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大佛顶」

大安法师  2023/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大佛顶」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楞严》,开显我们本具的大佛顶的如来藏性,妙真如性。那这个悟,就是要向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去契入、去悟。所以这个大佛顶就是直指众生现前一念的心性,来全面地彰显这部经典所谈的理体。这是一个玄奥的,或者叫形而上的一个讨论。

那何为“大”呢?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心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绝待不二,不可思议,就称为大——其大无外的大。

那现前一念又了了常知,不昏不昧,这就为“佛”,佛为觉悟的意思。

现前一念离一切相——不可在踪迹上去寻求,难以用语言去描述,这就称为离四过、绝百非。但它的妙用无穷,尊贵之极,无为,不在数量当中,所以就称为“顶”,顶就是最高。无与伦比。

所以,佛的三十二相有一个无见顶相。无见顶相,就是虽然有这个妙相,但不可见。大目犍连想看佛的顶的尽头,使尽神通也看不到,不可见。所以这个大佛顶,它是在描述一切众生这种本具的心性。如果在这三字当中识取自性,则无上宝王,不求自致。

那如果从佛的三身来说,法身就称为大,妙觉就称为佛,尊胜就称为顶。所以,这个大佛顶直接诠显着是佛果的三种德能:法身是体大,般若是相大,解脱是用大。法身可以理解为本觉,般若可以理解为始觉,解脱为究竟觉。所以涅槃三德都在这个大佛顶当中所彰显:法身,没有比法身更上的;般若,也是离一切相,不可用相去见的;那解脱,在《楞严经》顶上化佛,能够放光现出化佛来说出经咒。所以从这个整合来诠显,就为大佛顶。

《楞严经》讲,这是十方如来及诸大菩萨自住三昧,最尊无上,就称为大佛顶。

《楞严经》从一切事相上契入大佛顶,那众生现前的烦恼,这种惑业苦全体就是大佛顶的妙用。所以讲虚空华,讲我们现在所认知、所看到的都是虚幻之相,就像虚空里面捏目成华,本来没有的,但我们看到有那个东西。

所以,这个华就代表我们随业缘所生起的七趣,空代表我们本具的如来藏性。我们现前这虚幻之相,也没有离开真如的这种如来藏性,所以这叫全空是华,全华是空。从这里契入心佛众生等无差异的这种心性——平等的心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鬼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二、示恶鬼趣 今天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

【推荐】佩带诵持楞严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

四十八大愿——(第40愿)随意见诸佛国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推荐】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来东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

相信因果轮回,不怨天尤人

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佛教词典】弥陀供

(修法)又曰阿弥陀护摩。阿弥陀如来之供养法也。多为...

【佛教词典】贸钱宝戒金相三种

亦名:金相三种 子题:已成金、未成金、金铤、已成未成...

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平时念佛就不是很精进

问: 弟子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所以...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千万不要在家里杀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里杀,买现成的。你在家里,总希望...

轻毁出家人会成熟极重恶报

佛曾经说:任何众生如果对身披袈裟的比丘产生恶心,因...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

慈悲的驯服场

有一天,在禅堂里面,忽然发现一个小偷偷东西,在禅堂...

安乐死并不安乐

问: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

忏悔清净了,身心就得大自在

我们过去曾经造了很多种恶业,所以感召到种种果报。我...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

如何面对疾病

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