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坛经》中的顿与渐

净慧法师  2017/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坛经》中的顿与渐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来展开他一生教化的。因此,学禅的人对这个问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楞严经》上讲:“理则顿悟,事非顿除。”顿悟,在教下叫“见道”,在宗门下叫“开悟”。见道、开悟,是一刹那间的事情,所谓“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前几天,有位参禅者提出禅宗三关的问题。“三关”实际上意味着,在见道方面、在悟理的境界上,有一个深浅、高低的次第问题。

古来祖师就有大悟多少次、小悟多少次之说。可见,开悟虽是顿悟佛性、顿见因缘法的实相,但是,它还有一个深浅次第问题,并不是一悟百了。一悟百了的那种彻悟,只有在佛的境界上才有。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顿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从而展开了他四十九年说法,那种悟就是顿悟,一悟百了。

那么,什么是“悟”呢?悟,是一种生命的大突破、大飞跃。生命的大突破、大飞跃这种境界,只有通过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够拥有。没有生命的大搏斗,就不可能有生命的大突破、大飞跃。

开悟,不管是在教下,还是宗下,既然是一刹那间的事情,那应该说,只有“顿”,没有“渐”,所谓“顿见佛性”是也。“顿见佛性”就是“三际坐断,豁然开朗”,就像天空的闪电一样,顷刻之间,黑漆桶被打破了,窗户纸被捅穿了,眼前的黑暗在刹那之间都消失了。

关于开悟,若把它同修联系起来,有“渐修顿悟”,有“顿悟渐修”。应该说,修总是渐次推进、渐次提高的,它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先有渐修后有顿悟,还是先有顿悟后有渐修。像六祖大师,他是先顿悟、后渐修的。

关于顿悟和渐修的关系,可打个比方来说明:晚上,我们来到一间讲堂,里面的灯没有打开,漆黑一团,我们要看清里面的东西,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电源开关。

那么开悟是什么呢?就如同要找到这个讲堂的电源开关。由于我们是新到,对这个讲堂的结构布局并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东摸摸、西摸摸,东找找、西找找。这种摸和找的过程,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渐修。当我们找到了电源开关,按一下,整个讲堂忽然一下明亮起来。这是一刹那间的事情。这一刹那间,就是我们所说的顿悟。当然,实际的开悟并不是这么简单,这仅仅是一个比方而已。

开悟,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找到了通向解脱的修行道路,故而教下把它称为“见道”。见道的“道”有三层意义:

一、指境界。通过用功,见到了自性,有一种实际的体验,有一种受用,这里的道可以作为境界来体会。

二、指道路。在没有开悟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走的修行道路是否正确,很迷惑;一旦开悟之后,就等于打开了电灯开关,我们就知道该走哪一条道路,该怎样登堂入室,心里很明白。

三、指方法。找到了路之后,这个路究竟该怎么走,还有一个方法问题。严格来说,见道之后,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在这之前,都属于探索阶段,但是这个探索阶段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开悟之后,也并不是一步到位,也还有一个漫长的修持过程。不管是渐修顿悟,还是顿悟渐修,开悟之后,还得经过长时间的修持。

六祖开悟之后,过了十六年的隐居生活,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渐修的过程。开悟之后,并不是马上就出来弘法,还必须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逐步地消磨自己的习气,淡化自己的烦恼,还有一个“保任”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悟后起修”,也就是教下所说的“修道”的过程。只有通过见道修道,最后才能达到“无学道”,没有修道的过程,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因此,禅宗与教下相比,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仅仅是在见道的方法上,比教下更直截了当一些,至于说修道的过程和次第,则没有根本的不同。因为禅宗毕竟是佛教的一个流派,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的宗派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如果说禅宗与其他宗派相比,完全不同,那实际上就意味着禅宗不是佛教。所以,在看待禅宗与教下诸宗的关系时,我们不要人为地制造对立,不要人为地抑此扬彼。

实际上,佛法从本质上来讲,没有顿渐的问题,只是我们众生的根机有利钝之不同,所谓“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因此,我们在了解禅宗、学习《坛经》的时候,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悟始终是一刹那的事情,悟不是一悟百了,悟了以后还要修,悟境还会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禅宗还讲到,在没有开悟之前的修,往往带有盲目性,只有开悟之后的修,才是真修。在这个地方,大家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在现时代,学禅的人当中有多少人能够开悟?有多少人能够进入真修阶段?学禅学了大半辈子,还没有悟,是不是在枉费功夫?问题不能这样简单地看,因为悟有证悟和解悟之不同。

证悟就是实际的体验,解悟就是我们在知性上对修行道路和方法的一种了解。我们不能够一下子有证悟,但是我们能够有解悟,这对我们修行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经常亲近善知识,学习佛法,在知性上,力求对佛法有一个正确和透彻的把握,这就叫“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

各宗要略——禅宗

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

禅的态度

假如面前有两张相片,一张是少女照,风姿绰约、美艳惊...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

【佛教词典】本有修生

本有和修生。本有者,是说凡夫和圣者,法尔如是,全都...

【佛教词典】广六度行

成具光明定意经云广六度行:   一、广施 旷大曰广,...

让温暖弥散

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洪水让路、乌鸦遮阳,虚云老和尚的境界

今天,有两个人问我:你那时候在虚老那里出家,虚老他...

让人们能真切念佛的诀窍

阿弥陀佛哪个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

乖,听话

在一个念佛堂讲课,一个居士向师父诉苦:丈夫生意忙,...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阿罗汉身具胜香的因缘

佛陀涅槃百年后的印度,崛起了强盛的孔雀王朝。其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