年内就还给它……这个基金会假如今年做10个亿,我加10个亿给它。”这些年来,基金会已捐出和承诺捐出的款项达到约76亿港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名人学佛文章列表

善事都是为自己做,不须别人赞叹

因为个人的时节因缘,零星地参加过几次佛教组织的慈善...

一休晒经

一休禅师在比叡山乡下时,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

时刻自我「观心」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水

在佛法当中,我们学来学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心。 在广...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变成富人又能怎样呢

每天,渔人都要驾着自己的小船,到湖里捕鱼。他的经验...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算是比较活跃且具有一定影响...

稻盛和夫的顿悟:取的幸福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经诊断为...

哥哥搜狐当老总,弟弟出家当和尚

哥哥张朝阳在美国读到博士,创建搜狐,在名利成功中迷...

杨振宁:科学与佛教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

【佛教词典】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p1223 法蕴足论三卷十八页云...

【佛教词典】瓦尔特须密特

(Waldschmidt, Ernst; 1897~?)乃德国当代印度学与...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

强盗弟子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诵经时,一个强盗破门而入,手持...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

抑心不违教法

过去,有一位宰相过世时,儿子年纪还很小;宰相去世后...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推荐】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利益

「功德宝山神咒」的解释,我们还是讲最主要的内容啊。...

看看这些话你也许会改变很多

一、 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 不要评...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修行的根本法宝--信愿持名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