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非永恒、非断灭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认为思维活动如流水般连绵不断。这一学说不仅成为西方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并极大影响了文学、影视等艺术领域的创作。

其实,相关思想在佛典中早已有之。《成唯识论》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认为心理活动如瀑流般刹那生灭、相似相续,不常不断。

流水永不止息,此为非断。但此刻的流水又非之前、之后的流水,此为非常。了解这一原理,可帮助我们纠正断、常二见。这是世人在认识中的两大误区,非此即彼。

1、心非永恒

持常见者,认为在物质领域有独存不变的原子,在精神领域有永恒主宰的灵魂或神我。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否定世间有独存、不变之因,从而提出无常、无我的思想。我,为常(永恒)、一(独存)、不变(坚固不坏)、主宰(具有绝对力量)之义。佛法认为,无论外在世界还是内在心灵,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

在我们心中,储藏了无量生命经验。意识的活动,正是以阿赖耶识的种种经验为基础,六尘境界为所缘,不断分别,引发各种心理。在伦理上,与善心所相应,即成善心;与不善心所相应,即成不善心。在感受上,因所缘境界的顺逆变化,而引发苦、乐、忧、喜之情。

正因为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才有被改造的可能。否则,凡夫心就永远无法断除,更没有成就圣贤品质的可能。

2、心非断灭

持断见者,则认为人死如灯灭,一切将随死亡化为乌有,这是比常见危害更为严重的错误观念。须知,心的活动虽缘生缘灭,念念无常,却不会彻底断灭。事实上,每个起心动念都将在内心留下痕迹。

佛教认为,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始无终。生,不是最初开始;死,更不是就此结束。今生,只是漫漫生命旅程的一个片段。现有色身虽会消失,生命洪流仍将继续。人生的一切努力,尽管终成泡影,但由此形成的业力及内心经验,将成为未来生命延续的潜在力量,尽未来际地影响着我们。

这也是改善人生的意义所在。如果死亡会结束一切,将曾经的善恶行为划上句号。那么,止恶行善又有多少意义?正是这种错误观念,导致了功利主义的盛行,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无视未来后果。而了解生命真相的人,绝不以明天的巨大不幸来换取一时之乐。因为善恶行为是功不唐捐的,多行不义,不仅要付出代价,更会成为未来生命的阴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美好人生,从心做起

心,在佛教中有着最为丰富的诠释。认识自己的心,把握...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心静欲自消

四十二章经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心寂灭了,自然...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凡夫应常系心观二十事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

看清内心的种种烦恼

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烦...

印光大师心要开示四则

修行应具坚定心 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

自性中的梅香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问题是:生命的回归。 生命盛开在...

哪些属于错误的追求呢

问: 人生的痛苦在于错误追求。请问,哪些是错误追求...

如何处理学佛与未学佛人之间的生活矛盾

问: 学佛与未学佛,生活观念有很大差别,甚至会出现...

济群法师《学佛释疑》

问:内心皈依三宝却不举行仪式,可以吗? 答:有些人...

【佛教词典】五过

(名数)五种之过失有种种。...

【佛教词典】忏悔灭罪否

济缘记释云:“今解,初科,正明中,初决经文。如注所...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星云大师:如何「看心观静」

《楞伽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

【推荐】香板下的祖师:来果老和尚

头陀苦行 到六月二十五日,我私自过海,准备行头陀苦行...

持名念佛为往生净土之要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

念经持咒与念佛是否冲突

问: 念佛法门成就佛道。请问读诵诸如《金刚经》、《...

别让理想毁了人生

这是一片广袤的田野,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为了灌溉庄...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

彻悟祖师一生的行业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也...