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种逆境为道场》译文

大安法师  2011/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原文】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于此障碍,皆成妙境。……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妙叶《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译文】

第一、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

第二、处世不求没有患难。世间没有患难,骄奢之心就必定会生起。骄奢心生起,必定会欺压一切。了达患难本自虚妄,患难又何能伤害?因此以患难为解脱。

第三、参究心性不求没有障碍。究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躁进躐等。躁进躐等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明白障碍本来无根,障碍就自然寂没,因此以障碍为逍遥。

第四、立行不求没有魔障。积累功行没有魔障,誓愿就不会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道果而自称证得道果。推究魔性无根,魔何能扰乱?因此以群魔为法侣。

第五、谋事不求容易成功。事情容易成功,就会志存轻忽骄慢。志意轻忽骄慢,必定会夸耀我多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败,都是随宿业而决定,成功并非取决于能力,因此以办事艰难为安乐。

第六、人际交情不求有益于自己。交情有益于自己,就会亏欠道义。道义亏欠,必会常见他人的不是。察知交情厚薄总有前因,交情亲疏乃依缘而起,因此以亏己利他的交情为资粮。

第七、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他人随顺适应自己,就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观察为人处世,种种虚妄行为,难以理喻,人人只是在酬还宿业果报,因此以冤家对头为功德园林。

第八、布施行德不要求回报。行善希望回报,就会意有图谋。意有图谋,必定会求取虚名。明了布施无自性,福德亦无实性,因此以布施之德为可被丢弃的旧鞋子。

第九、见利不求沾润分成。想要利益分成,痴心就必定蠢动。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了知世间利益空幻,利益切莫妄求,因此以疏淡利益为富贵。

第十、被人冤屈不求申明。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冤屈又何能伤害我?因此以受冤屈为修行。

这样身居障碍之境反而通达,企求通达反而障碍重重。如能智慧观照,这十大障碍便都能成为修道妙境。……所以,一切诸佛如来于障碍中证得菩提道果。

【按】

十大碍行极具佛法精髓,真金不怕火炼,钢刀不拒石磨,吾人当智慧观照,先令身心居于种种障碍之中,则众魔诸恶障碍之境,正是成就我等道业之逆增上缘。愿深味而力行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星云大师《如何与人相处》

人与人相处之道,看起来很难,但下列四点意见只要你做...

担水的启示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

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淤泥

徒弟去见师父: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

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问: 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宏海法...

以愿力来引导善行

关于这净业三福,智者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他说...

文珠法师《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

我们学佛,无论目的是想独善其身,作个自了汉;抑或是...

如何生起真实不退的信心

问: 弟子对念佛法门起初特别有信心,但是随着个人阅历...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义道德的仁。仁字是一个会意字,许慎《...

去助念应抓住哪些重点

问: 临终人将往生时,同修去助念,应抓住哪几点?最快...

发愿要发实事求是的愿

问: 请问我发愿,工资除了家人简单的生活之外,全部拿...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

【佛教词典】戒珠寺

(寺名)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六里。本为王右军故宅。右...

【佛教词典】尼依大僧安居

子题:半由旬、说证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明安居法,...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

善导大师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

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

深陷感情深渊

表姑今年四十来岁了,先后经历了三段婚姻。现在婚姻又...

见别人杀生无法救护,该怎么办

问: 见别人杀生,虽想救护,但力不从心,该怎么办?...

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

证严法师《在人群中修行》

我们应该要时时警惕,知道自己是很渺小的一个人,进而...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

几则打猎致命失误的事例

古今中外,千古不变的规律:打猎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错...

恶心的果报

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

破庙的感慨

三个法师在一破庙里相遇,对那座庙的破败他们很感慨。...

念佛人所谓的灾难是什么

问: 念佛人本应得菩萨护佑,为何有的念佛人却有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