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大安法师  2020/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能完全没有。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都为魔业,更何况你没有发菩提心,那修行就更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了。

所以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佛法必要条件。所以现在,原来讲受菩萨戒的情况,受菩萨戒不需要其他的前提,他就是有发菩提心的前提。你发菩提心,是菩萨的种性,你就可以受菩萨戒。受菩萨戒就表明你已发菩提心了,你跟未来成佛就接上一个因缘了。

原来我知道我们新加坡居士不敢去受菩萨戒,去年李文发居士带了一个头,去受了菩萨戒。一受菩萨戒他感觉到自己心性上的转变力量很大。所以我们希望在座的诸位,也发心去受菩萨戒。受菩萨戒的戒体不是尽形寿,而是尽未来际,生生世世不失去的。这就是让我们具有着修普贤行愿的一个心态,生生世世不忘失菩提心。

这样,你又在菩提心的心态当中,修行种种波罗蜜,就能够有很强的对治三障烦恼的力量,这就灭除障垢无有余,伏灭烦恼。一切妙行皆成就。伏灭烦恼,然后使他修行世出世间的大乘行,都能够得到成就。这是由于普贤行愿力加被故,也有你发了菩提心故。

这样他就在出世间,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诸惑就是在自己的烦恼里面,在自己的烦恼和自己的恶业里面。以及魔境,魔境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的环境。大家都是追求金钱,追求权势,追求五欲的享乐,好吃懒做,这些都是魔。

现在是法弱魔强的时代,现在这个魔境的力量越来越大。由于我们在这个魔的境界当中呆久了,还觉得它很正常,甚至以魔为伴,这很麻烦的事。所以修行普贤行愿,你得认证这些五欲六尘诱惑都是魔境,你得要从这里出来,你得要厌离,你得要对治,你不要完全地拥抱这个魔境,那你自己也一身的魔气,你也就是魔子魔孙了。

所以这个普贤行愿,在这个世间道中,这样的五欲的魔境当中,你要有解脱的渴望。这种渴望,就像比喻成你是一朵莲华,这个莲华,它是清净的,它在水中,但是它从水中长出来,长在虚空里面,所以出污泥而不染。就比喻一个修道人,莲华的根,莲藕是在污泥浊水里面,但是你的莲华莲叶要长在虚空,不能同流合污。

当你长在虚空里面的时候,这个污泥浊水不仅不构成障碍,反而成了滋养莲华的一个养料。这就是即烦恼为菩提。所以修行普贤行愿,自己要像莲华出污泥而不染一样的,那样的一个洁净,那样的一种解脱,这就是指世间的解脱。那个污泥浊水代表世间的烦恼,你不著水,长在虚空,代表你得到了解脱。亦如日月不住空。

日月代表我们出世间法的功德,你的日月的光明出来了。但是你不能住在虚空里面,要无住。日月不住空,表明你得到了这个空性的涅槃,但是你还要不舍慈悲心,要去度众生,不能住在涅槃里面。所以我们常常讲大乘佛法,由于你有智慧故,不住生死,有智慧,你就离开生死;由于有慈悲故,不住涅槃,你要去度众生,这就是成就自他二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究竟坚固的「首楞严」

首楞严经,意思就是说此经所讲的道理,就是究竟坚固。...

广发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处呢?在我们心中,佛即...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

【推荐】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僧团里不让用手机,除了少数执事法师因寺务需要以外,...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能在内心真切地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当这个净信...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念佛法门之奇妙殊特

【疏文】 诸圣者,佛及菩萨也。自凡望圣,隔之又隔。而...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

《大集经》中没有这句经文,这是以讹传讹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

【佛教词典】最后生

【最后生】 p1154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云何菩萨最...

【佛教词典】修罗攻帝释

(故事)观佛三昧经曰:修罗攻帝释,立大海水,踞须弥...

如何理解净土法门的事持与理持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上通下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说,她接触到的老百姓都会说...

相信佛的寿命无量

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这个理念是出自...

对子女们偏心,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问: 有句玩笑话:心脏本来就是偏一边,所以偏心是正...

好心真的能有好报吗

我们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则是佛教理论...

慧律法师《世间人对佛教的误解》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

【推荐】一句佛号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凉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

邪淫如同桶底洞,有多少福都会漏完的

印光大师曾经开示说: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

人埋葬后魂神是否还在坟墓中呢

摘自《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阿难又问佛言。若人命终送...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

如何得到佛力加持

问: 听说佛祖的慈悲力量不可思议,怎样才能得到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