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大安法师  2017/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如是等见,若心自解,若从他受,其心决定,皆名诽谤正法。问曰,如是等计,但是己事。于众生有何苦恼,逾于五逆重罪耶。答曰,若无诸佛菩萨说世间出世间善道,教化众生者,岂知有仁义礼智信耶。如是世间一切善法皆断,出世间一切贤圣皆灭。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如果有人说: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这就是否定三宝。认为这个世间哪有佛呀?佛都是人造出来的。甚至有的听到奇谈怪论:“啊!哪里是佛?佛也就是一个太子,他的权力得不到,很消极、绝望,就出家了”。这根本就把佛的神圣性用一般世俗的眼光去看待。

然后,对佛法的真理和智慧也否定,对这个世间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以及菩萨的六度法也否定。

那么,这些见解如果是自己产生的,或者是从他人灌输接受的,他自己就这么相信了,而且到处宣传了,这就叫诽谤正法。如果用这个尺子量一下,我们中国大陆诽谤正法的人不在少数啊!而诽谤正法的罪过,可超过五逆的重罪。你看到那些人讲话写文章,说这个佛教是迷信,是欺骗人的一种廉价的门票,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等等。你一看他们这些诽谤,真是令人对他产生怜悯心啊!这种人都是地狱的种子啊!

第五,诽谤、五逆,轻重的问题。就是自己有一个见解,认为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可能如果广义的还包括否定因果,没有轮回,没有什么极乐世界等等这些。好像这些见解只是自己的一个思惟意识形态的问题,他又没有对其他的众生产生一种逼恼,又没有给大家产生一种苦恼,怎么他的罪过就超过五逆的重罪呢?

昙鸾大师回答: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

如果否定佛菩萨在这个世间以他的悲愿出兴于世,来说世间的善法和出世间的善法,那可以说,这个世间的一切的善法的本源就没有了。

为什么呢?这个佛法,就像佛经常常讲的:世间的一切美好的语言,由佛说尽;世间的一切善法,由佛法所流现。如果没有佛在这里讲法界的真相、真理、因果,这些本源性的真理,那就生起不了世间的善法,没有佛法也就不会有人了知“仁义礼智信”五常。

在佛法里面,包含出世间法,也包含世间的善法。谈世间的善法当中,跟我们儒家的学说谈的如出一辙。但儒家的圣人还只是停留在世间的善法去谈,佛法谈世间的善法,最终还有一种提升、一种导向。

所以,否定佛说的这些世间和出世间善法,世间一切善法都会终止,世间一切贤圣由于没有善法的滋润,他就不会出现。

你只知道造作五逆罪很严重,但是你不知道他为什么造五逆罪,就是由于没有正法而生起来的。他敢造五逆,就是不信因果、不信轮回,如果他相信因果、相信轮回,他还敢去造五逆罪吗?还敢去杀父杀母吗?最近我们看到我们的报端所披露的一些,杀父杀母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这就由于他没有得到一种正法的熏习,连父母都敢下手杀,那还有什么人不敢杀?这都非常非常可怕!

就从这个层面上说,诽谤正法的人,他的罪过最重,超过五逆罪的造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为什么因果丝毫不爽,不能抵消

我们看,丝毫不爽。前面我们解释平等流类,佛教的因果...

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该怎么办

问: 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怎么办呢? 答: 他人信不...

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

堕过4次胎,该如何忏悔

问: 曾经堕过4次胎,听说很损福报,现在身体特别不好...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劝人受五戒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问: 我有一位师兄,学佛半年就能背《无量寿经》。看他...

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修行以后,不要贪面子,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菩萨如何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

十方诸佛都在自己刹土,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

仰仗佛力 由通途佛法仗自力之难,我们再来观照净土法门...

【佛教词典】鞞婆丽陵耆

(地名)巴Vebhali?ga,往昔迦叶佛时之村邑名。佛与阿...

【佛教词典】无云天

(界名)色界第四禅有九天,此其中最初之天也。法苑珠...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又勿坐僧床席,轻侮僧故。 为什么?他是师父,他代表佛...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

地藏菩萨为何不能让众生永取解脱

地藏王菩萨有这种神力,反过来说,应当使一切众生永取...

这种见解在佛法里是最危险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

运用佛法来布施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

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差别

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三业能感得百千种报应。有现报,现世...

一只破水桶的启示

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问: 佛弟子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慧律法师答: 不...

自性中的梅香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

让勤俭节约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