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修行的三个根本要求

净慧法师  2012/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学佛、参禅、出家必须具备三项思想要求,缺一不可,少一项就做不好这件事情。

第一项要求就是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基本内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只有学佛的起步正了,修行的全过程才会正。我们有了菩提心就有了修行的根本,就有了学佛的思想基础。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在因地中是怎么样修行成道,成道后又是怎么样说法度生。诸佛是已成之佛。诸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修行过程。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在因地中修六度万行,舍头目脑髓,舍妻子眷属,甚至无数次地舍弃自己的生命,最后才证道成佛,以所觉之道来觉悟众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了才成为佛陀。用生活禅的宗旨来讲,佛陀在因地的修行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留下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二千年以来都在发挥度脱众生的作用,佛陀在果地的说法同样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可以说生活禅的宗旨就是对菩提心的现代诠释。

菩提心是我们修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归宿点,所谓“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这三者是菩提心的智慧与方便、大悲心与感恩心的体现。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大悲心就是时刻想到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流浪生死,长期处在没有光明的黑暗状态下,要从悲悯一切众苦出发,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宏誓愿。

四宏誓愿是我们学佛的全部内容、全部过程和最终归宿。学佛修行从发心的那刻起直至成就菩提,就做这四件事,除此以外也无佛法可学,无佛道可成。初入佛门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立下宏愿,有了这种大愿,内心才会有无限的动力,才会尽未来际地行菩萨道。

第二项思想要求就是要具足正信。

正信的根本内容就是正信三宝。正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觉悟之心,智慧之心,慈悲之心。正是有了佛陀的教导,我们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有了法宝的诠释,我们才能了解菩提心的内容,有了圣贤僧、凡夫僧、福田僧的实践,我们才有发菩提心的榜样,才有实践菩提心的善知识和同参道友。佛法僧三宝是苦海的慈航,是黑夜的明灯,是觉醒众生的良师善友。我们出家求道修学佛法,时时刻刻要信仰三宝,要对三宝树立不可动摇的信心。我们修学的是佛法,对三宝没有信心,修行就不能入门,修行就没有效果。

还要正信因果,因果是一切法的根本规律。要信众生随业而轮回六道,要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恶言行天知、地知、自己知,欺不了天,欺不了地,更不要欺骗自己。我们的生命绝对不是一次性的,生命的链条就像一个前无始后无终的记账卡,我们所造的一点一滴的善业、恶业,都会在这个记账卡上,刻下一道一道的痕迹,永远不会磨灭,也不会有丝毫的差错。是张三的业就记在张三的记账卡上,是李四的业就记在李四的记账卡上。

我们更要信自己当下的这一念心。当下这一念心神通广大,顷刻之间就能周游世界,顷刻之间就能上月球到银河。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要以为那是科技的力量,一切万法唯心所造,这都是生命中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物质上的体现,未来还会有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这都是心的力量,是心的作用,当下这一念心非真非妄,即真即妄,在迷惑中就是妄想,在觉悟中就是智慧。

第三项思想要求就是要立志了脱生死。

知道了人生是苦,知道了生命短暂,知道了国土危脆,却还不知道生命何时结束,不知道死后往哪里去,不知道下辈子有没有因缘修学佛法。我们要有了生脱死的迫切要求,一定要在此生此世努力修行,扫除尘劳妄想,打开本有的如来宝藏,找到自己生命的归宿。不能了生就不能脱死,了生就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使我们的生命在觉悟和奉献中醒悟过来,使我们的生命沿着觉悟的道路,沿着菩提心的道路,走向生命的圆满。

可能有人会怀疑是否有前生后世。我们可以回顾昨天,可以预见明天,生命的前世与来生虽然还不能感知,但这是真实地存在,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每个众生都有前生后世,佛陀就是从无量劫走过来,走了一条漫长的从迷惑到觉悟的生命过程,所有的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都是已经觉悟的人,都是生命无始无终的亲证者、实践者和觉悟者,他们洞彻了生命前生后世的奥秘。我们今天走入佛门,学佛修行,首先就要信佛,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话,相信虚云老和尚对我们的开导和教诲。

我们具备了这些思想基础,学佛就会有方向,修行就会有动力,出家就会有目标,就不会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

大安法师:无上道心怎么发

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对这段经文,给我们开示了...

不可四尽(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问: 我在电脑上听讲经,听懂了些道理,引起了我学佛的...

星云大师:闻思修

别人说你好,你会很欢喜吗?你可有想一想,他赞美得对...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

修行不能离开善知识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工作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

问: 我有一个问题已经矛盾很久时间了,想问一下老和...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当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当下之时,为了使我...

《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

信、进、念、定、慧

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

【佛教词典】四种法为菩萨实德

谓菩萨行下列四种法,以显明菩萨之实德。(一)入空解脱...

【佛教词典】覆藏比丘罪戒缘起

亦名:覆罪戒缘起、覆他粗罪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

靠自己的观照力消灭掉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

切莫想要升官发财

汝之穷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

佛欢喜日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

随喜是修福德资粮

这随喜是很重要。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因为我们...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

【推荐】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里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

念佛控制不住念头该怎么办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