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2011/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的根本方法。因此佛教并不是要大家吃苦的宗教,佛教是指示我们如何追求究竟常乐的宗教。有人以为佛教反对享,这完全误解了佛教,佛教的确是呵斥物欲,是反对过份耽迷于物质享受,过份沉沦物欲大海无法自拔,佛教并不是漠视物质生活,其实佛教是非常重视经济、物质生活的。

佛经上描写极乐世界的殊胜,马路岂仅用柏油铺的,而是用黄金铺地,纤尘不染;极乐世界的建筑岂仅是用钢筋砖瓦建筑的大楼而已,而是用七宝建成金碧辉煌的楼阁;极乐世界的设备岂仅是地毯、冷气而已,它讲究空气调节,每天都是微风吹动,自然温馨;极乐世界里面的音响设备,是“出和雅音”,连流水、花树、飞禽都在以音乐作佛事,它的八功德水比我们的自来水还要清凉,它不但可以解渴,并且还可充饥;佛国的出界是很富有的国土,那儿没有经济萎缩、没有通货膨胀等危机,没有能源缺乏,没有经营之苦。住在那里的众生享受最富庶,但却毫无贪著的经济生活。

佛教中有一些实践苦行的人,希望借着淡薄物欲来磨炼自己的意志,我们也不完全否定他的价值,但是在普通的社会里,适度地拥有物质文明的享受是合乎道德的。佛教虽然不否定经济生活的适度性,但是对于非法取得的财宝是不赞成的。举凡违背国法,譬如贩卖毒品、转卖人口的职业,或者违反佛法的不当工作,如屠宰、酒家、赌场的,都在禁止之列,也就是和佛教不杀,不盗、不妄语、不饮酒、不邪淫等根本大戒触逆的职业,佛教都不允许。佛教对于贪污舞弊的经济犯罪是反对的,对于诈欺背信的行为是不许的。除了上述各项之外,佛经上到处记载有七种不当之财不可苟得,所谓七种非财是:(1)窃取他物,(2)抵赖债务,(3)吞没寄存,(4)欺罔共财,(5)因便吞占:(6)借势苟得.(7)非法经营事业。譬如偷盗、走私、倒卖、囤积抬价、挪用公款等等都是非法的行为。求财要取之有道,非法求得的钱财,虽然眼前得到了,但是却种下了恶因,来世要加倍的受苦偿还。不如法的财宝,是不清净而罪恶的,是苦因而不是甜果,即使如法求得的钱财,也要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有钱是福德因缘所致,而懂得将钱用于合乎道德之处,更是需要高度的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四种真正的无上享受

每个人都希望能舒服地享受精神或物质上所得到的种种。...

身心愉悦的秘诀在于能够放得下

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们对这...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星云大师:快乐之道

追求快乐,是一般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拥...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

圣严法师:不贪着禅定之乐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问: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宽见法师答: 是功德很大。...

【佛教词典】但心念法有三

子题:忏轻吉罗、常途六念、说戒座中露罪、六念且制清...

【佛教词典】道怤

(868~937)五代吴越僧。温州(浙江)永嘉人,俗姓陈...

弘一大师《佛法十疑略释》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

健康是修出来的不是吃出来的

现在人很讲究营养,或者喜欢吃肉来补充,或者喜欢买营...

长者子的供养

过去在印度的舍卫城里,有位大富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儿...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种地狱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内心的相貌讲出一个譬喻说:如人...

运用佛法来布施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

净慧长老与企业家机锋对答三则

本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柏林禅寺时,记者...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

圣严法师《你会吃饭吗》

吃饭要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味道?这要由我们吃饭的心态...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

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

寺院晨钟暮鼓的仪轨

佛钟包括大钟和小钟,它们的鸣法非常的繁杂,不同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